导读:本文包含了玉米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玉米,螺杆,毒素,构型,玉米油,黄曲霉,湿法。
玉米胚论文文献综述
白兴达,于双双,马成业,陈善峰[1](2017)在《挤压机螺杆构型对玉米胚剪切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挤压螺杆构型参数阻流环直径、δ段长度、螺杆转速、螺纹升角作为试验因素,以挤出物的剪切强度为考察指标,研究挤压参数对剪切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法设计试验,利用Design Expert8.0.6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响应面分析,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显着性检验,得到最佳挤压膨化工艺参数为:阻流环直径92 mm,δ段长度16 mm,螺纹升角7.10°,螺杆转速180 r/min。在最优参数下剪切强度14.17 N,残油率为0.77%。(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7年15期)
李涛[2](2017)在《玉米胚中植物甾醇的定量及关联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代谢物是细胞调节和代谢的终产物,可看做为代谢表型。许多代谢物在植物籽粒中的积累量较少,但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植物甾醇是保持植物细胞磷脂双层膜稳定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殖和免疫过程,对外界胁迫做出生理反应,同时也是植物衰老的重要调控因子,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植物甾醇的研究多集中于含量测定、稳定性、生理功能和代谢途径、油菜素内酯作为植物激素的作用等方面,但在农业上对调控植物甾醇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和基因定位研究鲜见报道,对甾醇数量变异的遗传基础的认知仍然十分缺乏,因此揭示代谢物丰度自然变异的遗传基础对高营养玉米的选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244种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乙酸乙酯回流萃取、常温皂化等步骤从玉米胚中提取植物甾醇,采用HPLC和GC-MS等仪器分析不同品系玉米籽粒中植物甾醇的组成和含量,通过关联分析确定玉米甾醇高含量的品系与控制甾醇含量性状的相关基因,为未来开发高植物甾醇含量的玉米的分子育种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鉴定了244种玉米胚样本中甾醇单体的含量,且不同样本中甾醇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异。五粒胚中总甾醇的含量范围是0.44-9.67mg,β-谷甾醇占甾醇总量的61.72-91.18%,是主要的甾醇。2.关联分析能快速且准确的剖析复杂的农艺性状。利用新近开发的Illumina Maize SNP50 BeadChip和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分析244个玉米样本的叁种甾醇含量数据,鉴定了9个与甾醇含量紧密相关的SNPs,其中1个显着性SNP位于第五条染色体上,3个显着SNPs位点位于第一条染色体,3个显着SNPs位点第二条染色体,2个显着SNPs位点位于第叁条染色体上。根据这9个显着的SNPs及所用关联群体的LD衰变距离,鉴定了32个与甾醇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在这些基因中,超过1/3的基因功能未知,其它基因涉及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如植物逆境、氧化还原反应等。3.通过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BY4741)转化实验,初步验证了候选基因ZmPs1的功能。在酵母中过量表达该基因后,能提高酵母麦角甾醇的含量,表明该基因可能是环氧角鲨烯上游调控因子。(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白兴达,于双双,陈善峰[3](2017)在《玉米胚原油挤压膨化工艺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杆是挤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挤压机螺杆构型参数阻流环直径、轴头间隙长度、螺杆转速、螺纹升角为试验因素,以浸提玉米胚原油的碘值为考察指标,研究挤压参数对碘值的影响。通过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法设计试验,利用SAS9.1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挤压膨化工艺参数为阻流环直径92 mm、轴头间隙长度16 mm、螺纹升角为7°06′、螺杆转速为180 r/min,在最优参数下碘值为78.56 g/100 g。(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9期)
白兴达[4](2017)在《半湿法玉米胚稳态挤压与浸油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对半湿法玉米胚进行挤压膨化预处理,通过压力、扭矩等指标确定挤压机是否达到稳态挤压状态从而优化出最优螺杆参数;在最优螺杆参数前提下建立动力学方程得出最优浸提条件。通过以上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以螺杆参数为试验因素,通过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以半湿法玉米胚为试验原料,研究螺杆参数对挤压机稳态挤压状态的影响规律,得到以挤压机压力变异系数及扭矩变异系数为主要考察指标的最优螺杆参数组合:阻流环直径为92 mm;δ段长度为16 mm;螺纹升角为7.10°;螺杆转速为180 r/min。在最优参数下的含油量为18.85%,压力变异系数为0.0716,剪切强度为12.57 N,扭矩变异系数为0.0937。2根据以Fick第一定律和Fick第二定律作为理论基础建立玉米油浸提动力学模型,以挤压过的玉米粕为试验材料、六号油为浸提剂,以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流速为工艺参数,进行浸提实验,研究含油量率与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流速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映玉米粕含油量率与多种操作因素诸如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流速之间关系的浸提动力学方程。并根据浸提动力学方程得到了半湿法挤压玉米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最佳浸提时间为110 min、浸提流速为6 mL/min、浸提温度为50℃。3通过对原油品质进行检测,挤压膨化后浸提的玉米原油酸值在2.07-3.89 mg/g之间,碘值在107-132.77 g/100g之间,皂化值在187.36-194.8 mg/g之间,不溶性杂质在0.1705-0.1995%之间,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在扫描电镜图像的观察下可以看出,稳态挤压状态下比其他状态下挤出的物料结构均一稳定,浸油通道明显,可以降低含油率,提高浸提效率。(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03-27)
王学永,于飞[5](2017)在《浅析酶促和非酶促抗氧化系统在玉米胚脱水耐性获得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酶促抗氧化系统主要由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组成。非酶促抗氧化系统主要由抗坏血酸(As A)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组成。本文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阐述了酶促和非酶促抗氧化系统在玉米胚脱水耐性获得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7年06期)
许利丽,刘玉兰,温运启,裴娅晓,王戬东[6](2017)在《储存条件对玉米胚及粕和毛油中呕吐毒素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不同水分含量(5.03%、9.07%、11.82%、17.97%)的玉米胚在25℃、相对湿度45%条件下储存30 d,将9.07%水分含量的玉米胚在25℃,不同相对湿度(75%、85%、95%)条件下储存30d,取不同储存时间的玉米胚样品检测其水分、粗脂肪及呕吐毒素(DON)含量,并检测玉米胚提取油脂后所得玉米粕和毛油中DON含量,分析储存条件对玉米胚及粕和毛油中DO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存期间,低水分含量(5.03%和9.07%)玉米胚霉变较轻,粗脂肪含量变化较小;高水分含量(11.82%和17.97%)玉米胚霉变程度逐渐加深,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1.21、2.74个百分点;不同水分含量玉米胚DON含量为160.9~489.5μg/kg,其粕中DON含量为200.2~340.6μg/kg;相对湿度为75%时,玉米胚品质无明显变化;相对湿度为85%和95%时,玉米胚品质劣变显着,其粗脂肪含量分别降低1.93、3.87个百分点,玉米胚DON含量148.3~484.7μg/kg,其粕中DON含量270.6~439.6μg/kg;不同储存条件下得到玉米油中均未检出DON;玉米胚及粕中DON含量均低于国标1 000μg/kg的限量。(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7年02期)
许利丽[7](2017)在《玉米胚及加工产物中呕吐毒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营养成分,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食用油之一。玉米容易受到真菌毒素的感染,如呕吐毒素(DON);玉米胚是玉米籽粒中重要部分,富含油脂,营养丰富,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容易发热霉变,从而受到DON的侵染。作为其加工产物-玉米毛油和饼粕中也存在被DON污染的风险。DON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GB 2761-2017《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中规定谷物及其制品中DON限量为1000μg/kg,但并未规定(用于玉米油制取原料的)玉米胚和玉米油中DON的限量。鉴于近年来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玉米胚和玉米油中DON的安全性也受到重视。本课题针对玉米胚及其加工产物-玉米毛油和饼粕中DON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确定并优化使用多功能净化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玉米油中DON的含量;调查研究了我国不同地区玉米胚、玉米毛油和成品油中DON的含量水平;制油过程中DON的迁移规律;储存条件对玉米胚、玉米粕和玉米毛油中DON含量水平的影响;不同精炼工艺对玉米油中DON的脱除效果,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1)确定并优化多功能净化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精炼玉米油中DON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水(体积比80:20)混合溶剂振荡提取、超声波辅助萃取、多功能净化柱净化处理后,以乙腈-水(体积比16:84)为流动相进行高效液相检测。结果表明:DON在质量浓度为0.01~5μg/m 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63626.6x+390.1,相关系数为0.99997,3个不同水平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8%~105%,相对标准偏差为1.8%~5.3%。(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玉米胚(取自江苏、安徽、河北、河南、山东的玉米深加工厂)、玉米毛油(取自四川、吉林、广州、黑龙江、山东、河北的玉米油加工厂)和玉米成品油(取自不同超市)中DON的含量水平,结果表明:江苏(n=10)、河北(n=18)、安徽(n=10)、河南(n=15)和山东(n=16)玉米胚样品,其DON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100%、86.6%和93.7%;平均含量分别为678.4、616.6、425.9、322.5和199.3μg/kg。同一地区玉米胚样品中DON含量水平差异较大。玉米毛油样品(n=30)和成品油样品(n=40)中DON的阳性率分别为23.3%和12.5%;平均含量分别为40.7μg/kg和14.5μg/kg。玉米油中DON含量水平较低,对人体威胁风险较小。(3)对不同地区的玉米胚样品分别进行浸出和压榨,得到玉米毛油和饼粕。采用HPLC法检测玉米胚原料、玉米毛油和饼粕中DON的含量水平,研究分析了玉米胚中DON含量以及制油工艺对其加工产物中DO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胚原料中DON含量平均值为617.44μg/kg,浸出毛油和压榨毛油中DO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01.82μg/kg和48.4μg/kg,浸出粕和压榨饼中DO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24.92μg/kg和601.36μg/kg;相同的玉米胚原料,浸出毛油中DON含量高于压榨毛油中DON含量,而压榨饼中DON含量高于浸出粕中DON含量;毛油中DON含量明显低于玉米胚原料,饼粕中DON含量与玉米胚原料中含量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本实验中所有的玉米胚及其毛油和饼粕中DON含量均低于国标限量(1000μg/kg)。(4)将不同水分含量(5%、9%、12%和18%)的玉米胚在25℃、相对湿度45%条件下储存30 d,玉米胚(含水量为9%)在25℃,不同湿度(75%、85%和95%)条件下储存30 d,取不同储存时间的玉米胚样品检测其水分、粗脂肪及DON含量,并检测玉米胚提取油脂后所得玉米粕和毛油中DON含量,分析储存条件对玉米胚及其粕和毛油中DO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存期间,低水分(5%和9%)玉米胚霉变较轻,粗脂肪含量变化较小;高水分(12%和18%)玉米胚霉变程度逐渐加深,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1.21%和2.74%;不同水分玉米胚DON含量为160.9~489.5μg/kg,其粕中DON含量为240.2~329.5μg/kg。湿度为75%时,玉米胚品质无明显变化;湿度为85%和95%时,玉米胚品质劣变显着,其粗脂肪含量分别降低1.93%和3.87%;玉米胚DON含量153.5~484.7μg/kg,其粕中DON含量270.6~439.6μg/kg。不同储存条件下得到的玉米油中均未检出DON,水分和湿度条件的变化对玉米毛油中DON含量水平几乎没有影响。本实验中所采集玉米胚及其粕中DON含量均低于国标1000μg/kg的限量。(5)分别以高、低浓度水平DON含量的玉米毛油为原料,以DON脱除率及残留量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精炼方法对玉米油中DON的脱除效果,并与工厂实际生产效果进行对比。采用脱除工艺条件,高浓度DON玉米毛油(1745.43μg/kg)和低浓度DON玉米毛油(456.73μg/kg),在经过水化脱胶、碱炼脱酸、吸附脱色和水蒸气脱臭后均可以达到较低的DON含量水平(分别为241.86μg/kg和179.07μg/kg)。精炼方法中以脱胶和脱酸的脱除效果较好。对高浓度DON含量的玉米油,脱胶和脱酸的脱除率可分别达到88.94%和90.07%,脱除后DON含量分别为193.06μg/kg和173.29μg/kg;低浓度DON含量玉米油的脱胶和脱酸的脱除率可分别达到59.54%和58.23%,脱除后DON含量分别为184.79μg/kg和190.79μg/kg。高浓度DON脱胶毛油(加标后DON含量为350.10μg/kg)分别经过脱色和脱臭,其脱除率可分别达到48.12%和30.92%,脱除后DON含量分别为181.62μg/kg和241.86μg/kg;低浓度DON脱胶毛油(184.79μg/kg),分别经过脱色和脱臭,其脱除率可分别达到6.94%和3.10%,脱除后DON含量分别为171.97μg/kg和179.07μg/kg。与工厂常规的玉米油精炼脱除效果相比,本试验的脱除率有明显提高。研究结果为玉米油精炼工艺条件优化和技术改进提供了参考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期刊2017-03-01)
许利丽,刘玉兰,温运启,张振山,纪俊敏[8](2017)在《玉米胚及其毛油和饼粕中呕吐毒素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集于不同地区的玉米胚样品分别进行浸出和压榨,得到玉米毛油和饼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玉米胚原料、玉米毛油和饼粕中呕吐毒素(DON)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研究玉米胚DON含量及制油工艺对玉米毛油和饼粕中DO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胚原料中DON含量平均值为617.44μg/kg,浸出毛油和压榨毛油中DO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01.82μg/kg和48.4μg/kg,浸出粕和压榨饼中DO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24.92μg/kg和601.36μg/kg;同一玉米胚原料,浸出毛油中DON含量高于压榨毛油,浸出粕DON含量低于压榨饼;毛油中DON含量明显低于玉米胚原料,饼粕中DON含量与玉米胚原料中含量相当甚至稍高。本试验中所有的玉米胚及其毛油和饼粕中DON含量均低于国标1 000μg/kg的限量。(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刘玉兰,陈金定,裴娅晓,纪俊敏,王月华[9](2016)在《玉米胚及其毛油和饼粕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集到的7个玉米胚样品分别进行浸出取油和压榨取油,检测玉米胚及其毛油和饼粕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含量,分析研究玉米胚中AFB_1含量和制油工艺对毛油和饼粕中AFB_1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个玉米胚样品的AFB_1含量为1.04~25.22μg/kg,平均值为7.24μg/kg;浸出毛油、压榨毛油中AFB_1含量分别为0.50~1.20μg/kg、0.81~3.21μg/kg,平均值分别为0.70、1.59μg/kg;浸出粕、压榨饼中AFB_1含量分别为3.05~36.55μg/kg、0.90~24.49μg/kg,平均值分别为11.35、7.78μg/kg;同一玉米胚样品,浸出毛油中AFB_1含量低于压榨毛油,浸出粕中AFB_1含量高于压榨饼;总体上浸出毛油和压榨毛油中AFB_1含量明显低于玉米胚,但饼粕中尤其是浸出粕中AFB_1含量超过玉米胚中AFB_1含量。所有受测玉米毛油中AFB_1含量皆低于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所规定的限量(≤20μg/kg),玉米胚饼粕中AFB_1含量皆低于GB 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中所规定的限量(≤50μg/kg)。(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6年08期)
闫丹丹,韩玉坤,李娜,张玉影,齐玲[10](2016)在《玉米胚的多种生物学功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胚是玉米籽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氧化和预防心脏病等药用功效。以下就玉米胚的多种生物学功用加以说明。(本文来源于《吉林医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玉米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代谢物是细胞调节和代谢的终产物,可看做为代谢表型。许多代谢物在植物籽粒中的积累量较少,但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植物甾醇是保持植物细胞磷脂双层膜稳定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殖和免疫过程,对外界胁迫做出生理反应,同时也是植物衰老的重要调控因子,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植物甾醇的研究多集中于含量测定、稳定性、生理功能和代谢途径、油菜素内酯作为植物激素的作用等方面,但在农业上对调控植物甾醇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和基因定位研究鲜见报道,对甾醇数量变异的遗传基础的认知仍然十分缺乏,因此揭示代谢物丰度自然变异的遗传基础对高营养玉米的选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244种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乙酸乙酯回流萃取、常温皂化等步骤从玉米胚中提取植物甾醇,采用HPLC和GC-MS等仪器分析不同品系玉米籽粒中植物甾醇的组成和含量,通过关联分析确定玉米甾醇高含量的品系与控制甾醇含量性状的相关基因,为未来开发高植物甾醇含量的玉米的分子育种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鉴定了244种玉米胚样本中甾醇单体的含量,且不同样本中甾醇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异。五粒胚中总甾醇的含量范围是0.44-9.67mg,β-谷甾醇占甾醇总量的61.72-91.18%,是主要的甾醇。2.关联分析能快速且准确的剖析复杂的农艺性状。利用新近开发的Illumina Maize SNP50 BeadChip和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分析244个玉米样本的叁种甾醇含量数据,鉴定了9个与甾醇含量紧密相关的SNPs,其中1个显着性SNP位于第五条染色体上,3个显着SNPs位点位于第一条染色体,3个显着SNPs位点第二条染色体,2个显着SNPs位点位于第叁条染色体上。根据这9个显着的SNPs及所用关联群体的LD衰变距离,鉴定了32个与甾醇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在这些基因中,超过1/3的基因功能未知,其它基因涉及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如植物逆境、氧化还原反应等。3.通过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BY4741)转化实验,初步验证了候选基因ZmPs1的功能。在酵母中过量表达该基因后,能提高酵母麦角甾醇的含量,表明该基因可能是环氧角鲨烯上游调控因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玉米胚论文参考文献
[1].白兴达,于双双,马成业,陈善峰.挤压机螺杆构型对玉米胚剪切强度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
[2].李涛.玉米胚中植物甾醇的定量及关联分析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
[3].白兴达,于双双,陈善峰.玉米胚原油挤压膨化工艺的优化[J].湖北农业科学.2017
[4].白兴达.半湿法玉米胚稳态挤压与浸油动力学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7
[5].王学永,于飞.浅析酶促和非酶促抗氧化系统在玉米胚脱水耐性获得中的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7
[6].许利丽,刘玉兰,温运启,裴娅晓,王戬东.储存条件对玉米胚及粕和毛油中呕吐毒素含量的影响[J].中国油脂.2017
[7].许利丽.玉米胚及加工产物中呕吐毒素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7
[8].许利丽,刘玉兰,温运启,张振山,纪俊敏.玉米胚及其毛油和饼粕中呕吐毒素含量的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刘玉兰,陈金定,裴娅晓,纪俊敏,王月华.玉米胚及其毛油和饼粕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研究[J].中国油脂.2016
[10].闫丹丹,韩玉坤,李娜,张玉影,齐玲.玉米胚的多种生物学功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