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交替论文_常洪雷,金祖权

导读:本文包含了干湿交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干湿,水稻,根系,涂层,基材,氯离子,混凝土。

干湿交替论文文献综述

常洪雷,金祖权[1](2019)在《无碳化影响时干湿交替下水泥基材料中氯离子传输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存在碳化影响时干湿交替下氯离子的传输规律及分布特征,在N_2环境下进行干湿交替以彻底排除干燥过程中碳化的影响;建立了仅考虑扩散和毛细吸附-水分蒸发的氯离子传输数值模型.结果表明,在实验测得的与计算得到的氯离子分布曲线中都出现了氯离子浓度峰,氯离子含量及浓度峰出现的位置均较为相近,且氯离子浓度峰出现的深度在0~2 mm内.此外,暴露时间、水灰比、温度及外部盐溶液浓度的增大以及环境湿度的减小都会导致氯离子浓度峰增强,且浓度峰出现的位置向暴露面更深处迁移.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一致性不仅显示了无碳化影响时干湿交替后氯离子的分布规律及特征,而且反映出了毛细吸附-水分蒸发是导致氯离子浓度峰形成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徐宏宇,潘婷,王鑫鹏,沈璐[2](2019)在《干湿交替部位海工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冻融循环作用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行为研究是北方寒冷地区海工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冻融—干湿循环试验方法,模拟海洋工程腐蚀严重的浪溅区和潮汐区,针对非饱和海工混凝土开展冻融条件下的氯离子扩散行为研究,通过分层取样测定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分布浓度,系统分析冻融循环、干湿交替等因素对海工混凝土氯离子扩散行为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湿交替与冻融循环耦合时,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冻融循环,冻融循环比干湿交替对混凝土造成的损伤更为严重。(本文来源于《北方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吕佳芮,王祖伟,刘雅明,史明易[3](2019)在《干湿交替过程中重金属在碱性盐化表层土壤中的迁移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干湿交替过程中水盐运动引起的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利用相连通的2个圆柱体,模拟7 d和14 d两个周期干湿交替过程,并分析其中水盐变化对碱性盐化表层土壤中重金属Cd、Cr、Ni、Cu和Pb等的迁移和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过程中水盐运动最终会造成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下降;土壤中重金属总量的变化趋势与含水率相反,而盐度的影响可被水分的影响所掩盖;干湿交替过程中的水盐运动引起重金属形态变化,其中Cd的可交换态含量和Cr、Ni的铁锰氧化态含量增加,Cd的铁锰氧化态含量、Cr的有机结合态含量以及Ni、Cu和Pb的碳酸盐结合态含量减少,而Cu和Pb的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含量变化基本上体现出此消彼长的特点.这些结果表明,干湿交替过程中的水盐运动对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具有活化作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尹奇,刘淼然,刘雨薇,潘晨,王振尧[4](2019)在《MgCl_2对锌在干湿交替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腐蚀失重、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SEM-EDS)等手段研究了干湿交替环境中MgCl_2对锌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MgCl_2对锌的腐蚀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在沉积NaCl条件下锌表面的腐蚀产物为Zn_5(OH)_8Cl_2·H_2O、Zn_4CO_3(OH)_6·H_2O和Zn(OH)_2,而在沉积MgCl_2条件下锌表面的腐蚀产物只有Zn_5(OH)_8Cl_2·H_2O。在干湿交替环境中MgCl_2对锌腐蚀行为的影响主要是Mg~(2+)与氧还原反应产生的OH-结合使阴极区的pH值降低造成的。(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夏桂敏,刘光辉,沙炎,赵清,张丰[5](2019)在《斜发沸石对干湿交替稻田土壤速效钾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探究斜发沸石在干湿交替稻田中的应用潜力,设置不同灌溉模式(淹灌和干湿交替灌溉)和不同斜发沸石用量(0、5、10t/hm2)的大田裂区试验,对2017-2018年稻田土壤速效钾动态变化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增施斜发沸石显着提高了水稻产量,在10t/hm2水平下产量最高,增产率达8.7%~22.3%。斜发沸石对稻田表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和植株地上部钾素积累的提高有显着正效应,干湿交替灌溉显着提高了各生育期植株地上部钾素积累量,提高幅度分别为11.81%~21.42%(2017年)、9.69%~23.79%(2018年)。通径分析表明,斜发沸石增产是因为其显着增加了分蘖肥期和穂肥期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了抽穗开花期和黄熟期地上部钾素积累。研究可为揭示干湿交替灌溉下提高钾肥利用效率的应用潜力,并一定程度上缓解稻田缺钾的局面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陆大克,段骅,王维维,刘明爽,魏艳秋[6](2019)在《不同干湿交替灌溉与氮肥形态耦合下水稻根系生长及功能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适宜的灌溉方式及氮肥管理是水稻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地上部分及产量品质的形成,而对于根系形态生理及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探讨了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与氮肥形态耦合对水稻根系形态、生理及代谢的影响,探索干湿交替灌溉与氮肥形态耦合机理,为水稻高产及根系生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6和2017年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进行,以徐稻3号为材料,供试土壤土质为黏壤土,采用灌水方式和氮肥形态二因素随机试验,设置CK [浅水层灌溉(0 kPa)]、WMD[轻度干湿交替灌溉(–20 kPa)]和WSD[重度干湿交替灌溉(–40 kPa)] 3种灌溉方式。氮肥供应设置铵态氮∶硝态氮叁个混合比例处理:100∶0、50∶50 (即1∶1)、0∶100,由硫酸铵、硝酸铵和硝酸钠提供氮源。在分蘖盛期、穗分化始期、抽穗期和成熟期采样,以水稻茎基部为中心,挖取20 cm (长)×20 cm (宽)×30 cm (深)的土块测定干湿交替灌溉和氮肥形态处理的水稻根长、直径、表面积、体积、根尖数等根系形态指标、根系氧化力,采集根系伤流液分析其中氨基酸、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在成熟期测定产量和产量构成。【结果】灌溉方式与氮肥形态之间存在显着的互作关系。WMD与铵硝1∶1耦合后水稻产量最高,达到1015.8 g/m~2,为本试验的最佳互作组合模式。WMD下,铵硝1∶1处理主要生育时期的根长显着增加了10.6%~17.0%,平均根直径增加了3.98%~25.25%,根体积增加了5.27%~26.40%,根表面积增加了6.27%~25.19%,提高了根尖数、根系伤流液中氨基酸、蛋白质、可溶性糖的含量,促进了根系的碳氮代谢和对养分、水分的吸收。WSD降低单位面积穗数及每穗粒数,显着降低水稻产量,铵硝100∶0处理平均降低38.20%、铵硝1∶1平均降低29.94%、铵硝0∶100平均降低35.0%,减少了根系长度,降低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尖数,抑制根系活力及伤流液中物质的合成,不利于根系功能的维持。不同水分条件下氮肥形态对根系的影响不一,CK下,100%NH_4~+处理根长及根系活力提高,而在WMD下,硝铵1∶1处理改善根系形态、提高根系活性,促进根系碳氮代谢,100%NO_3~–处理不利于根系生长及根系功能的维持。水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尖数、根系活力与产量呈显着或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施用100%NO_3~–处理单位面积穗数下降,产量降低明显。【结论】轻度适宜的干湿交替灌溉配合施用一定比例的铵硝混合氮肥可以充分发挥水肥的耦合效应,促进强健根系形态的建成,提高根系的碳氮代谢及养分吸收利用,从而促进水稻的高产稳产。(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陈伟,刘磊,刘光岩,邰恩博,金飞[7](2019)在《辽宁中部地区水稻干湿交替灌溉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干湿交替灌溉在辽宁中部地区水稻生产中的节水增产潜力,在自动遮雨棚条件下进行水稻灌溉试验,明确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生长性状、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灌溉与常规淹灌相比,干湿交替灌溉增加20%的有效分蘖数,且达到分蘖高峰的时间有所延迟;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叶面积指数与茎蘖动态均呈现类似的"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干湿交替灌溉下的叶面积指数显着高于常规淹灌13.3%;干湿交替灌溉较常规淹灌显着增产6.8%、节水11.21%,干湿交替灌溉处理的水分生产率显着高于常规淹灌20.0%。因此本研究确定干湿交替灌溉可以在辽宁中部地区的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许敏[8](2019)在《干湿交替灌溉与减施磷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分和磷肥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前人研究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磷浓度有较大影响,但不同灌溉方式影响土壤磷浓度进而调控水稻产量的研究较少。为了明确水磷耦合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本实验以“中嘉早17”水稻品种为实验材料,通过结合不同灌溉方式(正常灌溉:CF,0 kpa;轻度干湿交替灌溉:FAWD,-15 kpa;以及重度干湿交替灌溉:AWSD,-30 kpa)及施磷处理(当地施磷水平:NP,90 kg ha~(-1);减施磷肥处理:RP,45kg ha~(-1);以及不施磷肥处理:LP,0 kg ha~(-1)),研究干湿交替灌溉与减施磷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在RP、LP处理下,3种灌溉方式中(CF、FAWD、AWSD)FAWD的产量最高,AWSD产量最低,而在NP处理中,CF、FAWD产量显着高于AWSD,且CF、FAWD相互间差异不显着;在FAWD、AWSD处理中,RP处理产量最高,而CF产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显着增加。水稻穗数及每穗粒数在CF结合NP、FAWD结合NP和FAWD结合RP这3个处理中相互间差异不显着,但分别显着高于其他处理,而在FAWD及RP处理下水稻产量最高。不同施磷处理下,相较于CF处理,水稻水分利用效率在FAWD处理下显着提高,在NP、RP、LP处理下分别提高33.3%、40.1%、38.8%;在相同灌溉方式下,相较于NP处理,RP处理下水稻磷籽粒生产效率在CF、FAWD、AWSD处理中分别增加73.4%、100%和92.2%,同理,磷肥利用效率分别增加29.4%、66.7%和14.4%,而磷收获指数分别增加0.57%、2.8%和1.9%;以上结果表明在FAWD及减施磷肥处理可以增加水稻产量,同时提高水分利用率和磷肥利用率。2.在NP处理下,3种灌溉方式中水稻根际有效磷含量在AWSD和FAWD间差异不显着,但都显着高于CF,分别高出27.7%、26.02%;且在RP处理下,AWSD显着高于CF和FAWD,分别高出40.5%、57.6%,但CF和FAWD间差异不显着;而在LP处理下,AWSD处理中水稻根际有效磷含量最高,FAWD其次,CF最低,但仅AWSD显着高于CF,约高出82.4%。为了进一步分析土壤磷组分的变化,我们进行了土壤磷分级测定。结果表明,在CF、AWSD处理下,Resin-Pi浓度随施磷量的下降而降低,而在FAWD处理中,Resin-Pi浓度在RP中显着增加;在RP、LP处理中NaHCO_3-Pi浓度随土壤干燥程度增加而增加,但在NP处理下,在3种灌溉方式中FAWD浓度最高,其次AWSD,CF的浓度最低;同时,在NP、RP处理下,相较于CF、AWSD处理,HCl-P浓度在FAWD中显着降低,但在LP处理下,HCl-P浓度随土壤干燥程度增加而显着降低。以上结果表明适度干湿交替处理可以促进土壤中难溶态磷向可溶态磷的转化,进而增加土壤中有效磷的浓度,促进植株对土壤中有效磷的吸收利用。3.在CF处理中,磷使用量的减少导致细菌总群落和Delta-and GammaProteobacteria、Verrucomicrobia群落规模显着增加,与CF处理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而与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相反;而在AWSD中,土壤中LP处理有效磷含量显着降低,而Verrucomicrobia群落规模在LP处理下显着增加;因此,干湿交替处理下合理施肥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群规模有显着影响。综上所述,适度干湿交替及减施磷肥处理可以维持水稻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及磷肥利用率。此外,适度干湿交替及减施磷肥处理能通过促进土壤可溶性磷转化及微生物多样性等途径提高土壤可溶性磷浓度,进而维持水稻产量,这对于我们进一步从节水灌溉角度理解水肥高效利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陈亚林,张丛,李延伟,王琦,刘敏[9](2019)在《干湿交替频率对有机涂层失效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干湿交替频率对有机涂层失效过程的影响。方法应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结合浸泡过程中涂层表面以及基底金属的形貌变化,对比研究高频率干湿交替环境和低频率干湿交替环境下,浸泡初期、浸泡中期、浸泡末期有机涂层的失效过程及特征。结果高频率干湿交替环境下,涂层在浸泡初期、中期、末期所经历的时长分别为13、2、5d,而低频干湿交替环境下,涂层在浸泡初期、中期、末期所经历的时长分别为18、4、46 d。对比来看,高频率干湿交替显着缩短了浸泡后期的时长,加速涂层失效过程。此外,高频干湿交替使涂层起泡位置分布均匀,基底金属均匀腐蚀,这与低频干湿交替环境恰好相反。结论高频率干湿交替环境下,涂层失效较快,涂层剥离及基底金属腐蚀较均匀。(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潘婷[10](2019)在《干湿交替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桥墩﹑承台等海上工程中的部位,经常处于干湿交替工作环境,其耐久性受到工作条件的影响很大。本文采用模拟干湿交替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混凝土浸泡在3%浓度Nacl溶液中的氯离子扩散情况。结果表明:混凝土试件表层的氯离子浓度随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混凝土深度的增加氯离子浓度减少。(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干湿交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冻融循环作用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行为研究是北方寒冷地区海工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冻融—干湿循环试验方法,模拟海洋工程腐蚀严重的浪溅区和潮汐区,针对非饱和海工混凝土开展冻融条件下的氯离子扩散行为研究,通过分层取样测定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分布浓度,系统分析冻融循环、干湿交替等因素对海工混凝土氯离子扩散行为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湿交替与冻融循环耦合时,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冻融循环,冻融循环比干湿交替对混凝土造成的损伤更为严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干湿交替论文参考文献

[1].常洪雷,金祖权.无碳化影响时干湿交替下水泥基材料中氯离子传输行为[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徐宏宇,潘婷,王鑫鹏,沈璐.干湿交替部位海工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研究[J].北方建筑.2019

[3].吕佳芮,王祖伟,刘雅明,史明易.干湿交替过程中重金属在碱性盐化表层土壤中的迁移特征[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尹奇,刘淼然,刘雨薇,潘晨,王振尧.MgCl_2对锌在干湿交替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19

[5].夏桂敏,刘光辉,沙炎,赵清,张丰.斜发沸石对干湿交替稻田土壤速效钾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9

[6].陆大克,段骅,王维维,刘明爽,魏艳秋.不同干湿交替灌溉与氮肥形态耦合下水稻根系生长及功能差异[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7].陈伟,刘磊,刘光岩,邰恩博,金飞.辽宁中部地区水稻干湿交替灌溉试验研究[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19

[8].许敏.干湿交替灌溉与减施磷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

[9].陈亚林,张丛,李延伟,王琦,刘敏.干湿交替频率对有机涂层失效过程的影响[J].装备环境工程.2019

[10].潘婷.干湿交替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行为的影响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

论文知识图

某桥桥墩干湿交替处颈缩单盐-冻融-干湿循环对比试验中试件的...某特大桥桥墩钢筋锈蚀干燥与湿润过程水分迁移⑴纤维掺量对...复合盐浸-干湿循环试验初期部分试件的...组复合盐溶液中X-Ⅲ组引气混凝土样品...

标签:;  ;  ;  ;  ;  ;  ;  

干湿交替论文_常洪雷,金祖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