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Howmathematicsteachingtocultivateinnovativethinkingabilityofstudents

Luomeirong

【Abstract】BriefIntroductiontotheauthorofthisarticleinMathematicsTeachingsomeexperience,thesceneofteachingandstimulate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andteachinginseveralwaysandlittleexperiencetodrawonforpeer.

【Keywords】Teaching;Culture;Students;Thinkingability

为了实现中共十五大提出的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任务,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三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到如此高度,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应从小学生的心理、认识规律出发,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学生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离不开兴趣。数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如果不能把学生从这种环境中解救出来,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就是一句空话,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较好的方法就是愉快教学法,针对小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教师把学生喜欢的儿歌、游戏引入课堂,把数学知识的传授纳入儿歌、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寓教于乐。一位教师在教完10以内的认数后要求学生倒着读时,学生感到困难,于是编了一首儿歌:“1、2、3,3、2、1,/1、2、3、4、5、6、7,/7、6、5、4、3、2、1,/8、9、10,10、9、8,/我们个个顶呱呱。”这首儿歌句子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学生很感兴趣。这样既克服了教学的难点,还能增强学生的记忆。

2.让学生动手操作、多多实践,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自由天地,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提高的一种形式。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学生充分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以数学学习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的认知。例如在上“长方体的认识”(九义教材小学第十一册)时,老师可以如此让学生操作:

2.1仔细思考,生活中见过哪些长方体。

2.2分组用小刀把萝卜或泥团削割成你熟悉的长方体。

2.3小声讨论,看谁削的长方体与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相同,削得最好,评价指出削得不像长方体的到底有什么欠缺,各组组长总结本组意见。

在直接教学时,教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演示引导学生认识面、棱、顶点,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从面、棱、顶点三方面找出长方体的特征,最后让学生自己说出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学生在自然而然中获取了数学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学习。

3.及时肯定学生的直觉思维,促进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直觉是创新的主要形式,也是最高级的形式,这种思维不经过严密的逻辑分析,没有明显的过程意识。直觉的猜想,既不是类比的结果,又非归纳的产物,但结果往往是正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直觉思维要及时给予肯定,促进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一位教师在上三年级“学习简单分数大小比较”内容时,有的学生在掌握了分母相同(如、)及分子相同(如,)分数大小的比较之后提出了问题:“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老师告诉学生“五年级才学”,后来他又提出了问题:有谁能比较和的大小吗?思考一阵后,学生甲回答:“小于,理由是找一个分数作为中介数,因为大于,且小于,所以小于。”学生乙回答:“大于,理由是我觉得分子分母相差得越少分数就越大。”这位教师可能没想到他的一个提问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甲的答案属于用已由知识逻辑推理而得,乙的答案则是一种直觉思维(理由不完全正确)。当老师告诉学生“你们都答对了”时,学生非常高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4.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激励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这种与生俱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学生对知识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多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常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逐步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用平行四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后,再让学生讨论:“圆的面积公式除了把圆剪拼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外,还可不可以把它剪拼成其它图形来推导?”学生在原先的推导过程中已积累了不少的数学知识,有的学生在试剪后就会提出“可以拼成三角形来推导。”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创新能力就在探索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运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探索和创造。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所以,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要循序渐进,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开始,为学生提供摆弄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规律;在体会中学会想象、领悟数学;在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中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性经验,理解和数学的思想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学会再创造。

标签:;  ;  ;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