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胞表面工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管生长因子,心肌梗死,脾脏,细胞外基质
细胞表面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刘歌[1](2017)在《干细胞表面工程化促进梗死心肌再血管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影响人群健康的严重疾病,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有一半以上死于心肌梗死。近10年来,我国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2014年,我国成立“心梗救治日”,确定每年11月20日为“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粥样斑块出血及/或破溃、血栓形成等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心肌梗死区域血管新生情况是影响心脏功能预后的重要因素。所以如何改善梗死心肌组织血供状况成为心肌梗死的研究热点。目前促进心肌梗死组织再血管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干细胞移植和促进血管新生分子两种方式。虽然内皮祖细胞等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内皮细胞或旁分泌从而有效地促进心梗区域再血管化进程,但是由于心肌梗死组织免疫炎症性微环境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导致较低的干细胞存活率和再血管化的障碍。目前,如何改善心肌梗死组织微环境成为促进内皮祖细胞等干细胞移植的重点。大量的研究揭示VEGF是最着名和最显着的促血管新生的生物分子,VEGF通过与内皮细胞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Flk-1和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Flt-1)结合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从而实现血管新生。但是,由于血液中VEGF的半衰期较短(约几分钟),静脉使用VEGF不能有效改善心梗后的心功能和血管新生。当增加静脉使用VEGF剂量,虽然实验动物显示可以轻微改善心功能,可也同时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反应(肿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如何实现VEGF心梗区域的靶向递送成为研究梗死心肌再血管化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解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药物靶向递送系统的工程难题。药物递送系统开发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2)临床使用方便易行;3)较高的靶向递送效率;4)较高的载药率;5)良好的药物活性保护。我们从心肌梗死的生理病理学特点出发,筛选体内具有梗死心肌靶向特点的体内固有结构。心肌梗死后最显着的病理生理学特点是缺血性无菌性炎症,炎症细胞渗出和干细胞富集归巢是心肌梗死组织一个明显特点。SDF-1/CXCR4轴在间充质干细胞趋化,归巢到梗死心肌中起着重要作用。SDF-1由缺血心肌内的细胞分泌并控制MSC的募集。MSC通过其表面上的CXCR4与SDF-1结合,沿着SDF-1浓度梯度定向迁移到梗死心肌组织。由于MSC源自骨髓,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所以我们提出基于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特性的VEGF递送系统。如何利用干细胞的归巢特性携带VEGF等生物分子递送梗死心肌成为重要的科学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通过VEGF基因修饰干细胞或者干细胞内携带VEGF纳米粒子的方式,但是这些方式有可能影响干细胞的生物活性、归巢性、生物安全性。我们提出“干细胞表面工程化的方式负载递送VEGF”的方式来规避对干细胞的影响,实现VEGF的靶向递送,促进梗死心肌再血管化进程。干细胞表面工程化是根据间充质干细胞膜表面特点进行表面接枝的工程手段。干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特点有1)磷脂双分子层所具有的细胞膜表面负电荷层;2)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具有的亲脂性特性;3)细胞膜表面具有的生物分子(糖被和蛋白类)。根据干细胞表面特点可以将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工程化分为:1)正负电荷聚电解质的层层自组装;2)亲疏水性的自组装方式;3)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接枝方式;4)根据表面特点进行适配子方式的偶联接枝方式;5)使用化学方式的化学交联接枝方式。第3,4种方式具有免疫原性的问题和第5种方式具有较差的生物相容性问题。为了减少对干细胞的影响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所以采用前两种方式。我们选择使用疏水性接枝和静电相互作用的方式负载VEGF构建细胞膜工程化的心肌梗死药物递送系统。由于心梗组织免疫炎症的不良微环境,导致归巢到心肌梗死区域的表面工程化干细胞被清除和较低存活率,从而影响VEGF在心梗区域的持续释放和再血管化进程。如何改善心肌梗死组织微环境成为促进表面工程化干细胞持续存在、缓释VEGF促进梗死心肌组织再血管化的重要考虑。促进梗死心肌再血管化(内皮祖细胞移植、干细胞表面工程化负载VEGF两种方式)都需要改善梗死心肌组织的免疫炎症微环境,同时改善心梗区域不良微环境也成为心肌梗死治疗的重点和基础。过去十年,许多的研究集中在生物工程、生物材料上,以改善干细胞的生存微环境,最终保护心脏功能。一种可能的策略涉及提供替代的细胞外基质使细胞集中于递送部位的生物材料。脾脏在胚胎时期是重要的造血器官,出生之后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和大量干细胞寄居器官。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脾脏细胞外基质对于干细胞的存活、旁分泌、分化等多种功能和免疫稳态的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提出假设:脾脏细胞外基质可以提高干细胞归巢后的存活,进而实现改善心功能。为此我们制备了温敏性脾脏细胞外基质水凝胶,其温敏性特点(常温下液体,在体内37°C情况下自组装成水胶)是可以用作微创方式递送至心肌,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方便性。因此,我们从四个方面深入研究干细胞表面工程化在促进梗死心肌再血管化的作用。一、干细胞自组装在心肌梗死组织再血管化的研究我们开发了一种针对心梗区域的VEGF递送系统,此方法基于层层自组装以后MSC细胞仍然存有归巢特性,从而改善了心梗区域血管生成以及心功能。结果显示,体外实验中层层自组装VEGF包裹的MSC细胞能够持续释放VEGF,并且具有SDF-1趋化性;体内实验证明,负载VEGF层层自组装的MSC能够归巢到心梗区域,促进梗死区域再血管化、改善心功能。这些实验结果揭示:应用层层自组装包裹VEGF到MCS细胞可能有望成为无创治疗心梗的手段。与其他药物递送系统相对比来说,这种负载VEGF层层自组装MSC的药物递送系统有如下优点:1、MSC是体内固有细胞,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经被用于细胞治疗以及药物递送;2、药物通过层层自组装被物理包裹在MSC的表面,实验证明能够持续释放药物,并且拥有良好的药物动力学效果;3、通过层层自组装包裹其他药物到MSC表面,可能有望成为治疗其他疾病的有效方法。二、干细胞接枝促进归巢效率、保持VEGF生物活性的研究层层自组装负载VEGF的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层状的包裹影响趋化因子与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减弱了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能力和药物递送效率。本部分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改善层层自组装负载VEGF的MSC归巢性,提高VEGF生物活性,我们首次制备了DMPE-PEG-Heparin接枝的MSC。实验结果显示,双亲性的DMPE-PEG-Heparin能通过其亲脂性接枝到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上。趋化因子、黏附因子与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是间充质干细胞的定向归巢的基础。链状接枝方式而非层状的自组装聚电解质层更有助于保持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性能,层状的自组装聚电解质层可能是通过影响趋化因子与间充质干细胞膜受体的结合进而削弱层层自组装MSC的定向迁移能力。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肝素/VEGF的方式负载VEGF具有持续性的缓释能力,提高了VEGF在心梗区域的半衰期。这对于心梗修复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的VEGF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叁、脾脏细胞外基质水凝胶改善心肌梗死免疫微环境的机制研究目前促进心肌梗死组织再血管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干细胞移植和促进血管新生分子两种方式。虽然内皮祖细胞等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内皮细胞或旁分泌从而有效地促进心梗区域再血管化进程,但是由于心肌梗死组织免疫炎症性微环境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导致较低的干细胞存活率和再血管化的障碍。目前,如何改善心肌梗死组织微环境成为促进内皮祖细胞等干细胞移植的重点。在前两部分的研究中,我们成功构建了具有心梗靶向功能、负载VEGF的层层自组装的间充质干细胞和DMPE-PEG-肝素接枝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工程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归巢和递送VEGF至心梗区域参与心梗后修复、改善心肌梗死区域再血管化、提高心梗后心功能的作用。但是当表面工程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到达梗死区域后,由于不良的梗死区域微环境将导致归巢的间充质干细胞死亡、被免疫系统清除,从而影响药物递送系统持续地缓释VEGF等药物。如何改善心肌梗死微环境从而避免免疫炎症系统对表面工程化的间充质干细胞的清除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在心肌梗死病理生理过程中,免疫系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心肌梗死区域免疫微环境的恶化是影响心肌梗死再血管化、心功能恢复的重要障碍,如何改善心肌梗死组织免疫微环境成为重要的靶点和科学问题。过去十年,许多的研究集中在生物工程生物材料上,以改善干细胞的递送和移植微环境,最终改善心功能。常用的策略是利用细胞外基质材料包裹移植,从而改善干细胞移植的微环境。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并且脾脏组织的细胞外基质在免疫细胞、淋巴生成、免疫平衡等功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假设:由脾脏组织的细胞外基质经过脱细胞后制备的凝胶可能会通过优化心肌梗死区域的微环境来增强心脏功能。在这个研究中,我们发明了一种由脾脏组织的细胞外基质经过脱细胞而制成的温敏性水凝胶,当注射到体内时,它可以表现出自组装呈凝胶状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脾脏水凝胶包含多种结构域和成分,这些结构域和成分可以影响免疫功能,改善心梗组织免疫微环境。在体内,脾脏水凝胶能够促进单核细胞的发育和淋巴管生成,从而加强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免疫生物材料来改善免疫微环境有可能成为用于微创治疗心肌梗死的新技术。四、脾脏细胞外基质水凝胶通过提高干细胞促进梗死心肌再血管化、改善心功能的研究在前两部分的研究中,我们成功构建了具有心梗靶向功能、负载VEGF的层层自组装的间充质干细胞和DMPE-PEG-肝素接枝的间充质干细胞。第叁部分成功制备脾脏细胞外基质水凝胶,结果显示脾脏细胞外基质水凝胶具有调控免疫微环境的作用。进一步,我们研究脾脏细胞外基质水凝胶是否可以提高干细胞在心梗区域的存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将为未来细胞表面工程化的干细胞和细胞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工具。脾脏在胚胎时期是重要的造血器官,出生之后是成体干细胞的重要寄居器官。大量的研究表明,脾脏细胞外基质对于干细胞的存活、旁分泌、分化等多种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EPC的易于分离培养和促进血管新生的特点,是干细胞治疗的重要细胞,我们选择EPC作为研究脾脏细胞外基质水凝胶对干细胞生存研究的模式分子。在研究中,我们将负载EPC的脾脏细胞外基质水凝胶注射到大鼠心梗模型,研究其对EPC的存活和心功能影响。研究结果结果表明,EPC在脾脏细胞外基质水凝胶上具有较低的凋亡率和良好的存活效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脾脏特异性ECM水凝胶有效改善了EPC的存活并增强了心脏功能。(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17-05-01)
王宏银[2](2016)在《细胞表面工程在细胞膜成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膜是一种关键细胞器,它在结构上构成了细胞的边界以保持整个细胞的完整性,又在功能上与细胞贴壁、迁移、增殖、胞吞、凋亡和信号转导等重要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对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可以获得关于细胞行为和状态的重要信息。细胞膜荧光标记是细胞膜研究中最简单和最重要的手段,它不仅可以直观地观察细胞膜的结构,还可以动态追踪其变化。目前常用的细胞膜荧光染料(如DiD家族和FM家族)面临着容易被细胞内吞、荧光稳定性不足以及与免疫荧光染色不兼容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近年来兴起的细胞表面工程技术,可以通过修饰细胞表面从而赋予细胞新的性质和功能,因此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采用以疏水锚定为修饰策略的细胞表面工程技术,设计合成了若干新型细胞膜荧光成像试剂,大大改善了细胞膜的成像效果。由于胆固醇分子具有优异的细胞膜疏水锚定能力,我们首先基于胆固醇分子开发出了带生物素基团的单位点细胞膜锚定试剂(cholesterol-polyethylene glycol-biotin,chol-PEG-biotin)。通过该单位点膜锚定试剂使细胞表面生物素化后,可以高效地把修饰有亲和素分子的量子点聚集到细胞膜上,从而实现基于量子点的抗光漂白细胞膜标记,使长时间细胞膜荧光成像观察成为了可能。为了抑制细胞对细胞膜标记试剂的内吞作用,我们又进一步开发了多位点膜锚定试剂。该试剂以乙二醇壳聚糖(GC)高分子为骨架,侧链以末端接有胆固醇基团的聚乙二醇链段(PEG-cholesterol)为多位点锚定单元,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为荧光单元。由于该试剂具有多个膜锚定位点,而且分子量大,所以其被细胞内吞的程度大大减弱。除此之外,我们将多位点锚定策略升级为由生物素与亲和素介导的双重修饰法,避免了多位点试剂容易从细胞膜脱落而使细胞膜上荧光信号减弱的缺陷。该方法不仅将成像保持至8 h以上,而且实现了免清洗细胞膜成像。另外,我们还发现多位点锚定分子具有构象调整能力,使其不仅能够通过疏水锚定作用实现动物细胞膜成像,还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实现真菌和细菌的细胞壁成像,使细胞表面标记具有普适性。此外,免疫荧光染色时,由于多位点试剂带有大量的氨基基团,可使其在多聚甲醛固定细胞的过程中与膜蛋白间发生交联,从而能耐受表面活性剂的透化处理。这种抗透化特性使其能够兼容免疫荧光染色,实现细胞膜与细胞胞内蛋白的同时成像。总之,本论文所开发的各种细胞膜荧光标记策略不仅在功能上提高了细胞膜成像的效果,而且也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材料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而推动细胞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11-18)
黄彩红,张慧,何小松,高如泰,李丹[3](2016)在《细胞表面展示脂肪酶工程茵的构建及全细胞酶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餐厨垃圾生物强化堆肥过程中脂肪降解效率,构建了高温期脂肪酶基因工程菌。通过醋酸锂转化法,以pYD1为穿梭质粒,将密码子改造后的脂肪酶基因lip转入表面展示载体酿酒酵母EBY100,平板检测表明重组酶具有生物学活性,在诱导后48h活性较高。进一步酶学特性分析表明:该酶最适pH为8.0;最适反应温度为55℃;1M NaCl可以刺激酶活性增加,3.5M以下保持70%以上活性,表现出较强的耐盐特性;对乙二胺四乙酸(EDT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二硫苏糖醇(DTT)具有较高抗性,对咪唑、尿素抗性相对较弱。综上,该重组酶具有耐盐、耐高温、耐碱的特性,且对抑制剂和变性剂具有普遍抗性,对高温、碱性环境适应力强,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叁卷)》期刊2016-10-14)
田洪涛[4](2012)在《体外糖基化工程修饰细胞表面CD44分子促进人脂肪干细胞定向迁移成(?)治疗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具有多能分化能力的脂肪来源干细胞成为了临床治疗的焦点。如何不影响细胞活性的前提下,提高干细胞移植效率是传统干细胞治疗的难点之一。由于缺乏归巢相关粘附分子,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归巢效率较低。同时,细胞向骨聚集主要发生在持续性表达血管E选择素的血管周围,血管E选择素属于选择素家族,它能与多个带有唾液岩藻糖决定簇的配体识别并结合。通过此项研究,我们发现人类脂肪来源干细胞本身不表达E选择素配体,但是高表达α-2,3-唾液化修(本文来源于《全国骨关节与风湿病暨第叁届武汉国际骨科高峰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2-09-07)
林红,梁洁,张慧林,唐奇,苏亦平[5](2010)在《人源抗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基因工程抗体Fab的制备及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全人源抗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特异性Fab抗体片段.抗体库经细胞筛选和固相抗原筛选,获得特异性的阳性克隆.阳性载体经核酸序列分析后,构建工程菌,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呈现28ku和32ku大小的两条蛋白质条带.Fab分子经流式细胞术、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Fab能够与BxPc3细胞膜蛋白特异性结合,而与NIH3T3细胞不结合.免疫共沉淀与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该Fab分子能够与Trop-2蛋白特异性结合.免疫组化显示,该抗体可结合胰腺癌细胞膜蛋白,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Fab,能够抑制BxPc3细胞的生长.以上研究结果提示,该抗体有望成为胰腺癌临床影像诊断或治疗的候选分子.(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10年10期)
杨炎锋[6](2009)在《酵母细胞表面工程在生物乙醇生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国内外利用酵母表面工程转化各种生物质原料生产生物乙醇的最新技术进展。该技术为在酵母表面基因水平固定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从而生产乙醇提供了新的策略。重点阐述了利用淀粉质和木质纤维素原料的重组酿酒酵母表达系统,并对其在生物乙醇生产中的应用潜力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做了初步总结。(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09年08期)
许铁峰,汪良,夏立平,于继云[7](2009)在《粘附分子CD44v6免疫靶向治疗与细胞表面工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粘附分子CD44拼接变异体6(CD44 splice variant6,CD44v6)是CD44的拼接变异体之一,其表达可改变肿瘤细胞表面细胞黏附分子的构成和功能,有助于肿瘤细胞获得转移潜能。CD44v6的异常表达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转移和复发的生物学标志物,其肿瘤的靶抗原性可能成为研究热点。细胞表面工程技术的应用为免疫靶向治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09年03期)
张红星,李茜茜,叶婷,李维琳,李林[8](2008)在《细胞表面展示有机磷水解酶的恶臭假单胞菌工程菌的构建及全细胞酶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冰核基因的N-末端(inpn)作为锚定单元(anchoring mo-tif),通过与来自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的有机磷水解酶基因opd构建融合基因inpn-opd,并连接于假单胞菌表达载体pYMBP,然后导入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野生型菌株AB92019,获得了能在其细胞表面展示有机磷水解酶并具有全细胞酶催化活性的重组工程菌MMBL-opd。SDS-PAGE结果表明,融合基因能表达产生80 ku的蛋白质。重组菌MMBL-opd在无抗性LB固体培养基上能稳定生长,所携带的外源质粒的稳定性达到100%;在添加100μmol/L Co2+培养基上28℃培养48 h,表面展示的有机磷水解酶具有最高全细胞酶活性,为0.036 U/mg。用蛋白酶K消化处理重组菌表面蛋白可使其全细胞酶活降低92%。重组菌在PBS缓冲液中于4℃条件下保存30 d,仍能保持93%的全细胞酶活。(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张红星[9](2007)在《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细胞表面展示工程菌的构建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磷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其高毒、高残留等不利因素也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环境中有机磷农药的降解主要是靠微生物进行。从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ATCC 27551)和缺陷假单胞菌(Pseudomonasdiminuta MG)中分离纯化出的有机磷水解酶(organphosphorus hydrolase,OPH)以及克隆到的基因opd,在有机磷降解中研究得最为深入。利用传统的DNA重组技术构建的基因工程菌,往往因细胞内表达的有机磷水解酶不能与胞外底物充分接触而限制了酶活性的发挥。最近发展起来的细胞表面展示技术可将有机磷水解酶分泌并固定到细胞外表面,为开发具有高催化活性且价格低廉的活细胞生物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本课题研究包括叁方面:1.冰核活性细菌的分离鉴定,从植物冻伤组织中分离到一株具有冰核活性的细菌HY-1,经鉴定发现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鞭毛,严格好氧,具有运动性。HY-1具有明显的冰核活性,在-8℃下2 min内液滴平均结冰率高达92.5%。经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测序分析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发现该菌与荧光假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2.利用丁香假单胞菌(P.syringae KTCT1832)的冰核蛋白(ice nucleationprotein,INP)N-末端作为锚定单元构建了表面展示有机磷水解酶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MMBL-405),由启动子Ptrc启动融合蛋白INPN-OPH的表达。全细胞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工程菌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57 ku。全细胞酶活性分析发现工程菌在20℃下添加IPTG至终浓度为0.1mmol/L,诱导8h,获得全细胞最高酶活性,酶活性为0.6168 U/mg细胞干重。蛋白酶K实验的结果表明有91%的全细胞酶活性展示在细胞表面。比文献报道的大肠杆菌细胞表面展示的OPH的最高酶活性高13倍。3.将融合基因连接到广宿主表达载体pYMBP上转化到野生型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 AB92019)中构建了能够组成型表达有机磷水解酶的表面展示工程菌(MMBL-opd)。由启动子PoprL启动融合蛋白INPN-OPH的持续表达,全细胞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工程菌表达了分子量约为80 ku的融合蛋白。全细胞酶活性分析发现工程菌在28℃下培养48 h,可获得最大全细胞酶活性,对应为0.0363U/mg细胞干重。蛋白酶K实验表明有93%的全细胞酶活性定位在细胞表面。工程菌在无抗性平板上连续培养7天,质粒的携带率仍为100%。在4℃放置30天,全细胞酶活性仍能保持93%。(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7-11-01)
许铁峰,汪良,夏立平,栾春,于继云[10](2006)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免疫靶向治疗与细胞表面工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humanchorionicgonadotrophinβsubunit,hCGβ亚基)除了在正常的妊娠滋养层细胞中分泌外,在许多恶性肿瘤细胞中也大量分泌,称为异位hCG(ectopichumanchorionicgonadotrophin,ectopichCG)。异位hCG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受到人们关注,以异位hCG为靶抗原的肿瘤疫苗正成为肿瘤生物治疗新的研究热点。细胞表面工程技术的应用为免疫靶向治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06年11期)
细胞表面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细胞膜是一种关键细胞器,它在结构上构成了细胞的边界以保持整个细胞的完整性,又在功能上与细胞贴壁、迁移、增殖、胞吞、凋亡和信号转导等重要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对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可以获得关于细胞行为和状态的重要信息。细胞膜荧光标记是细胞膜研究中最简单和最重要的手段,它不仅可以直观地观察细胞膜的结构,还可以动态追踪其变化。目前常用的细胞膜荧光染料(如DiD家族和FM家族)面临着容易被细胞内吞、荧光稳定性不足以及与免疫荧光染色不兼容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近年来兴起的细胞表面工程技术,可以通过修饰细胞表面从而赋予细胞新的性质和功能,因此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采用以疏水锚定为修饰策略的细胞表面工程技术,设计合成了若干新型细胞膜荧光成像试剂,大大改善了细胞膜的成像效果。由于胆固醇分子具有优异的细胞膜疏水锚定能力,我们首先基于胆固醇分子开发出了带生物素基团的单位点细胞膜锚定试剂(cholesterol-polyethylene glycol-biotin,chol-PEG-biotin)。通过该单位点膜锚定试剂使细胞表面生物素化后,可以高效地把修饰有亲和素分子的量子点聚集到细胞膜上,从而实现基于量子点的抗光漂白细胞膜标记,使长时间细胞膜荧光成像观察成为了可能。为了抑制细胞对细胞膜标记试剂的内吞作用,我们又进一步开发了多位点膜锚定试剂。该试剂以乙二醇壳聚糖(GC)高分子为骨架,侧链以末端接有胆固醇基团的聚乙二醇链段(PEG-cholesterol)为多位点锚定单元,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为荧光单元。由于该试剂具有多个膜锚定位点,而且分子量大,所以其被细胞内吞的程度大大减弱。除此之外,我们将多位点锚定策略升级为由生物素与亲和素介导的双重修饰法,避免了多位点试剂容易从细胞膜脱落而使细胞膜上荧光信号减弱的缺陷。该方法不仅将成像保持至8 h以上,而且实现了免清洗细胞膜成像。另外,我们还发现多位点锚定分子具有构象调整能力,使其不仅能够通过疏水锚定作用实现动物细胞膜成像,还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实现真菌和细菌的细胞壁成像,使细胞表面标记具有普适性。此外,免疫荧光染色时,由于多位点试剂带有大量的氨基基团,可使其在多聚甲醛固定细胞的过程中与膜蛋白间发生交联,从而能耐受表面活性剂的透化处理。这种抗透化特性使其能够兼容免疫荧光染色,实现细胞膜与细胞胞内蛋白的同时成像。总之,本论文所开发的各种细胞膜荧光标记策略不仅在功能上提高了细胞膜成像的效果,而且也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材料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而推动细胞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胞表面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刘歌.干细胞表面工程化促进梗死心肌再血管化的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17
[2].王宏银.细胞表面工程在细胞膜成像中的应用[D].东南大学.2016
[3].黄彩红,张慧,何小松,高如泰,李丹.细胞表面展示脂肪酶工程茵的构建及全细胞酶活性分析[C].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叁卷).2016
[4].田洪涛.体外糖基化工程修饰细胞表面CD44分子促进人脂肪干细胞定向迁移成(?)治疗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C].全国骨关节与风湿病暨第叁届武汉国际骨科高峰论坛论文汇编.2012
[5].林红,梁洁,张慧林,唐奇,苏亦平.人源抗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基因工程抗体Fab的制备及特性分析[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0
[6].杨炎锋.酵母细胞表面工程在生物乙醇生产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09
[7].许铁峰,汪良,夏立平,于继云.粘附分子CD44v6免疫靶向治疗与细胞表面工程技术[J].中国热带医学.2009
[8].张红星,李茜茜,叶婷,李维琳,李林.细胞表面展示有机磷水解酶的恶臭假单胞菌工程菌的构建及全细胞酶活性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
[9].张红星.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细胞表面展示工程菌的构建及性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7
[10].许铁峰,汪良,夏立平,栾春,于继云.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免疫靶向治疗与细胞表面工程技术[J].中国热带医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