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论文_马亮,毕立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底动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磁共振,闭塞,动脉瘤,缺血性。

基底动脉论文文献综述

马亮,毕立杰[1](2019)在《温针灸联合穴位贴敷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穴位贴敷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温针灸)和观察组(48例,温针灸+穴位贴敷)。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平均血流速度(Vm)、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穴位贴敷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显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患者恢复。(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5期)

汤永全,尚磊[2](2019)在《活血补气祛痰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患者基底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活血补气祛痰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VBIV)患者基底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速度及眩晕程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6例VBI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上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眩晕程度和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眩晕程度较对照组显着减轻(P<0.05)。结论:对VBIV患者应用活血补气祛痰汤联合常规治疗方式可显着改善对基底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速度,减轻眩晕程度,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19年12期)

孔侦宇,张莉,张运强[3](2019)在《弹簧圈栓塞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弹簧圈栓塞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的方法 ,对2018年5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过头颅MRI、CTA及DSA造影方法明确诊断。结果: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17例患者返院进行复查造影,结果显示:11例(64.7%)患者明显改善,5例(29.4%)患者稳定;另外有2例患者拒绝返院复查,1例死亡;术后5例(29.4%)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出现脑桥梗死,术后3个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随访期间对患者进行Rankin量表评分,其中7例患者mRS评分为2~3分,11例患者mRS评分为0~1分。结论:弹簧圈栓塞是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廖振洪,白钦洙,金英姬,弓婷婷[4](2019)在《256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成像对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椎-基底动脉显着扩张、延长、扭曲或成角被称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VBD),该疾病是一种血管异常性疾病,病因不明,临床少见,发病原因可能与高血压、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有关[1]。随着多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的提高、探测器宽度的增加,图像数据采集时间明显缩短,CT头颈部动脉成像(CTA,angiography)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2-4]。本研究旨在探讨256层螺旋CT头颈部CTA对椎基底动脉扩(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11期)

冯光,杨铭,潘力,冯雷,韩冰莎[5](2019)在《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闭塞非急性期介入开通治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闭塞非急性期介入再通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比较椎动脉闭塞与基底动脉闭塞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到2017年9月介入再通治疗的100例椎-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椎动脉闭塞56例(椎动脉组),椎动脉合并基底动脉闭塞44例(基底动脉组)。结果 100例中,96例实现血管再通。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13例。术后30 d内死亡7例,术后5个月死亡1例,术后10个月死亡1例。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24±1.16)分]、术后12个月m RS评分[(2.07±1.23)分]较术前[(3.98±0.89)分]均明显降低(P<0.05)。椎动脉组和基底动脉组再通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情恶化率及出院时mRS评分均没有统计差异(P>0.05)。基底动脉组病死率(18.18%,8/44)明显高于椎动脉组(1.79%,1/56;P<0.05)。两组术后6个月mR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椎动脉组明显低于基底动脉组(P<0.05)。结论症状性椎-基动脉闭塞非急性期介入再通治疗的再通率高,可改善长期预后;与单纯椎动脉闭塞相比,椎动脉合并基底动脉闭塞开通治疗效果较差。(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刘洪峰,雷晓瑞,冯佳丽,姬令山[6](2019)在《参芪止晕化痰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3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参芪止晕化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8月就诊的8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芪止晕化痰汤治疗,连续治疗1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和TCD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42/43),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9.1%(34/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TCD结果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显着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止晕化痰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能显着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国医论坛》期刊2019年06期)

朱晓婷[7](2019)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规范的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数字血管减影,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应仔细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2期)

付志勇,王正则,孙晓红[8](2019)在《磁共振血管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不匹配预测基底动脉闭塞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R血管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不匹配(MDM)预测基底动脉闭塞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24 h内基底动脉闭塞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住院患者58例,将38例扩散加权成像(DWI)-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7分的患者分为MDM阳性(MDM-P)组,20例DWI-ASPECTS <7分的患者为MDM阴性(MDM-N)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72 h后NIHSS评分增加≥4分)及预后良好[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2分]情况。将出现END的21例患者纳入END(+)组,未出现END的37例患者纳入END(-)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入院至治疗时间、再灌注治疗及MDM-P情况,并进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DM-P对END的影响。结果 MDM-P组和MDM-N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在入院NIHSS评分[3(2,12)分比11(4,26)分,Z=-2. 434]、DWI-ASEPCTS[8 (7,8)分比4 (3,5)分,Z=12. 950]和END比例[47. 4%(18/38)比15. 0%(3/20),χ~2=5. 944]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END(+)组和END(-)组一般资料和入院至治疗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再灌注治疗[42. 9%(9/21)比67. 6%(25/37),χ~2=3. 372]和MDM-P[85. 7%(18/21)比54. 1%(20/37),χ~2=5. 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将再灌注治疗和MDM-P纳入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DM-P(OR=4. 914,95%CI:1. 158~20. 860,P=0. 031)是基底动脉闭塞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EN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MDM-P可以独立预测基底动脉闭塞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END,提示这类患者可能存在缺血半暗带,为指导再灌注治疗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丁晓丽[9](2019)在《全面护理干预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全面护理干预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安钢职工总医院68例VBIV患者,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全面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抑郁(HAMD)、焦虑(HAMA)]评分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干预后HAMD、HAMA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7.06%较对照组73.53%高(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可显着改善VBIV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李鑫,于江华,周存河,苏旭东,陈瑞卿[10](2019)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中支架回收失败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71岁,因"突发意识不清3h"入院。急查头颅CT未见明确出血灶,双侧基底核区见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38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10分;经静脉溶栓后未见好转。脑血管造影:左椎动脉V1段次全闭塞(图1A);基底动脉全程不显影,考虑闭塞(图1B)。行左椎动脉V1段闭塞球囊扩张术,将导引导管超选入左椎动脉V2段,造影示基底动脉远端闭塞。以微导丝携带微导管穿过闭塞段,造影证实导管位于真腔内(图1C),乃释放Solitaire AB支架(4mm×20mm)1枚,复查造影闭塞段未见前向血流(图1D);(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期刊2019年11期)

基底动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活血补气祛痰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VBIV)患者基底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速度及眩晕程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6例VBI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上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眩晕程度和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眩晕程度较对照组显着减轻(P<0.05)。结论:对VBIV患者应用活血补气祛痰汤联合常规治疗方式可显着改善对基底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速度,减轻眩晕程度,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底动脉论文参考文献

[1].马亮,毕立杰.温针灸联合穴位贴敷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2].汤永全,尚磊.活血补气祛痰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患者基底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9

[3].孔侦宇,张莉,张运强.弹簧圈栓塞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包头医学.2019

[4].廖振洪,白钦洙,金英姬,弓婷婷.256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成像对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5].冯光,杨铭,潘力,冯雷,韩冰莎.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闭塞非急性期介入开通治疗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

[6].刘洪峰,雷晓瑞,冯佳丽,姬令山.参芪止晕化痰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3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19

[7].朱晓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探究[J].人人健康.2019

[8].付志勇,王正则,孙晓红.磁共振血管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不匹配预测基底动脉闭塞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价值[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9

[9].丁晓丽.全面护理干预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研究.2019

[10].李鑫,于江华,周存河,苏旭东,陈瑞卿.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中支架回收失败1例[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个体化3D-DM模拟辅助显露下斜坡颈静脉...冠状位示:双椎动脉扩张迂曲,基底延长扩张的基底动脉:MRI示左侧脑桥梗死;B:CTA示基底基底动脉中段呈凸透镜型开窗、B基底动脉血管造影

标签:;  ;  ;  ;  ;  ;  ;  

基底动脉论文_马亮,毕立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