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制板楼面产生顺板裂缝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肖景平[1](2020)在《装配式建筑预制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标准化图集设计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随着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国家、地方相关鼓励性政策、强制性政策不断出台,相关标准也在不断颁布出版.但是与标准配套的已出版图集却存在数量少、与实际需求不符、与相关标准个别条款不一致等问题,从而使得相关图集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本文聚焦于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图集研究,开展了对相关标准图集的研究,检索了相关研究成果,对设计、生产及现场施工进行了调研和问题收集,最后参照对比了《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mm厚底板)》(15G366-1),梳理了拟解决的问题及措施,然后逐一研究,得出了相关成果,最终形成了新的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图集。研究成果如下:(1)本研究得到的双向底板图集,设计了8种边板、3种中板。由此双向底板通过拼接组合基本能满足以1M模数设计的建筑楼板装配式设计需求,且通过大尺寸标准边板的增补,有效减少了后浇带数量;提出了通过增加双向底板后浇带两侧桁架外底板悬挑长度,来微调底板宽度的新做法。(2)本图集从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的角度出发,针对单向拼接底板,设计了4种标准宽度板和1种变宽板。变宽板有较大的调节余地,极大保证了标准单向底板的重复利用率,另外对于带有凸角的框架结构,提出了在凸角位置现浇不大于300mm宽度后浇带的做法,以避免缺口板的产生,有效减少非标底板比例。(3)本图集编制了双向整板底板、单向整板底板,使得在楼板板块较小的情况下,不用再进行任何形式的拼接,从而可大幅减少拼接作业,提高生产及施工效率。(4)增加了非标预制底板模板图和配筋图,以及明确了相关的编号方式,如此,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的尺寸直接对照图集给出底板编号,从而将设计人员从繁重的详图绘制工作中解脱出来,极大提升了设计效率。(5)简化及统一了吊点设置方法,即吊点距端部不大于600mm,吊点之间间距不大于1800mm,如此既保证了吊装安全,又极大减少了设计及生产出错率。另外对施工安装阶段的底板下临时支撑位置也进行了验算和优化。
吕柠宇[2](2019)在《多层砖混房屋预制板落碰倒塌分析》文中提出以烧结普通砖为竖向承重结构、预制混凝土板为水平楼盖的多层砖混结构在我国有较长的使用历程,长期外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使这种可较好承担竖向荷载但在水平荷载特别是地震作用下易于发生损伤甚至倒塌的结构面临着安全风险。不同外部扰动下可能导致顶部的预制混凝土板局部掉落造成多层砖混结构从顶至底楼盖连续坍塌。因此,以典型的楼盖落碰坍塌工程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转混凝土结构体系及其受力特征的预制混凝土板落碰倒塌分析,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对于保障这类结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开展了如下工作:首先,分析了影响屋面预制板掉落的主要因素。一是发现高含水的膨胀珍珠岩保温层导致的附加面层荷载远大于设计要求,且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屋面预制板混凝土经历的长期体积变形效应导致屋面预制板刚度下降,预制板挠度的增大和板端挠曲变形也使得楼板的支承长度减小。二是屋面预制板间未浇筑可提高整体性的现浇混凝土面层,且屋盖预制板板端上方不存在可约束其转动的砖砌体墙。三是由于荷载的长期效应、季节温差、使用期间曾发生的地震、强风等扰动作用使得支承屋面预制板的内外纵墙存在一定的面外变形,外部环境的侵蚀作用使得相关墙体材料性能劣化,承载能力降低。多种原因累积效应,使得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与周边支承墙体的支承条件变差,并最终掉落。其次,发现落碰的预制板向下连续砸穿至一层,周边支承梁产生了明显的跨中横向贯通裂缝和梁端支座附近的剪切斜裂缝,周围柱和墙体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该区域承重结构已基本破坏。结合材料强度实测,分析了四层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极限承载能力均不足以抵抗上层掉落楼板的冲击荷载。而对于以下各层楼板而言,随着冲击质量和高度的提高,下层楼板也难以承担逐层增大的冲击作用,最终导致了该区域发生连续落碰倒塌。最后,提出了坍塌区域拆除重建其余区域增强整体性的加固处理措施。对不满足安全性要求的现浇混凝土板采用后置钢筋混凝土面层补强加固、对于预制楼盖区域后置钢筋混凝土面层;对于砖砌体墙采用后置钢筋混凝土面层组成组合墙的方法加固,且楼屋盖和墙体采取可靠的连接措施。满足了该工程继续安全服役的要求。
李军[3](2019)在《浅析建筑楼面裂缝原因分析与防治》文中指出民用建筑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楼面常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楼面裂缝的出现对建筑的质量、安全和日常使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形式所谓裂缝就是固体材料中的某种不连续现象,在学术上属于结构材料强度理论范畴。裂缝可分为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05mm的裂缝称为宏观裂缝,反之则为微观裂缝,宏观裂缝是微观裂缝扩展的结果。混凝土是由骨料和水泥组成的混合体,借助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可以观察到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存在于骨料、水泥及其粘连处的
王京,陈栋梁[4](2018)在《关中地区村镇房屋质量问题调查及处理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我国关中地区村镇住宅安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所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该地区村镇住宅普遍存在着房屋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门窗洞口处砌体剪切裂缝以及楼面板产生的顺板裂缝等质量问题,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这些质量问题的形成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一些简单实用的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为该地区村镇住宅的设计、建造及加固提供了一些参考。
周金光[5](2016)在《关于建筑物裂缝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在认识到建筑物裂缝对建筑物美观及建筑质量和安全有严重影响的基础上,对建筑物裂缝这一建筑质量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介绍了建筑物裂缝的常见类型,并分别阐述了各种建筑物裂缝的成因以及防治措施,以期为提高建筑物质量保障建筑物安全提供保障,为相关工程提供指导和借鉴。
赵自强[6](2015)在《既有砌体结构装配式楼屋盖抗震整体性能加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物抗震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早年的建筑已不能满足现在的规范要求,并且结构在长期的使用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作用下,其功能性必然逐渐衰弱,必须要能够科学地评估结构损伤的程度和客观规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结构能够继续安全的使用。因此,对建筑结构进行的抗震加固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建筑结构的加固方法有外包钢加固法、增大截面法、预应力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FRP片材加固法及粘钢加固法等,以上这些加固方法均属于对结构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方法。早年的砌体结构楼屋盖多采用预制混凝土空心板结构,事实证明,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的楼板破坏,较多的破坏原因并不是由于楼板的承载力不足导致损坏的,而是由于楼板平面内整体性能不足造成的楼板开裂、相互错动,甚至坍塌。本文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种新的预制板加固方法,使其具有较好的整体性,以提高楼板平面内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假定楼层的质量集中在各层楼板标高处,连同上下各半层的墙体质量,简化为一个质点。砌体结构只考虑基本振型。因此,按倒三角形分布来考虑地震作用,可以采用基底剪力法来计算顶层水平地震作用,根据不同的抗震设防烈度来计算所需的加固钢板带。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用未加固模型与加固后模型对比分析,验证加固方法的抗震能力的有效性;同时,对同一模型的遇不同地震作用下,抗震能力模拟分析。通过模拟分析,验证说明了本文的加固方法的有效性,对工程实际提供了理论依据。经模拟分析,加固后的预制板在遭遇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后,没有发生较大的相互错位现象,保持着良好的整体性,模拟结果数据真实准确。此种加固方法操作简便,受力可靠,现场湿作业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加固方法,应广泛的运用到以后预制板的加固改造中去。
林敦亮,刘永青[7](2014)在《混泥土预制板顺板缝方向开裂的成因及其预防》文中研究表明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对预制板施工予以重视,加强对预制板的施工监制,以提高预制板的施工质量。文章主要对混泥土预制板顺板缝方向出现开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提高预制板施工质量,为建筑施工质量提供保证。
李志飒,王宝风,刘纯镪[8](2013)在《某框架结构建筑裂缝原因分析》文中提出文章结合实际工程,充分了解了该建筑结构的目前使用状况、裂缝的出现位置、裂缝宽度等基本信息,仔细分析了墙体裂缝和楼板裂缝出现的原因,对结构的安全性进行了整体评价,并建议对该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后才可继续使用。
朱跃明[9](2012)在《浅谈建筑物裂缝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常见建筑物裂缝的成因和预防,详细阐述了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大梁处的墙体裂缝。
薛松[10](2011)在《汶川地震对抗震规范的影响及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文中提出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纬度:30.9865°N经度:103.364°E)发生里氏震级8.0级,矩震级7.9级。根据地震部门分析,该次地震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俯冲亚欧板块,所以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缓流动,在高原以东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面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的刚性地块阻挡,造成长期积累的构造应力能量,所以,其在龙门山北川至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逆冲、右旋、挤压型的断层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性至韧性转换地带,震源深度为十公里至二十公里,为浅源地震,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影响十分强烈。包括震中五十公里范围内的县城,以及二百公里范围内的各个城市。甘肃、陕西、宁夏、天津、青海、山西、北京、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重庆、湖南、贵州、云南、内蒙古、广西、海南、广东、西藏、江苏、上海、福建、浙江、辽宁等全国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还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甚至台湾地区都有有明显震感。大陆地区除黑龙江、吉林、新疆以外均有不同程度震感。其中,尤以川陕甘三省的震情最为严重。泰国的曼谷,越南的河内,远至菲律宾、日本等地区均有一定震感。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中,建筑结构的破坏情况进行研讨分析,进而对2008年版及2010版抗震规范,以及混凝土规范等建筑结构常用规范的修订变更,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并结合国外相关经验,对大震或巨震后建筑物的防坍塌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1)对国内外抗震研究进行深入的分析,国外的部分抗震理念相对国内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借鉴及参考。(2)对地震中各种易损坏的结构形式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对结构方案的抗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良的结构方案是地震损失偏大的主要原因,许多规范中明文禁止的结构方案在灾区依然能够看到。(3)通过地震中的表现及对新版建筑结构规范的学习,透彻分析了结构薄弱环节如预制板、楼梯等,在地震中的不良表现。结构的薄弱环节,往往是结构的不符合规范环节,易被忽略却很容易造成大的死伤。(4)通过地震中建筑的实际表现,分析结构模型的拟真方案,进而优化结构设计方案。新提出的结构优化设计建议,在安全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对未知破坏力进行预防和抵抗。(5)在建筑抗震构造措施中考虑抗连续倒塌的要求,从而达到不但满足抗倒塌目的,使经过建筑抗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同时具备抗御其他偶然荷载的能力。面对巨震,本文通过优化设计模型初步解决了此次震灾中出现的部分倒塌问题,为抗震设计中的部分难题,提出了新的解决途径。
二、预制板楼面产生顺板裂缝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预制板楼面产生顺板裂缝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装配式建筑预制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标准化图集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相关文献综述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图集编制相关问题研究 |
2.1 现行标准图集现状 |
2.2 相关文献检索情况 |
2.3 调研情况 |
2.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3章 图集设计研究 |
3.1 图集设计原则及思路 |
3.2 问题及解决措施梳理 |
3.3 拟编图集内容编排 |
3.4 设计模数 |
3.5 双向底板配板设计 |
3.6 单向底板配板设计 |
3.7 整板底板配板设计 |
3.8 预制底板吊点位置计算 |
3.9 临时支撑验算 |
3.10 图集其它设计 |
3.11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4章 成果试点应用情况 |
4.0 基本情况 |
4.1 大坂绿园 |
4.2 曲屯路小学 |
4.3 第三医院 |
4.4 其它试点反馈 |
4.5 结语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作者简历 |
个人简介 |
硕士在读期间参与项目 |
附录:《绍兴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mm厚底板)》图集部分图面 |
(2)多层砖混房屋预制板落碰倒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砌体结构空心预制板掉落情况 |
1.2.2 针对空心预制板掉落的加固设计 |
1.2.3 砌体加固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落碰倒塌现象 |
2.1 引言 |
2.2 工程概况 |
2.3 落碰倒塌概况 |
2.3.1 预制板的破坏 |
2.3.2 其他构件的破坏 |
2.3.3 落碰过程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落碰倒塌分析 |
3.1 引言 |
3.2 构件材料性能 |
3.2.1 预制板 |
3.2.2 现浇板 |
3.2.3 砖砌体墙 |
3.3 预制板落碰理论分析 |
3.3.1 五层顶(屋盖)预制板掉落分析 |
3.3.2 四层及四层以下楼板抗冲击计算分析 |
3.4 落碰倒塌原因 |
3.4.1 屋面预制板掉落原因 |
3.4.2 四层及四层以下楼板破坏原因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加固设计及施工措施 |
4.1 引言 |
4.2 加固设计方案 |
4.2.1 加固设计思路 |
4.2.2 加固设计要求 |
4.2.3 主要加固内容 |
4.2.4 新增结构构件 |
4.3 主体加固设计 |
4.3.1 混凝土板墙 |
4.3.2 新增混凝土梁柱 |
4.3.3 非承重墙拉结 |
4.4 施工措施 |
4.4.1 混凝土板墙 |
4.4.2 新建混凝土梁柱 |
4.4.3 结构植筋 |
4.4.4 砌体裂缝处理 |
4.4.5 其他构造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浅析建筑楼面裂缝原因分析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一、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形式 |
二、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对裂缝的控制要求。 |
三、楼面结构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
1、楼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部位 |
2、防治措施 |
(4)关中地区村镇房屋质量问题调查及处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房屋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 |
1.1 调研情况 |
1.2 房屋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产生的主要原因 |
1.3 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处理方法 |
2 门窗洞口处的裂缝问题 |
2.1 调研情况 |
2.2 门窗洞口处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 |
2.3 门窗洞口处裂缝的处理方法 |
3 楼面产生的顺板裂缝问题 |
3.1 调研情况 |
3.2 楼面产生顺板裂缝的主要原因 |
3.3 楼面产生顺板裂缝的处理方法 |
4 结语 |
(6)既有砌体结构装配式楼屋盖抗震整体性能加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1 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是建筑行业未来的重要方向 |
1.2.2 加固的经济效益 |
1.3 加固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1 国内抗震加固发展历程 |
1.3.2 国内抗震设计技术研究现状 |
1.3.3 国外抗震加固发展历程 |
1.3.4 国外抗震设计技术研究现状 |
1.4 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 |
1.4.1 地震震害概况 |
1.4.2 多层砌块房屋的震害特征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预制楼板裂缝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
2.1 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的裂缝机理 |
2.1.1 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破坏形式 |
2.1.2 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裂缝因素 |
2.2 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的裂缝防治措施 |
2.3 建筑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整体性加固方法的研究 |
3.1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主要分类方法 |
3.1.1 经验评估法 |
3.1.2 规范验证法 |
3.1.3 理论分析法 |
3.2 建筑结构抗震强度验算 |
3.3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整体性能的加固方案 |
3.3.1 加固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预制楼板的加固方法的模拟分析 |
4.1 有限元理论概述 |
4.1.1 有限单元法 |
4.1.2 ABAQUS有限单元软件介绍 |
4.2 模型概况 |
4.2.1 模拟工程概况 |
4.2.2 模型参数假定 |
4.2.3 加固所用钢板带参数 |
4.3 模型建立与求解分析 |
4.3.1 加固模型Model 1 |
4.3.2 未加固模型Model 2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不同模型的仿真模拟对比分析 |
5.1 对比模型 |
5.1.1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的钢板带参数求解 |
5.1.2 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的钢板带参数求解 |
5.1.3 对比模型的选定 |
5.2 对比模型结果分析 |
5.2.1 抗震设防烈度7度的不同地震烈度影响 |
5.2.2 抗震设防烈度8度的不同地震烈度影响 |
5.2.3 抗震设防烈度9度的不同地震烈度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混泥土预制板顺板缝方向开裂的成因及其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预制板开裂的成因分析 |
2 预防措施 |
3 结语 |
(8)某框架结构建筑裂缝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现场检测内容及结果 |
2.1 地基基础检测 |
2.2 结构概况 |
2.3 裂缝现状调查 |
2.3.1 一层调查情况 |
2.3.2 二层调查情况 |
2.3.3 三层调查情况 |
3 裂缝原因分析 |
4 处理建议 |
5 结语 |
(10)汶川地震对抗震规范的影响及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1.3 研究的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目标 第2章 地震中各结构形式的表现及灾害分析 |
2.1 框架结构 |
2.1.1 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 |
2.1.2 框架结构灾害分析 |
2.1.3 对相关规范条文的影响 |
2.2 底层框架砌体结构 |
2.2.1 底层框架砌体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 |
2.2.2 底层框架砌体结构灾害分析 |
2.3 内框结构 |
2.3.1 内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 |
2.3.2 内框架结构灾害分析 |
2.4 单边悬挑外廊式单跨多层砌体房屋 |
2.5 石砌体房屋 |
2.6 本章小结 |
2.6.1 地震中表现良好的建筑物的特征 |
2.6.2 地震中破坏严重的建筑物的特征 |
2.6.3 对砌体结构的改进建议 第3章 地震中常见结构薄弱环节及对相关规范条文的影响 |
3.1 预制板 |
3.1.1 预制板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 |
3.1.2 预制板相关规范条文的调整 |
3.2 楼梯 |
3.2.1 楼梯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 |
3.2.2 楼梯相关规范条文的调整 第4章 地震模型分析及建筑结构设计优化 |
4.1 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影响 |
4.1.1 填充墙等对建筑实际抗震的影响 |
4.1.2 结构设计建议 |
4.2 楼板影响 |
4.2.1 楼板对建筑实际抗震的影响 |
4.2.2 结构设计建议 |
4.3 框架梁跨度和荷载过大使梁截面尺寸增大,梁端抗弯承载力增大 |
4.4 梁端超配筋和钢筋实际强度超强 |
4.4.1 梁端超配筋对建筑实际抗震的影响 |
4.4.2 结构设计建议 |
4.5 柱轴压比限值规定偏高,柱截面尺寸偏小 |
4.5.1 轴压比偏高对建筑实际抗震的影响 |
4.5.2 结构设计建议 |
4.6 柱的最小配筋率和最小配箍率偏小 |
4.7 大震下结构受力状态与结构弹性受力状态存在差异 |
4.7.1 差异来源分析 |
4.7.2 结构设计建议 |
4.8 梁柱可靠度的差异 |
4.8.1 差异来源分 |
4.8.2 结构设计建议 |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建筑的抗连续倒塌措施及抗震、加固措施 |
5.1 结构抗连续倒塌措施 |
5.2 砌体结构实用技术措施 |
5.2.1 抗裂缝技术 |
5.2.2 基础隔振技术 |
5.2.3 减震缝技术 |
5.2.4 砌体结构加固技术 |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
四、预制板楼面产生顺板裂缝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装配式建筑预制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标准化图集设计研究[D]. 肖景平. 浙江大学, 2020(02)
- [2]多层砖混房屋预制板落碰倒塌分析[D]. 吕柠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3]浅析建筑楼面裂缝原因分析与防治[J]. 李军. 建筑技术开发, 2019(S1)
- [4]关中地区村镇房屋质量问题调查及处理对策[J]. 王京,陈栋梁. 山西建筑, 2018(19)
- [5]关于建筑物裂缝的探讨[J]. 周金光. 建筑技术开发, 2016(05)
- [6]既有砌体结构装配式楼屋盖抗震整体性能加固研究[D]. 赵自强. 沈阳建筑大学, 2015(04)
- [7]混泥土预制板顺板缝方向开裂的成因及其预防[J]. 林敦亮,刘永青.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18)
- [8]某框架结构建筑裂缝原因分析[J]. 李志飒,王宝风,刘纯镪. 安徽建筑, 2013(02)
- [9]浅谈建筑物裂缝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A]. 朱跃明. 2012年11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2
- [10]汶川地震对抗震规范的影响及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D]. 薛松. 青岛理工大学, 2011(04)
标签:建筑论文; 预制板论文;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混凝土裂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