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论视角论文-丁涵

优选论视角论文-丁涵

导读:本文包含了优选论视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优选论,连读变调,第二语言习得

优选论视角论文文献综述

丁涵[1](2018)在《优选论视角下的汉语连读变调二语习得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优选论是研究语言知识和习得的一种理论,可以利用其制约条件对中介语发展的各个动态阶段进行合理阐释。同时,连读变调作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受到普遍关注。文章对历年来具有广泛解释力的优选论及不同母语国家的汉语学习者连读变调习得情况予以研究综述,旨在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本文来源于《铜陵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孙颍葱[2](2017)在《优选论视角下英语专业学生连读习得的历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优选论作为源自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理论,从最初的饱受争议到如今被应用于语义学、音系学、句法学等各个领域。优选论的核心概念是制约条件,并且普遍存在于每种语言,不同语言之间的区别在于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不同。该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语言之间的普遍现象和特殊现象。本文旨在证明优选论在连读习得方面的适用性和以新的视角讨论并解释英语专业学生在连读习得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本文以优选论为基础,运用历时和对比分析的实证方法,研究26名英语专业大学生四年连读习得的情况。四年的语料是由导师收集的从2013年到2016年学生朗读录音,作者参与最后一年的录音。文章分析解释英语连读习得规则,证明了该理论的适用性,采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通过调查问卷得出影响学生连读习得的因素。研究发现,英语专业的学生所犯的连读错误主要分叁类:一、辅音+元音类型;二、辅音+辅音类型;叁、元音+元音类型。学生犯连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汉英连读规则的不同排列等级对其习得的影响。整体数据显示学生连读习得情况不如预期,而且学习时长与学习效果不呈正比,总体趋势显示,从2013年到2014年习得正确率呈现下降趋势,从2014年到2016年习得正确率呈现上升趋势。对于不符合该趋势的个例,作者从英汉声调对比角度进行分析。SPSS分析所得数据显示学习时长和学习效果显着性相关,调查问卷显示有效的学习时间和很好的单词连读意识对单词习得有很大的影响,而多数学生并没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访谈发现学生英语单词连读的感知和产出不一致,且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作保证。学生在连读习得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优选论视角解释,优选论认为不同语言共用相同的限制条件(即语言规则),但是这些限制条件的排列等级因语种而异。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接触了英语的语言规则,同时作为母语的汉语,其语言规则对学生的影响依然很深。优选论不仅解释了这些连读错误产生的原因,而且解释了连读错误历时四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该理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适用性。本文最后针对二语学习和教学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7-12-01)

刘芹,张妍[3](2016)在《优选论视角下的口语维汉语码转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优选论为理论依据,采用隐蔽录音的研究方法,对日常生活中口语对话中的维汉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优选论可以较好的解释维汉语码转换,并总结出了维汉语码转换的句子受到汇嵌入规则、忠实条件规则、深层结构规则、线性句序限制条件的制约。(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6年34期)

林晓琴[4](2016)在《从优选论视角探析趋同翻译生态下的译者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本国文化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扩大本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同时,也积极借鉴、融合对本国发展有益的他国文化元素。在广泛的接触与交流过程中,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与融入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兼收并蓄和宽容态势,异质文化渗入到原质(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6-10-11)

许佳佳[5](2016)在《优选论视角下《诗经·关雎》四种英译本的对比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新近发展的生成语言学的分支之一,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已然为语言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该理论核心为制约条件,是语法分析的基础。本文将以优先论分析为视角,并通过异化与归化两大翻译策略下对制约条件进行等级排列,从而能更好地为汉诗翻译和鉴赏提供语言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考试与评价》期刊2016年07期)

尚光琴[6](2014)在《从优选论视角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英句子翻译错误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母语汉语的影响,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负迁移现象。该研究调查了贵州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英句子翻译的错误现象,并从优选论视角分析了错误翻译的成因。该研究对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同时有助于中国英语学习者了解汉英两种语言的异同,寻找汉英句子翻译的规律,以便在翻译中更好地传达句子意思,从而达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4年22期)

葛红玲[7](2012)在《双向优选论视角下色彩隐喻义习得的母语迁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双向优选论解释英语色彩隐喻义习得中母语迁移的成因。通过英汉色彩隐喻义的对比,利用概念整合理论揭示英汉色彩隐喻义的认知机制的异同和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动因。旨在正确利用母语迁移来促进色彩隐喻义习得过程中的正迁移,抑制负迁移,从而提高习得的效率。(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2年12期)

蓝婕[8](2012)在《优选论视角下的商标名称英汉翻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汉商标名称翻译是一项复杂的语言、社会和认知活动,涉及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以及美学追求,法律规范,文化适应,市场营销和顾客心理预测等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因素。本文试图在优选论的视角下探索抉择商标名称翻译策略时所作用的制约条件和每个翻译策略的具体制约条件等级排列。优选论,由Prince和Smolensky于1993年提出,最早应用于音系学领域。以后的二十多年里,优选论对现代语言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应用于语言学的其他领域,如二语习得、句法学和语义学等领域。但是,优选论极少应用于翻译学领域。因此,将优选论跨学科运用到英汉商标名称翻译研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制约条件和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是优选论的基石。所有语言都普遍拥有相同的制约条件,但对于每种语言来说,他们的制约条件等级排列确是具有特殊性的。制约条件都是可违反的,但只能最小程度地违反。最小程度违反或最大程度满足层级较高制约条件的候选项即为最优输出项。在黄忠廉和胡远兵(2008)的术语全译翻译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商标名称的特性,本文建立了英汉商标名称翻译策略系统。该策略系统由四部分组成:音译翻译策略、意译翻译策略、零翻译策略和音意兼译翻译策略。本文将英汉商标名称翻译的制约条件宏观地分为六大类:语言制约条件,美学制约条件,法律制约条件,商业制约条件,文化制约条件和心理制约条件。其等级排列为:法律制约条件,文化制约条件>>语言制约条件>>美学制约条件>>经济制约条件>>心理制约条件。此外,本文罗列了选择不同翻译策略类型时具体的制约条件,如LEGAL,*CONFLICT,*COMPLEX,CODA-CON(nasal,-labial)σ),*VELAR-I,MinWd,MaxWd, MAX-IO(ST), MAX-IO, DEP-IO, IDENT-IO(place),IDENT-IO(place)/ONS, BEAUTY-M, BEAUTY-S, IDENT-IO(Inf)和TA,并研究出每种翻译策略的制约条件等级排列。这些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系统被一系列的翻译实例所证实,为评估英汉商标名称翻译质量提供标准且最终得出最优目标翻译。由于西方经济形势,个人信仰和顾客心理期待等方面的变化,英汉商标名称翻译策略的选择存在着叁种趋势:(i)音译策略多应用于由专有名词构成的商标名;(ii)意译策略倾向于应用在由普通名词构成的商标名;(iii)综合翻译策略和创新翻译策略多应用于由新创词构成的商标名。(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2-05-10)

张宜敏[9](2012)在《优选论视角下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句子重音习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句子重音是英语语音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超音段音位之一,在英语的语义、句法、节奏、语用等方面均起着核心作用。不少中国英语学习者说的英语带有很重的“中国腔”,部分原因即在于句子重音的指派存在很大的问题。文献检索表明,目前国内外针对句子重音习得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研究基于对比分析理论假说,通过对比分析母语与目标语的音系特征,对二语学习者的迁移错误进行预测和描述。另一类研究则基于中介语理论假说,关注的焦点是二语学习者句子重音习得的发展模式与不同阶段的表征特点。笔者认为,以往对二语学习者句子重音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学习者习得过程中迁移错误或发展模式进行表征描述的层面上,而对支配该过程的内在机制缺乏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因此,本研究试图在优选论的理论基础上填补这一空白。优选论的理论主张是,语言的不同在于一系列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的不同,学习者习得目标语就要经过制约条件的重新排列。基于此假说,本研究用实证的方法,从研究中国学习者在各习得阶段相关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及移动路径入手,探究OT框架下支配中国英语学习者句子重音习得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英语习者在习得句子重音的过程中经历了制约条件的重新排列,且不同的习得阶段以不同的制约条件等级排列为标记(详见第四章)。(2)在习得过程中,制约条件的重新排列遵循一定的移动路径,在该路径中,制约条件MAX-IO(P)不断降级。本研究是OT框架下对中国英语学习者音系习得的一次较为深入的探索,对二语习得领域的其他类似研究有着一定的理论启发,对中国的英语教学,尤其是语音教学,也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外语学院》期刊2012-04-01)

张亚丽[10](2012)在《优选论视角下外交新闻发言人模糊语言生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言语交际的各个方面,尤其在外交新闻发言人语言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前人对外交新闻发言人语言模糊现象做了大量研究,大多将其看作一种交际策略从其特点、功能、成因等对其进行探讨分析。研究发现遵守或违反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各项准则是外交模糊语言产生的最主要因素,但他们的研究仅从整体出发分析外交语言是如何遵守或违反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某一或若干准则的,很少涉及外交模糊语言的生成机制问题。鉴于此,本研究拟从优选论这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模糊语言的生成机制。参照前人研究以及优选论制约条件设定的理据,本文拟选用与外交发言人模糊语言最相关的国家利益原则、语言经济原则、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数量准则、方式准则以及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慷慨准则以及一致准则为制约条件,探讨这些制约条件在外交新闻发言人模糊语言生成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及其内在关系问题,即这些制约条件在外交新闻发言人模糊语言生成过程中的排列顺序。本研究分两个步骤解决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语言模糊生成机制问题。首先,从理论上证明优选论对语言模糊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其次,本研究从模糊语言现象的句子层面出发以2010年外交部四位发言人答问实录为语料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探讨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语言模糊现象的生成机制:外交新闻发言人在答问时主要受到哪些语用原则(准则)的制约,即优选论视角下的制约条件,产出了模糊语言;外交新闻发言人语言模糊现象主要体现在哪些句子层面;这些制约条件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即遵循怎样的排列顺序,最终使得外交新闻发言人语言具有模糊性。本研究通过论证分析得出优选论对语言模糊现象的生成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其次,通过对外交新闻发言人各个句子层面中的语言模糊现象分析总结发现根据其违反频率上述制约条件在生成外交新闻发言人语言模糊现象遵循以下顺序:国家利益原则(制约条件4)>>质量原则(制约条件1A)>>一致准则(制约条件2C)>>经济原则(制约条件3)>>得体准则(制约条件2A)>>数量准则(制约条件1B)>>慷慨准则(制约条件2B)>>方式准则(制约条件1C)。外交新闻发言人正是由于在这些制约条件的交互制约作用使其语言具有模糊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外语学院》期刊2012-04-01)

优选论视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优选论作为源自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理论,从最初的饱受争议到如今被应用于语义学、音系学、句法学等各个领域。优选论的核心概念是制约条件,并且普遍存在于每种语言,不同语言之间的区别在于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不同。该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语言之间的普遍现象和特殊现象。本文旨在证明优选论在连读习得方面的适用性和以新的视角讨论并解释英语专业学生在连读习得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本文以优选论为基础,运用历时和对比分析的实证方法,研究26名英语专业大学生四年连读习得的情况。四年的语料是由导师收集的从2013年到2016年学生朗读录音,作者参与最后一年的录音。文章分析解释英语连读习得规则,证明了该理论的适用性,采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通过调查问卷得出影响学生连读习得的因素。研究发现,英语专业的学生所犯的连读错误主要分叁类:一、辅音+元音类型;二、辅音+辅音类型;叁、元音+元音类型。学生犯连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汉英连读规则的不同排列等级对其习得的影响。整体数据显示学生连读习得情况不如预期,而且学习时长与学习效果不呈正比,总体趋势显示,从2013年到2014年习得正确率呈现下降趋势,从2014年到2016年习得正确率呈现上升趋势。对于不符合该趋势的个例,作者从英汉声调对比角度进行分析。SPSS分析所得数据显示学习时长和学习效果显着性相关,调查问卷显示有效的学习时间和很好的单词连读意识对单词习得有很大的影响,而多数学生并没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访谈发现学生英语单词连读的感知和产出不一致,且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作保证。学生在连读习得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优选论视角解释,优选论认为不同语言共用相同的限制条件(即语言规则),但是这些限制条件的排列等级因语种而异。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接触了英语的语言规则,同时作为母语的汉语,其语言规则对学生的影响依然很深。优选论不仅解释了这些连读错误产生的原因,而且解释了连读错误历时四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该理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适用性。本文最后针对二语学习和教学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优选论视角论文参考文献

[1].丁涵.优选论视角下的汉语连读变调二语习得研究综述[J].铜陵学院学报.2018

[2].孙颍葱.优选论视角下英语专业学生连读习得的历时研究[D].燕山大学.2017

[3].刘芹,张妍.优选论视角下的口语维汉语码转换研究[J].校园英语.2016

[4].林晓琴.从优选论视角探析趋同翻译生态下的译者策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

[5].许佳佳.优选论视角下《诗经·关雎》四种英译本的对比与分析[J].考试与评价.2016

[6].尚光琴.从优选论视角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英句子翻译错误现象[J].海外英语.2014

[7].葛红玲.双向优选论视角下色彩隐喻义习得的母语迁移[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

[8].蓝婕.优选论视角下的商标名称英汉翻译策略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

[9].张宜敏.优选论视角下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句子重音习得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

[10].张亚丽.优选论视角下外交新闻发言人模糊语言生成机制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

标签:;  ;  ;  

优选论视角论文-丁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