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基督教青年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基督教青年会,《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史料汇编(第一辑)》,基督教中国化
中国基督教青年会论文文献综述
徐以骅[1](2019)在《珍视历史 继往开来 评《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史料汇编(第一辑)》》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是我国基督教会值得庆贺的一年。今年1月26日,基督教全国两会与联合圣经公会在上海共同举办了"纪念《圣经》和合本出版100周年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11月2日,广州基督教青年会举办了成立110周年纪念大会暨"基督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基督教青年会"研讨会,并举行了由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宗教学(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9年11期)
本刊编辑部[2](2019)在《扎根南粤 坚守初心 再创社会服务新局面 广州基督教青年会成立110周年纪念大会暨“基督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基督教青年会”研讨会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11月2日,广州基督教青年会成立110周年纪念大会暨"基督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基督教青年会"研讨会在广州市举行。来自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北京、天津、上海、杭州、西安、南京、武汉、厦门等地以及香港、澳门、台湾、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南开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9年11期)
杨恩路[3](2018)在《走向自治:从“洋头华心”到“华头华心”的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20年代的非基督教运动对中国基督教青年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刺激着青年会要求自治的理想。五卅运动爆发后,中国青年会的身份危机浮出水面,中国青年会全国协会为了澄清社会各界对其产生的质疑,不得不立即处理与美国青年会的关系、解决在华外籍干事的身份等问题。以余日章为代表的中国青年会领袖面对外籍干事的激烈争论和无声抗议,进行了果断抗争和积极斡旋,最终在自治权的争取中获得了初步的胜利。中国青年会与北美协会的权力交割问题不仅体现出"争"的一面,而且难能可贵地展现了"和"的一面;中国青年会领袖对自治理想的坚定追求值得肯定,但他们立足实际的难言之隐同样应该得到理解。(本文来源于《基督教学术》期刊2018年01期)
李方[4](2019)在《基督教青年会中国化研究(1895-1912)》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督教青年会专职干事进入中国后,便逐渐开启了该协会"中国化"的传教路径。从青年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看出,其通过推举中国领导人、举办科学演讲会和夏令会、引入和推广体育运动、创办《进步》杂志等,逐渐实现了"中国化"的进程。(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07期)
杨恩路[5](2018)在《中国基督教青年会自治问题研究——以1930年特别调查事件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基督教青年会自治问题的研究绕不开与青年会北美协会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其权势转移问题。因资料等方面的限制,以往的研究对此未予以充分重视。近年来,在海内外学者的探索下,大量与中国青年会有关的英文档案和干事报告、通信材料被发掘出来。本文主要运用这些中英文资料,试图从1920年代中后期中国青年会经济自养、人事自治角度,以1930年特别调查事件为中心,揭示这一时期中美青年会之间关系的真实面相。(本文来源于《史林》期刊2018年04期)
施楠[6](2018)在《近代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体育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进步》为基督教青年会会刊,于1917年创刊,至1932年停刊。《青年进步》的主旨为“提倡德智体群四育,以建造青年完全人格”,全年发行10期,共出版了150期。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旨在通过期刊《青年进步》的梳理、归纳与整理,展现出在1917-1932年间基督教青年会在华体育传播事业的概况,为当今相关的学术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另外,从《青年进步》中折射出的关于青年会体育传播的理念,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以《青年进步》为核心,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青年会体育事业展开探讨。青年会体育事业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下展开的,它结合了当时的教育与神学思潮,主要有“德智体群四育”理论和“社会福音”理论。在实践方面,组织化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特征之一,从《青年进步》中可发现,青年会体育事业的开展离不开其组织化的传播。人才是组织的关键,所以青年会非常注重对于体育领袖的培养。此外,在“社会福音”思潮的影响下,社会问题在《青年进步》中有大量的论述,青年会也汲力推广其社会体育事业,并且将重点放在了学校、家庭与工厂上,自然有了青年会家庭体育事业、学校体育事业与劳工体育事业。运动会一种作为体育的特殊载体,在《青年进步》中也有所提及。从《青年进步》中我们看出,青年会所传播的“体育”是一个泛身体的概念,它常常与“卫生”、“游戏”相关,带有明显的组织化、世俗化特征。一方面,青年会非常注重体育的社会属性,其传播体育的目的是为了造就公民的完全人格,直至完成对于中国的社会改造,其在华体育事业的传播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另一方面,从《青年进步》中有关社会体育的论述中可以发现,体育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进入到近代中国社会中。(本文来源于《上海体育学院》期刊2018-06-15)
彭长歆[7](2017)在《介入都市——基督教青年会在近代中国的建造》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督教青年会进入中国。为贯彻"四育"(德育、智育、体育、群育)宗旨,青年会开展了有目的的建造:选址于中国城市的中心,引入既有的功能与空间模式,采用现代建筑设备,安排各种康乐设施及活动内容,采用有意涵的形式,营造时尚、现代的建筑形象,为城市青年及社会精英提供了日常的生活体验,进而塑造了他们对"现代人"的理解和青年会价值观。探讨了青年会建筑在中国近代历史背景下介入都市的方式,即在改造青年的宗旨下,如何通过选址、功能配置、空间、形式等有形的建筑要素来实现意义的传达。(本文来源于《新建筑》期刊2017年06期)
张隽隽[8](2016)在《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电影放映活动初探(1907—1937)》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督教青年会(Y.M.C.A.)是1844年成立的一个世界性的基督教外围组织。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从1907年搬进四川会所就开始了电影放映活动,放映的方式和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到1937年为止的叁十年时间里,青年会的电影放映与盈利、教育、公益、娱乐等不同的目的结合起来,除了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之外,还在青年会的教育和社会工作中发挥作用,同时也使自身更具世俗化色彩,减少民族主义情绪的冲击。对于中国电影文化来说,青年会的放映具有普及、提升和促进作用,其积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6年06期)
彭晓光[9](2016)在《中国近代基督教青年会(Y.M.C.A.)建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督教青年会建筑(会所)是中国近代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自1895年中国第一座青年会会所落成到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基督教青年会在北美协会的主导下,在中国进行了如火如荼的会所建造运动。并广泛分布在中国沿海商埠城市和内陆中心城市;这些建筑遵循北美青年会“进驻城市中心”的选址原则,是重要的城市公共建筑。基督教青年会面向对象为城市青年,其会所是青年精英流连忘返的重要公共空间,在改良社会和倡导新生活等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青年会建筑功能设置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近代中国青年会建筑延续了北美青年会应对“德育、智育、体育、群育”四育宗旨的建筑原则,并依据气候环境、场地条件以及财政预算等现实条件,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形成自己独特的空间结构,为中国公共建筑开创了室内体育馆、电影院等新的空间类型;对中国近代康乐建筑和文化娱乐建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条理近代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分布及建筑发展状况;分析其创建过程及建筑要素,总结出基督教青年会在华发展的建筑策略。并尝试进一步探讨基督教青年会在改造青年、改良社会的宗旨下,如何通过选址、功能配置、空间设计、建筑形式及建筑技术等有形的建筑要素来实现意义的传达。(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6-06-01)
李净昉,侯杰[10](2015)在《基督宗教媒体、团体与近代中国环境研究——以《益世报》和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因秉持"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理念精神,将改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而引人关注。它不仅通过组建社会团体,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活动,革除社会陋习,净化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而且还兴办慈善公益事业,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既消除自然环境恶化所带来的社会冲击,又从不同的面向提升了改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层次。为此,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借助天主教媒体《益世报》反复宣传自己的思想、理念,采取多种方式,用新的道德、新的知识、新的生活方式来塑造青年,推动从改造人格到改良社会的历史进程,革除社会陋习,净化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兴办慈善公益事业,服务了社会、造福了人群。(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中国基督教青年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9年11月2日,广州基督教青年会成立110周年纪念大会暨"基督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基督教青年会"研讨会在广州市举行。来自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北京、天津、上海、杭州、西安、南京、武汉、厦门等地以及香港、澳门、台湾、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南开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基督教青年会论文参考文献
[1].徐以骅.珍视历史继往开来评《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史料汇编(第一辑)》[J].中国宗教.2019
[2].本刊编辑部.扎根南粤坚守初心再创社会服务新局面广州基督教青年会成立110周年纪念大会暨“基督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基督教青年会”研讨会举行[J].中国宗教.2019
[3].杨恩路.走向自治:从“洋头华心”到“华头华心”的中国基督教青年会[J].基督教学术.2018
[4].李方.基督教青年会中国化研究(1895-1912)[J].山西青年.2019
[5].杨恩路.中国基督教青年会自治问题研究——以1930年特别调查事件为中心[J].史林.2018
[6].施楠.近代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体育传播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8
[7].彭长歆.介入都市——基督教青年会在近代中国的建造[J].新建筑.2017
[8].张隽隽.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电影放映活动初探(1907—1937)[J].当代电影.2016
[9].彭晓光.中国近代基督教青年会(Y.M.C.A.)建筑研究[D].广州大学.2016
[10].李净昉,侯杰.基督宗教媒体、团体与近代中国环境研究——以《益世报》和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为中心[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标签:基督教青年会; 《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史料汇编(第一辑)》; 基督教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