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目的:探究将压力抗栓泵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进行颅脑损伤术以及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的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组间均包含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压力抗栓泵,对患者进行抗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力差异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力在护理完成后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压力抗栓泵应用于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术后恢复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且不会对患者的颅内压力造成额外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颅脑损伤;压力抗栓泵;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226-02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面临的危险系数也相对较高[1]。尤其是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使得临床创伤性病患数量增加。颅脑损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损伤类型,患者在手术后也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不良并发症[2]。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3]。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影响患者肢体的正常功能,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还有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本次研究中,探究将压力抗栓泵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进行颅脑损伤术以及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的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组间均包含43例患者。排除标准:排除患有血液系统疾病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不具有正常认知功能的患者;排除合并下肢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为3~8分。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3.17±4.58)岁;实验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3.26±4.71)岁。所有患者一般在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后早期均给予无痛CPM功能锻炼,以避免患者术后血液流通障碍,同时,对于手术时间过长的患者,必须要给予抗凝药物,术后病情允许情况下早期开始床上活动,这样可以保证患者的静脉血液回流效果。早期锻炼应当采用被动训练,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的引导进行背伸、跖屈运动,频率15~20次/分钟,每个动作重复20次。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压力抗栓泵进行抗栓治疗。在应用压力抗栓泵进行治疗时,应当将患者将下肢伸直并暴露出来,并在下面平铺腿套,按照患者大腿、小腿以及脚踝的顺序进行分别对应将患者下肢用腿套绑好后,暴露出患者的膝盖,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对松紧度进行调节后接通电源,采用压力抗栓泵对患者进行治疗。每次治疗0.5h,2次/d,连续治疗7d。
1.3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资料均采用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观察指标
采用颅内压力监护仪,对两组患者进行颅内压力测量并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2.结果
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力在护理完成后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其深静脉血栓并发率为6.98%,对照组患者术后有10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其深静脉血栓并发率为23.26%,
表1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力变化值比较(mmHg)
组别使用前1h使用后1h
对照组(n=43)15.4±2.114.9±1.6
实验组(n=43)16.1±1.815.2±1.7
3.讨论
下肢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由于其下肢静脉回流受到阻碍,从而使得血液在深静脉中异常凝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4]。通常来说,在患者发生下肢损伤或颅脑损伤后,其机体会处于一个持续牵拉或者制动的状态,自然静脉血液循环的速度就会相对减慢,血管壁则处于损伤与高凝状态,这就很容易导致机体静脉血中的血栓形成[5]。而形成血栓没有及时加以治疗,一旦血栓栓子脱落,将会使得患者肺动脉栓塞,从而危及生命[6]。无论是治疗或者是不治疗,该种疾病的存在都会给患者以及其家属带来严重的负担。因此,临床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相对重视,常规的护理方案忽略了下肢损伤的特殊性,没有采用相应的护理设备对患者进行护理,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生成的效果。一般来说,患者在进行颅脑损伤术后卧床休息时,应当尽可能将下肢抬高,并由护理人员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相关的疾病知识教育,使患者在术后能够充分活动踝关节和股四头肌等,尽可能使患者下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压力抗栓泵是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压力并且对患者的循环功能进行检测的设备。其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加速,来实现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但也有相关研究显示,压力抗栓泵会导致患者的回心血量增加,从而增加患者脑组织的血液输出量,有可能会引起患者颅内压力升高,从而影响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但实验结果显示,患者能够通过自身减少脑脊液的分泌,对患者脑血管动脉张力进行改变,从而降低脑组织的代谢水平降低。而压力抗栓泵的治疗方案也不会对患者的颅内压造成明显影响。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力在护理完成后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其深静脉血栓并发率为6.98%,对照组患者术后有10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其深静脉血栓并发率为23.26%。实验结果说明,将压力抗栓泵应用于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术后恢复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且不会对患者的颅内压力造成额外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嘉娣.压力抗栓泵在颅脑损伤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06):1070-1071.
[2]韩华.综合性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04):3239+3228.
[3]孙芳,耿秀霞.应用压力抗栓泵预防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J].临床护理杂志,2016,15(06):33-34.
[4]殷传慧,冯红燕.过渡期护理在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1):29-30.
[5]吴小飞,余娅娟,胡培亚,王思思.早期穴位埋线对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的维护作用研究[J].中国针灸,2015,35(05):439-442.
[6]郭俊英.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