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飞[1]2004年在《油豆角贮藏生理特性及调控措施的研究》文中认为油豆角(phaseolus vulgaris L.)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优质菜豆品种,因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因其生育期短,鲜嫩不耐贮藏,易老化腐烂等特性,限制了它的发展空间。本论文就是探讨影响其耐贮性的各种因素及延长其贮藏寿命的方法。 1 品种对油豆角耐贮性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叁个油豆角品种分别为地油豆、油豆王和大油豆,在7℃条件下进行贮藏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耐贮性的差别是其遗传基因决定的。不同品种的油豆角,具有不同的遗传特性,由此决定了它们不同的新陈代谢方式和程度,因此表现出不同的品质特征和贮藏性能。不同品种生育期不同,耐贮性不同。早熟品种地油豆较其他中晚熟品种不耐贮藏。生育期影响果实的物质积累、含水量及抗病性等。不同品种形态特征不同,耐贮性不同,如表面积大的地油豆不耐贮藏。贮藏物质不同耐贮性不同。 2 有机肥对油豆角耐贮性的影响。在栽培中人们施用有机肥往往是为了提高果蔬的产量和质量而忽视了它对果蔬采后耐贮性的影响。施用有机肥可提高油豆角的耐贮性。有机肥是一种完全肥,含有油豆角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有机肥中钙元素对油豆角的耐贮性影响最大。大量实验证明钙可影响其他元素吸收,细胞壁结构,膜的性质,酶的活性以及抗性等,从而调节果蔬的生理生化作用,影响贮藏效果。有机肥和采前喷钙处理油豆角老化速度小于对照化肥处理。 3 温度对油豆角贮藏效果的影响。在常温下油豆角老化很快,极易丧失其风味品质。低温能抑制呼吸作用,油豆角的呼吸强度与温度成正比。低温抑制了酶的活性,影响果蔬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作用。低温抑制酶的活性,膜透性破坏程度小,膜脂过氧化程度低,物质外渗少。低温条件有利于保持油豆角感官和营养品质,有效的抑制了锈斑的发生,因其抑制了氧化酶的活性。低温抑制微生物的活性。7℃贮藏油豆角的腐烂率低于其他较高温度处理,就是微生物的活性受到抑制的结果。低温抑制水分的蒸发。油豆角失水过多,细胞结构遭到破坏,溶酶体破裂,水解作用加强,加速衰老。另外失水过多,油豆角萎蔫,影响商品率。油豆角商品率7℃>12>℃25℃。 4 无纺布包装对油豆角贮藏效果的影响。无纺布是以聚酯或聚乙烯、聚丙烯等为原料,采用热压加工制成的布料。无纺布具有保温、透气、透水、耐用、卫生、无污染等性能。目前的其在农业中研究多集中于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无纺布在果蔬贮藏保鲜上的利用,主要是因其具有透气透水的特点,可调解果蔬贮藏过程中气体成分和影响水分的散失。本实验表明无纺布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水性,无纺布单独包装处理与打孔PE袋处理对油豆角的贮藏效果较为相似,表明无纺布可散发果蔬蒸发产生的水分。在无纺布外套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油豆角贮藏生理特性及调控措施的研究PE袋处理中,油豆角呼吸产生的水透过无纺布在PE袋表面凝结,而豆芙上凝结的水分很少,这样既保证果实贮藏中所需的湿度条件,防止姜蔫,又有利于防止微生物的滋生。5壳聚糖涂膜无纺布作为包装材料对油豆角贮藏的影响。无纺布具有纤维状结构,易与壳聚糖结合,涂膜后,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能调控气体和水分,实质形成一个MAP环境,进而达到延长油豆角贮藏寿命的目的。无纺布解决了壳聚糖载体的问题,壳聚糖的成膜性克服了无纺布透气透水的问题,两者相得益彰。壳聚糖涂膜无纺布比PE袋具有更好的调气调水性,壳聚糖分子的结构和排列产生一个适宜的。2和c02渗透系数。壳聚糖能抑制呼吸和乙烯的生成,减缓叶绿素的分解,保持果实的品质,抑制微生物的作用,减少腐烂的发生,这与本试验结果一致。
张曼[2]2012年在《油豆角低温气调保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东北“一点红”油豆角(Phase olus vulgar is L.)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成熟度、不同贮藏温度以及自发气调(MA)、机械气调(CA)、机械气调结合1-MCP处理油豆角的贮藏效果,对油豆角贮藏保鲜的关键因子进行系统调控,分析贮藏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究各调控措施与油豆角贮藏过程中出现的冷害、锈斑、老化等保鲜问题的内在联系,为油豆角提高贮藏效果、延长保鲜期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测定油豆角在不同成熟度下的贮藏品质,得出7-8成中等成熟度的油豆角贮藏效果最好。适宜的成熟度对豆荚品质的保持和氧化衰老的抑制均有的积极作用,明显提高了油豆角的耐贮性。“一点红”油豆角的汁液冰点为-0.64℃,过冷点为-2.26℃,0℃贮藏20天即伴随水浸状及锈斑等冷害症状的发生。“一点红”油豆角最佳贮藏温度为8.00±1.00℃,适宜的低温延缓了豆荚呼吸高峰的到来,有利于贮藏期间油豆角各项品质和生理指标的维持。通过研究不同自发气调包装对油豆角贮藏效果的影响,分析不同保鲜包装袋内的气体成分和贮藏品质参数,得出0.02mmPE保鲜膜作用效果最佳。0.02mmPE保鲜膜内的气体平衡浓度为O219.20%、CO22.10%,维持油豆角豆荚的呼吸速率在 82-117 CO2 mg/kg·h的较低范围水平,延缓了豆荚的成熟衰老进程,延长了油豆角的贮藏寿命。机械气调对油豆角保鲜作用效果明显。在8.00±1.00℃低温条件下,2.5±0.5%O2协同5±0.5%CO2处理,抑制豆荚黄化,色泽保持最佳;失重率、腐烂率和锈斑指数均较低;组织结构完整,细胞破损率低,有效维持了油豆角品质。通过气调保鲜综合调控对油豆角贮藏效果的研究,确定出机械气调2.5±0.5%02,5±0.5%CO2结合0.5μL/L1-MCP、相对湿度(RH)90-95%、8.00±1.00℃低温贮藏油豆角保鲜工艺,可延长油豆角贮藏期至50天。实现油豆角失重率19.8%、锈斑指数22.3%,粗纤维含量15.6%,并且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叶绿素含量分别高达45.1%和39.8mg/100g鲜重的优良品质。
王艳[3]2015年在《食荚菜豆特征风味物质鉴定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食荚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var.chinensis Hort.),豆科菜豆属,以嫩荚为食用器官的果菜类蔬菜,是我国主要蔬菜种类之一,全国各地均有种植。风味品质是形成优势农产品的重要指标,食荚菜豆风味浓郁,品质优良,随着食荚菜豆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以及人们对蔬菜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急需对其风味品质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而目前关于食荚菜豆品质的研究多集中于基本营养品质指标,有关风味品质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食荚菜豆的风味品质源自何类化学物质,其含量受哪些内部、外部因素影响及调控尚不明确。本文以东北地区主栽食荚菜豆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技术,对其果荚香气成分及呈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优化挥发性成分分析方法,明确食荚菜豆特征风味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含量,分析食荚菜豆风味品质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调控措施,为保持、提高食荚菜豆的风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其优质栽培、品质育种及贮藏加工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优化了HS-SPME/GC-MS分析食荚菜豆挥发性成分的技术条件:选用65um PDMS/DVB萃取纤维头,热加工前样品60℃萃取60min、热加工后样品80℃萃取50min,解吸时间3min。2.1-辛烯-3-醇为食荚菜豆特征香气物质,与β-紫罗兰酮、β-环柠檬醛、棕榈酸甲酯、3-辛酮、癸醛、反式-2-辛烯-1-醇及辛醛等共同作用形成食荚菜豆特异芳香性质。食荚菜豆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等物质,热加工后果荚鉴定出30~46种物质,1-辛烯-3-醇含量为197.04 ug/kg~400.41ug/kg,相对含量为23.25%~39.06%。东北油豆角品种’白云峰’挥发物种类及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蔓生品种高于同荚型的矮生品种,扁条型品种高于圆棍型品种。3.游离天冬氨酸及游离谷氨酸为食荚菜豆特征呈味氨基酸,游离天冬氨含量为0.319mg/g~0.478mg/g,游离谷氨酸含量为0.052 mg/g~0.123 mg/g。食荚菜豆氨基酸种类齐全,总氨基酸(TAA)含量为5.90 mg/g~16.72mg/g,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E/T)的37.76%~42.26%;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食荚菜豆主要水解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15.24%~19.95%和13.52%~16.90%;异亮氨酸、甲硫氨酸与半胱氨酸为食荚菜豆的限制性氨基酸。油豆角品种‘白云峰’特征呈味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均显着高于其他供试食荚菜豆品种。4.食荚菜豆风味品质受品种、果荚生育期、贮藏方式及栽培措施等多种因素影响:(1)不同品种类型食荚菜豆风味品质差异显着,扁条型品种优于圆棍型品种,蔓生品种风味品质优于矮生品种,东北油豆角品种整体风味品质优良。(2)商品成熟期食荚菜豆果荚中特征香气成分1-辛烯-3-醇及荚皮中特征呈味氨基酸含量达最高,18±3d荚龄时果荚风味品质最佳,为适宜采收期。(3)烫漂及速冻处理使食荚菜豆含水量及特征风味物质含量降低,冻藏90d前风味品质稳定,之后风味品质逐渐下降。(4)露地栽培食荚菜豆风味品质优于大棚栽培;光照不足降低食荚菜豆风味品质,对矮生品种影响大于蔓生品种;黑土及黑钙土栽培食荚菜豆风味品质优于盐碱土及白浆土栽培。因此,为提高食荚菜豆风味品质,应选择优良适宜的品种(栽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优先选择东北油豆角品种),在光照充足的黑土或黑钙土的区域,进行露地种植;夏季食荚菜豆采收盛期可采取速冻方式进行贮藏,但应尽量缩短贮藏时间。
杨鑫[4]2002年在《壳聚糖涂膜保鲜剂在油豆角上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研究以可食性壳聚糖为主剂,加入不同的助剂配制成保鲜剂,对黑龙江省特色蔬菜油豆角(Phaseolus vulgaris L.)进行涂膜保鲜试验。(1)以蟹壳为原料,采用酸、碱处理提取甲壳质,然后对其脱乙酰化处理,以粘度和脱乙酰度为指标,制备壳聚糖;(2)针对油豆角贮藏期间的病害,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比较抑菌圈和最低抑菌浓度的大小来确定五种杀菌剂的抑菌效果;(3)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测定经处理的油豆角在贮藏期间感官指标,水分及营养成分的变化,探讨油豆角贮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并确定壳聚糖保鲜剂最佳浓度配比。研究结果表明:(1)甲壳质的提取采用粉碎的蟹壳为原料,用10%稀HCL溶液,浸泡6h,每隔2h水洗一次,再用10%NaOH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2h后,水洗至中性,烘干。甲壳质与55%NaOH溶液以1:10(W/V,g/mL)混合,在105℃下反应6h,可得脱乙酰度达94%,粘度>200cps的壳聚糖;(2)初步确定油豆角贮藏期间的致病菌是野油菜黄单孢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和菜豆灰霉病病菌(Botrytis cinerea)。采用脱氢醋酸钠作为杀菌剂对二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油豆角在贮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水分、维生素C和还原糖的含量不断下降;叶绿素的含量初期下降,随后升高并出现累积峰,最后,又趋于降低。经保鲜剂处理过的油豆角在温度12℃,湿度80~85%的条件下贮藏四周后,感官指标、含水量、叶绿素、维生素C和还原糖的含量均高于对照;在30℃,湿度50~60%的室温下贮藏,可保持商品价值10d,并且实验组的感官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根据正交试验结果,从中选优,确定最佳保鲜剂配方:壳聚糖2.0%,脱氢醋酸钠0.2g/kg,6-BA 30μg/mL。
宋江峰[5]2014年在《低温与精胺对菜用大豆贮藏品质的影响及代谢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菜用大豆在采后贮藏过程中易发生品质劣变,影响其风味及食用价值,限制销售,这已成为菜用大豆产业发展的瓶颈。本论文通过对低温贮藏条件下菜用大豆代谢物的分析,以及与豆粒体内物质代谢相关的生理、生化等指标检测,筛选与品质劣变有相关性的代谢物靶标。追踪与筛选外源精胺(Spermine, SPM)结合低温处理后菜用大豆的特征性物质,研究其品质变化与调控机理,为开发菜用大豆保鲜新技术奠定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形态、感官、代谢组分等指标测定,筛选出商品性较好的菜用大豆品种——新大粒1号。通过对8个基因型菜用大豆品种籽粒的代谢物特征分析,发现可溶性糖(15.13-33.98 mg/g DW)、游离氨基酸(4.58-10.18 mg/g DW)及有机酸(3.75-6.75 mg/g DW)存在显着差异。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不同大豆品种大致分为四类,其中通豆6号和宁豆4号富含天冬酰胺与苹果酸,淮豆8号富含蔗糖,而苏菜254和徐豆17中丙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与丝氨酸含量较高。2.低温贮藏延迟了菜用大豆籽粒褪绿变黄、减弱了蒸腾作用、维持籽粒的硬度。5℃、10℃与20℃贮藏温度下,蔗糖、谷氨酸、天冬酰胺、丙氨酸以及苹果酸等标志性代谢物对菜用大豆贮藏品质区分有重要贡献,低温降低了菜用大豆的物质代谢速率,维持了菜用大豆品质。菜用大豆采后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均呈整体下降趋势,不同贮藏温度对糖含量影响不同,5℃显着抑制了蔗糖代谢,由酸性转化酶(AJ)、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共同调控,其中SPS与NI是关键酶。糖酵解途径中,葡萄糖激酶(GK)活性显着增加,其他酶活性均无显着变化。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尤其在20℃贮藏,磷酸果糖激酶(PFK)、果糖-6-磷酸1-磷酸转移酶(PFP)和丙酮酸激酶(PK)的活性有所增加,但随贮藏时间延长,其变化趋势无显着变化。发酵代谢中,乙醛含量增加显着,在第4天增加了5倍。与发酵途径有关的丙酮酸脱羧酶(PDC)活性增加4倍,乙醇脱氢酶(ADH)活性增加2倍,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在贮藏第7天时有微弱增加。整个贮藏期内,菜用大豆中柠檬酸含量显着增加,苹果酸变化趋势不一致。与有机酸代谢相关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显着增加,在贮藏的第7天,活性增加1倍。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CK)活性在贮藏第4天时减少。通过考察苹果酸酶活性变化情况发现,NADP-苹果酸酶(NADP-ME)和NAD-苹果酸酶(NAD-ME)活性基本无变化,而且不同贮藏温度下的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菜用大豆籽粒的衰老与碳代谢,尤其与糖类物质、有机酸与发酵产物密切相关,碳代谢严重影响鲜籽粒的品质与贮藏时间。低温调节了菜用大豆对蔗糖的利用、糖酵解分流与发酵途径。3.菜用大豆易受冷害,采后1℃贮藏期间乙烯生成量的动态变化与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H202含量及SOD、CAT和POX等抗氧化酶活性有关。低温抑制了丙二酰-1-氨基环丙烷-1-羧酸(MACC)合成,使ACC生成乙烯量增加,进而导致膜损伤。尽管SPM抑制了冷藏期乙烯生成量及ACC的积累,但SPM处理显着抑制了POX活性。表明,ACC代谢对冷藏期间菜用大豆衰老起了关键性作用,MACC及丙二酰转移酶活性是调控菜用大豆衰老的关键因子。低温(1℃)贮藏条件下,SPM抑制了蔗糖向果糖和葡萄糖转化和糖类物质的消耗,同时抑制苹果酸、柠檬酸含量的减少,表明SPM处理可能抑制了菜用大豆籽粒内部信号转导、糖代谢及TCA速率,进而延缓籽粒品质劣变。精胺对籽粒中氨基酸的影响不显着。4.应用双向电泳(2-DE)和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勺比较蛋白质组学对菜用大豆在低温贮藏条件下不同的贮藏时期的蛋白质表达变化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果表明,在不同贮藏时期共鉴定了64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63个蛋白质点与大豆蛋白数据库中的蛋白质相匹配。根据已有的分类信息将鉴定的蛋白质主要分为能量与物质代谢、响应环境逆境及参与防御等。通过对差异蛋白质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类,发现ATP合酶α-亚基、烯醇酶、苹果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等蛋白质对调控籽粒贮藏品质有重要影响。一些与籽粒抗逆胁迫相关的蛋白表达上调,如LEA蛋白、甲酸四氢叶酸连接酶、异黄酮还原酶(IRL)等。在菜用大豆低温贮藏过程中发现胰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量明显上调,进而防止籽粒自身发生分解代谢,调节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外源SPM处理在蛋白质水平上表现出积极的保护作用,显着提高了部分低温贮藏过程中下调蛋白(如ATP合酶α-亚基、Cu/Zn-SOD和APX)的表达。
翟爱华, 孙日明, 高双[6]2005年在《壳聚糖处理对菜豆保藏效果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配制保鲜剂,测定经处理的油豆角在贮藏期间水分及营养成分的变化,探讨生物保鲜剂对油豆角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规律,以便延长其贮藏期。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油豆角中水分、维生素C和叶绿素的含量不断下降,而丙二醛的含量不断增加。选用2%的壳聚糖,50%的抑菌剂,pH值为5.7,在0 ℃的环境下贮藏豆角具有良好的效果。
田文佳[7]2016年在《油豆角采摘后生物防腐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文中指出油豆角是在我国东北地区最受人们欢迎的优质蔬菜品种之一,因贮藏期短,限制了人们的食用。现以黑龙江特产白油豆角为研究对象,从贮藏期间腐烂的豆荚和未发病的豆荚中筛选出主要腐败菌和生物防腐菌,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进一步对生物防腐菌与腐败菌的拮抗性进行研究,证明所筛选的生物防腐菌对油豆角主要腐败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如下:选取东北白油豆角,在室温贮存腐败后,分别采用稀释分离与划线分离的方法对腐败菌进行分离,共分离得到12株腐败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判断主要为细菌、霉菌两类;对其腐败菌进行18S rDNA基因测序分析,确定腐烂变质的主要腐败菌为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从未腐烂的豆荚表面取样,采用稀释与划线分离的方法进行表面微生物的分离,得到8株细菌;再利用96孔板法进行油豆角生防菌的筛选;将12株腐败菌菌悬液分别接入96孔板中,再将所得8株菌分别接入孔板中在37℃培养48h后;将孔板菌悬液对应移入酶标板中在480nm进行吸光值测定,得到F3菌吸光值为0.338,抑菌效果最好。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结果F3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经文献报导阴沟肠杆菌无明显急性毒性和致敏性。采用平板对峙实验对F3阴沟肠杆菌与腐败灰霉菌的接抗性进行研究,抑菌圈结果F3阴沟肠杆菌对腐败细菌的最大抑菌圈直径为1.17 cm。将F3阴沟肠杆菌与腐败菌灰霉菌共同培养48h,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为F3阴沟肠杆菌能够抑制腐败菌灰霉菌菌丝生长,并出现灰霉菌菌丝细胞内含物外溢、菌丝扭曲变形等现象。为大量培养F3阴沟肠杆菌,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确定最优碳源为乳糖、氮源胰蛋白胨、无机盐KH2PO4:通过响应曲面法试验,确定最优培养基用量:乳糖为5g/L、胰蛋白胨为20g/L、KH2PO4为18g/L:培养条件的正交试验结果为:培养温度40。C、培养时间72h、pH7、接种量5%。在此条件下是,F3阴沟肠杆菌的活菌数为:6.13×106cfu/mL。
董长林[8]2011年在《磨盘柿脱涩及防褐变控制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磨盘柿为试材,研究了普通冷藏、冰温贮藏和冰温结合1-甲基环丙烯(1-MCP)贮藏果实呼吸速度、乙烯释放、褐变相关底物及其酶系等生理变化以及果实品质的调控效应,筛选了磨盘柿脱涩条件,为磨盘柿的贮运保鲜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具有后熟作用的跃变型果实贮运保鲜提供技术借鉴。结果显示,与普通冷库贮藏相比,冰温贮藏显着抑制了磨盘柿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保持了柿果的原有风味品质;也显着抑制了过氧化物和自由基对细胞组织的破坏和丙二醛含量的积累,延缓了果实的衰老,防止了果实褐变的发生。贮藏调查结果显示,冰温贮藏比普通冷库贮藏柿果贮藏期延长了30-45d。冰温条件下,1-MCP处理显着抑制了果实乙烯释放跃变的产生,推迟了呼吸高峰出现的时间,减少了呼吸作用对营养物质的消耗,保持了果实中TSS和可滴定酸含量,延缓了果实软化的进程,抑制了果实的脂膜过氧化作用和丙二醛含量的积累,保持了细胞膜的完整性;1-MCP处理的果实有较高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减少了过氧化物和自由基对细胞组织的伤害,阻碍了多酚氧化酶(PPO)与酚类物质的接触,进一步抑制了果实的褐变,延长了贮藏时间。不同浓度二氧化碳对磨盘柿果实脱涩保鲜防褐变结果表明:磨盘柿较为适宜的二氧化碳脱涩浓度为70%,完全脱去涩味时间为72h,并保持较好的果实品质,普通冷藏可以贮藏20d,冰温贮藏可以贮藏30d。冰温贮藏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磨盘柿果实脱涩保鲜防褐变结果表明:磨盘柿较为适宜的溶液为2%氯化钠溶液,完全脱涩时间为75d,并保持了果实的原有品质和风味,防止了果实的褐变,延长了果实的贮藏时间。
杜瑞雪[9]2015年在《硫氢化钠处理诱导采后香蕉抗冷性机理的研究》文中指出冷害是冷敏型果蔬贮藏、运输和包装过程中造成损失最严重的问题之一,香蕉是典型的冷敏型果实,对低温非常敏感,温度低于11℃就极易发生冷害。因此研究香蕉冷害的调控技术,延长其低温贮藏期及货架期寿命具有重要意义。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2S)被认为是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之后发现的第叁种气体信号分子,与NO相似,H2S也参与了植物的多种生理调节过程。最近的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H2S能够调节植物气孔的关闭、缓解植物由非生物胁迫引起的伤害并参与调控植物衰老过程。为了研究H2S对香蕉果实冷害及贮藏效果的影响,本试验以巴西(Musa spp., AAA group cv.'Brazil')香蕉为试验材料,以H2S供体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 NaHS)处理采后香蕉。观察香蕉在低温(7℃)及常温(20℃)贮藏期间的品质、活性氧代谢、脯氨酸代谢、能量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贮藏至第14d时,处理组香蕉的冷害指数比对照降低了17.75%,NaHS处理维持了香蕉良好的色泽和硬度,抑制了乙烯释放速率,延缓了细胞膜透性的增加,降低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含量及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 O2-)产生速率,这说明NaHS处理能有效缓解香蕉的冷害症状,有助于维持香蕉贮藏期的品质。(2)NaγiS处理能显着提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 GR)、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苯丙氨酸解氨酶(henylalamine ammonia-lyase, PAL)等酶活性,提高了香蕉果皮总抗氧化能力,促进了酚类物质的积累并增加了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从而能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减少其对细胞造成的伤害。(3) NaHS处理促进了香蕉果皮脯氨酸的积累。此外,经过NaHS处理后还提高了△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1-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 P5CS)和鸟氨酸转氨酶(Ornithine-8-aminotransferase, OAT)活性,降低了脯氨酸脱氢酶(Proline dehydrogenase, PDH)活性,而P5CS、OAT和PDH都是脯氨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这说明NaHS处理通过调节脯氨酸相关代谢酶的活性来维持脯氨酸的含量,进而增强香蕉果实的抗逆性。(4) NaHS处理提高了香蕉ATP和ADP含量,延缓了AMP含量的上升和能荷值的下降。此外,NaHS处理提高了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CCO)活性,抑制了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dehydro genase, SDH)、H+-ATPase、 Ca2+-ATPase活性的降低,说明NaHS处理能够维持香蕉较高的呼吸代谢酶活性和能量水平,从而起到减轻香蕉冷害的作用。
田维娜, 文一, 缪颖, 李雯妮, 姜微波[10]2014年在《外源亚精胺脉冲负压渗透对采后菜豆豆粒衰老生理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菜豆在货架期易出现豆粒淀粉化而导致的衰老,品质下降。采用不同浓度(0,0.02,0.2,0.5,1.0 mmol/L)外源亚精胺结合脉冲负压(-20 k Pa)渗透处理菜豆,研究外源亚精胺对菜豆豆粒淀粉含量的影响以及衰老相关的抗氧化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外源亚精胺脉冲负压渗透处理可以延缓菜豆豆粒的软化,抑制淀粉含量及α-淀粉酶活性的上升。贮藏至第8天时,经0.5 mmol/L的外源亚精胺脉冲负压渗透处理的豆粒的淀粉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分别比对照低35%和32%。外源亚精胺脉冲负压渗透处理的豆粒衰老相关的抗氧化酶活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贮藏至第2天和第4天时,经0.5 mmol/L外源亚精胺脉冲负压渗透处理的豆粒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分别比对照低44%和21%。外源亚精胺结合脉冲负压处理有效地延缓了菜豆豆粒的衰老进程,为防治菜豆豆粒品质劣变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依据。
参考文献:
[1]. 油豆角贮藏生理特性及调控措施的研究[D]. 徐飞. 吉林农业大学. 2004
[2]. 油豆角低温气调保鲜技术研究[D]. 张曼. 天津科技大学. 2012
[3]. 食荚菜豆特征风味物质鉴定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 王艳. 吉林农业大学. 2015
[4]. 壳聚糖涂膜保鲜剂在油豆角上的应用研究[D]. 杨鑫. 新疆农业大学. 2002
[5]. 低温与精胺对菜用大豆贮藏品质的影响及代谢组学研究[D]. 宋江峰. 南京农业大学. 2014
[6]. 壳聚糖处理对菜豆保藏效果影响的研究[J]. 翟爱华, 孙日明, 高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5
[7]. 油豆角采摘后生物防腐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D]. 田文佳.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6
[8]. 磨盘柿脱涩及防褐变控制技术的研究[D]. 董长林. 大连工业大学. 2011
[9]. 硫氢化钠处理诱导采后香蕉抗冷性机理的研究[D]. 杜瑞雪. 浙江大学. 2015
[10]. 外源亚精胺脉冲负压渗透对采后菜豆豆粒衰老生理的影响[J]. 田维娜, 文一, 缪颖, 李雯妮, 姜微波. 中国食品学报.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