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基噻吩论文-徐健,余燕影,曹树稳

甲氧基噻吩论文-徐健,余燕影,曹树稳

导读:本文包含了甲氧基噻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4-乙酰甲氧基噻吩-2-甲醛缩氨基硫脲,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甲氧基噻吩论文文献综述

徐健,余燕影,曹树稳[1](2016)在《4-乙酰甲氧基噻吩-2-甲醛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酪氨酸酶是一种含双核铜离子的金属氧化酶,作为黑色素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微生物以及人体中~([1])。近年来,已有文献报道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制酪氨酸酶生物活性~([2-4])。本课题在前期工作基础上~([5])选取噻吩-2-甲醛缩氨基硫脲作为先导物,对其噻吩进行4位化学修饰,成功合成了系列4-取代噻吩-2-甲醛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结果表明:4位上引入取代基后通常易产生空间位阻效应降低了该类化合物的抑制活性;但在4位上引入乙酰甲氧基却使其抑制活性得到较大的增强(约21%),通过核磁滴定、红外光谱进一步研究发现引入的乙酰甲氧基上的羰基氧可以与酶活性中心铜离子结合,使得酶与受体分子结合更加稳固,因而表现出更强的抑制活性。抑制剂与酶作用过程如图1所示。(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期刊2016-07-01)

邢永宁,苏奥泽,杨宝学,李润涛[2](2015)在《3-氨基-6-甲氧基噻吩并[2,3-b]喹啉-2-羧酸甲酯的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3-氨基-6-甲氧基噻吩并[2,3-b]喹啉-2-羧酸甲酯的合成工艺。方法以对甲氧基乙酰苯胺为原料,经过构建喹啉环、氰基化、硫化、构建噻吩环4步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并优化各步反应条件。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13C-NMR和ESI-MS谱确证,总收率为67.3%(以对甲氧基乙酰苯胺计),优化后的工艺路线具有收率高、操作简单、污染低、适合大量制备等优点。(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化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辛玛丽,黄梅[3](2013)在《电化学法制备可溶性聚3-甲氧基噻吩电致变色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了3-甲氧基噻吩的合成,并通过电化学方法合成了聚(3-甲氧基噻吩)电致变色膜。最后采用电化学扫描方法研究了膜的电致变色行为。(本文来源于《四川化工》期刊2013年05期)

庞起,黄鑫,朱万仁,罗济文[4](2007)在《3-甲氧基噻吩合成方法的改进及气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CuI催化下以1-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无需氩气或氮气保护,用甲醇钠与3-溴噻吩反应制备3-甲氧基噻吩,产率86%。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分析合成产物,主要组分是3-甲氧基噻吩、NMP和3-溴噻吩。用气相色谱内标法对合成产物进行定量分析,3-甲氧基噻吩的质量百分含量Xi(%)为11.7,标准偏差为0.4165。(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07年10期)

张敬华,其鲁,舒东,杨立红,张晓雨[5](2006)在《聚3-甲氧基噻吩对二巯基噻二唑的电化学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聚3-甲氧基噻吩(PMOT)膜电极在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cT)溶液中电化学处理或浸泡后的循环伏安(CV)曲线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一定量的PMOT对DMcT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MOT膜电极在DMcT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处理或浸泡过程可使DMcT进入PMOT膜内部与PMOT形成复合物。PMOT对DMcT的电化学催化作用可能和二者之间形成的电子给体-受体复合物有关.该复合物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不同于PMOT和DMcT,其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和可逆性均优于DMcT,且经过PMOT催化改性后,DMcT的放电容量得到了增加,循环性能有了很大改善。(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S1期)

王升文,邓建成,周广[6](2006)在《一锅法合成3,4-二甲氧基噻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丁二酮和原甲酸甲酯为原料,合成的2,3-二甲氧基丁二烯不经分离,直接与二氯化硫反应,一锅法成功合成了目标产物3,4-二甲氧基噻吩,总产率达60%。用核磁、红外、紫外等波谱鉴定了目标分子的结构。本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产率高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06年09期)

张敬华,舒东,孟跃中[7](2005)在《新型2,5-二巯基1,3,4-噻二唑电催化剂聚3-甲氧基噻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Organodisulfides such as 2,5-dimercaptb-1,3,4-thiadiazole (DMcT) with two thiol groups can be polymerized and depolymerized reversibly during their electrochemical redox process. As a promising cathode material,DMcT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higher theoretical energy density (1070 Wh/kg) than other lithium metal oxides such as LiCoO2, LiNiO2 and LiMn2O4. Unfortunately, DMcT shows slow redox reaction and poo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t room temperature, therefore its redox process has to be accelerated by an electrocatalyst for the commercial application. Recently, it have been reported that the redox performance(本文来源于《第十叁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期刊2005-11-01)

蒋思翠,刘辉[8](2004)在《4-羰基甲氧基噻吩-3-酮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作为合成爆米花香味物质的重要原料4-羰基甲氧基噻吩-3-酮(2)进行了合成研究。合成主要分两步进行,第一步,α,β’-二羰基甲氧基甲基乙基硫(1)的合成,通过丙烯酸甲酯和巯基乙酸甲酯在催化剂吡啶的作用下可以很容易的得到,且得率高。第二步,通过Dieckmann反应,在碱的作用下对α,β’-二羰基甲氧基甲基乙基硫(1)进行环化缩合,得到4-羰基甲氧基噻吩-3-酮(2),得率为52%。(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暨第十一届全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技术展示会学术论文集》期刊2004-03-01)

蒋思翠,刘辉[9](2004)在《4-羰基甲氧基噻吩-3-酮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作为合成爆米花香味物质的重要原料4-羰基甲氧基噻吩-3-酮(2)进行了合成研究。合成主要分两步进行,第一步,α,β’-二羰基甲氧基甲基乙基硫(1)的合成,通过丙烯酸甲酯和巯基乙酸甲酯在催化剂吡啶的作用下可以很容易的得到,且得率高。第二步,通过Dieckmann反应,在碱的作用下对α,β’-二羰基甲氧基甲基乙基硫(1)进行环化缩合,得到4-羰基甲氧基噻吩-3-酮(2),得率为52%。(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暨第十四届全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技术展示会学术论文集》期刊2004-03-01)

侯仲轲[10](1996)在《3-甲氧基噻吩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由二氯丙酸甲酯和巯基乙酸甲酯经关环、甲氧化、水解、脱羧合成中间体3-甲氧基噻吩,总收率35%。(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1996年02期)

甲氧基噻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优化3-氨基-6-甲氧基噻吩并[2,3-b]喹啉-2-羧酸甲酯的合成工艺。方法以对甲氧基乙酰苯胺为原料,经过构建喹啉环、氰基化、硫化、构建噻吩环4步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并优化各步反应条件。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13C-NMR和ESI-MS谱确证,总收率为67.3%(以对甲氧基乙酰苯胺计),优化后的工艺路线具有收率高、操作简单、污染低、适合大量制备等优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氧基噻吩论文参考文献

[1].徐健,余燕影,曹树稳.4-乙酰甲氧基噻吩-2-甲醛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2016

[2].邢永宁,苏奥泽,杨宝学,李润涛.3-氨基-6-甲氧基噻吩并[2,3-b]喹啉-2-羧酸甲酯的合成工艺研究[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5

[3].辛玛丽,黄梅.电化学法制备可溶性聚3-甲氧基噻吩电致变色膜的研究[J].四川化工.2013

[4].庞起,黄鑫,朱万仁,罗济文.3-甲氧基噻吩合成方法的改进及气相分析[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7

[5].张敬华,其鲁,舒东,杨立红,张晓雨.聚3-甲氧基噻吩对二巯基噻二唑的电化学改性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6].王升文,邓建成,周广.一锅法合成3,4-二甲氧基噻吩[J].化学试剂.2006

[7].张敬华,舒东,孟跃中.新型2,5-二巯基1,3,4-噻二唑电催化剂聚3-甲氧基噻吩(英文)[C].第十叁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2005

[8].蒋思翠,刘辉.4-羰基甲氧基噻吩-3-酮的合成研究[C].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暨第十一届全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技术展示会学术论文集.2004

[9].蒋思翠,刘辉.4-羰基甲氧基噻吩-3-酮的合成研究[C].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暨第十四届全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技术展示会学术论文集.2004

[10].侯仲轲.3-甲氧基噻吩合成[J].农药.1996

标签:;  ;  ;  

甲氧基噻吩论文-徐健,余燕影,曹树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