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黄瓜根腐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瓜,可湿性,粉剂,孢子,芽孢,剂型,南瓜。
黄瓜根腐病论文文献综述
冷鹏,刘延刚,庄宁,崔爱华,宿刚爱[1](2019)在《1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1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使用剂量,以70%敌磺钠可溶粉剂作对照,采用田间试验研究1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根腐病具有良好防效,最佳使用剂量为3. 0g/株,防效均优于70%敌磺钠可溶粉剂,且对黄瓜生长安全,是防治黄瓜根腐病较理想的药剂之一。(本文来源于《农药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4期)
郭现坤[2](2017)在《绿色木霉菌糠基质的研制及其在黄瓜根腐病防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侵染引起的黄瓜根腐病是一种常见土传病害。目前,木霉菌生物防治能有效控制黄瓜根腐病的发生,且不会引起环境污染,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研究利用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在菌糠废料中发酵制作成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并用于黄瓜根腐病的生物防治。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q PCR)检测技术,分析绿色木霉菌糠育苗基质在防病过程中病原菌及生防菌的动态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出一株对茄病镰刀菌(F.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绿色木霉菌Tr14。在平板对峙培养中,绿色木霉菌Tr14对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5.73%和82.97%,对峙系数为Ⅰ级,选择绿色木霉菌Tr14作为黄瓜根腐病的生防菌株。2.明确了绿色木霉次级菌种发酵条件,建立了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的制备。绿色木霉次级菌种制备最佳培养基为麦麸和玉米面质量比3:1,最佳接种量为20%的浓度为1×10~8个孢子/mL绿色木霉菌悬液,最佳含水量为60%;30℃恒温条件下连续培养7 d,产孢量达1×10~(10)个孢子/g。将次级菌种按照1:100体积比拌入菌糠废料中,30℃发酵15 d即可实现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的制备。3.筛选出绿色木霉菌糠育苗基质的合适配方。当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与草炭、蛭石以1:1:1的体积比混配时,对黄瓜根腐病防效为88%,对黄瓜幼苗促生作用最显着。绿色木霉菌糠混配基质的总孔隙度、氮解N、速效P、速效K的含量与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所占比例呈正相关。4.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揭示了绿色木霉菌糠育苗基质防治黄瓜根腐病过程中绿色木霉菌及茄病镰刀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绿色木霉菌数量在第1~7 d基本稳定,第8~30 d迅速上升而后维持在较高水平。茄病镰刀菌在第1~7 d基本不变,第8~45 d逐渐下降。绿色木霉菌在黄瓜根际的数量经历了由低到高的动态变化,说明随着黄瓜的生长,绿色木霉菌育苗基质中木霉菌的定殖数量迅速上升,与致病菌茄病镰刀菌互作抑制其繁殖,起到防病作用。5.开发了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防治黄瓜根腐病新技术。将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与灭菌普通基质以体积比1:10混匀,分别装入不同育苗钵中,测定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防治黄瓜根腐病的效果。结果表明,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与无纺布袋、纸钵或纸筒结合使用,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88.35%、72.26%、75.92%,高于对照药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 mg/L的防效70.17%。无纺布袋防病技术与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相结合,防效最高,可实现对黄瓜根腐病绿色、高效防治,值得在生产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本研究将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与生防木霉菌相结合,既解决了菌糠带来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又为我国黄瓜根腐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新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7-05-01)
裴龙飞,吕鹏博,柴阿丽,石延霞,谢学文[3](2016)在《酸性电生功能水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灌根施药法,测定了不同有效氯浓度的酸性电生功能水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黄瓜种苗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酸性电生功能水对黄瓜根腐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氯浓度90 mg/L时防效最高,为67.15%,与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mg/L的防治效果62.62%相当。酸性电生功能水对黄瓜种苗安全、无毒,在适宜的有效氯浓度范围内,对黄瓜植株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6年05期)
[4](2015)在《嫁接黄瓜根腐病的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嫁接黄瓜生产中根腐病发生较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和效益。嫁接黄瓜根腐病多发生在利用黑籽南瓜嫁接的黄瓜生产田中,在黄瓜开始采收前生长正常,黄瓜开始采收后开始发病。 用作砧木的黑籽南瓜茎基部发生水浸状变褐腐烂。发病轻的外部症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报》期刊2015-07-28)
戴素英[5](2015)在《嫁接黄瓜根腐病的综合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嫁接黄瓜生产中根腐病发生较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和效益。嫁接黄瓜根腐病多发生在利用黑籽南瓜嫁接的黄瓜生产田中,在黄瓜开始采收前生长正常,黄瓜开始采收后开始发病。 用作砧木的黑籽南瓜茎基部发生水浸状变褐腐烂。发病轻的外部症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报》期刊2015-05-16)
贲海燕[6](2014)在《氰氨化钙防治黄瓜根腐病及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设施蔬菜的迅猛发展,土传病害防治越来越成为生产中最棘手的一大难题。氰氨化钙作为一种高效、环境友好型的土壤消毒剂,已有100余年的使用历史,近些年各国专家学者热衷于其上传病害的防治效果,但有关氰氨化钙最佳应用条件及对病原微生物、微生态环境影响的内在机理尚知甚少。本文以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引致的黄瓜根腐病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技术(PLFA)、实时荧光定量PCR和传统室内生测等多种方法,探究了氰氨化钙对茄病镰刀菌的抑菌作用和黄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明确了氰氨化钙的最佳施药条件;系统揭示了氰氨化钙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调控的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氰氨化钙对茄病镰刀菌孢子的抑菌效果。建立了Hoechest33342-PI荧光双染技术可有效鉴别茄病镰刀菌孢子活力,结合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揭示了氰氨化钙对茄病镰刀菌孢子活性、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随浓度增高(0~3000mg/L)而增强,且处理时间越长,抑菌作用越显着。氰氨化钙1000~2000mg/L处理48h的孢子致死率接近100%,萌发率为零。此外,氰氨化钙处理后的失活孢子可被PI染色,进一步推断氰氨化钙对茄病镰刀菌细胞膜有破坏作用。2.确定了氰氨化钙防治黄瓜根腐病的最佳施药温度为35℃以上,土壤绝对含水量为60%。氰氨化钙结合35。C以上温度对茄病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室内热处理9d即检测不到病原菌,盆栽试验消毒处理15d的防治效果可达75.67%,且温度越高、消毒时间越长防治效果越好;氰氨化钙抑制茄病镰刀菌的最佳湿度条件为土壤绝对含水量60%,室内处理15d的抑菌效果比土壤含水量10%的抑菌效果提高80%,盆栽试验的平均防效98.15%以上3.应用建立的茄病镰刀菌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等方法,揭示了氰氨化钙最佳施药量120g/m2处理后,土壤微生物被短暂抑制后迅速恢复占据优势地位,而茄病镰刀菌等病原菌的增殖能力被削弱,较好地防治了黄瓜根腐病,植株长势良好;氰氨化钙60g/m2处理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可完全恢复,但对茄病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差,黄瓜根腐病危害严重;氰氨化钙225g/m2在灭杀致病菌的同时土壤微生物群落也被削弱,破坏了其原有的微生态平衡,致使后期恢复的茄病镰刀菌占据优势地位,黄瓜根腐病突然暴发。4.氰氨化钙消毒、接膜晾晒后,应尽早定植作物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多样性恢复。氰氨化钙消毒处理后,种苗60d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总PLFAs含量明显多于种苗23d,而非种苗60d与非种苗23d相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差异不显着。可见氰氨化钙消毒处理后,种植作物可改善土壤微生物恢复速度,形成良好的土壤微生态环境。5.长期进行氰氨化钙日光消毒,可显着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八年内施用氰氨化钙4次的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着高于施药1次和未用药处理,特别是表征细菌PLFA a15:0il6:016:1ω7c、cy17:0和17:0的含量明显增多;而真菌数量显着低于其他两个处理,说明长期施用氰氨化钙,使土壤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化,形成更加健康、稳定的作物生长环境,降低了土传病害暴发的风险,是可持续利用、推广的绿色环保型土壤消毒技术。通过研究氰氨化钙土壤消毒防治黄瓜根腐病及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的效应,一方面,明确了氰氨化钙的最佳施用条件为温度较高的夏季,土壤绝对水量60%,推荐剂量120g/m2(耕作层25cm);另一方面,揭示了氰氨化钙日光土壤消毒的土壤微生态机理,长期施用氰氨化钙具有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作物长势等效果。论文研究为氰氨化钙克服连作土壤障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4-06-16)
张金萍[7](2014)在《日光温室黄瓜根腐病防治3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冬春茬日光温室黄瓜进入后期管理阶段,也是黄瓜根腐病的易发高发阶段。由于即将进入初夏时节,气温升高空气干燥,多数黄瓜叶部病害减少,但由于肥水管理跟不上或过度而引起根腐病,严重影响了黄瓜正常生长及产量。 一、症状 主要危害根和(本文来源于《河北农民报》期刊2014-04-29)
徐丽娟[8](2013)在《大棚黄瓜根腐病的识别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瓜根腐病持续几天后,下部的叶片就出现枯黄现象,病状逐渐向上蔓延,最终导致植株萎蔫枯死。另一种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茎基部不出现腐败和水浸症状,大棚内黄瓜的维管束也不变褐,挖掘根部我们发现根部变成褐色并开始腐烂,主根和支根某些部分也会呈现浅褐色到褐色之间的颜色,植株出现严重病变时会呈现褐色或者深褐色。(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3年11期)
徐波,李剑,赵学宁[9](2013)在《黄瓜根腐病发生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1发病症状黄瓜根腐病菌主要侵染根及茎部。病部初呈水浸状,后于茎基或根部产生褐斑,逐渐扩大后凹陷,严重时病斑绕茎基部或根部一周,地上部逐渐枯萎。纵剖茎基或根部,导管变为深褐色,后根茎腐烂,不长新根,植株枯萎而死。茎缢缩不明显,病部腐烂处的维管束变褐,不向上发展,别于枯萎病。后(本文来源于《西北园艺(蔬菜)》期刊2013年04期)
徐波,赵学宁[10](2013)在《黄瓜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1发病症状黄瓜根腐病主要侵染根及茎部,初呈水浸状,后于茎基或根部产生褐斑,逐渐扩大后凹陷,严重时病斑绕茎基部或根部一周,地上部逐渐枯萎。纵剖茎基或根部,导管变为深褐色,后根茎腐烂,不长新根,植(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3年04期)
黄瓜根腐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侵染引起的黄瓜根腐病是一种常见土传病害。目前,木霉菌生物防治能有效控制黄瓜根腐病的发生,且不会引起环境污染,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研究利用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在菌糠废料中发酵制作成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并用于黄瓜根腐病的生物防治。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q PCR)检测技术,分析绿色木霉菌糠育苗基质在防病过程中病原菌及生防菌的动态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出一株对茄病镰刀菌(F.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绿色木霉菌Tr14。在平板对峙培养中,绿色木霉菌Tr14对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5.73%和82.97%,对峙系数为Ⅰ级,选择绿色木霉菌Tr14作为黄瓜根腐病的生防菌株。2.明确了绿色木霉次级菌种发酵条件,建立了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的制备。绿色木霉次级菌种制备最佳培养基为麦麸和玉米面质量比3:1,最佳接种量为20%的浓度为1×10~8个孢子/mL绿色木霉菌悬液,最佳含水量为60%;30℃恒温条件下连续培养7 d,产孢量达1×10~(10)个孢子/g。将次级菌种按照1:100体积比拌入菌糠废料中,30℃发酵15 d即可实现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的制备。3.筛选出绿色木霉菌糠育苗基质的合适配方。当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与草炭、蛭石以1:1:1的体积比混配时,对黄瓜根腐病防效为88%,对黄瓜幼苗促生作用最显着。绿色木霉菌糠混配基质的总孔隙度、氮解N、速效P、速效K的含量与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所占比例呈正相关。4.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揭示了绿色木霉菌糠育苗基质防治黄瓜根腐病过程中绿色木霉菌及茄病镰刀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绿色木霉菌数量在第1~7 d基本稳定,第8~30 d迅速上升而后维持在较高水平。茄病镰刀菌在第1~7 d基本不变,第8~45 d逐渐下降。绿色木霉菌在黄瓜根际的数量经历了由低到高的动态变化,说明随着黄瓜的生长,绿色木霉菌育苗基质中木霉菌的定殖数量迅速上升,与致病菌茄病镰刀菌互作抑制其繁殖,起到防病作用。5.开发了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防治黄瓜根腐病新技术。将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与灭菌普通基质以体积比1:10混匀,分别装入不同育苗钵中,测定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防治黄瓜根腐病的效果。结果表明,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与无纺布袋、纸钵或纸筒结合使用,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88.35%、72.26%、75.92%,高于对照药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 mg/L的防效70.17%。无纺布袋防病技术与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相结合,防效最高,可实现对黄瓜根腐病绿色、高效防治,值得在生产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本研究将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与生防木霉菌相结合,既解决了菌糠带来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又为我国黄瓜根腐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新技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瓜根腐病论文参考文献
[1].冷鹏,刘延刚,庄宁,崔爱华,宿刚爱.1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9
[2].郭现坤.绿色木霉菌糠基质的研制及其在黄瓜根腐病防治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3].裴龙飞,吕鹏博,柴阿丽,石延霞,谢学文.酸性电生功能水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6
[4]..嫁接黄瓜根腐病的防治[N].陕西科技报.2015
[5].戴素英.嫁接黄瓜根腐病的综合防治[N].河北科技报.2015
[6].贲海燕.氰氨化钙防治黄瓜根腐病及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效应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
[7].张金萍.日光温室黄瓜根腐病防治3要点[N].河北农民报.2014
[8].徐丽娟.大棚黄瓜根腐病的识别与防治[J].吉林农业.2013
[9].徐波,李剑,赵学宁.黄瓜根腐病发生与防治[J].西北园艺(蔬菜).2013
[10].徐波,赵学宁.黄瓜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J].中国瓜菜.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