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分析廉佳衡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分析廉佳衡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63

摘要: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城乡各地正在着眼于修建规模较大的市政道路。面对全新的趋势,市政道路的质量控制举措也获得了突显的优化与改进。市政有关部门在着手修建市政道路时,其中的关键点应当落实于沥青混凝土的路面。但从现状来看,市政道路本身承载了更大比例的重载车辆负荷,以至于市政路呈现严重的病害与破损现象。在情况严重时,某些路段还可能会减损其自身应有的耐久性以及结构安全性。因此针对沥青混凝土的路面而言,应当将质量控制融入当前现有的路面建设进程中,因地制宜施行多层次的施工质量监管。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路不易被损害,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在道路建设中被广泛采用。但是,市政道路设计系统又复杂,其中还掺杂着主观因素,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涉及了规划、设计、施工、监管等相关部门;测量钻探、道路、桥隧、交通等都参与其中,不同施工时期各部门的侧重点都有不同;而道路最终呈现的面貌,主要是设计人员所决定的,各个部门可以对设计方案提出反馈意见,但最终的设计方案还是由设计人员而定。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许多问题。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量快速增长、行车速度不断提高、车辆超载等,一些路面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达不到设计水平,沥青路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推移、车辙、龟裂、沉陷、平整度差、检查井周围破坏等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行车的安全、舒适和城市形象。如成都市三环路“白加黑”路面改造工程中,大部分老路面就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这是日益增加的车流量使路面收到过量荷载的表现,但同时也说明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不理想。这对道路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提出了要求。

1导致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1出现裂缝问题

为了保证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提升荷载能力,施工人员需要进行反复的压实。但是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会出现各种裂缝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实际质量。根据实际施工的基本情况,会产生以下不同类型的裂缝。在高温的气候条件下,沥青就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就会出现车辙或者裂纹等问题,导致路面变形,极大地影响道路工程建设施工质量,降低沥青路面的性能。并且在过载条件下,极大地改变了混凝土之间的耦合程度,导致沥青出现滑动问题,产生剪切力,出现裂缝。在进行沥青路面铺设过程中,由于沥青厚度不均匀,导致在实际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搅拌不均匀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沥青路面的平整性与性能。

1.2人为要素

通常情况下,人为施工很可能将会干扰到整个施工流程,以至于埋下深层次的路面施工隐患。但从现状来看,某些施工人员尚未具备优良的综合素养,其中包含较多的进城务工者。实质上,上述人员本身欠缺全方位的专业培训,其自身也并不具备应有的施工资质。

1.3出现车辙问题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完成以后,受到车辆荷载的影响,道路路面局部出现不均匀受力的问题,从而出现车辙问题。车辙会降低混凝土路面的性能,一旦车辙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增加市政道路的安全隐患,影响到公路使用寿命。出现车辙的主要原因就是在高温的条件下,沥青变软,增加了沥青之间的差距,出现沥青溢出的问题,降低了沥青的粘结层的性能。在经过车辆碾压以后,就会产生更大的压力,由于原有车辙没有得到及时的恢复,一旦温度下降,就会在沥青路面形成车辙痕迹,产生不均匀的应力。

2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

2.1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各种类型混合料都设有特定的配合比,针对配合比应当着眼于全面进行相应的优化,因地制宜运用与之相应的配合比优化措施。具体在当前的实践中,作为施工人员有必要运用试验措施来全面确定相应的混合料配比,其中典型为马歇尔试验。通过运用上述的试验措施,应当能够着眼于优化沥青用量并且调整现有的矿物级配。施工人员在拌合沥青时,应当将温度控制的举措运用于全过程的拌合操作中。如果察觉到某些沥青材料尚未符合特定的质量指标,那么对其不允许入场。

2.2到场检测

为了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施工企业需对项目给予全方位的分析,加强现场检测,一般利用目测的方式对混合料外观与集料粗细均匀性给予有效的检查,若发现问题需即可停止,并将相关问题上报上级单位,在获得解决后方可进行施工。对于摊铺地点的确定需依据运料单,并咋接受过程中,对搅拌质量与温度给予有效的检查,通常利用抽样实验的方式完成相关检查,只有符合相关规范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2.3加强施工管理

明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岗位职责,专人负责专项。根据现实情况及时安排调度沥青混料的使用,保证施工机械的正常作业,依据实际操作增减机械,保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健全质量监理制度。必须对施工现场严格监理,确保各施工岗位人员理解每个施工环节的要求,监管必须贯彻施工的全过程。一旦发现不合格路段,立即问责返工,合格后才能继续施工。建立分管机制。将工程延伸出的每个分支派发给某个部门监管,将监管的责任细化落实,从而确保施工进度。而每个项目的管理人员,必须清楚每个环节的施工标准以及相关要求,遵守职责划分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对负责部分进行管理,时时关注施工动态。增加施工质检和路面质检的频率,确保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必须确保每一次的检查、抽查都是符合标准和规定的,必须严肃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检验。

2.4碾压

①为了保证压实质量,必须配备足够的压实设备。②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是保证面层质量的重要环节,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初压应尽量在较高温度下进行,一般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复压应紧跟初压,可采用轮胎压路机和钢轮振动压路机。③压路机应以缓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适宜的碾压速度随初压、复压、终压及压路机的类型而别,可通过试铺确定。④为避免碾压时混合料推挤产生拥包,碾压时应将驱动轮朝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行,不准刹车制动。压路机折回不应处在同一横断面上。⑤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层面上,不得停放压路机或其他车辆,并防止矿料、油料和杂物散落在沥青层面上。⑥要对初压、复压、终压段落设置明显标志,便于司机辩认。对松铺厚度、碾压顺序、压路机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碾压温度应设专岗管理和检査,使面层做到既不漏压也不超压。⑦压实完成12h后,方能允许施工车辆通行。

结语

沥青混凝土路施工完成的关键是施工人员、施工原料、施工设备、管理机制等众多因素合理配置。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施工环节的漏洞,及时反省总结,合理调度,克服消极的人为因素,大胆尝试创新,重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不能松懈对施工全过程的有效动态检查管理,严格遵守各种试验及检测的标准和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不断加强管理,精心组织工作,才能铺筑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沥青混凝土道路。避免盲目的设备资源浪费,要最大化利用有限的条件创造最大化最优质的成果,严格把控机械成本预算,统筹各方,从而促进施工工程的完善。在平时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公路的养护,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浪费,节约资源。

参考文献:

[1]张阳.探究改性沥青混凝土在市政道路上的使用与施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5).

[2]王凯.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3(1):47~49.

[3]顾海荣,董强柱.就地热再生过程中的沥青路面加热技术[J].中国公路.2017(3).

标签:;  ;  ;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分析廉佳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