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观论文_王攸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文化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新文化,基因,文化,新文化运动,战斗性,红楼梦,新民主主义。

新文化观论文文献综述

王攸欣[1](2018)在《新的世界历史语境中的民族生存战略及其评价——新文化观观照下的新文化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基因同异创化论新文化观观照新文化运动,认为这一运动是中华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文化因素的合力作用下的生存战略选择,并不只是新文化激进派的观念运动。这场运动既有得也有失,是整个民族作为基因群体在新的世界历史语境中的生存适应能力的表现。正视这样一种适应能力的根源与局限,进行深入的反思,冷静理性地探索一个世纪以后变化更剧烈的文化、历史语境中的民族生存新战略,并提出新战略的基本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金梦[2](2017)在《《中国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文化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化》是抗日战争时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综合性学术月刊,它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新民主主义文化,探索中国文化未来走向的重要阵地。基于抗战建国的需要,面对文化保守主义派与全盘西化派文化的选择困境,延安文化界以《中国文化》为阵地,在反思现实文化运动和回击错误思潮的基础上,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与特征、对待古今中西文化的态度、"民族形式"的论争、文化大众化等四个方面公开阐发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文化观。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王攸欣[3](2017)在《新文化观观照下的中国婚姻生育制度与风俗之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同异创化论新文化观提出:文化是特定基因群体以基因延续机会和相关资源分配为核心的功能性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在维持民族基因繁衍方面较为成功。中国近代以来的婚姻生育制度发生重大改变,国家政权介入个体生活的能力强化,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有利有弊,值得高度正视。(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林芸[4](2017)在《鲁迅新文化观对《朝花夕拾》选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朝花夕拾》作为一部回忆性散文,是鲁迅在特定时期,为表达某种情绪与心态,选取特殊事例,对其青少年时期人生记忆的叙述。不同时期的文化观及情感因素决定了鲁迅对社会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则体现在他对记忆的叙述上。1926年,是中国社会政治转变时期,也是鲁迅新文化观转变的重要过渡期,写作于1926的《朝花夕拾》深刻的体现了鲁迅新文化观即将转变时的复杂与矛盾心情。本文以《朝花夕拾》的选材为切入点,探讨选材背后作者新文化观的体现及影响,以及作者站在新文化的立场上去写往事的特点及意义。除绪论和结语之外,本文将从叁个层面展开具体分析。第一章梳理鲁迅新文化观的发展阶段及特征。《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鲁迅的新文化观于1898年在南京求学时初具雏形,本文将对鲁迅1898年至1926年期间的文化观进行梳理。根据时间的发展,将鲁迅的新文化观概括为科学救国文化观、个性主义文化观,反封建伦理的启蒙文化观。其特征则表现为坚定的启蒙和对启蒙的自觉反思。第二章具体分析《朝花夕拾》的选材。主要通过以下叁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在自我主体形象描述上,回忆中的“我”是一个“厌学”的被启蒙者,鲁迅作为现实中的启蒙者,但在《朝花夕拾》一文中,作者站在“无知者”的角度进行叙事。第二,在人物选取上,作者主要选取底层农民和知识分子;第叁,在回忆事件的选取上,作者主要选择反映封建礼教、表达质疑与反抗、表现“诚与爱”的事件。第叁章深入探讨鲁迅的新文化观在《朝花夕拾》中的表达,以及建立在新文化基础上写作的意义。立意决定选材,选材要服从中心的需要,《朝花夕拾》的选材是建立在鲁迅的新文化观上,就事论事,依据反封建立场剪材,使往事焕发出强烈的现代气息,具有更深的战斗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王攸欣[5](2016)在《当代中国人生存失范的峻切书写——新文化观与文学生存论观照下的《活着之上》》一文中研究指出阎真《活着之上》因为对中国大学与社会生存失范状态的峻切书写,成为2015年当代文学界热门话题。从基因同异创化论与文学生存论视角,对《活着之上》所写的主题与人物作出分析,指出中国人近代以来面临新的历史境遇与资源竞争对象,竞争激化,造成了生存失范的文化历史境况。聂致远、蒙天舒等不仅是中国大学教师生存困境的体现者,更是整个中国当代社会的代表性人物,对于他们的叙述、虚构凸显了中国部分知识分子生存真实。(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王斐[6](2016)在《“书法新文化”观与书法艺术的当代性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进入新世纪后,书法艺术受到了全球文化的冲击,赋予了我国抒发艺术新时代气息的氛围。从中可以发现,书法艺术如果没有独特的新颖的民族特性,便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价值标准。故此,对书法艺术有了很多当代的思考,促使我们不断去建构和完善书法艺术,丰富书法新文化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书法艺术同样需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出书法新文化观是十分有必要的。书法新文化之所以称之为新,主要是从新文化的价值和内涵来看,在生态美学和书法新文化背景下,书法新文化观的提出具有十分突出的时代意义。(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6年08期)

王攸欣[7](2016)在《再论新文化观及《红楼梦》根要——兼答树玄先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论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与〈红楼梦〉根要》提出一种新文化观后,颇有一些反响,因此对基因同异创化论新文化观做出进一步疏释。新文化观认为,任何一种文化的成型,都是因为不同层级的基因主体所具有的基因组共同性有差异,这样导致不同主体基因延续、扩展机会利益的共同性程度不同,在不同层级基因主体的竞争与协调中,创化出包容不同价值取向、社会体制、竞争协作方式等的文化整体,由此对《红楼梦》根要再做出论述。本文顺便答复树玄先生对新文化观的质疑。(本文来源于《曹雪芹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丰子义[8](2015)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成功之作——《叁维文化观——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观研究》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征国教授撰写的《叁维文化观——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观研究》一书,由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发行。本书选题意义重大,它不仅对于深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研究,梳理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目前国内同类着作相比,该书独特地运用了叁维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主(本文来源于《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方克立[9](2014)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且也是中国人民自觉创造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一个重要历史转折点。  再过五年,我们就要隆重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了。   1917年发生的俄国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4-04-25)

花建[10](2014)在《树立迈向世界文化强国的新文化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增强我国整体文化实力和竞争力,客观上要求我们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提炼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丰富实践成果和各国的有益经验,形成迈向文化强国的新文化观和富有操作性的对策:具有自觉的文化体系设计能力,树立社会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念,形成创造文化魅力的巨大活力,发挥创新驱动的强大能量,壮大推动文化交流和国际文化贸易的实力。(本文来源于《探索与争鸣》期刊2014年04期)

新文化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文化》是抗日战争时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综合性学术月刊,它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新民主主义文化,探索中国文化未来走向的重要阵地。基于抗战建国的需要,面对文化保守主义派与全盘西化派文化的选择困境,延安文化界以《中国文化》为阵地,在反思现实文化运动和回击错误思潮的基础上,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与特征、对待古今中西文化的态度、"民族形式"的论争、文化大众化等四个方面公开阐发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文化观。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文化观论文参考文献

[1].王攸欣.新的世界历史语境中的民族生存战略及其评价——新文化观观照下的新文化运动[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金梦.《中国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文化观[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

[3].王攸欣.新文化观观照下的中国婚姻生育制度与风俗之变迁[J].中国文化研究.2017

[4].林芸.鲁迅新文化观对《朝花夕拾》选材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7

[5].王攸欣.当代中国人生存失范的峻切书写——新文化观与文学生存论观照下的《活着之上》[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6].王斐.“书法新文化”观与书法艺术的当代性思考[J].美与时代(中).2016

[7].王攸欣.再论新文化观及《红楼梦》根要——兼答树玄先生[J].曹雪芹研究.2016

[8].丰子义.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成功之作——《叁维文化观——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观研究》评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方克立.人间正道是沧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

[10].花建.树立迈向世界文化强国的新文化观[J].探索与争鸣.2014

论文知识图

威远穹窿地质公园开发布局图河南师范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1)河南师范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0)河南师范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河南师范大学鉴定验收项目(6)河南师范大学鉴定验收项目(2)

标签:;  ;  ;  ;  ;  ;  ;  

新文化观论文_王攸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