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学科的思考
四川宜宾县蕨溪镇初中付顺海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上我们一定要做好知识引领人这个角色,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师的责任是重大而艰巨的。如何上好语文课,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同课题。在此,我就语文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广大的语文教师共同探讨。
一、在进行教学之前,我们应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就能明确地培养学生建立学习计划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规划好学习蓝图,就奠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做好了从各个方面承受学习压力的准备,并能很容易地把压力转化成动力,赢得了学习的主动权,学习起来自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课前学生的自主预习和教师的引导预习
文字学科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之前,我们要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有的老师认为,预习就是让学生自己看书,做到熟悉课文,解决生字问题就可以了。这样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要让学生自己去看书,然后了解学生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了什么,也许每个学生的理解都会有所不同,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学生的观点是积极健康的,我们就没有必要一定要求学生的观点和教学大纲上的一样,反之,则要很好地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教师引导学生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就是做到了一个好老师的要求。
三、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
课堂教学要始终围绕学生展开,教师的定位一定要准——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发掘文章内涵,说出作者的意图和自己的见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学生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空间。教师应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课<<木兰诗>>,在按照大纲要求进行组织教学后,我让学生继续就课文内容发掘问题,结果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让我始料未及:有的学生认为战争是人类一手导演的悲剧,花木兰所参加的战争究竟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有个学生提出我们现在宣扬的是和平,这篇课文从一定程度上宣扬的却是战争,花木兰这个英雄形象究竟有几分可取之处?可以说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有失偏颇,但也充分反映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注意掌握学生的心理,引导他们从健康、积极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在组织讨论的时候,切记不可对学生的见解妄下评论,应引导学生在辨析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四、课后的温习更是不容忽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这也说明了温习的重要性。根据生物学上提出的遗忘定律,有效地组织学生的温习对于巩固已有的学习成果和获得新知识有很大的作用。在对课本知识进行温习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的资料来补充课堂知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得到更多的知识储能。
五、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领悟知识
课堂上的知识归根到底也只是“纸上谈兵”,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发现,去实践,从而达到提升个人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目的。比如在进到语文七年级下册《马》时,我根据学校附近有驮马这一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对驮马进行观察,并让学生讨论人类驯养的马和野马之间的区别。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引出了对人的行为的评价,进而有学生提出关于人性善恶的疑问,也许从课文教学本身来看,学生提出讨论的问题似乎已离题万里了,但我从一名一线教师的角度来看,却感到很是欣慰。因为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
以上就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希望能对新入门的年轻教师有一定的帮助。而我个人从教时间也并不长,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前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