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顶层中节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节点,荷载,层中,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强度。
顶层中节点论文文献综述
陈宝芹,杨俊杰,崔钦淑[1](2012)在《Z形柱框架结构顶层中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2个Z形柱框架顶层中节点的试验研究,分析了节点核心区的破坏特征、承载能力和延性、滞回特性等性能指标。最后,将按照异形柱设计规范[1]中节点抗剪承载力公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验证了利用现有L形柱设计公式计算Z形截面柱顶层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2年S1期)
崔建宇,车轶,孙建刚,宋玉普,渡边史夫[2](2011)在《钢筋混凝土框架顶层T型中节点抗剪强度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4个框架顶层T型中节点在低周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试验,调查了节点裂缝分布特征、抗剪强度、变形性能等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由于梁纵筋在节点内的黏结劣化以及节点箍筋约束效果的下降,T型节点抗剪强度与形状相同的框架中间层├型边节点相比平均降低15%以上.本研究对Hwang的STURT-TRUSS计算模型中的斜压杆机构高度、节点箍筋有效面积等关键解析参数进行了整合,建立了适合于T型节点抗剪强度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吴慢平[3](2007)在《碳纤维布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框架顶层中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节点是结构的一个重要部位,它在框架结构中起着连接梁柱、传递和分配内力、协调结构构件之间的变形、保证结构整体性的作用,节点一旦破坏往往导致整体结构倒塌等严重灾害。国内外的历次大地震也证实了节点的薄弱性。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存在大量不同设计标准设计的建筑,为了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应对现有建筑的部分结构进行抗震加固,尤其是节点的抗震加固。所以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进行抗震加固的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由于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处于梁柱交汇处,再加上直交梁和楼板的影响,构造和受力复杂,加固起来相对困难。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梁、柱等基本构件的受弯、受剪加固以及抗震性能加固方面,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组合体进行抗震性能加固的试验和理论研究还很少,特别是对带有现浇板和直交梁的框架顶层中节点的加固研究目前还尚属空白。本文通过对六个节点组合体试件的数值模拟计算,对两种空间框架顶层中节点加固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各加固节点与参照节点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刚度、延性等方面对比研究,对加固节点抗震性能的改善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同时,对不同加固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以寻求出最佳空间节点抗震加固方法。对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受力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在现有混凝土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引入一个系数η_f来考虑碳纤维布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及斜压杆面积提高的程度,并给出了简化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7-06-01)
周树勋[4](2003)在《钢筋混凝土十字形截面柱框架顶层中节点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的优越性,使其在住宅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六个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足尺的异形柱框架顶层中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本文作者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基本理论,采用分离式模型,编制了异形柱框架顶层中节点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并在试验的基础上对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顶层中节点进行了单调荷载下的平面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在程序中通过对实际试件翼缘中的箍筋和混凝土的处理得出了计算结果,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编制的程序是正确合理的,计算了各阶段节点的核心剪力,本文分析了以下问题:节点的破坏机理、裂缝的开展过程、梁纵筋及节点箍筋屈服乃至节点破坏的特征以及翼缘的宽度对节点的承载能力的影响等问题,在异形柱结构中,翼缘的存在对顶层中节点的抗震性能的提高是有贡献的,通过分析和有限元计算,文中得出了翼缘箍筋和翼缘混凝土参与节点核心区工作的数学表达式,为今后一般不等肢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分析计算奠定了基础。本论文对实践中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顶层中节点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3-12-01)
周树勋,薛敬,王依群,康谷贻,韩建强[5](2003)在《异形柱框架顶层中节点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六个低周反复荷载下柱截面为+形框架顶层中节点足尺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观察了开裂,0.2咖裂缝、屈服、极限、破坏阶段位移及节点核心和梁端应变数据。在实测数据基础上分析了各试件耗能、刚度、和裂缝开展特征,并采集了各阶段梁端荷载延性等抗震特性,计算出各主要阶段节点核心剪力。(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期刊2003-10-01)
王松帆,汤华[6](2001)在《框架顶层中节点的受力特点及其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建设部行业标准《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技术规程》的制定 ,详细收集、分析和研究顶层中节点的试验结果 ,针对顶层中节点的受力特点 ,修改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1 0 -89)中顶层中节点水平作用剪力计算公式 ,对顶层中节点防斜压破坏控制条件及抗剪强度验算公式作了调整 ,并提出了贯穿节点上部梁筋的粘结控制条件及柱纵筋在柱顶端的构造措施(本文来源于《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1期)
焦心亮,张连德,卫云亭[7](1995)在《钢筋混凝土框架顶层中节点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10个不同构造形式(柱头、节点配箍方式、柱筋锚固形式)的钢筋混凝土框架顶层中节点的试验研究,探讨其强度和变形规律,建立了顶层中节点的平衡准则,提出该类节点在“强梁弱柱”下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及相应的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1995年11期)
焦心亮,张连德,卫云亭[8](1995)在《钢筋混凝土框架顶层中节点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顶层中节点的非线性性能。弹塑性本构关系是建立在Darwin的模型和Collins的斜压场理论基础上,并考虑了混凝土等效单轴受拉软化、受压软化、及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据此编制了非线性分析程序。对顶层中节点在单调荷载作用下裂缝的发展、受力性能及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和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1995年05期)
顶层中节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4个框架顶层T型中节点在低周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试验,调查了节点裂缝分布特征、抗剪强度、变形性能等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由于梁纵筋在节点内的黏结劣化以及节点箍筋约束效果的下降,T型节点抗剪强度与形状相同的框架中间层├型边节点相比平均降低15%以上.本研究对Hwang的STURT-TRUSS计算模型中的斜压杆机构高度、节点箍筋有效面积等关键解析参数进行了整合,建立了适合于T型节点抗剪强度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顶层中节点论文参考文献
[1].陈宝芹,杨俊杰,崔钦淑.Z形柱框架结构顶层中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2
[2].崔建宇,车轶,孙建刚,宋玉普,渡边史夫.钢筋混凝土框架顶层T型中节点抗剪强度计算模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
[3].吴慢平.碳纤维布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框架顶层中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4].周树勋.钢筋混凝土十字形截面柱框架顶层中节点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03
[5].周树勋,薛敬,王依群,康谷贻,韩建强.异形柱框架顶层中节点试验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03
[6].王松帆,汤华.框架顶层中节点的受力特点及其设计方法[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7].焦心亮,张连德,卫云亭.钢筋混凝土框架顶层中节点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1995
[8].焦心亮,张连德,卫云亭.钢筋混凝土框架顶层中节点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