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溶解性有机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有机质,溶解性,荧光,光谱,白洋淀,因子,活性。
溶解性有机质论文文献综述
言宗骋,高红杰,郭旭晶,王思宇,于会彬[1](2019)在《蘑菇湖沉积物间隙水溶解性有机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蘑菇湖选取7个采样点,提取沉积物间隙水DOM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蘑菇湖沉积物间隙水紫外可见光谱进行解析,识别光谱组分与主控因子,并研究DOM的组成、腐殖化程度及空间变化。结果表明,DOM组分为木质素和奎宁、羧酸基团及多烷基腐殖质等,在外围区与深湖区2个区域存在明显差异。从吸收光谱推演出具有良好相关性的S_r、SUVA_(254)、E_2/E_3、E_2/E_4、E_(253)/E_(203)、A_2/A_16个光谱指标,可以用于表征DOM的分子量大小和腐殖化水平,外围区DOM的分子量和腐殖化程度皆高于深湖区,并且在区域内呈现随水深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光谱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与腐殖化水平呈正相关的指标(E_(253)/E_(203)、SUVA_(254)、A_2/A_1)在表征DOM腐殖化水平时更具有代表性。根据光谱指标聚类结果将7个采样点分为2类,该结果与主成分分析一致。通过DOM腐殖化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其空间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砚弘,李威,韩建刚[2](2019)在《Fe(Ⅲ)对不同来源溶解性有机质的光化学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Fe(Ⅲ)对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化学活性的影响,分别以糠醇(FFA)、对氯苯甲酸(pCBA)和2,4,6-叁甲基苯酚(TMP)作为1O2、·OH和3DOM*的分子探针,研究了不同光源和pH条件下,Fe(Ⅲ)对不同DOM产生1O2、·OH的稳态浓度和TMP降解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汞灯照射下DOM产生活性物种的能力显着高于氙灯照射条件下,说明光强越大,DOM产生的活性物种越多;不同光源和pH条件下,不同DOM产生活性物种的能力是不同的,总体上表现为Suwannee河腐植酸(SRHA)和Suwannee河天然有机物(SRNOM)具有更高的1O2和·OH生成效能,而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有机物(EfOM)具有更高的3DOM*生成效能。低浓度的Fe(Ⅲ)(10μmol·L~(-1))对DOM产生活性物种的能力无显着影响,高浓度的Fe(Ⅲ)(25~50μmol·L~(-1))则会抑制DOM产生活性物种的能力,且随Fe(Ⅲ)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增强。DOM/Fe溶液的E2/E3值随Fe(Ⅲ)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与单一DOM/Fe体系产生的1O2、·OH的稳态浓度以及TMP的光降解反应速率常数具有正相关关系。在实际水体中,Fe(Ⅲ)的存在可能会抑制DOM的光化学活性,进而抑制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光化学转化,导致有机污染物的生态风险提高。(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飞跃,桂向阳,许吉宏,马吉然,文正午[3](2019)在《生物炭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稻壳和木屑是农林业废物处理与利用的重点,将稻壳和木屑制备成生物炭并用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成为研究热点,但对稻壳和木屑生物炭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研究还较少。以稻壳和木屑为生物质原料,在不同温度(200~700℃)下制备稻壳和木屑生物炭,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叁维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技术对生物炭DOM的光谱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热解温度对生物炭DOM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升高,稻壳和木屑生物炭DOM中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逐渐降低,且木屑生物炭的DOC浓度远高于相同温度下的稻壳生物炭。稻壳和木屑生物炭DOM的紫外吸收均随着波长的增大而逐渐降低,且随着热解温度升高,稻壳生物炭DOM的吸光度先增加后降低,而木屑生物炭DOM则持续降低。紫外光谱的特征参数值(SUVA_(254)和SUVA_(260))随着热解温度升高变化趋势相同,且在相同温度下,稻壳生物炭DOM的特征参数值均高于木屑。叁维荧光光谱表明稻壳和木屑生物炭DOM的荧光峰主要出现在λ_(ex/em)=300~315/400~425 nm和λ_(ex/em)=210~245/380~435 nm波段,分别代表类腐殖质荧光峰和富里酸荧光峰,可用来表示生物炭DOM的腐殖化程度和疏水组分含量。随温度升高,稻壳生物炭DOM的腐殖化程度和疏水组分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而木屑生物炭DOM则逐渐降低。叁维荧光参数表明稻壳和木屑生物炭DOM的自生源指标(autochthonous index, BIX)不强,生物可利用性和类蛋白比例较低;随着温度升高稻壳生物炭DOM腐殖化指数(humification index, HIX)先增加后降低,而木屑生物炭DOM的HIX则逐渐降低。此外,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稻壳和木屑生物炭DOM中—OH逐渐降低,—CH_2、—CH_3变化不明显,芳环CC, C—H增强,芳香化程度增强。(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1期)
秦纪洪,王姝,刘琛,孙辉,唐翔宇[4](2019)在《海拔梯度上川西高山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光谱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维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和荧光区域积分方法(FRI),研究川西高原3200~4000m高寒土壤DOM特征及其在海拔梯度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寒土壤DOC含量为0.47~0.81g/kg,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呈增加趋势,表层土中含量多高于亚表层土;土壤中DOM组分均呈5个组分,即芳香蛋白类物质Ⅰ(酪氨酸类,PeakⅠ)、芳香蛋白类物质Ⅱ(BOD5,PeakⅡ)、富里酸类(PeakⅢ)、微生物代谢产物(色氨酸类,Peak Ⅳ)和腐殖酸类(大分子腐殖酸,Peak Ⅴ);高山土壤DOM中以富里酸类有机质和腐殖酸类有机质组分为主,FRI值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川西高山土壤DOM荧光特征参数(荧光指数FI、自生源指数BIX、腐殖化指数HIX、新鲜度指数β:α)表明,土壤DOM的稳定性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生物有效性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因此,气候变暖可能将导致高海拔土壤DOM分解加剧而含量降低,但稳定性升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周学年,朱印兵,郑刘根,姜春露,黄望望[5](2019)在《新集矿区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征及其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叁维荧光光谱(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um)对新集矿区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特征进行分析,结合TOC和UV_(254)来判断地下水中有机物的来源,以此进行含水层的识别。结果表明:地表水的可溶性有机质含量最高;松散层水中主要出现Ⅱ区荧光峰,含少量Ⅲ区的类富里酸荧光峰,且峰值比地表水低;砂岩裂隙水中砂岩裂隙水存在特殊的有机物来源,极有可能是来自于地表污染源,叁维荧光图谱也证明这一点;采空区水中DOM以Ⅱ区荧光峰为主,其荧光峰强度明显高于松散层水和砂岩水。利用叁维荧光光谱能有效地分辨出新集矿区上覆水体、砂岩水和采空区水之间的差异,为煤矿突水水源的识别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杜士林,李强,丁婷婷,张亚辉,曾鸿鹄[6](2019)在《沙颍河流域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荧光光谱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叁维荧光光谱技术(EEMS),研究了沙颍河流域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荧光光谱特征,并探讨了沿岸生态系统对水体中DOM的性质及来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沙颍河流域水体DOM均存在类色氨酸、类酪氨酸、可见光区和紫外光区类腐殖质4种荧光峰,其中贾鲁河水样中类蛋白与类腐殖质含量均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沙颍河流域干流和各支流的A、C峰代表的类腐殖质组分均存在共源性.荧光参数分析显示,沿岸土地利用类型以林业为主的澧河水体的DOM陆源性更强,腐殖化程度相对较高;其余各支流受两岸农田及人为排放的影响,水体具有明显的自生源特征,且新生DOM含量较高.贾鲁河荧光特征显示了其水体受人为干扰比较大.(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09期)
任兆刚,陈芳,王运文,张海洋,陈凌源[7](2019)在《溶解性有机质对17α-乙炔基雌二醇光降解的诱导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腐殖酸(HA)作为溶解性有机质代表物,探讨了HA对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光降解的诱导作用及其受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EE2在纯水和HA溶液中的光降解过程均服从准一级动力学规律,与EE2纯水溶液相比,HA能显着加速EE2光降解过程,但HA的这一促进作用不与自身浓度呈正相关关系。EE2在HA溶液中的光降解速率随溶液pH、离子强度和溶解氧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离子强度的积极作用与离子种类相关。(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9年08期)
吴丹萍,李芳芳,赵婧,王朋,吴敏[8](2019)在《生物炭中溶解性有机质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区分生物炭对有机物降解的因素,通过控制光照条件、气体氛围、·OH淬灭等实验对生物炭降解有机染料罗丹明B(rhodamine-B, RhB)的过程进行了考察;采用元素分析、电子顺磁共振、总有机碳分析仪对生物炭颗粒、持久性自由基(environmental persistent free radicals, EPFRs)及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进行了表征测定;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水稻秸秆生物炭对RhB的吸附和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在200℃和500℃下所制备的生物炭中检测到明显的EPFRs信号,但其强度与RhB的降解程度不匹配;200℃制备的生物炭中DOM含量显着高于其他温度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在光降解实验中,紫外光能明显促进200℃生物炭对RhB降解;气体氛围实验进一步证明紫外光可诱导DOM与生物炭颗粒中EPFRs相互作用形成大量的活性氧组分(主要为O_2~(·-)),进而促进了其对RhB的降解。(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郝子峰,高宗军,焦立新,贾海斌,崔志丹[9](2019)在《白洋淀水体溶解性有机质荧光光谱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叁维荧光光谱以及平行因子分析法对白洋淀荧光溶解性有机物(FDOM)的结构组分、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做了分析,并探讨了FDOM与水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白洋淀FDOM由3种类蛋白质组分(89.75%)和1种类腐殖酸组分(10.25%)组成;荧光指数、生物源指数和腐殖化指数均显示水体中FDOM的来源主要是自生的微生物、水生植物的自生源;相关性分析表明,白洋淀水质变化与腐殖化过程有较大的联系,而淀内大范围的水生植物的腐解和养殖区内细菌、微生物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贡献较大。(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于莉莉,钟晔,孙福红,时迪,安广楠[10](2019)在《pH值对滇池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光降解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紫外光谱、叁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探讨了pH值对滇池水体环境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光化学降解特性(紫外光谱特征、荧光组分及其荧光强度)的影响。掌握了不同pH值条件下DOM光化学降解特性及其差异性,可为DOM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基础数据提供有利支撑,同时对富营养化湖泊水质改善和有效控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结果表明,在光降解发生过程中(0~30 d), DOM被识别出具有叁个主要荧光组分,分别为长波类富里酸组分C1(325, 425 nm),类蛋白类组分C2(295,390 nm)和具有高芳香度特性的类腐殖质组分C3(260/350, 360/450 nm); pH值的变化对DOM光降解过程中的紫外光谱和叁维荧光光谱特征均产生重要影响;当pH值从4.0增加到9.0, DOM的紫外吸光系数随pH值增大而增大,总荧光强度随pH值增加而逐渐下降;类蛋白组分C2从降解的第8天开始,其荧光强度也表现出随pH值增加逐渐下降的趋势,这表明高pH值能够促进水体DOM的光降解作用。鉴于pH值能够对DOM光降解过程及其紫外光谱和叁维荧光光谱特征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认为,对比不同来源DOM(自然水体、 DOM提取物等)的紫外光谱、叁维荧光光谱和平行因子分析结果时,应监测并报告DOM溶液的pH值, pH值应尽量保持一致,以保证结果的可比性。(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8期)
溶解性有机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Fe(Ⅲ)对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化学活性的影响,分别以糠醇(FFA)、对氯苯甲酸(pCBA)和2,4,6-叁甲基苯酚(TMP)作为1O2、·OH和3DOM*的分子探针,研究了不同光源和pH条件下,Fe(Ⅲ)对不同DOM产生1O2、·OH的稳态浓度和TMP降解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汞灯照射下DOM产生活性物种的能力显着高于氙灯照射条件下,说明光强越大,DOM产生的活性物种越多;不同光源和pH条件下,不同DOM产生活性物种的能力是不同的,总体上表现为Suwannee河腐植酸(SRHA)和Suwannee河天然有机物(SRNOM)具有更高的1O2和·OH生成效能,而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有机物(EfOM)具有更高的3DOM*生成效能。低浓度的Fe(Ⅲ)(10μmol·L~(-1))对DOM产生活性物种的能力无显着影响,高浓度的Fe(Ⅲ)(25~50μmol·L~(-1))则会抑制DOM产生活性物种的能力,且随Fe(Ⅲ)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增强。DOM/Fe溶液的E2/E3值随Fe(Ⅲ)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与单一DOM/Fe体系产生的1O2、·OH的稳态浓度以及TMP的光降解反应速率常数具有正相关关系。在实际水体中,Fe(Ⅲ)的存在可能会抑制DOM的光化学活性,进而抑制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光化学转化,导致有机污染物的生态风险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解性有机质论文参考文献
[1].言宗骋,高红杰,郭旭晶,王思宇,于会彬.蘑菇湖沉积物间隙水溶解性有机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9
[2].刘砚弘,李威,韩建刚.Fe(Ⅲ)对不同来源溶解性有机质的光化学活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3].李飞跃,桂向阳,许吉宏,马吉然,文正午.生物炭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4].秦纪洪,王姝,刘琛,孙辉,唐翔宇.海拔梯度上川西高山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光谱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9
[5].周学年,朱印兵,郑刘根,姜春露,黄望望.新集矿区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煤炭技术.2019
[6].杜士林,李强,丁婷婷,张亚辉,曾鸿鹄.沙颍河流域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荧光光谱解析[J].环境化学.2019
[7].任兆刚,陈芳,王运文,张海洋,陈凌源.溶解性有机质对17α-乙炔基雌二醇光降解的诱导效应[J].工业水处理.2019
[8].吴丹萍,李芳芳,赵婧,王朋,吴敏.生物炭中溶解性有机质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J].环境工程学报.2019
[9].郝子峰,高宗军,焦立新,贾海斌,崔志丹.白洋淀水体溶解性有机质荧光光谱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10].于莉莉,钟晔,孙福红,时迪,安广楠.pH值对滇池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光降解作用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