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器官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

一、实体器官移植患者术后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郑元文,刘军[1](2021)在《肝癌肝移植术后预防复发的全程管理探讨》文中指出肝移植是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对于合并终末期肝病的患者。但移植术后的肿瘤复发,严重制约了患者的长期生存。因此,如何预防移植术后HCC复发是提高HCC肝移植远期疗效的关键。本文从围手术期的治疗全流程管理的角度,就预防HCC肝移植患者术后复发展开阐述,并从手术、用药等多维度综述相关临床进展。

丁叶舟,王晖[2](2021)在《中国丙型肝炎消除: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时代特殊人群的诊疗挑战》文中提出直接抗病毒药物在大部分丙型肝炎(丙肝)患者, 包括很多既往难治患者中均可达到较高的治愈率, 使得丙肝消除成为可能。我国丙肝高危人群患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 因此针对不同高危人群特点制定消除计划的微消除策略或为更加实际可行的方式。目前在我国, 部分高危或特殊人群的丙肝筛查已在临床受到重视, 如透析患者、孕期妇女、乙型肝炎患者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 但仍有其他丙肝高危人群因分布零散、首诊于非感染科且接诊医护人员对丙肝认识不足、或者属于社会边缘群体等原因而无法被常规筛查体系所识别, 成为丙肝消除的盲点及难点。本文意在探讨这类特殊人群诊疗面临的挑战, 以期为公共卫生工作者和临床医师, 特别是非感染/肝病科医师开展丙肝筛查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王一喆[3](2021)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移植肾低温机械灌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自器官捐献工作启动以来,我国肾移植例数逐年增加,随着肾移植工作的快速推进,出现了捐献肾脏与肾衰竭患者数量上的巨大失衡。为了尽可能缩短肾衰竭患者的等待时间不得不扩大供肾标准,以增加供肾来源,但在提高更多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供者来源性感染(Donor-derived Infection,DDI)。DDI简单来说就是供体携带的病原体跟随移植器官进入受者体内而引发的感染,DDI累及的受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肾移植等其他实体器官移植所面临的DDI,尤其是耐药菌的相关感染风险大大增加,因此急需探索出能够有效预防、控制供体来源感染的方法,对充分利用来之不易的器官资源以及改善肾移植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目的为了阻断引发供体来源性感染的病原体的传播,改善肾移植后出现的感染情况。设计实验了解低温条件下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器官保存液混合后,其对敏感病原体的有效性及在对移植肾的安全性。方法选取器官灌洗液中较为常见的三种细菌:克雷伯菌属、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制成细菌悬液。首先每种细菌分别接种并培养于5℃和37℃条件下的牛脑心浸出液培养基(Brain-heart Infusion medium,BHI)20小时;每种细菌还要分别接种并培养于5℃和37℃条件下的kps-1器官保存液中20小时。记录三种细菌在各种不同环境里的生长曲线。最后每种细菌还要接种并培养于5℃的含有不同浓度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kps-1器官保存液中20小时,了解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每种细菌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绘制该抗生素对每种细菌的时间-杀菌曲线,确定杀灭三种细菌需要的必要时长。选取30只成年Beagle犬随机分成加药组和无药组,每组各15只。两组实验犬均摘除左肾后进行相同时间的低温机械灌注,然后行自体左肾异位肾移植并摘除右肾。加药组行机械灌注时加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无药组行机械灌注时不加抗生素。分别于术后第1、2、3、5、7、10、13、16、19、22、25和28天上午8点抽取静脉血,检测两组实验犬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加药组与无药组Beagle犬术后28天内血清肌酐和尿素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天后将所有实验犬处死并解刨,对比两组实验犬左肾的病理变化。结果在5℃环境下,三种细菌在中和在kps-1器官保存液中分别培养20小时,在前者中细菌的生长较为缓慢而后者中未见明显生长。在37℃环境下,三种细菌在BHI中和在kps-1器官保存液中分别培养20小时,在前者中细菌增量迅速而在后者中细菌数量变化不明显甚至有下降趋势。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在5℃环境下对接种于器官保存液的三种细菌的MIC值:对肺炎克雷伯菌平均值:92ug/ml,对鲍曼不动杆菌平均值:103ug/ml,对铜绿假单胞菌菌平均值:85ug/ml。三种细菌接种并培养于含有0.5倍MIC-16倍MIC浓度梯度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kps-1器官保存液中,可以发现当药物浓度大于8倍MIC且持续时间大于8h时,对三种细菌的杀灭效率能够超过98%。加药组2只实验犬因肌酐持续升高且无好转迹象,行超声检查发现肾动脉血栓形成,移植肾无血流信号发生坏死,术后第5、7天行安乐死。其余13只加药组实验犬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术后第2天短暂升高后逐渐降低后保持稳定,术后第1、2、3、5、7天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高于正常水平。无药组2只实验犬出现肌酐持续升高且无好转迹象超声发现肾脏异常增大,于术后第9天予以安乐死,解刨发现肾脏体积异常增大,呈现水肿淤血貌,触诊质地偏软。其余13只无药组实验犬术后第1、2、3、5、7天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高于正常水平。两组实验犬术后28天内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酐:t=-4.544、-5.083、-5.171、-4.946、-5.460、-5.345、-3.757、-3.918、-3.435、-1.996、-2.030、和-1.998,P均>0.05;尿素氮:t=-4.810、-8.119、-10.379、-12.789、-15.210、-9.983、-5.014、-4.599、-2.657、-0.603、0.711、0.689,P均>0.05)。观察28天后予安乐死处理,两组实验犬解剖可见移植肾大小约7 cm×4 cm×2cm,硬度适中,移植肾脏周围有肠道包裹,肾动脉与髂外动脉无血栓形成,肾静脉与髂外静脉回流正常。重建血管血流情况良好,输尿管及膀胱吻合口处未见狭窄。两组实验犬移植肾组织HE染色光镜下可见肾组织结构改变轻微,肾小球分布均匀一致,包曼氏囊未见异常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呈方形或柱状整齐排列,富含胞浆,围绕形成完整管腔,未见明显损伤。结论在低温机械灌注过程中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用于预防常见供体来源性病原体是可行的,为将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邵晓艳[4](2021)在《供受体血清钠差异对围手术期移植肝功能及ICU住院时间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供受体血清钠差异(ΔNa+)对围手术期移植肝功能及ICU住院时间的影响,并探讨供体血钠变化、供体热缺血时间及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围手术期移植肝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供受体维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3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施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受体血清钠差异分为ΔNa+≥5mmol/L组(n=26)和ΔNa+<5mmol/L组(n=19)。另将患者按中心静脉压变化程度(中心静脉压变化=中心静脉压最大值-中心静脉压最小值)分为中心静脉压变化≥11cm H2O组(n=30)和中心静脉压变化<11cm H2O组(n=15)。此外再将该45对供受体按供体血钠变化程度(供体血钠变化=供体血钠最大值-供体血钠最小值)分为供体血钠变化≥5mm Hg组(n=13)和供体血钠变化<5mm Hg组(n=32)。将患者按照热缺血时间分为热缺血时间≥6min组(n=25)和热缺血时间<6min组(n=20)。统计供体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死亡原因、血清钠离子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水平、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和受体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导致肝病原因、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UW液使用量、手术时长、无肝期时间。研究分析两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血制品(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的使用量、术中血流动力学(中心静脉压、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总胆汁酸、白蛋白、前白蛋白、肌酐、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比值水平、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的差异。运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运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对于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运用Graph Pad Prism 6.0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绘图。结果:ΔNa+≥5mmol/L组供体血清最高钠离子水平、末次钠离子水平和末次肌酐水平高于ΔNa+<5mmol/L组(p值分别为0.005、0.006及0.026)。两组供体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死亡原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水平、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受体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导致肝病原因、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UW液使用量、手术时长、无肝期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受体术前血清钠离子、肝生化、肾功、血凝指标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受体具有可比性。与ΔNa+<5mmol/L组受体相比,ΔNa+≥5mmol/L组受体术后第1、3、7天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更高(p值为0.001、0.033、0.024)。ΔNa+<5mmol/L组受体术后第1、3、5、7天血清肌酐水平高于ΔNa+≥5mmol/L组(p值分别为0.025、0.025、0.020、0.035),但血清肌酐值均位于正常范围内,故差异无临床意义。ΔNa+≥5mmol/L组受体术后第3天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ΔNa+<5mmol/L组(p=0.040),但碱性磷酸酶水平位于正常范围内,故不存在临床意义。ΔNa+≥5mmol/L组患者总住院时间长于ΔNa+<5mmol/L组患者(p=0.039)。两组受体在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总胆汁酸、白蛋白、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比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受体在术中及术后血制品(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的使用量、ICU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a+≥5mmol/L组患者术中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小于△Na+<5mmol/L组患者(p=0.006)。中心静脉压变化<11cm H2O组受体术后第5天白蛋白水平高于中心静脉压变化≥11cm H2O组(p=0.031)。供体血钠变化<5mmol/L组受体术后第1、3天谷草转氨酶水平低于供体血钠变化≥5mmol/L组(p值为0.029和0.026)。供体血钠变化<5mmol/L组受体术后第1天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低于供体血钠变化≥5mmol/L组(p=0.037)。热缺血时间<6min组受体术后第3天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低于热缺血时间≥6min组(p=0.006)。热缺血时间<6min组受体术后第3、5天白蛋白水平高于热缺血时间≥6min组(p值为0.011和0.012)。热缺血时间<6min组受体术后第1、5天前白蛋白水平高于热缺血时间≥6min组(p值为0.003和0.001)。结论:供受体血清钠差异越小,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总胆红素水平越低,总住院时间越短。供体血钠变化越小,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谷草转氨酶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越低。热缺血时间越短,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越低,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越高。患者术中中心静脉压变化越小,围手术期白蛋白水平越高。术前积极的监测和纠正血清钠离子水平,缩小供受体血清钠离子差异及供体血钠变化,缩短供体热缺血时间,减少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利于患者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水平的恢复,有利于肝脏合成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缩短总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黄霞,吉英杰,程勇前[5](2021)在《肾移植前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除导致肝功能损伤外,约43%~85%的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可伴有多种肝外表现(extrahepatic manifestations,EHM)[1-4],包括多种HCV感染相关肾脏疾病[5-6]。Ferri等[2]研究表明,CHC患者出现尿蛋白的风险增高51%,

杨甲,饶慧瑛[6](2020)在《2020年欧洲肝病学会推荐意见:丙型肝炎的治疗(最终更新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丙型肝炎是慢性肝病的一个主要病因,全世界范围内有大约7100万HCV慢性感染者。由于对该病病理生理的认识不断深入、诊断流程的优化以及治疗和预防的进步,HCV相关肝病的临床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世界卫生组织号召的"清除丙型肝炎"的目标成为可能。本次为欧洲肝病学会对丙型肝炎治疗推荐意见的最终更新,提供了针对2020年及以后新发和慢性HCV感染者的最佳管理方案。

董芳[7](2020)在《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胰岛功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新发糖尿病是实体器官移植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与未患糖尿病的患者相比,患有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肾移植受者发生致命和非致命心血管事件及其他不良后果的风险有所增加,包括感染、患者存活率降低、移植物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损伤加速等。识别高危患者并采取措施减少PTDM的发展可能改善患者和移植物的长期预后。本实验旨在研究引起肾移植后高血糖患者最终血糖出现不同结局的影响因素,为预防肾移植后糖尿病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3-2018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的患者549名,密切随访1.5年。根据术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选取肾移植术后血糖稳定后出现糖代谢异常的患者178例。根据术后空腹血糖是否恢复正常,分为一过性糖尿病组68例和移植后糖尿病组11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原发病为多囊肾、术前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急性排斥反应、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史、EB病毒感染史、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史。由于存在较多自变量,因此对所有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自变量,然后将筛选的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难以恢复的影响因素。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进行随访,血糖不恢复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者共40例,为PTDM组,血糖恢复者共18例,为一过性PTDM组。监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浓度,利用稳态模型(HOMA)计算两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HBC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两组间空腹C肽浓度、空腹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的差异。结果:(1)在549名肾移植患者中,共178名患者出现移植后糖代谢异常,发病率为32.4%,其中血糖恢复正常者68名,发生率12.4%,发展为移植后糖尿病者110名,发生率2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术前空腹血糖、急性排斥反应、多囊肾、糖尿病家族史在移植后糖尿病组均高于一过性糖尿病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空腹血糖、急性排斥反应、多囊肾、糖尿病家族史是肾移植后高血糖无法恢复的影响因素。(3)PTDM组空腹C肽和空腹胰岛素浓度均低于一过性PTDM组(P<0.05),PTDM组HOMA-HBCI低于一过性PTDM组(P<0.05),HOMA-IR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肾移植术后1.5年内糖尿病发生率20%,一过性糖尿病发生率12.4%。(2)肾移植后高血糖难以恢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年龄、术前空腹血糖、急性排斥反应、多囊肾、糖尿病家族史是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无法恢复的影响因素。(3)胰岛素分泌不足是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血糖难以恢复的发病机制,胰岛素抵抗与移植后高血糖恢复无相关性。

闫鑫[8](2020)在《PD-1/PD-L1抑制剂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加速肝脏再生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明确肝脏切除体积对肝脏部分切除术后肝脏再生情况和巨噬细胞的影响。2.研究PD-1/PD-L1抑制剂对巨噬细胞极化和肝细胞增殖的作用与机制。3.验证PD-1/PD-L1抑制剂对大鼠扩大肝切除术后肝脏巨噬细胞极化与肝脏再生的调控作用。方法1.实施大鼠肝脏部分切除术构建大鼠不同比例肝脏部分切除模型。计算评价大鼠肝脏再生的相应指标,WB、IHC检测比较大鼠肝脏组织中ki-67和PCNA的表达,IHC、IF检测大鼠肝切除术后肝脏组织中巨噬细胞表型标志物蛋白CD68、iNOS和CD163的表达,ELISA分析血清中巨噬细胞分泌因子IL-6、PD-L1的水平。2.培养巨噬细胞并诱导分化成为不同表型后,使用PD-1/PD-L1抑制剂,WB检测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iNOS和CD163的表达,ELISA检测巨噬细胞上清液中PD-L1和IL-6的含量;构建巨噬细胞与肝细胞共培养体系,CCK-8检测巨噬细胞极化对肝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WB检测巨噬细胞对肝细胞增殖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3.实施大鼠扩大肝切除模型,给予PD-1/PD-L1抑制剂BMS-1,IHC检测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检测并计算反应肝脏再生指标,评价肝脏再生情况。结果1.大鼠扩大肝切除术后肝脏再生反应受抑制,POD1和POD3时LBW降低、KGR峰值延迟,肝脏组织中M2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升高,血清中IL-6表达水平降低,肝脏组织和血液中PD-L1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1巨噬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6浓度明显升高,M2巨噬细胞培养液上清中PD-L1浓度明显升高,PD-1/PD-L1抑制剂可以使M2巨噬细胞蛋白中iNOS表达增高而CD163表达降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6含量增高而PD-L1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和WB表明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可促进肝细胞增殖,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可抑制肝细胞增殖,PD-1/PD-L1抑制剂可诱到M2巨噬细胞M1型极化转换、促进肝细胞增殖。WB表明巨噬细胞促进肝细胞增殖的过程中激活了 IL-6-STAT3/ERK/AKT信号通路。3.给予PD-1/PD-L1抑制剂BMS-1治疗后,大鼠扩大肝脏部分切除术后肝脏组织中M1表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升高,肝脏再生明显改善。结论1.大鼠扩大肝切除术后肝脏再生延迟,M2巨噬细胞增多。2.PD-1/PD-L1抑制剂可调节M2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转化,通过激活IL-6-STAT3/ERK/AKT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增殖。3.PD-1/PD-L1抑制剂可以使大鼠扩大肝脏部分切除术后肝脏组织中M1巨噬细胞增多、促进肝脏再生。

郝新[9](2020)在《同种异体肺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据报道,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常见于接受化学疗法或免疫抑制疗法的血液恶性肿瘤或器官移植患者。关于肝移植术后HBV再激活的病例有较多学者关注,而同种异体肺移植受者的HBV再激活事件,研究及关注不多,特别是在以HBV感染率较高的中国。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13年1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同种异体肺移植患者,共102例。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HBV病毒学特征、免疫抑制治疗方案、随访时间和死亡率。按HBV再激活与否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数据包括HBV再激活率、HBV再激活影响因素、患者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9.2(33.8-44.5)个月。研究结果表明,102例患者中HBsAg阳性(n=8)和HBsAg阴性(n=94),HBcAb阳性(n=90)和HBcAb阴性(n=12),共7例(6.9%)患者在同种异体肺移植术后出现HBV再激活。结果显示,HBV再激活组与非再激活组相比,受体糖尿病(OR=14.112 P=0.009)及受体HBsAg(0R=16.529 P=0.006)是肺移植术后出现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p<0.001)及受体HBsAg阳性(p=0.005)的患者,肺移植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短于无合并上述基础病患者。结论:1、现症与既往HBV感染患者接受同种异体肺移植手术,并采用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可发生HBV再激活。2、糖尿病、受体的HBsAg阳性是肺移植术后出现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

冯成[10](2020)在《直接抗病毒药物在肾移植丙型肝炎病毒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ntiviral agents,DAAs)的研发以及部分中心报道的无干扰素全口服抗病毒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患者的预防以及治疗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以及易感染等特殊性,使得这类药物在肾移植患者中的使用逐渐成为目前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行肾移植术患者,包括术前患有丙型病毒性肝炎、未感染HCV接受HCV-IgG抗体(+)供肾及未感染HCV接受HCV感染供肾术后相关指标,评估使用DA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19年间于我院器官移植中心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术前均完善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对于HCV抗体阳性患者完善HCV核酸检测及基因分型。所有的患者术后均接受无干扰素全口服DAAs治疗,期间每周复查1次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抗排斥药的血药谷浓度,每4周复查血清HCV RNA定量,且接受HCV感染及HCV-IgG(+)供肾患者每四周复查一次HCV-IgG。通过对比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酐、抗排斥药物谷浓度的变化以及不良事件的记录来评估抗病毒药物的安全性,同时通过HCV RNA定量的变化及血清转氨酶下降水平来评估药物的有效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例患者,其中9例为HCV感染的患者接受肾移植手术,1例为接受HCV-IgG(+)供肾,2例为接受6a型HCV感染的肾脏。(1)9例HCV感染接受肾移植手术患者,肾移植术后约250月(中位时间33月)开始DAAs治疗,治疗前病毒载量为4.74×1053.20×107IU/mL、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1.73㎡)且移植肾功能稳定。抗病毒治疗后8例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1例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EVR),血清转氨酶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肌酐水平在治疗前后相比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疗程内药物浓度未见明显变化。其中一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肺孢子菌肺炎导致血肌酐升高,予以抗感染治疗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到感染前水平;一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头晕不适,排除其它疾病导致后予以对症处理后好转。(2)1例为未感染HCV的患者接受HCV-IgG(+)供肾且术后2周后口服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抗病毒治疗,术后HCV RNA及HCV-IgG未出现阳性表达,期间血清肌酐未见明显异常。(3)2例接受6a型HCV感染的肾脏,术后第一周开始口服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抗病毒治疗,持续检测HCV RNA未出现阳性表达,术后第4周出现HCV-IgG阳性,期间血清肌酐未见明显异常,血清转氨酶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我中心临床经验得出以下结论:1.我们的研究是一个小样本的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DAAs方案仅限于索非布韦及包含索非布韦的药物,其结果不具有普遍性。2.由于基因型也较局限,所以这个结果否适用于其他基因型患者,仍然需要通过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来确定。3.对于HCV感染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选择移植前或移植后HCV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标准,需要仔细考虑和监测药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4.根据我中心临床结果得出在术后及时使用DAAs治疗的前提下接受HCV感染的肾脏是相对安全的。

二、实体器官移植患者术后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体器官移植患者术后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肝癌肝移植术后预防复发的全程管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移植术前
    1.1 供体的选择
    1.2 术前降期治疗和桥接治疗
2 手术操作
    2.1 无瘤原则
    2.2 关注缺血-再灌注损伤
3 移植术后
    3.1 免疫状态的准确评估
    3.2 免疫抑制剂方案的调整
4 围手术期其他治疗
    4.1 全身辅助治疗
    4.2 抗病毒治疗

(3)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移植肾低温机械灌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头孢哌酮舒巴坦在体外低温灌注条件下的杀菌有效性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二部分 头孢哌酮舒巴坦在体外低温灌注条件下的杀菌安全性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实体器官移植过程中的感染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4)供受体血清钠差异对围手术期移植肝功能及ICU住院时间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分组
    2.2 研究资料
    2.3 术中及术后管理
    2.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供体基线资料分析
    2.受体基线资料分析
    3.受体术前资料分析
    4.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
    5.术中血制品使用量分析
    6.围手术期血制品使用量分析
    7.围手术期血清钠及肝生化水平变化的分析
    8.围手术期血清肌酐水平变化的分析
    9.围手术期血凝指标变化的分析
    10.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
    11.中心静脉压变化对围手术期移植肝功能恢复影响的分析
    12.供体血钠变化对围手术期移植肝功能恢复影响的分析
    13.热缺血时间对围手术期移植肝功能恢复影响的分析
讨论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供受体血清钠离子水平对肝移植结果及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5)肾移植前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HCV感染者肾移植前管理
    1.1 肝功能评估与抗病毒治疗时机:
    1.2 DAAs药物的选择:
        1.2.1 根据肝功能选择DAAs治疗方案:
        1.2.2 根据肾功能选择DAAs治疗方案:
        1.2.3 共病患者的合并用药选择:
2 肾移植术后HCV感染管理
    2.1 移植后出现HCV RNA阳性情况:
    2.2 移植术后抗病毒方案选择:
3 肾源管理
    3.1 HCV感染肾供体的利用:
    3.2 如何分配HCV感染肾供体的器官:
    3.3 HCV感染的潜在活体器官供体患者的管理:

(6)2020年欧洲肝病学会推荐意见:丙型肝炎的治疗(最终更新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学
3 新近HCV感染、慢性丙型肝炎和HCV的再感染
4 慢性丙型肝炎的筛查
5 HCV治疗的目标
6 治疗的终点
7 治疗的指征:哪些人应该接受治疗?
8 治疗的禁忌
9 治疗前评估
    9.1 寻找肝脏合并症
    9.2 评估肝病的严重性
    9.3 HCV RNA或HCV核心抗原检测或定量
    9.4 HCV基因型的确定
    9.5 HCV耐药检测
    9.6 启动治疗前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估
1 0 无肝硬化或代偿期(Child-Pugh A级)肝硬化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
    1 0.1 总体治疗原则
    1 0.2 简化、无基因型和亚型的全基因型治疗方案
1 1 慢性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 B或C级)患者有或没有肝移植指征的治疗方案
    1 1.1 总体治疗原则
    1 1.2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或没有肝移植指征的治疗方案
1 2 实体器官移植包括肝移植的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方案
    1 2.1 移植后HCV复发的HCV阳性肝移植患者的治疗
    1 2.2 HCV阳性非肝实体器官移植患者的治疗
    1 2.3 接受HCV阳性器官供体的HCV阴性患者的治疗
1 3 合并HCC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方案
    1 3.1 合并HCC且有治愈指征、无肝硬化或代偿期肝硬化(包括肝移植)患者的抗HCV治疗方案
    1 3.2 治疗后HCC且无肝移植指征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
1 4 特殊流行病群体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
    1 4.1 青少年和儿童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
    1 4.2 孕妇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
    1 4.3 注射毒品者(persons who inject drugs,PWID)和接受类鸦片替代治疗(opioid substitution therapy,OST)患者的治疗
    1 4.4 囚犯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
1 5 有合并症患者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
    1 5.1 有免疫复合物介导的HCV肝外表现患者
    1 5.2 肾功能不全患者(包括透析患者)
    1 5.3 HBV/HCV合并感染者
    1 5.4 血红蛋白病和出血性疾病
16 DAA治疗失败后的再治疗
17新近获得HCV感染者的治疗
18治疗监测
    18.1治疗有效性评估
    18.2治疗安全性监测
    18.3药物相互作用监测
    18.4减量治疗
    18.5 SVR患者的治疗后随访
    18.6未治疗及明确治疗失败患者的随访

(7)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胰岛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肾移植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检测方法
        1.3 研究内容
        1.3.1 资料收集内容
        1.3.2 诊断标准
        1.3.3 研究分组
        1.3.4 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1.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2.1 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
        2.2 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难以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肾移植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胰岛功能分析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检测方法
        1.3 研究内容
        1.3.1 临床资料收集
        1.3.2 研究分组
        1.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2.1 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比较
        2.2 患者术后的空腹C肽和胰岛素浓度比较
        2.3 患者术后的胰岛功能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器官移植后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PD-1/PD-L1抑制剂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加速肝脏再生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前言
第一部分 大鼠不同比例肝切除术后肝脏再生情况与肝脏巨噬细胞极化特点
    1.1.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1.3.实验结果
    1.4.讨论
第二部分 PD-1/PD-L1抑制剂对巨噬细胞极化及肝细胞增殖的影响与机制
    2.1.实验材料
    2.2.实验方法
    2.3.实验结果
    2.4.讨论
第三部分 PD-1/PD-L1抑制剂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改善大鼠扩大肝切除术后肝脏再生
    3.1.实验材料
    3.2.实验方法
    3.3.实验结果
    3.4.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移植免疫抑制治疗及药物使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同种异体肺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研究人群
    2、数据采集
    3、检测方法
    4、免疫抑制方案
    5、统计学分析
结果
    1.1 、基线特征
    1.2 、临床特征
    1.3 、HBV再激活
    1.4 、风险因素的多变量分析
    1.5 、临床结局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直接抗病毒药物在肾移植丙型肝炎病毒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肾移植患者中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实体器官移植患者术后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肝癌肝移植术后预防复发的全程管理探讨[J]. 郑元文,刘军. 肝癌电子杂志, 2021(03)
  • [2]中国丙型肝炎消除: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时代特殊人群的诊疗挑战[J]. 丁叶舟,王晖.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1(04)
  • [3]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移植肾低温机械灌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D]. 王一喆.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4]供受体血清钠差异对围手术期移植肝功能及ICU住院时间的影响[D]. 邵晓艳.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肾移植前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管理[J]. 黄霞,吉英杰,程勇前.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1(01)
  • [6]2020年欧洲肝病学会推荐意见:丙型肝炎的治疗(最终更新版)[J]. 杨甲,饶慧瑛.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12)
  • [7]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胰岛功能分析[D]. 董芳. 青岛大学, 2020(01)
  • [8]PD-1/PD-L1抑制剂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加速肝脏再生的实验研究[D]. 闫鑫. 郑州大学, 2020(02)
  • [9]同种异体肺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回顾性研究[D]. 郝新.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10]直接抗病毒药物在肾移植丙型肝炎病毒患者中的应用[D]. 冯成.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1)

标签:;  ;  ;  ;  ;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