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响应性论文-潘亚辉,高树中

温度响应性论文-潘亚辉,高树中

导读:本文包含了温度响应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脐疗,光热性能,温敏水凝胶,N-异丙基丙烯酰胺

温度响应性论文文献综述

潘亚辉,高树中[1](2019)在《基于温度响应性纳米复合物对脐疗新制剂及药物释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高光热性能的温度响应性纳米复合物对传统脐疗方法进行改进,最终制成可控发热、协同给药及促进透皮吸收的新剂型。方法:运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将其与pNIPAM水凝胶结合,进行扫描电镜(SEM)、光热性能转换、溶胀行为动力学测试,并以盐酸小檗碱为药物模型,对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做初步研究,为后续脐疗方载药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合成的Fe3O4纳米颗粒较均匀,Fe3O4@pNIPAM复合水凝胶均呈现多孔蜂窝状的形貌结构,均具备良好的光热转换性能,药物释放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近红外光能促进Fe3O4@pNIPAM复合水凝胶中盐酸小檗碱的释放,且在42℃时,Fe3O4@pNIPAM复合水凝胶药物累积释放量高于空白pNIPAM水凝胶。结论:Fe3O4@pNIPAM复合水凝胶可作为外用智能透皮给药的载体,且配合近红外光的作用能促进药物释放。(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段海潮[2](2019)在《基于贻贝化学构筑温度响应性聚合物修饰的金属纳米杂化催化剂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贵金属纳米粒子(NPs)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形貌,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优良的化学活性,在催化、光电器件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金属纳米粒子易聚集和不稳定的特点可能导致其催化活性受到阻碍,从而大大限制了金属纳米粒子的发展前景。大量的研究表明,利用氧化石墨烯、四氧化叁铁(Fe_3O_4)等材料作为金属纳米粒子的支撑载体可实现高效催化。二维氧化石墨烯材料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导电性能好、机械强度高等优点,是催化剂载体的理想选择。碳纳米材料与金属纳米粒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提高金属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Fe_3O_4纳米粒子由于其优异的磁性,赋予杂化纳米材料的磁性分离和重复利用的特性,满足绿色化学的理念而受到大家青睐。然而,氧化石墨烯或Fe_3O_4负载金属纳米粒子在水相催化体系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不好。因此,引入亲水性聚合物对催化剂载体进行改性是解决上述缺点的一种有效方法。环境响应性聚合物在对外部刺激(温度或酸碱度)时,可诱导聚合物组分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特别是利用温度响应性聚合物稳定的金属纳米催化剂,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本论文中,我们构筑了基于贻贝化学启发的温度响应性配位聚合物改性的纳米杂化材料,并将其作为金属纳米粒子的催化剂载体。所设计合成的配位共聚物链段上的环硫(ETMA)基团可以很好地控制并稳定原位生成的金属纳米粒子,实现了高效的催化还原过程和智能温度响应催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利用贻贝化学原理成功制备了温度响应性嵌段共聚物刷接枝的还原氧化石墨烯(PdNPs@BPrGO)纳米杂化材料,并被应用于高活性超细钯纳米粒子的支持载体,可以实现高效的非均相催化还原过程。首先利用端基带邻苯二酚的链转移剂,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温敏性亲水单体,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为另一种亲水单体,甲基丙烯酸环硫丙酯(ETMA)为配位单体,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温度响应的双亲水性两嵌段共聚物P(PEGMA-co-ETMA)-b-PNIPAM。然后通过贻贝化学作用成功将该嵌段共聚物接枝到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制备了聚合物刷修饰的片状纳米杂化材料(BPrGO),以此作为催化剂载体,利用嵌段共聚物上的环硫配体为稳定剂,通过原位还原法制备了金属钯纳米粒子负载的纳米杂化催化剂(PdNPs@BPrGO)。研究结果表明:与未用聚合物修饰的PdNPs@GO催化剂相比,低剂量的PdNPs@BPrGO催化剂在亚甲基蓝和硝基苯酚的还原反应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效果,并且至少可以循环使用五次而没有明显的活性损失。由于催化剂表面的PNIPAM链段在水溶液中具有温度诱导的可逆相转变行为,因此PdNPs@BPrGO催化剂还表现出了有趣的温度响应性催化性能。2、利用RAFT聚合法制备了端基带邻苯二酚基团的P(NIPAM-co-ETMA)共聚物,并通过贻贝化学的配位粘附作用将其接枝到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上,以此作为金属纳米催化剂的载体。利用碳点(CDs)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共聚物刷上的环硫基团为配体,在溶液中原位还原Pd~(2+)生成Pd纳米粒子,制备了一种高效磁性可回收的纳米杂化催化剂(PFe_3O_4@CDs@PdNPs)。由于CDs具有作为电子供体和/或受体的能力,因此与PdNPs具有较强的协同催化作用,可以显着促进PFe_3O_4@CDs@PdNPs的催化活性。与无碳点改性的催化剂PdNPs@PFe_3O_4相比,所制备的纳米催化剂对硝基苯酚和不同染料包括亚甲基蓝(MB)、甲基橙(MO)、罗丹明B、刚果红(CR)、罗丹明6G(R6G)和树脂天青(RZ)等具有更高的催化还原活性,这归因于催化剂较好的水分散稳定性和碳点的协同催化作用。此外,PFe_3O_4@CDs@PdNPs纳米杂化催化剂很容易通过外部磁场回收再利用,并至少可以循环催化六次,同时也具有温度响应的催化行为。(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危俊吾,毕韵梅[3](2018)在《基于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温度响应性聚合物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响应性聚合物能通过感知温度而实现环境响应.该类聚合物能够对温度信号做出自反馈从而释放所包载的药物或中止释放,极大地增强了释药的持续性和专一性,同时提高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温度响应性聚合物,而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NVCL)是一种仅次于PNIPAM的温度响应性聚合物,该温度响应性聚合物不仅有接近生理温度的相转变温度,而且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无毒性.因此,PNVCL在医疗器械,生物医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特别是作为药物输送载体而被重点关注.文章重点介绍了PNVCL与PNIPAM在生物特性方面的比较,对PNVCL最新发表的应用通过选定的实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药物输送系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PNVCL将在纳米技术和环境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刘伟[4](2018)在《具有pH及温度响应性聚合物基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药物控释方向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含有两部分工作。第一部分,选用常见的羧甲基壳聚糖和聚乙二醇为基底,同时引入多功能性氧化石墨烯,制备了 pH响应性的智能复合水凝胶(CMC-rGO/PEG)。羧甲基壳聚糖上氨基和官能化聚乙二醇上醛基反应,形成希夫碱,赋予水凝胶可注射性、pH响应性和降解性。还原氧化石墨烯为复合水凝胶提供了近红外吸收特性。808nm激光照射下,CMC-rGO/PEG复合水凝胶的温度迅速从25℃升高至64℃,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光热效应。盐酸阿霉素被负载到了复合水凝胶中,观察其在不同pH值溶液中的药物释放情况。在pH7.4时,药物缓慢释放且释放率达到约64%;pH为6.5时,药物可达到完全释放。细胞实验表明,该复合水凝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综上所述,CMC-rGO/PEG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pH响应性,降解性和光热效应,有望实现化疗和光热治疗相协同的癌症治疗法。第二部分,通过将温度响应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多肽固定的荧光金纳米簇相结合,制备了新型荧光纳米复合微球(PNIPAM/AuNCs)。首先,合成羧基化的PNIPAM-COOH纳米微球,其亲水-疏水相转变温度约为32℃。利用功能性多肽制备AuNCs,其具有均一的尺寸分布,明亮的红色荧光和优异的癌细胞靶向能力。最后,将AuNCs和PNIPAM-COOH以酰胺键形式结合。该复合微球同时具备了两种底物的所有优异特性。同时实验表明,在25℃和37℃下,载药纳米复合微球的释放率分别为6%和77%。细胞实验证实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成像能力。由此可见,该纳米微球具有优异的温度响应性,红色荧光和细胞靶向性,可以作为潜在生物医学纳米材料并同时实现可控药物释放、生物成像和靶向治疗。(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28)

周一凡,郑勰,周剑锋,查刘生[5](2018)在《温度响应性中空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和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数均分子量为2.24×10~4g/mol、最低临界溶解温度为35.8℃的温度响应性叁元共聚物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N-羟甲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十八烷基酯,PNNS),用核磁共振波谱仪确证其化学结构,并测得叁种共聚单元的摩尔比为100∶27∶5;然后以PNNS溶解在乙醇和水中形成的溶液为壳纺丝液,以矿物油为芯纺丝液,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并结合热处理以及用甲苯萃取矿物油等工艺制备出在水介质中具有良好稳定性的中空纳米纤维膜。用SEM和TEM等技术手段证实了构成膜的纳米纤维具有中空结构,随着芯纺丝液流速的增大中空纳米纤维的壳层厚度逐渐减小。这种中空纳米纤维膜在水介质中具有明显的温度响应性,当水介质温度从25℃升到50℃时其面积收缩率超过50%。同时,当水介质温度在25~50℃交替变化时中空纳米纤维膜达到溶胀或消溶胀平衡的时间小于15 s。(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修明明[6](2018)在《温度响应性AIE超分子复合物的合成及稀溶液中相转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开发了一种利用荧光技术灵敏探测温度响应性聚集诱导发光(AIE)超分子体系稀溶液中相转变的方法。在含氨基的温度响应性超支化聚合物(HPEI-IBAm)和含羧基的AIE分子(TPE~COOH)的氢键、静电、疏水-疏水相互作用的推动下,制备了温度响应性AIE超分子复合物。并利用~1H NMR、2D~1H NOESY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DLS),对制备的超分子复合物进行了表征。与其他温度响应性AIE体系不同的是,配制的温度响应性AIE超分子复合物溶液显示出两种不同的温度依赖性荧光发射响应:在相转变温度(PTT)附近,一种信号显示随温度升高,荧光发射明显增强;另一信号显示随温度升高,荧光发射单调下降,伴随着PTT附近斜率增加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即使在传统比浊技术失去效力的稀溶液中,PTT也可以很容易地从这两种不同的温度依赖性发射响应的荧光光谱图中读出。同时采用荧光技术,从溶剂组成、复合物浓度、复合物组成、无机阴、阳离子这几个影响因素出发对制备的超分子复合物在稀溶液中的相转变行为进行了详细地研究。(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王涛[7](2018)在《全钒液流电池环境温度响应性的模拟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钒液流电池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具有设计灵活、可逆性高、正负极电解液组分相同、无交叉污染风险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于大型的固定场地的电能存储。尽管全钒液流电池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其工作温度范围较窄也成为了限制其应用的严重阻碍,一般情况下全钒液流电池长时间安全工作的温度被限制在10~40℃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时,电解液均易出现沉淀、堵塞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电池的安全高效运行。另一方面,对液流电池和固态电池的传热分析是截然不同的,电解液在储罐和电堆之间循环流动的特点,为液流电池电堆构造了一个独特散热形式。因此,建立描述电解液循环流动的独特构造的液流电池传热模型,分析不同环境温度下全钒液流电池的温度变化规律,对于全钒液流电池的温度管理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模拟研究为主,建立了全钒液流电池电化学-流动-传热耦合瞬态模型,同时搭建了电堆规模的全钒液流电池温度测试实验平台,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总结了电池温度变化的基本规律:电池的平均温度主要受电流密度和电解液流速的影响,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流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电池温度的波动幅度主要受电池充放电深度的影响,在环境温度基本稳定的工作条件下,电堆温度的波动幅度和充放电深度大致呈正比。环境温度通过影响电解液的粘度和电导率影响电池产热,随着温度的升高流动产热减小,旁路电流产热增大,总体而言,低温环境下比高温环境下电池热效应更加显着。上述温度变化规律适用于不同尺寸电堆规模的、无主动温度管理措施的、低电流密度(<100mA/cm~2)的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分析。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动态流量优化方法,通过对电解液流量的实时调控,将电池总产热降低到最小,对于无主动温度管理措施的千瓦级(单电池反应面积<0.5m~2,电流密度<100mA/cm~2)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相比固定流量策略,动态流量优化策略可以将电堆最高温度降低1~2℃。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温时(>30℃)电池温度管理的基本策略,在没有强制冷却等主动温度管理措施的情况下,电池运行中为了实现良好的温度控制效果,应通过动态流量优化策略调整电解液流速,控制电池总产热最低,同时还要遵循以下原则:(1)电池温度的决定因素是长期运行的平均电流密度,运行中允许短时间内的大电流密度(>50mA/cm~2)的充/放电,但应尽可能避免在大电流密度下持续运行;(2)电池温度监控的关键时期是电池放电末期,电池放电产热大,电堆温度超过40℃时要及时中止放电或切换为充电状态;(3)可以忽略短暂的峰值环境温度对电池温度的影响,但数个小时以上的持续高温与电池持续放电的重迭应尽可能避免。(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3-01)

刘欣宇,胡瑾,郭建文,王贵林,高卫平[8](2018)在《温度响应性高分子偶联干扰素-α有效提高抗肿瘤功效》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定点原位生长技术,合成了一种温度响应性的干扰素-聚(2-甲基-2-丙烯酸-2-(2-甲氧基乙氧基)乙酯)偶联物(IFN-PDEGMA).当温度低于22oC时,IFN-PDEGMA处于溶解状态;当温度高于22oC时,IFN-PDEGMA则会发生聚集.由于小鼠体温高于22oC,因此,将IFN-PDEGMA原位注射到小鼠肿瘤组织处之后,它会在肿瘤组织处聚集驻留.体外实验结果显示,IFN-PDEGMA有效保持了干扰素的结构和活性;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原药IFN-α,非温敏性IFN-POEGMA、商业化的长效干扰素PEGASYS以及IFN-PDEGMA可以更好地聚集驻留在肿瘤处,荷黑色素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得以显着延长,分子量为10 kD a、30 kD a、60 k Da、100 kD a的IFN-PDEGMA所治疗的小鼠,其生存时间分别为36.5、31、29.5、28天,其中,10 kD a和30 kD a的IFN-PDEGMA的治疗效果均要优于PEGASYS.同时,生物安全性实验显示IFN-PDEGMA对正常组织器官不存在显着的毒副作用.(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杨震,陈子茜,杜秀彤,赵慢,岳颖[9](2017)在《天然氨基酸直接构筑温度响应性多肽的分子设计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肽材料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与生物降解性以及温敏特性的可调控性,我们以天然L-丙氨酸、L-苯丙氨酸和L-脯氨酸为多肽构建单元,成功制备出两种具有温度响应性的多肽,即聚(L-丙氨酸-co-L-脯氨酸)(PAP)和聚(L-苯丙氨酸-co-L-脯氨酸)(PPh P)。值得注意的是,温敏性多肽PAP与PPh P分别由两种天然氨基酸直接构成,无任何主链或侧基的化学修饰,最大程度地赋予了多肽的生物特性,即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研究发现:PAP与PPh P多肽链上,其结构单元含量比只有控制在一定范围时,才显示出良好的温度响应特性,其最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处于25-75℃。独特的二级结构以及氢键作用导致了PAP与PPh P溶液在升温/降温过程中,呈现非常明显的迟滞行为。经24-72小时培养,在PAP和PPh P中He La细胞的存活率分别高达95%和125%,表明两种多肽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2)》期刊2017-10-10)

李智,冯岸超,魏晓虎,汤华燊[10](2017)在《温度响应性琼脂糖基两性离子聚合物的制备及离子交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是生物工程领域中的一个关键点,其分离方法有透析、超滤、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等。在使用离子交换层析法时,被分离的蛋白质溶液流经离子交换层析柱,带有与离子交换剂相反电荷的蛋白质被吸附在离子交换剂上,随后用改变p H或离子强度的办法将吸附的蛋白质洗脱下来。其缺点是,洗脱过程复杂,需要大量的高浓度电解质溶液,成本高,污染环境。因此,我们希望制备出一种新型层析树脂,可以分离溶液中的蛋白质与盐,并通过改变温度使其再生。该材料以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琼脂糖小球为基体,表面改性后,在小球表面用RAFT聚合方法,使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单体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再修饰成温度响应性两性离子聚合物。两性离子聚合物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抗蛋白质吸附,我们期待利用其电荷作用来进行离子交换。通过温度控制盐溶液的吸收与解吸,不仅保证了蛋白质的纯化,也简化了操作过程,节省了成本,保护了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期刊2017-10-10)

温度响应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贵金属纳米粒子(NPs)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形貌,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优良的化学活性,在催化、光电器件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金属纳米粒子易聚集和不稳定的特点可能导致其催化活性受到阻碍,从而大大限制了金属纳米粒子的发展前景。大量的研究表明,利用氧化石墨烯、四氧化叁铁(Fe_3O_4)等材料作为金属纳米粒子的支撑载体可实现高效催化。二维氧化石墨烯材料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导电性能好、机械强度高等优点,是催化剂载体的理想选择。碳纳米材料与金属纳米粒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提高金属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Fe_3O_4纳米粒子由于其优异的磁性,赋予杂化纳米材料的磁性分离和重复利用的特性,满足绿色化学的理念而受到大家青睐。然而,氧化石墨烯或Fe_3O_4负载金属纳米粒子在水相催化体系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不好。因此,引入亲水性聚合物对催化剂载体进行改性是解决上述缺点的一种有效方法。环境响应性聚合物在对外部刺激(温度或酸碱度)时,可诱导聚合物组分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特别是利用温度响应性聚合物稳定的金属纳米催化剂,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本论文中,我们构筑了基于贻贝化学启发的温度响应性配位聚合物改性的纳米杂化材料,并将其作为金属纳米粒子的催化剂载体。所设计合成的配位共聚物链段上的环硫(ETMA)基团可以很好地控制并稳定原位生成的金属纳米粒子,实现了高效的催化还原过程和智能温度响应催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利用贻贝化学原理成功制备了温度响应性嵌段共聚物刷接枝的还原氧化石墨烯(PdNPs@BPrGO)纳米杂化材料,并被应用于高活性超细钯纳米粒子的支持载体,可以实现高效的非均相催化还原过程。首先利用端基带邻苯二酚的链转移剂,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温敏性亲水单体,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为另一种亲水单体,甲基丙烯酸环硫丙酯(ETMA)为配位单体,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温度响应的双亲水性两嵌段共聚物P(PEGMA-co-ETMA)-b-PNIPAM。然后通过贻贝化学作用成功将该嵌段共聚物接枝到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制备了聚合物刷修饰的片状纳米杂化材料(BPrGO),以此作为催化剂载体,利用嵌段共聚物上的环硫配体为稳定剂,通过原位还原法制备了金属钯纳米粒子负载的纳米杂化催化剂(PdNPs@BPrGO)。研究结果表明:与未用聚合物修饰的PdNPs@GO催化剂相比,低剂量的PdNPs@BPrGO催化剂在亚甲基蓝和硝基苯酚的还原反应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效果,并且至少可以循环使用五次而没有明显的活性损失。由于催化剂表面的PNIPAM链段在水溶液中具有温度诱导的可逆相转变行为,因此PdNPs@BPrGO催化剂还表现出了有趣的温度响应性催化性能。2、利用RAFT聚合法制备了端基带邻苯二酚基团的P(NIPAM-co-ETMA)共聚物,并通过贻贝化学的配位粘附作用将其接枝到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上,以此作为金属纳米催化剂的载体。利用碳点(CDs)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共聚物刷上的环硫基团为配体,在溶液中原位还原Pd~(2+)生成Pd纳米粒子,制备了一种高效磁性可回收的纳米杂化催化剂(PFe_3O_4@CDs@PdNPs)。由于CDs具有作为电子供体和/或受体的能力,因此与PdNPs具有较强的协同催化作用,可以显着促进PFe_3O_4@CDs@PdNPs的催化活性。与无碳点改性的催化剂PdNPs@PFe_3O_4相比,所制备的纳米催化剂对硝基苯酚和不同染料包括亚甲基蓝(MB)、甲基橙(MO)、罗丹明B、刚果红(CR)、罗丹明6G(R6G)和树脂天青(RZ)等具有更高的催化还原活性,这归因于催化剂较好的水分散稳定性和碳点的协同催化作用。此外,PFe_3O_4@CDs@PdNPs纳米杂化催化剂很容易通过外部磁场回收再利用,并至少可以循环催化六次,同时也具有温度响应的催化行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度响应性论文参考文献

[1].潘亚辉,高树中.基于温度响应性纳米复合物对脐疗新制剂及药物释放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2].段海潮.基于贻贝化学构筑温度响应性聚合物修饰的金属纳米杂化催化剂及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3].危俊吾,毕韵梅.基于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温度响应性聚合物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刘伟.具有pH及温度响应性聚合物基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药物控释方向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8

[5].周一凡,郑勰,周剑锋,查刘生.温度响应性中空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和表征[J].材料研究学报.2018

[6].修明明.温度响应性AIE超分子复合物的合成及稀溶液中相转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8

[7].王涛.全钒液流电池环境温度响应性的模拟及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8

[8].刘欣宇,胡瑾,郭建文,王贵林,高卫平.温度响应性高分子偶联干扰素-α有效提高抗肿瘤功效[J].高分子学报.2018

[9].杨震,陈子茜,杜秀彤,赵慢,岳颖.天然氨基酸直接构筑温度响应性多肽的分子设计与性能[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2).2017

[10].李智,冯岸超,魏晓虎,汤华燊.温度响应性琼脂糖基两性离子聚合物的制备及离子交换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2017

标签:;  ;  ;  ;  

温度响应性论文-潘亚辉,高树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