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分布论文_窦祥,张汉珍,李广经,崔鸿武,孟范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烃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石油,特征,环己烷,烷烃,沉积物,水源地,烷基。

烃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窦祥,张汉珍,李广经,崔鸿武,孟范平[1](2019)在《东营市北部海域沉积物和贝类中石油烃分布与污染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营市是我国的典型石化城市,其北部海域因设有国家级河口贝类保护区而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研究城市经济活动产生的石油类污染物对近岸环境的影响十分必要。本研究测定了该海域沉积物和3种贝类(四角蛤蜊、毛蚶和文蛤)样品中石油烃(TPHs)的含量。结果表明:沉积物中TPHs含量在ND~125.60×10~(-6)之间,与国内外其它海域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也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一类标准;TPHs的高值出现在靠近草桥沟-挑河入海口且细颗粒(FGS)、有机质(OM)、硫化物含量高而氧化还原电位低的DB10、DB11、DB14站位。双壳类体内TPHs含量(湿基)范围为(13.81~69.21)×10~(-6),达到叁十年前调查结果的1.24~6.22倍;绝大多数站位的双壳类TPHs超过《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一类标准,对于有双壳类分布的站位,TPHs的生物富集量与沉积物TPHs含量无显着相关性。为有效控制TPHs在双壳类中的残留,应进一步研究以识别影响该区域TPHs生物富集的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苏鑫,李玉梅,房嬛,孙敏卓,孟仟祥[2](2018)在《北京特大降尘事件研究:饱和烃分布模式及其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4月16~17日,北京市发生了一次强降尘事件。采集了降尘样品并对其饱和烃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降尘样品饱和烃中的正构烷烃呈后峰模式分布,主峰碳数为29,高碳数烷烃具有强烈的奇偶优势。样品中还检出烷基环己烷系列、烷基环戊烷系列、松香亭及其同系物。长链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的测试结果显示,δ13C均值为-33.9‰。通过对比降尘第一物源区中蒙边境、第二物源区毛乌素沙地和沉降区即北京周边的土壤及大气颗粒物饱和烃分布模式、植被类型等可知,降尘饱和烃主要来自于中蒙边境,其次是毛乌素沙地,北京周边输入的份额很少。在未来的亚洲内陆干旱-半干旱区的粉尘起源-传输-沉积模式研究中,应考虑上述过程的影响,以精准恢复古气候和古环境。(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11期)

王心海,戴明新,李明昌,陈瑶泓伶,王莹[3](2017)在《天津近岸海域石油烃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近岸海域海洋石油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港口区域的石油污染尤为突出。天津港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和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也面临同样的石油烃污染问题,有必要对天津港海域石油污染特征进行研究。本文对典型港口石化码头的海水和沉积物的石油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海域的海水和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物浓度分布及变化趋势。其中,天津港海水中石油类污染物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最高超二类标准的站位和倍数达到42.9%和0.3倍。沉积物中石油烃染物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浓度范围为33.9~297.7×10~(-6)mg/L。同时还对天津港南疆港区采集的原油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了典型石油烃中族组分、饱和烃及芳烃族的状况,了解区域石油烃组分状态。通过研究,整体掌握了解了天津港海域石油烃污染特征,为后续的天津港海域石油污染治理和生境修复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期刊2017-09-23)

刘姝媛,王红旗[4](2016)在《某水源地地下水中石油烃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水源地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土壤中石油烃含量的测试,分析了水源地地下水中的石油烃含量分布特征以及污染来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源地受到了石油烃的污染,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为HG,石油烃含量达到9.35 mg/L。在水源地上分布的众多的排污管线,渗坑以及生产设备等均是地下水石油烃的污染来源。水源地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地下水中石油烃含量分布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S2期)

李雯[5](2016)在《宣南圈闭焦质烃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宣南圈闭中探明了石炭系、Ch-F等大规模气藏,前景可观,但对于焦质烃的气源研究还存在争议。对宣南圈闭焦质烃进行碳同位素、饱合烃组分及生物标志物进行分析,研究其成因和气源类型,从而最终确定其主力烃源岩。Ch-F储层焦质烃集中分布在27.54‰~29.4‰,最大相差为1.8‰;而石炭层焦质烃碳同位素集中于-26.6‰~-29.7‰之间;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模式相似,都呈单峰型分布,CH-F焦质烃正构烷烃主峰碳数在C20附近;而石炭系黄龙组焦质烃主峰碳数在C18附近,石炭系演化程度稍高。综合认为,石炭系与Ch-F焦质烃具有同源性,天然气主要为原油高温裂解生成,认为固体焦质烃及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志留系龙马溪组泥岩,并有少量的龙潭组干酪根裂解生气的混入。(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09期)

许冬,杨海丽,于培松,周佩瑜[6](2016)在《北部湾东部沉积物中石油烃分布与累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北部湾东部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污染现状,分析了24个表层样和1只柱状样的石油烃含量,并运用210Pb法对柱状样进行了定年。结果表明2007年北部湾东部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范围为62.94~107.80μg/g,平均为83.03μg/g,总体污染较轻。石油烃含量的低值主要出现在海南岛西侧海域,而高值主要分布在海南岛西北泥质沉积区和湾北近岸海域,油气平台附近的石油烃也略微富集,距源区距离是决定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的重要因素。柱状样B349基于210Pb法获得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53 cm/a,其中石油烃含量范围为68.31~94.77μg/g,石油烃含量的2次重要变化可能分别与20世纪80年代涠洲海域石油开发初期的溢油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所伴随的排污增加相对应。(本文来源于《海洋通报》期刊2016年01期)

于国庆,钟熙,李洪涛,刘晓玉,王磊[7](2015)在《五垒岛湾海域石油烃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14年5月、8月和10月3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对五垒岛湾海域石油烃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经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石油烃浓度叁个季度介于0.012~0.030mg/L,平均值为0.021mg/L,均达到了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烃浓度表现出逐季增加的趋势,平面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与历史资料对比发现,调查海域石油烃浓度低于比较海域,受污染较轻。(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5年09期)

李磊,蒋玫,沈新强,王云龙[8](2014)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体中石油烃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01—2009及2013年的10年间5、8月份丰水期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水体中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情况,分析了其污染来源,探讨了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调查海域石油烃范围为0—0.41 mg·L-1,平均浓度为0.08 mg·L-1,各年际间石油烃浓度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水体中石油烃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河口水动力稀释、颗粒悬浮物的吸附作用是控制石油烃分布的主要因素;调查海域空间分布尺度上可以划分为近岸海域和远岸海域两部分,聚类分析、MDS排序分析以及ANOSIM检验均支持了划分结果(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4年08期)

滕芳[9](2014)在《北极海水中氟氯烃分布特征和示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氟氯烃(CFCs)在大气环境科学、气候变化研究方面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从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氟氯烃在示踪海洋水系结构、洋流水团运动及其相互作用、水团年龄、海气交换过程的研究价值日益显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CFCs的生产达到了高峰,在对其实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氟氯烃己达到了2000万吨。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释放了大量氟氯烃等破坏臭氧的物质,臭氧层不时出现一些空洞,特别是在南极地区每年冬天都会观测到臭氧空洞。2011年确认北极臭氧减少幅度打破了观测记录,首次出现了类似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国际上普遍采用自行设计的吹扫捕集装置富集海水中氟氯烃,然后采用气相色谱一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分析检测。本文结合国际上现有研究成果,自主开发了一种新型氟氯烃检测装置,并完成了应用于北极海水中氟氯烃现场测定的前期基础性研究。自行设计吹扫捕集-气相色谱-ECD检测系统,优化实验条件,成功测定四种CFCs。主要实验流程:将25 mL水样注入吹扫室中,吹扫气体为高纯氮气,流速70 mL/min,吹扫时间5 min,捕集温度-37℃,解析温度130℃,脱附时间2.5 min,使目标物进入气相色谱分离检测。气相色谱载气压力为0.066 MPa;色谱柱箱恒温50℃,检测器温度280℃。本实验以CFCs标准气体进样,体积为20μL,平行测定3次,以吹扫1 h的水样作为空白水样,测定空白值,计算回收率。回收率CFC-12为98.8%±1.5%,CFC-11为99.9%±1.8%,CFC-113为98.9%±3.9%,CC14为97.1%±1.8%,表明该法回收率较高。标准气体中的CFCs经低温吹扫捕集,再加热解析后进入气相色谱仪分析。结果表明,测得的氟氯烃的精密度符合分析实验的要求,CFC-12、CFC-11、CFC-113、CCl4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在5%之内。将该方法用于测定第五次北极科考的海水样品,以北冰洋的白令海、白令海峡、楚科奇海及挪威-格陵兰海为研究海区,考察这些海区的CFCs的含量、分布与地形地貌及其它相关要素的关系;根据这些分布特征,研究北冰洋的水团表观年龄。我们初步分析CFCs浓度与温度、盐度的关系,以期对深层水团示踪提供支持。将白令海BL断面的水团分为高温低盐、高温高盐、低温低盐、低温高盐四种水团。从CFCs的浓度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大胆猜想不同温度、盐度的水团CFCs有其特定的浓度范围,反过来CFCs可以指示水团的变化,可以根据CFCs的不同浓度,以及不同CFCs之间的比值确定水团来源是否一致。将格陵兰海BB断面的水团分为高温低盐、高温高盐、低温低盐、低温高盐四种水团。将挪威海AT断面的水团分为高温高盐、低温低盐、低温高盐叁种水团。运用自己制作的图表分析前人测定的CFCs浓度及比值,提出合理怀疑并分析原因。采用pCFCs定年法对白令海、挪威-格陵兰海的深层水团的表观年龄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对于白令海深层水团,pCFC-12算法得到年龄分布在46~54年,pCFC-11算法得到的年龄分布在42~47年。对于挪威-格陵兰海深层水团,pCFC-12算法得到水团年龄分布在40-54年,pCFC-11算法得到的水团年龄分布在43~59年。(本文来源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期刊2014-04-01)

李兴,张敏,黄光辉[10](2013)在《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下段腐殖煤系气源岩饱和烃分布异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下段腐殖煤系气源岩样品抽提物饱和烃GC/MS分析,运用分子有机地球化学方法探讨了其饱和烃特征。研究表明,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下段典型腐殖煤系气源岩饱和烃Pr/Ph比值异常低,规则甾烷内组成具有C27αααR和C29αααR相对含量大致相当,呈"V"字型分布或C29稍占优势的"V"字型分布特征,反映了强还原环境下细菌作用活跃,此外煤系有机质中还含有一定量海相专属化合物-甲藻甾烷;重排甾萜烷在高成熟条件下都不是很发育,大都缺失重排补身烷,重排甾烷与规则甾烷比值较小,这与海相分布特征相符;叁环萜较发育且大都以C23为主峰碳,高碳数以上化合物有较高丰度,表征了明显的低等生物生源输入;藿烷分布模式与海相分布特征比较符合,表现为一般海相泥页岩亚氧化底水沉积特征,而伽马蜡烷指数也反映出微咸水的沉积环境特点。因此,川西坳陷腐殖煤系受海侵影响,其气源岩样品各饱和烃参数在很大程度上已表征为海相特征。(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8期)

烃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6年4月16~17日,北京市发生了一次强降尘事件。采集了降尘样品并对其饱和烃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降尘样品饱和烃中的正构烷烃呈后峰模式分布,主峰碳数为29,高碳数烷烃具有强烈的奇偶优势。样品中还检出烷基环己烷系列、烷基环戊烷系列、松香亭及其同系物。长链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的测试结果显示,δ13C均值为-33.9‰。通过对比降尘第一物源区中蒙边境、第二物源区毛乌素沙地和沉降区即北京周边的土壤及大气颗粒物饱和烃分布模式、植被类型等可知,降尘饱和烃主要来自于中蒙边境,其次是毛乌素沙地,北京周边输入的份额很少。在未来的亚洲内陆干旱-半干旱区的粉尘起源-传输-沉积模式研究中,应考虑上述过程的影响,以精准恢复古气候和古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烃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窦祥,张汉珍,李广经,崔鸿武,孟范平.东营市北部海域沉积物和贝类中石油烃分布与污染评价[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苏鑫,李玉梅,房嬛,孙敏卓,孟仟祥.北京特大降尘事件研究:饱和烃分布模式及其环境意义[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

[3].王心海,戴明新,李明昌,陈瑶泓伶,王莹.天津近岸海域石油烃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分析[C].第十八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2017

[4].刘姝媛,王红旗.某水源地地下水中石油烃分布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

[5].李雯.宣南圈闭焦质烃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

[6].许冬,杨海丽,于培松,周佩瑜.北部湾东部沉积物中石油烃分布与累积[J].海洋通报.2016

[7].于国庆,钟熙,李洪涛,刘晓玉,王磊.五垒岛湾海域石油烃分布特征[J].河北渔业.2015

[8].李磊,蒋玫,沈新强,王云龙.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体中石油烃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J].环境化学.2014

[9].滕芳.北极海水中氟氯烃分布特征和示踪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4

[10].李兴,张敏,黄光辉.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下段腐殖煤系气源岩饱和烃分布异常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论文知识图

马6一马15一马8井频率衰减梯度剖面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及周缘平凉组...滩坝砂岩相势控藏模式(a)~(c)气相主体的轴向速度、烃类...轴向速度分量分布烃源岩及其与盐类物质相互作用生成正...

标签:;  ;  ;  ;  ;  ;  ;  

烃分布论文_窦祥,张汉珍,李广经,崔鸿武,孟范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