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雄蕊是植物花器官的重要组成结构之一,它的生长发育情况会对植物的繁育和农作物的产量产生直接影响。雄性不育是雄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种自然现象,在杂交育种的过程中,雄性不育系植株在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以及增强植物抗性和适应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杂交制种中,小麦的雄性不育系可作为母本产生品质和产量优于亲本的杂交子代;该方法简便,可以消除人工授粉的困难还可提高后代种子纯度。因此,研究小麦雄蕊发育的过程对于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小麦性状和提高小麦的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小麦雄蕊同源转化型不育突变体HTS-1是彭正松教授首次在以三雌蕊突变体(Three pistils mutation,TP)为供体亲本和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为受体亲本所构建的近等基因系(CSTP)群体中意外发现的一类新颖的小麦花器官突变体,属于CSTP的变异植株。在HTS-1的小花中雄蕊全部或部分的同源转化为雌蕊,故雄蕊数目少于3个,其雌蕊数目多于3个,雄蕊形态异常,无法产生正常可育花粉,故雄蕊全部或部分不育。而且,HTS-1与早期发现的核质互作的雄性不育小麦完全不同,该突变体无外源细胞质,该雌蕊化性状是由两个隐性核基因hts-1和hts-2共同调控,这一特性对于单独研究核基因控制的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的现象有很大的帮助。因此,HTS-1突变体是研究小麦花器官发育的优质材料。前期为了进一步研究雌蕊化性状产生的分子机制,杨在君等人对HTS-1的雌蕊化雄蕊(PS)和雌蕊(P)以及CSTP的雄蕊(S)进行RNA-seq分析,从中筛选得到一段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comp109492c0),该序列所对应的基因在HTS-1和CSTP中出现差异性表达。在本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探究其在小麦花发育过程中是否能够调控花器官的发育。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分别克隆出了目的基因的cDNA和基因组DNA序列,并对所得序列进行了氨基酸序列比对、染色体定位、创建系统发育树等生物信息学方面的分析,同时运用qRT-PCR分析了目的基因在花器官中的表达模式,随后通过拟南芥转基因技术进一步分析了该基因的功能,主要结果如下:1.克隆测序后经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具有3个同源基因,而且三个同源基因的相似性高达98.18%,其氨基酸序列与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AeEPFL1分别具有100%,95.83%,95.83%的相似性,故将其命名为TaEPFL1.1,TaEPFL1.2,TaEPFL1.3(Gene Bank登录号分别为:MH638998.1,MH638999.1,MH639000.1)。3个同源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363bp,编码120个氨基酸,其中TaEPFL1.2和TaEPFL1.3的ORF完全相同。基因结构分析表明TaEPFL1的三个同源基因的序列长度分别为728bp、713bp和753bp,均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构成,其对应外显子的长度无差异。2.通过以小麦双端体(Dt)和缺体-四体(NT)为材料的染色体定位分析表明TaEPFL1.1,TaEPFL1.2和TaEPFL1.3这3个同源基因分别位于染色体6D、6B和6A上。3.聚类分析表明TaEPFL1.1和TaEPFL1.2这两个同源序列与花药野生稻Oryza brachyantha ObEPFL1,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 BdEPFL1,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AeEPFL1及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AtEPFL1聚为一类,同属EPFL1蛋白,与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亲缘关系最近。4.Real-time PCR结果表明,TaEPFL1.1和TaEPFL1.2在花器官中表现出相似的表达模式,在雌蕊化雄蕊(PS)中表达量最高,约为正常雌蕊(P)的20倍,正常雄蕊(S)的15倍。5.通过TaEPFL1基因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我们发现,野生型Col-0(Columbia)每朵小花的花丝数量始终为每朵花6条,而转基因植株每朵花的花丝数量为2到6条不等;在精确授粉阶段,Col-0的6条花丝的长度与柱头等长或更长,而转基因植株的花丝明显短于柱头,转基因的花丝与柱头比值在0.35-0.79之间;在生殖生长结束后,转基因植物的大部分角果都是短的、空的,不能产生种子,有些只有残余的花梗;在转基因拟南芥的叶片,花丝,角果中TaEPFL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野生型拟南芥;在转基因株系中,通过对控制乙烯合成通路的三个限速酶基因AtACS,AtSAM和AtACO2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tACO2表达量在转基因株系中显著降低,然而,AtACS和AtSAM的表达在这些转基因株系中没有显示出规律性的变化。本研究分析和鉴定了TaEPFL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对TaEPFL1基因功能的研究,证实了TaEPFL1基因能够调控小麦雄蕊的发育,可能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为进一步阐明小麦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孙清栩
导师: 杨在君
关键词: 小麦,基因,过量表达,雄蕊发育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生物学,农作物
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
分类号: S512.1;Q943.2
总页数: 49
文件大小: 2525K
下载量: 58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温胁迫对小麦花药活性氧代谢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20(04)
- [2].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22)
- [3].四种培养基对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12)
- [4].低温预处理和聚乙二醇处理对小麦花药出愈率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5(04)
- [5].阿炉·芦根的诗[J]. 滇池 2017(05)
- [6].烟台地区苹果种植和小麦种植现状对比研究[J]. 农村科学实验 2017(07)
- [7].小麦花开[J]. 小学阅读指南(一二年级版) 2012(09)
- [8].小麦花开[J]. 小学阅读指南(一二年级版) 2009(05)
- [9].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基因型差异和配合力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 2016(12)
- [10].四种培养基对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04)
- [11].小麦花后叶面喷肥对籽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12(03)
- [12].小麦开花[J]. 初中生必读 2018(05)
- [13].低温预处理对小麦花药内源激素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2(07)
- [14].氮素形态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13)
- [15].小麦花后灌溉时间对土壤含水量、叶片功能期及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5(09)
- [16].真花不语[J]. 农民文摘 2019(05)
- [17].不同产量类型小麦品种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征[J]. 麦类作物学报 2018(11)
- [18].小麦花后15d主要苗情参数多光谱卫星遥感定量监测[J]. 麦类作物学报 2015(04)
- [19].不同灌溉处理对小麦花后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5(12)
- [20].小麦花后喷施海藻精效果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 2016(09)
- [21].花期最长和最短的花[J].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19(04)
- [22].人生如花期[J]. 金秋 2015(21)
- [23].培养基及琼脂浓度对小麦花药出愈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15)
- [24].小麦花药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技术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 2013(02)
- [25].全球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构成要素对生殖期增温的响应[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7)
- [26].细到纤毫 想得曼妙——《绿化树》经典细节摹写[J]. 初中生世界 2011(32)
- [27].小麦籽粒锌营养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科学 2019(10)
- [28].叶片遮阴处理对逆序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8(08)
- [29].小麦花药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J]. 核农学报 2008(04)
- [30].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光合性能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