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衡离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子,烷基,电解质,界面,明治,氢键,分子。
抗衡离子论文文献综述
高斯萌,康志红,夏坤,乃永宁,袁瑞霞[1](2019)在《抗衡离子对壬基酚取代的十二烷基磺酸盐在正癸烷/水界面聚集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考察了一价阳离子(Li~+、Na~+、K~+、Rb~+、Cs~+)对壬基酚取代的十二烷基磺酸盐在正癸烷/水界面上的聚集行为。通过分析密度分布,计算界面厚度、界面张力以及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基与水中氧原子的相互作用,发现随着一价阳离子的半径增大,界面厚度逐渐增加,极性头基与水中氧原子的配位数减少。研究也表明抗衡离子半径的变化能够影响壬基酚取代的十二烷基磺酸盐在正癸烷/水界面的界面性质。(本文来源于《化工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张海荣[2](2018)在《金属铱抗癌配合物中的电子效应和抗衡离子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以顺铂为代表的铂(II)类金属抗肿瘤药物已在临床化疗治疗癌症中成功应用,但是铂(II)类药物具有毒副作用大和容易产生耐药性的缺点。因此,有必要寻找顺铂类抗肿瘤药物的替代品。有机金属铱(III)配合物因其具有结构多功能化、潜在的氧化还原特性以及广泛的配体可修饰性等特点而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论文论述了以下两个部分内容:1)电子效应对半叁明治铱(III)配合物反应活性和抗癌活性的影响;2)不同抗衡离子对铱(III)配合物抗癌活性的影响:合成了两个体系的12种铱(III)配合物,其中配合物4是以前合成报道过的。第一部分是在半叁明治铱(III)配合物N,N-联二吡啶螯合配体上引入供电子基团(-NH_2,-OH,-OCH_3)和吸电子基团(-Cl,-NO_2),来研究电子效应对配合物反应活性和抗癌活性的影响。得到了配合物1,3,5和6的晶体结构,使用核磁共振检测,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结构,测试化学和催化活性。研究发现,不同的电子基团对化合物的水解性和催化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供电子基团引起配合物体外抗癌活性降低,而含吸电子基团的配合物抗癌活性增强,配合物1和配合物6对A549人肺癌细胞和人类支气管上皮正常细胞BEAS-2B和16HBE表现了一定的选择性。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配合物的表面静电势。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细胞体外凋亡、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内活性氧的研究中,发现含最强吸电子基团NO_2的配合物6相比其他化合物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印证了电子效应对配合物抗癌活性的影响。第二部分是抗衡阴离子的大小和配位能力对N,N-联二吡啶螯合铱(III)配合物的抗癌活性影响的研究。合成带有Cl~-,BF_4~-,SbF_6~-,CF_3SO_3~-,BPh_4~-,BArF~-([3,5-(CF_3)_2Ph]_4B~-)的铱配合物,得到了配合物11的晶体结构。研究表明,大体积和弱配位的抗衡阴离子BPh_4~-的配合物存在弱的π-π相互作用。含小体积抗衡离子的配合物7-10表现出了对A549人肺癌细胞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癌活性,而含大体积抗衡离子的的配合物11,12没有表现出细胞活性。抗衡离子的改变会影响配合物的化学和催化活性,并且对细胞周期,细胞调亡,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产生影响。具有抗癌活性的配合物10,阻滞了细胞周期,诱导了凋亡,也明显改变了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以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而没有抗癌活性的配合物11在相同条件检测时几乎没有明显的影响。对细胞凋亡和周期影响的具体作用机制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本论文通过研究电子效应、不同抗衡离子对金属铱配合物化学和抗癌活性的影响,为金属配合物抗癌药的设计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8-03-01)
张世勇,刘竞艳,李望,任永军,温和瑞[3](2018)在《铬酸根作为抗衡离子的钕18-冠-6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Nd2O3,Cr O3,18-冠-6在稀HCl,稀HBr,蒸馏水3种不同条件下混合反应,分别合成得到了3个不同的新型配合物[Nd(H_2O)9](18-crown-6)3(Cr O3Cl)3·0.5H_2O(1),[Nd(H_2O)9](18-crown-6)3(Cr O3Br)3·0.5H_2O(2),[Nd(18-crown-6)(Cr_2O_7)(H_2O)]2(Cr_2O_7)·H_2O(3)。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属于异质同晶,结晶于R-3空间群,而配合物3结晶于P-1空间群。配合物1和2中Nd3+与9个配位水形成单核[Nd(H_2O)9]3+阳离子,该阳离子通过氢键作用被3个对称性相关的18-冠-6分子包裹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叁次轴对称性的{[Nd(H_2O)9](18-crown-6)3}3+超分子笼。配合物3中Nd3+也是九配位的,它被1个18-冠-6分子的6个氧原子所螯合,并进一步与2个(Cr_2O_7)2-阴离子中的2个O原子和1个水分子配位,相邻的Nd3+通过桥联的(Cr_2O_7)2-阴离子的配位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稀土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传奇,张仕勇[4](2017)在《有机抗衡离子诱导囊泡的制备及其pH响应的药物控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离子对配体分子策略作为一个通用的概念用在制备多功能稳定的囊泡。由寡聚乙二醇组成的配体1与单链的脂肪胺形成的功能化两亲性铵盐在水中自组装成可以控制尺寸大小的囊泡。有机离子对诱导产生的囊泡OCIVs通过DLS,TEM,和包载在内部的抗肿瘤药物盐酸阿霉素进行表征。重要的是,具有p H响应自组装囊泡可以使包载的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在肿瘤微环境低p H条件下加速释放进而更迅速的杀死肿瘤细胞。交联之后的OCIVs表现出高度可逆的温度依赖的尺寸变化,其可逆性重复了10次仍然没有明显的尺寸变化。基于这种独特的属性,一个可用于检测35-70℃温度范围的稳定发光温度传感器被开发出来。此外,通过酸除去包封在聚合OCIVs内部的脂肪胺得到的羧酸化的材料被发现可以非常有效的作为"纳米酶"应用于缩醛的水解,并且表现出了比单体1或苯甲酸高近20倍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G:药物控释载体高分子》期刊2017-10-10)
罗双江,高培源,郭洪霞,杨京法,赵江[5](2017)在《关于聚电解质单链抗衡离子浓度径向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单分子荧光显微统计光谱技术,通过将pH响应型荧光探针分子精确标记于聚苯乙烯磺酸钠分子链末端,并通过不同长度的多肽链调节分子链与探针分子间的距离,有效测量了聚苯乙烯磺酸钠单分子链的抗衡离子浓度的空间分布.实验结果清晰展示了聚电解质分子链的抗衡离子云结构,并确定了抗衡离子浓度随着距离分子链末端长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规律,为描述聚电解质抗衡离子浓度的径向分布特征提供了实验信息.(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张光宇,苏朝晖[6](2016)在《基于抗衡离子调控的特殊润湿性表面》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疏油表面具有抗油品污染特性,空气中超疏油表面和水下超疏油表面的研究已被相继报道。目前,研究者还不能让同一材料表面既在空气中同时也在水中具有超疏油性质。另外,能够从超亲油到超疏油变化的油梯度润湿性表面却未见报道。本文将介绍以具有微/纳分级结构的粗糙氧化铝表面为基底,以聚电解质P DDA(聚二烯丙基氯化铵)与PSS(聚苯乙烯磺酸钠)为原料在基底上进行组装,然后以PFO(全氟辛酸根)为抗衡离子进行离子交换,制备出空气中及海水中均具有超疏油性质的表面。另外,在该基底上以PDDA与PSS为原料组装。以PFO为抗衡离子,通过控制抗衡离子交换动力学,制备了油梯度润湿性表面,其梯度润湿性变化范围可从超亲油到超疏油。(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一分会:表面物理化学》期刊2016-07-01)
段炼[7](2016)在《通过抗衡离子调控实现可蒸镀离子型铱配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贵金属配合物的磷光材料已广泛应用于高性能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然而,作为一类重要的磷光材料,离子型过渡金属配合物因其固有的离子性和较低的蒸汽压,很少在真空蒸镀的OLED中得到应用。我们通过引入具有较大空间位阻和电荷分散良好的抗衡离子,降低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获得了一系列可蒸镀的离子型铱配合物。通过与不同的阳离子搭配,采用[BAr F_(24)]~-以及[B(5Fph)_4]~-的离子型铱配合物,发光从深蓝色到橘红色可调,证明我们的分子设计策略具有普适性(图1)。基于上述离子型铱配合物的蒸镀型OLED器件,实现了高亮度、低效率滚降。上述发现有望开辟离子型铱配合物在真空蒸镀的光电器件领域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分会:光电功能器件》期刊2016-07-01)
胡珍[8](2016)在《抗衡离子对离子交联型聚合物形态及热转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羧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即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无规共聚物(MMA-MAA))和磺化聚苯乙烯(SPS)与碱金属(Li+、Na+、K+、Rb+及Cs+)和碱土金属(Mg2+、Ca2+、Sr2+及Ba2+)系列(抗衡)离子两两中和制得18种离子交联型聚合物(以下简称离聚物),并对其离子簇形态与热转变行为进行了系统探索。经透射电子显微术(TEM)观测,SPS碱金属盐系列离聚物中离子簇形态均呈平均粒径为2~3 nm的单分散球体,较均匀地分布于聚苯乙烯基体中;依据广角X射线散射(WAXS)技术探测到的SPS Na盐离聚物中离子簇特有的多重Bragg峰,结合TEM观察到的SPS碱金属盐系列离聚物离子簇内部的电子衍射明暗相间条纹,直接证明了经室温物理老化后离聚物(无水)离子簇内部有序性的存在;且由WAXS与TEM分别表征SPS Na盐离聚物所得其离子簇的尺寸在数量上是一致的,显示了表征结果的可靠性。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表明,所有离聚物经且只有经室温物理老化后方于60~145 oC处存在一个低温吸热(宽)峰,同时以SPS Na盐离聚物为代表进行变温WAXS测试发现,于DSC低温吸热峰峰前温度(25 oC)下出现其(有序)离子簇的Bragg主特征峰,而于DSC峰后温度(190 oC)下该Bragg峰消失;此对比研究有力证实了离聚物经室温物理老化后呈现的DSC低温吸热峰起源于其离子簇内部的有序–无序转变。此外,随着室温物理老化时间的延长,所有离聚物DSC低温吸热峰的峰值温度与焓值均增加,暗示了离子簇内部有序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步增高的松弛行为。由TEM结合DSC的进一步系统研究揭示:对于同一基体(MMA-MAA或SPS)的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盐系列离聚物,随着抗衡离子(有效)电荷数(q)与抗衡离子-离子基团电荷中心距(a)比值(q/a值)的增大(即离子相互作用强度的增加),离子簇的平均尺寸(聚集数)因离子簇-基体界面张力的降低而减小(TEM),从而导致离子簇的数密度(即离子交联密度)升高;其中,在链动力学方面,q/a值增大造成离子簇对链段末端固定作用增强的效应与聚集数减小造成离子簇对其近围链段紧密堆砌程度降低的效应存在相互抵消的趋势,故离聚物的基体相与簇相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主要取决于离子交联密度—两相Tg均随离子交联密度的增加而升高(DSC)。因此,在解释离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时,有必要对Eisenberg等创建的传统的离子跃迁理论进行扩展与修正:在保留原理论中唯一涉及的离子相互作用强度这一结构因素的基础上,须扩展考虑离子簇聚集数与离子交联密度这两个形态因素;叁者联合作用的结果为,离聚物的性能主要由其离子交联密度来确定。(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石钰,杨京法,赵江[9](2015)在《聚电解质抗衡离子的动态交换》一文中研究指出抗衡离子分布及其与聚电解质分子链的相互作用是决定聚电解质物理性质的关键因素,而关于抗衡离子与分子链相互作用的动态性质的直接研究一直都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本文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过程,采用荧光关联光谱技术,研究了稀溶液中聚苯乙烯磺酸钠单分子链附近的抗衡离子的动态交换过程。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了抗衡离子的动态交换,在通过关联曲线进行数值拟合得到了抗衡离子在聚电解质分子链上吸附与脱附的平衡常数与速率常数。我们发现,抗衡离子的吸附程度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即:吸附状态相比脱附状态的比例增加;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脱附速率明显下降,平衡常数呈现上升,说明聚电解质的静电势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D 高分子物理化学》期刊2015-10-17)
胡松青,纪贤晶,范忠钰,张田田,孙霜青[10](2015)在《抗衡离子对硫酸盐表面活性剂气/液界面性质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抗衡离子为第一主族离子(Li+、Na+、K+、Rb+和Cs+)的十二烷基硫酸盐表面活性剂的气/液界面性质.通过分析体系中各组分的密度分布曲线,考察表面活性剂单分子层在界面的聚集形态,并利用径向分布函数分析了表面活性剂极性头基与抗衡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抗衡离子半径的增大,不同体系的界面水层厚度依次增加,表面活性剂极性头基与抗衡离子形成的Stern和扩散层厚度也相应增加.但表面活性剂吸附层的抗衡离子缔合度以及体系表面张力却随抗衡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减小.研究表明抗衡离子的差异对十二烷基硫酸盐表面活性剂气/液界面性质有很大影响.(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抗衡离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癌症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以顺铂为代表的铂(II)类金属抗肿瘤药物已在临床化疗治疗癌症中成功应用,但是铂(II)类药物具有毒副作用大和容易产生耐药性的缺点。因此,有必要寻找顺铂类抗肿瘤药物的替代品。有机金属铱(III)配合物因其具有结构多功能化、潜在的氧化还原特性以及广泛的配体可修饰性等特点而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论文论述了以下两个部分内容:1)电子效应对半叁明治铱(III)配合物反应活性和抗癌活性的影响;2)不同抗衡离子对铱(III)配合物抗癌活性的影响:合成了两个体系的12种铱(III)配合物,其中配合物4是以前合成报道过的。第一部分是在半叁明治铱(III)配合物N,N-联二吡啶螯合配体上引入供电子基团(-NH_2,-OH,-OCH_3)和吸电子基团(-Cl,-NO_2),来研究电子效应对配合物反应活性和抗癌活性的影响。得到了配合物1,3,5和6的晶体结构,使用核磁共振检测,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结构,测试化学和催化活性。研究发现,不同的电子基团对化合物的水解性和催化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供电子基团引起配合物体外抗癌活性降低,而含吸电子基团的配合物抗癌活性增强,配合物1和配合物6对A549人肺癌细胞和人类支气管上皮正常细胞BEAS-2B和16HBE表现了一定的选择性。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配合物的表面静电势。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细胞体外凋亡、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内活性氧的研究中,发现含最强吸电子基团NO_2的配合物6相比其他化合物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印证了电子效应对配合物抗癌活性的影响。第二部分是抗衡阴离子的大小和配位能力对N,N-联二吡啶螯合铱(III)配合物的抗癌活性影响的研究。合成带有Cl~-,BF_4~-,SbF_6~-,CF_3SO_3~-,BPh_4~-,BArF~-([3,5-(CF_3)_2Ph]_4B~-)的铱配合物,得到了配合物11的晶体结构。研究表明,大体积和弱配位的抗衡阴离子BPh_4~-的配合物存在弱的π-π相互作用。含小体积抗衡离子的配合物7-10表现出了对A549人肺癌细胞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癌活性,而含大体积抗衡离子的的配合物11,12没有表现出细胞活性。抗衡离子的改变会影响配合物的化学和催化活性,并且对细胞周期,细胞调亡,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产生影响。具有抗癌活性的配合物10,阻滞了细胞周期,诱导了凋亡,也明显改变了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以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而没有抗癌活性的配合物11在相同条件检测时几乎没有明显的影响。对细胞凋亡和周期影响的具体作用机制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本论文通过研究电子效应、不同抗衡离子对金属铱配合物化学和抗癌活性的影响,为金属配合物抗癌药的设计提供了新的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衡离子论文参考文献
[1].高斯萌,康志红,夏坤,乃永宁,袁瑞霞.抗衡离子对壬基酚取代的十二烷基磺酸盐在正癸烷/水界面聚集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化工科技.2019
[2].张海荣.金属铱抗癌配合物中的电子效应和抗衡离子效应[D].曲阜师范大学.2018
[3].张世勇,刘竞艳,李望,任永军,温和瑞.铬酸根作为抗衡离子的钕18-冠-6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J].中国稀土学报.2018
[4].李传奇,张仕勇.有机抗衡离子诱导囊泡的制备及其pH响应的药物控释[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G:药物控释载体高分子.2017
[5].罗双江,高培源,郭洪霞,杨京法,赵江.关于聚电解质单链抗衡离子浓度径向分布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7
[6].张光宇,苏朝晖.基于抗衡离子调控的特殊润湿性表面[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一分会:表面物理化学.2016
[7].段炼.通过抗衡离子调控实现可蒸镀离子型铱配合物[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分会:光电功能器件.2016
[8].胡珍.抗衡离子对离子交联型聚合物形态及热转变的影响[D].湖北工业大学.2016
[9].石钰,杨京法,赵江.聚电解质抗衡离子的动态交换[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D高分子物理化学.2015
[10].胡松青,纪贤晶,范忠钰,张田田,孙霜青.抗衡离子对硫酸盐表面活性剂气/液界面性质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化学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