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SRAP) 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SRAP) 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

一、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左欠欠[1](2020)在《酢浆草遗传多样性分析和7种酢浆草的核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酢浆草属(Oxalis)植物是优良的药用和绿化植物,色彩丰富,花朵整齐,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盆栽种植和园林绿化中。本研究以原产于国外的51种酢浆草为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其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对其中7个种进行核型分析。取得主要结果如下:1.对34种酢浆草性状描述。叶互生或基生,小叶3(4–11)片,多为三出掌状复叶,叶形为倒心形、倒卵形、条形等;花色主要是白色、黄色、粉色和紫色几种。2.选取Oxalis obliquifolia和O.palmifrons两个材料对136对SRAP引物组合进行多态性筛选,经过PCR扩增后筛选出31对多态性好的SRAP引物组合,利用筛选的31对SRAP引物组合对51种酢浆草DNA进行扩增,总共扩增出1196条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38.58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987条,平均多态性条带为31.84条;不同引物组合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值在0.70–0.97之间,平均每对引物组合的PIC值是0.90。3.利用Powermarker V3.25软件对SRAP基因型数据进行分析,构建了51份酢浆草种的NJ发育树,结果表明,51份酢浆草种主要划分为三大类:第1大类包括2个种;第2大类包括33个种;第3大类包括16个种。4.对Oxalis anomala、O.flava、O.lupinifolia、O.obliquifolia、O.orbicularis、O.perdicaria、O.brasiliensis这7种酢浆草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O.brasiliensis和O.orbicularis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2n=4x=28,染色体基数x=7,是四倍体;O.perdicaria和O.obliquifolia都是二倍体植物,其染色体数目为2n=2x=14,染色体基数为x=7;O.lupinifolia是六倍体植物,其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染色体基数为x=7。O.flava是二倍体植物,其染色体数目为2n=2x=22,染色体基数为x=11,而O.anomala是二倍体植物,染色体数目为2n=2x=16,染色体基数为x=8。从染色体结构来看,7种酢浆草种质根据臂比值得出都为m型染色体;从染色体平均相对长度上来说,Oxalis flava染色体平均相对长度为1.59%,而O.lupinifolia染色体平均相对长度为0.91%,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沈竑哲[2](2021)在《国兰的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为研究国兰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提高杂交育种效率,本研究基于蕙兰的转录组序列和MADS-box基因开发了新的分子标记,并将其应用于种质资源分析和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蕙兰转录组SSR信息分析与SSR标记建立。在蕙兰的转录组序列中,共搜索到SSR位点9473个,这些SSR分布于8860条Unigene序列中。二核苷酸重复是最多的SSR类型,占SSR总数的62.15%。共设计了68对SSR引物,筛选到44对显示多态性的引物,并且这44对SSR引物对春兰和大花蕙兰具有通用性。2.基于MADS-box基因序列的标记开发。将下载的78个MADS-box基因进行分类,通过基因和氨基酸序列比对找到了各类MADS-box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并根据保守区域的序列设计了15对引物。经测试,其中14对引物可以扩增,11对引物表现出了多态性。3.国兰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分析。利用24个SSR标记与15个SRAP标记对33份蕙兰进行联合分析,SSR标记和SRAP标记分别检测出多态性位点165个和237个,平均多态性位点6.88个和15.80个,PIC值变化分别在0.3673~0.9624和0.6997~0.9697之间,平均PIC值为0.6630和0.8815,相似系数分别在0.5909~0.9205和0.6454~0.8685之间,平均为0.7528和0.7524;两种标记的联合分析的相似系数在0.6440~0.8899之间,平均为0.7524;两种标记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而整合两种标记的分析能更全面揭示蕙兰品种间的遗传关系与遗传多样性。利用25对SSR标记对41份大花蕙兰进行分析,共检测到多态性位点171个,平均多态性位点数6.84个,PIC值变化在0.5033~0.9601之间,平均为0.7703,相似系数变化0.5668~0.9947之间,平均为0.7159;根据SSR的分析结果的聚类,分成5个类群,其中E类又分为3个亚类。利用18对SSR标记对38份春兰进行分析,共检测到多态性位点137个,平均多态性位点数7.61个,PIC值变化在0.1011~0.9681之间,平均达到0.7647,相似系数0.5943-0.9228之间,平均约0.7558。利用MADS-box标记对蕙兰、春兰、建兰和大花蕙兰的各6份材料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多态性位点77个,平均为7.00个,PIC值变化在0.1528~0.9444之间,平均为0.6970,相似系数变化在0.5185~0.9259;MADS-box标记分析的聚类与其种类归属基本相符。4.杂种F1的SSR鉴定。利用所开发的SSR标记分别对梅×黄金岁月、笕40×KK560两个杂交组合的190个和195个F1组培苗进行鉴定。在两个杂交组合的F1组培苗中,均没有检测到假杂种,但均发现有SSR位点的无性系变异。

杨碧穗,黄秋连,谢璐欣,吴波,邓可众,吴志瑰,朱卫丰,何绍浪,黄琦,朱玉野,葛菲[3](2021)在《葛根分子生药学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子生药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药的分类与鉴定、栽培与保护及有效成分生产的一门科学,分子生药学的提出让生药的研究从微观向基因水平迈进。葛根作为药食两用植物,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品种众多容易造成混乱且根据传统的鉴定方法不易区分鉴别,且葛根在基因水平上的研究尚浅,因此分子生药学对葛根的研究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分子生药学在葛根分子鉴定、转录组测序研究、葛根功能基因的克隆和合成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推动葛根及其有效成分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张明飞[4](2020)在《四倍体马铃薯高密度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淀粉含量等重要性状的QTL定位》文中研究说明马铃薯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市场对淀粉、全粉、薯片、薯条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品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培育高淀粉、高干物质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构建马铃薯高密度分子遗传连锁图谱以及定位重要品质和产量性状的QTL,本试验以四倍体马铃薯“YSP-4”和“MIN-021”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了马铃薯杂种F1代182个分离单株,并提取其基因组DNA。采用SRAP和SNP两种分子标记,构建其双亲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并测定两年两点4个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杂种F1代分离群体的块茎淀粉含量、干物质含量、单株产量和商品薯率4个重要性状,以定位其相应性状的稳定主效QTL。该研究可为深入开展马铃薯品质及产量等重要性状QTL精细定位,相关基因图位克隆、功能分析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试验筛选出适宜SRAP引物组合36对,对马铃薯杂种F1代182个分离单株及其亲本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742个SRAP条带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598个,多态性比率为80.59%。2.利用SLAF-seq高通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得到稳定的用于遗传作图的SNP标记3,001个。3.标记偏分离分析显示,母本图谱中共有1,995个分子标记,其中偏分离标记157个,偏分离比率仅为7.87%;父本图谱中共有1,776个分子标记,含97个偏分离标记,偏分离比率仅为5.46%。这符合植物遗传作图偏分离标记小于30%的要求。4.采用“双假测交”策略,构建了两张各含12个连锁群的双亲高密度遗传图谱。其中母本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1,829.19 cM,含1,995个标记,标记间平均图距0.92 cM;父本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1,810.44 cM,含1,776个标记,平均图距1.02 cM。5.四倍体马铃薯F,分离群体的淀粉含量、干物质含量、单株产量及商品薯率4个表型性状间均呈正态分布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和差异显着性。6.在已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上对块茎淀粉含量、干物质含量、单株产量及商品薯率4个重要性状进行QTLs定位,共检测到稳定QTLs 23个。其中父本图谱中检测到11个稳定QTLs,分别是5个淀粉含量QTLs、3个干物质含量QTLs、2个单株产量QTLs和1个商品薯率QTLs,其遗传贡献率变幅为10.6%~41.7%;母本图谱定位到12个稳定QTLs,包含1个淀粉含量QTLs、6个干物质含量QTLs、3个单株产量QTLs和2个商品薯率QTLs,其遗传贡献率变幅为10.7%~44.8%。7.在检测到的23个稳定QTLs中,含7个主效QTLs。父本图谱中检测到3个主效QTLs,其中控制淀粉含量2个(qLM7SC45和qLM7SC46),单株产量1个(qLM4TY22),遗传贡献率变幅为20.7%~41.7%;母本图谱中检测到4个主效QTLs,其中控制淀粉含量1个(qLF5SC16),干物质含量3个(qLF4DM11、qLF1DM23和qLF5DM65),遗传贡献率变幅为26.0%~44.8%。

侯娜[5](2019)在《花椒多层次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受花椒种质资源遗传关系不清和特殊的繁殖方式(无融合生殖)的影响,花椒育种工作进展缓慢。为了研究花椒的遗传变异水平和遗传结构,更好的为花椒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科学指导,从而高效利用所掌握的资源进行种质创新,开展育种工作。本文以我国重要的木本香料花椒植物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分子生物学、理化分析、形态分析技术,对花椒属不同种质资源进行多层次(群体间、群体内、家系内)遗传变异与多样性分析研究,为花椒种质资源挖掘、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花椒群体间的果皮品质和遗传差异分析。对不同花椒栽培群体的果皮品质(蛋白质、粗脂肪、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花椒群体的果皮蛋白质含量均差异显着(P<0.01),粗脂肪含量差异显着(P<0.01),不同花椒栽培群体果皮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异显着(P<0.01),不同花椒群体的氨基酸种类齐全,氨基酸含量达到8.27%。花椒群体间SRAP和EST-SSR分子标记遗传差异分析,扩增产物长度分别在50-500 bp和90-350 bp之间,平均多态性百分率(PPL)分别为83.71%和100%。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间,群体间差异较大,且SRAP和EST-SSR分子标记聚类结果相似。2.花椒群体内遗传差异分析。使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不同花椒群体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有参基因组装注释的方法获得了完整的花椒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58,489 bp-158,572 bp,鉴定出132个功能基因;通过叶绿体基因组重复序列分析,花椒属植物具有丰富的SSR序列。对顶坛花椒群体内9个经济产量相关形态指标分析结果表明:9个指标平均变异幅度为29.80%,测试花椒群体内表型相关性状变异幅度较大,遗传多样性丰富。利用SRAP和SSR两种分子标记对不同花椒群体内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内差异较小。3.花椒家系内遗传差异分析。利用SRAP和EST-SSR分子标记对2个花椒群体(韩城大红袍和顶坛花椒)的不同家系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韩城大红袍FST分别为0.021和0.445,顶坛花椒FST分别为0.015和0.254。2个花椒群体家系内遗传多样性较小,同一家系内个体间几乎没有分化,说明同一家系内未进行基因交流,花椒选择育种不考虑家系内选择。

郑军红[6](2019)在《文蛤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在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文蛤(Meretrix petechialis)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双壳贝类,但由于过度开发和栖息地破坏,其种群数量已大大减少。文蛤的种质资源保护对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遗传多样性无论对于物种的保护还是开发、利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将通过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了解文蛤的遗传背景,比较文蛤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不同壳色间的遗传差异,为文蛤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品种选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本研究从文蛤EST数据库中开发了10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EST-SSR),并在文蛤中进行了遗传特征分析。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范围为4-30,平均每个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数为10.9个。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在0.100-1.000和0.538-0.973之间变化,平均为0.713和0.750。PIC值介于0.423(Mmt09)至0.956(Mmt47)之间,平均值为0.695。利用9个微卫星位点与3个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薪蛤、等边浅蛤、琴文蛤)进行了跨物种扩增研究,跨物种通用性范围为29.17%-100%。这些微卫星位点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该物种的种群结构和遗传分化。本研究中,我们对9个文蛤群体进行了微卫星分析,筛选了6个多态性高的微卫星标记用于遗传评估,分析了种群分化程度,检测了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我们检测到共165个等位基因。在这6个微卫星位点中,等位基因的最小数目是4,每个位点的最大数目是30。观测杂合度最小值为0.717,最大值为0.861,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为0.797,最大值为0.856。9个文蛤群体的FST=0.214,P<0.01,说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是显着的。本文通过邻接法对9个文蛤群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自GX(广西)的文蛤群体独立为一支,其他8个群体聚成一支,表明每个种群中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本研究为我国文蛤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提供依据,也为文蛤种质资源提供了保护。我们通过微卫星标记分析9个种群的样本,研究了文蛤的遗传变异和种群结构。同时,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mtCOI)基因评估了9个文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获得共90个COI序列,每个COI序列长度为699 bp。鉴定了51个单倍型,其中10个单倍型在群体中共享。单倍型多样性在FJ(福建),PJ(盘锦)和JS(江苏)中最高(0.9778±0.0540),在DD(丹东)中最低(0.7778±0.1374)。核苷酸多样性在PJ中最高(0.4534±0.2405),在JS中最低(0.0062±0.0041)。中性检验(Fu’s Fs)和错配分布分析显示,文蛤不排除种群扩张事件。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91.7%的遗传方差在种群内,0.52%的方差在种群中,表明种群之间存在显着的遗传分化(P<0.05)。邻接树显示单倍型不是根据地理位置聚类,而是来自相同或相邻位置的一些单倍型组合在一起。本研究结果为文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并为文蛤的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见解。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分析了文蛤9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从105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8对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组合,每对引物组合检测到的位点数为12-23个,在9个文蛤群体中共检测到132个位点。JS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27.27%)。9个文蛤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在0.0647-0.0793之间,其中SD(山东)群体最低,NK(朝鲜)群体最高。Shannon’S信息指数在0.1023-0.1202之间,其中SD群体最低,JS群体最高。9个群体间的Nei’S无偏遗传距离为0.0243-0.0570,遗传相似度为0.9446-0.9760;GX和SD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0.0570),亲缘关系较远,SD和JS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0.0243),亲缘关系较近。这为文蛤的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采用SRAP-cDNA方法分析了两种壳色文蛤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与壳色相关的分子标记。采用30对稳定的引物组合对2种壳色文蛤cDNA进行扩增,有11对引物表现出差异片段,经过回收、克隆、测序后得到18条不同的差异序列,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X比对分析,结果发现Ton依赖受体蛋白可能参与贝类壳色调控。根据差异序列设计了SCAR引物,并在“黄色”和“红色”文蛤中进行了PCR扩增,获得了4对差异引物.采用群体对四种标记(Me1/Em2,Me2/Em3,Me4/Em11 and Me4/Em12)进行验证,结果发现,Me1/Em2和Me2/Em3在“黄色”文蛤群体中呈现阳性,而Me4/Em11和Me4/Em12在“红色”文蛤群体中为阳性,并且这四种标记均可作为文蛤壳色相关标记。这为研究文蛤不同壳色基因调控奠定了基础,也为进一步研究文蛤壳色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马泽华[7](2019)在《我国番石榴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文中提出番石榴(Psidium guajava)隶属于番石榴属(Psidium),原产于热带美洲,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栽培于华南地区、福建、台湾等地,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均有逸生分布。番石榴药食同源,经济价值高。现今,我国多个省份、自治区建有相应的番石榴种质资源圃,种质收集工作长期、持续进行,由于在收集过程中缺乏系统完善的品种鉴定方法,导致品种混乱,出现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等现象,给番石榴育种和产业发展造成很大损失。本研究前期以形态学标记结合SSR标记分析45份番石榴品种(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中后期主要着力收集我国多地的番石榴资源圃的131份番石榴种质,利用多种分子标记对我国番石榴种质资源的遗传关系和遗传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以45份番石榴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利用19个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合15对SSR引物进行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番石榴材料表型性状存在着显着的遗传变异,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以果皮颜色、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果重与叶长、果实纵横径、果腔纵横径、肉厚呈极显着正相关,果实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TSS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叶宽、果腔横径呈显着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3.37%,以果重因子贡献率最高,为23.867%;15对多态性SSR引物共检测到了65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高达97.01%,平均PIC为0.60,Nei’s基因多样性为0.29,Shannon’s指数为0.44;SSR标记聚类分析相比于形态学标记能将实生品系和栽培品种完全区分开来;基于表型和SSR分子标记最终揭示了45份番石榴品种(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可依据果实质量、植株长势、外观色度和耐涝能力等优质性状的不同需求,指导选育。收集国内7个番石榴群体,共131份材料,通过优化建立的SSR反应体系从23对引物中筛选出21对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21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24个位点,多态性位点为120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96.77%,平均PIC为0.6;AMOVA显示81%遗传变异来自居群内,居群间的变异占19%,居群间遗传距离在0.0280.200之间,基因流Nm为1.07;主坐标分析和UPGMA聚类均将131份番石榴材料分成3类,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4290.997,大部分种质未按来源地聚类;Structure软件将131份番石榴材料划分为红、蓝、绿3个群体,明确了每个个体之间的血统成分。通过优化建立的SRAP反应体系从30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了24对多态性引物,在131份番石榴种质中共扩增出了31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为304个,多态性位点比率达95.60%;AMOVA分析表明,92%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居群内,8%变异来自居群间,居群体间遗传距离范围在0.0180.067之间,基因流Nm为2.885;UPGMA聚类将131份番石榴种质划分为3类,与SSR标记一致,遗传相似系数在0.3780.998之间。通过优化建立的SCoT反应体系从36条单引物中筛选出了17条多态性SCoT引物,在131份番石榴种质中共扩增出了131个位点,多态性位点为125个,多态性位点比率达95%;AMOVA分析表明,居群内遗传变异占87%,居群间的变异占13%,遗传距离在0.0170.075之间,基因流Nm为1.645;利用UPGMA法将131份番石榴种质聚为2大类7亚类,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380.994。SSR、SRAP和SCoT标记在131份番石榴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检测效率均较高,均表明供试的番石榴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Mantel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三种标记间的遗传距离显着不相关,在揭示遗传信息上彼此互相补充;群体聚类结果均显示巴西种质BX与其他6个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广西资源圃GX、福建资源圃FJ和湛江资源圃ZJ的遗传距离较近,表明这3个群体间遗传关系较近;单独SSR标记、单独SRAP标记、综合3种标记三类方法的UPGMA聚类分析均将131份番石榴种质划分为相同的3大类群,明确区分近缘种、当地种、同物异名种等不同种质间的遗传差异。

张旭[8](2019)在《基于表型性状及SRAP标记的马铃薯遗传多样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铃薯蔬粮兼用、营养价值高,2015年国家农业部将马铃薯列为我国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山西省的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均符合马铃薯的生长条件,是马铃薯种植生产的优势产区,但目前山西省主栽马铃薯品种较少、遗传背景狭窄。丰富马铃薯种质资源,评价马铃薯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建立完善的鉴定评价体系,加快马铃薯育种进程,是当前马铃薯育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本研究以山西省主栽马铃薯品种及引进的种质资源为材料,在调查研究马铃薯植株性状、薯型性状、经济性状以及品质性状等表型性状的基础上,选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马铃薯的优良品种的繁育提供研究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对20个山西省主栽马铃薯品种进行变异分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0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是14.4275.87,均值为34.75。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在0.561.95范围内,平均值为1.45。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花冠颜色,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对山西省主栽马铃薯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18处分为5大类,其中第一大类包括15个品种,占总数的75%,可见山西省主栽马铃薯品种类型较单一且相似度高。2.通过统计7个表型性状分析108个马铃薯种质资源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是0.701.73,变异系数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变异系数范围为29.3972.95,均值为49.13。通过表型性状对供试马铃薯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10处,将108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第Ⅰ类有30个品种,在遗传距离为7处,这一大类又可分为3个亚类;第Ⅱ类有17个品种;第Ⅲ类有59个品种,在遗传距离为7处,这一大类又可分为4个亚类;第Ⅳ类有2个品种。划分的每一大类之间以及各亚类之间都表现出了一些在表型性状上的差异。3.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SRAP-PCR反应体系的5个因素(引物浓度、Mg2+浓度、模板DNA用量、dNTPs浓度和Taq DNA聚合酶用量)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马铃薯的SRAP-PCR反应体系。4.从289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4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452个条带,多态性条带有405个,多态性比率占89.6%。等位基因数Na值变化范围为1.71432,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8893。有效等位基因数Ne值范围为1.36071.7526,平均Ne值为1.5099。基因多样性H值变化范围是0.22070.4103,均值为0.2976。Shannon’s多样性指数(I)范围是0.34400.5910,均值是0.4493。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范围是0.25050.4103,均值为0.3312。5.根据引物扩增结果得出108份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是0.26700.9130,变幅为0.646。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0处,可将108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分为6大类。其中Ⅰ类有65个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75处,可被分为8个亚类;Ⅱ类有34个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7处,可以分为5个亚类;Ⅲ类有2个品种;Ⅳ类有2个品种;Ⅴ类有3个品种;Ⅵ类有2个品种。品种的分类与其来源以及亲本有显着关系。6.通过对表型性状遗传距离矩阵和SRAP分子标记遗传相似性系数矩阵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r=0.2278,p=0.1205,表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不显着。但比较表型性状和SRAP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可看出两者的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通过形态学标记与分子标记相结合,可以更准确全面地评价山西省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将为马铃薯种质改良、种质创新提供研究基础,并将有效地改善山西省马铃薯遗传基础狭窄的局面,加快马铃薯育种进程。

刘丽芳[9](2019)在《湖南省西瓜枯萎病菌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西瓜枯萎病是制约西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球性真菌土传病害,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所引起。本研究于西瓜枯萎病发病时期,从湖南省各个地区采集西瓜枯萎病株样本进行病菌的分离和纯化,以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生理小种标准菌株为标准,选取了具有枯萎病菌典型特征的77个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及分子检测鉴定;并以西瓜感病品种“早佳8424”为寄主材料,利用菌土法对鉴定为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的菌株进行人工接种盆栽实验,对发病植株进行观察、记录,计算病情指数,并对菌株的致病力的强弱进行鉴定和评价;同时,对适合西瓜枯萎病菌遗传多样分析的SRAP-PCR引物进行筛选,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湖南省各个地区西瓜专化型菌株进行多态性分析。实验主要结果如下:1、从湖南省各地采集到的94份西瓜枯萎病植株样本中,共有77个病原菌被分离纯化,其中分离到的尖孢镰刀菌的数量是73个,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的数量为35个。2、西瓜枯萎病菌致病力强弱在湖南省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其中来自湘东居群的FON1(湖南省长沙县高桥镇-2)、FON6(湖南省长沙县高桥镇-7)和FON11(湖南省长沙县高桥镇-13)菌株,来自湘西居群的FON26(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FON69(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菌株以及来自湘中地区的FON73(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菌株的致病力最强;病情指数为100,湘南居群的FON70(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菌株的致病力次之,病情指数为96.15;最弱的是来自湘北居群的FON51(湖南省岳阳市桃林寺镇)菌株,只能使西瓜轻微感病;其他所有菌株都能使西瓜感病。3、从225对SRAP-PC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适合西瓜枯萎病菌遗传多样分析的15对扩增条带清晰、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分别是:ME1+EM4、ME1+EM5、ME4+EM2、ME4+EM3、ME5+EM1、ME5+EM5、ME5+EM15、ME6+EM2、ME8+EM1、ME8+EM5、ME11+EM1、ME12+EM9、ME12+EM15、ME14+EM2、ME14+EM7。4、五个居群的35个西瓜枯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用15对SRAP-PCR引物进行分析,共有261条带被扩增,其中有239条为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平均扩增出位点数和多态性位点数分别为17.4、15.94个,其多态性比率达到了91.57%。POPGENE软件对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西瓜枯萎病菌居群水平上(Ne*=1.3205,h*=0.1855,I*=0.2738)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及变异度,其中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居群是湘东居群。NTSYS软件计算菌株两两间的相似系数的结果表明,这35个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两两菌株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600.92之间,平均值为0.76。供试菌株的遗传分化从分子水平上来说较大,群体间也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SRAP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于遗传相似系数为0.60处被划分为2个类群,湘东居群的FON49(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菌株单独聚为一类。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来自湘中居群的FON73菌株(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和来自湘东居群的FON77菌株(湖南省株洲市株洲县),它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遗传距离最近,同时也说明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最小。亲缘关系最远的是来自同一居群,湘东居群的FON49菌株(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和FON4菌株(湖南省长沙县高桥镇-5)。它们的遗传相似系数最低,遗传距离最远,也说明它们之间遗传差异最大。根据菌株的分布情况来看,它们间的遗传亲缘关系与菌株间地理分布及距离没有相关性。

王丹丹[10](2018)在《基于SRAP和TRAP标记的新疆10种野生葱蒜的遗传多样性》文中研究表明葱蒜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食用、药用、蔬菜、饲料和观赏植物资源,其中洋葱、葱及大蒜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广泛栽培。新疆是我国及中亚地区野生葱蒜重要的分布地,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为葱属植物的抗逆育种提供了宝贵的基因材料。本研究以新疆10种野生葱蒜为研究材料,通过不同器官基因组DNA提取,比较基因组DNA对扩增结果影响,同时利用SRAP和TRAP分子标记对新疆10种野生葱蒜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开展新疆野生葱蒜种类鉴定、亲缘关系分析提供方法,为生产上葱蒜类蔬菜品种鉴定提供技术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改良SDS法对不同时期不同器官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研究发现获得的基因组DNA纯度(OD260/OD280)在1.714~1.968之间,变化不大,基因组DNA的浓度在150~305μg/m L之间,变化较大。对于同一器官不同时期而言,新鲜叶片基因组DNA浓度最高,枯黄叶片的最低;花药散落前的花基因组DNA浓度最高,花蕾的最低;果实完熟期的种子基因组DNA浓度最高,绿熟期种子的最低。经基因组DNA检测及PCR产物检测表明,以上不同器官均可获得高质量的基因组DNA,且PCR产物条带清晰。(2)选用SRAP标记通用的正向和反向引物各15条,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随机组合成225对引物组合,筛选出15对引物组合,用于后期新疆10种野生葱蒜的遗传多样性研究。(3)利用筛选出的15对引物,通过程序和温度筛选最终确定SRAP的反应程序为:35℃退火温度下进行前5个循环,52℃退火条件下35个循环。2μL 10×PCR Buffer,d NTPs浓度0.225 mmol/L,引物浓度0.250μmol/L,Taq酶用量1.000 U,模板DNA用量75.000 ng为最佳SRAP-PCR反应体系。通过SRAP-PCR扩增共检测出263个位点,多态性位点为259个,多态性位点比率(PPB)为98.45%,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4106,香农遗传多样性指数(I)为0.5937,说明新疆10种野生葱蒜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10个种群内基因多样度(Hs)和总群体遗传多样度(Ht)分别为0.2099和0.4101,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4882,基因流(Nm)为0.5241,表明其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的基因流动性较小。基于SM系数法,其遗传相似系数为0.59~0.95,将供试材料分为六大类群,表明其亲缘关系较近。(4)选用2条固定引物和7条随机引物,以及依据NCBI数据库搜索的葱属植物EST序列设计的3条固定引物及3条随机引物,随机组合50对TRAP引物组合进行引物筛选,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1对TRAP引物组合在不同种群及其近缘种间有一定的通用性。(5)采用筛选出的11对引物组合,进行退火温度筛选,确定TRAP-PCR的第一步退火温度为37℃,第二步退火温度为53.2℃。经优化,最终确定T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2μL 10×PCR Buffer,0.250 mmol/L d NTPs,0.250μmol/L引物,0.750 U Taq酶,75.000 ng模板DNA。TRAP标记共检测到202个位点,多态性位点为188个,多态性位点比率(PPB)为93.11%,种群间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1704,香农信息指数(I)为0.2449,种群内基因遗传多样度(Hs)为0.1894;总种群遗传多样度(Ht)为0.3939,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5192,而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0.4630,说明新疆10种野生葱蒜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且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间,种群间的基因流动性较小。基于SM系数法,其相似系数为0.60~0.95,将供试材料分为4大类群,表明其亲缘关系较近。(6)通过对SRAP和TRAP标记的比较研究,新疆10种野生葱蒜遗传多样性丰富、且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

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酢浆草遗传多样性分析和7种酢浆草的核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章综述
    1.1 酢浆草属植物资源
    1.2 酢浆草属植物特点及其应用价值
        1.2.1 酢浆草属植物特点
        1.2.2 酢浆草属植物应用价值
    1.3 分子标记技术
        1.3.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1.3.2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1.3.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1.3.4 简单重复序列(SSR)
        1.3.5 内部简单重复序列(ISSR)
        1.3.6 SRAP分子标记技术
    1.4 细胞学研究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酢浆草属种的性状描述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实验器材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性状描述
        2.2.1 Oxalis ambigua
        2.2.2 Oxalis anomala
        2.2.3 Oxalis bullulata
        2.2.4 Oxalis callosa
        2.2.5 Oxalis caprina
        2.2.6 Oxalis cathara
        2.2.7 Oxalis commutata
        2.2.8 Oxalis dichotoma
        2.2.9 Oxalis engleriana
        2.2.10 Oxalis falcata
        2.2.11 Oxalis fabifolia
        2.2.12 Oxalis flava
        2.2.13 Oxalis glabra
        2.2.14 Oxalis gracilis
        2.2.15 Oxalis katangensis
        2.2.16 Oxalis livida
        2.2.17 Oxalis lupinifolia
        2.2.18 Oxalis luteola
        2.2.19 Oxalis meisneri
        2.2.20 Oxalis namaquana
        2.2.21 Oxalis nidulans
        2.2.22 Oxalis nortieri
        2.2.23 Oxalis obliquifolia
        2.2.24 Oxalis orbicularis
        2.2.25 Oxalis pardalis
        2.2.26 Oxalis perdicaria
        2.2.27 Oxalis phloxidiflora
        2.2.28 Oxalis pocockiae
        2.2.29 Oxalis pusilla
        2.2.30 Oxalis smithiana
        2.2.31 Oxalis tenuifolia
        2.2.32 Oxalis violacea
        2.2.33 Oxalis hirta
        2.2.34 Oxalis purpurea
    2.3 小结
    2.4 讨论
第三章 基于SRAP技术的酢浆草遗传多样性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样品
        3.1.2 试剂与仪器设备
        3.1.3 酢浆草DNA的提取
        3.1.4 SRAP引物来源
        3.1.5 酢浆草SRAP分子标记的PCR扩增
        3.1.6 PCR扩增产物在 6%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电泳
        3.1.7 带型统计及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SRAP引物的筛选
        3.2.2 酢浆草SRAP引物扩增多态性
        3.2.3 酢浆草遗传多样性分析
    3.3 小结
    3.4 讨论
第四章 7种酢浆草核型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核型图建立
        4.2.2 Oxalis anomala核型分析
        4.2.3 Oxalis flava核型分析
        4.2.4 Oxalis lupinifolia核型分析
        4.2.5 Oxalis obliquifolia核型分析
        4.2.6 Oxalis orbicularis核型分析
        4.2.7 Oxalis perdicaria核型分析
        4.2.8 Oxalis brasiliensis核型分析
    4.3 小结
    4.4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成果

(2)国兰的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兰概述
    1.2 分子标记及其在兰花中的应用
        1.2.1 分子标记类型
        1.2.2 基于转录组序列的SSR标记
        1.2.3 分子标记在兰花中的应用
    1.3 MADS-box基因及其对兰花花器官的发育调控
        1.3.1 MADS-box基因结构
        1.3.2 MADS-box基因在国兰中的功能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4.1 本研究目的
        1.4.2 本研究内容
第二章 蕙兰转录组序列的SSR信息分析与标记开发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DNA提取
        2.1.3 蕙兰转录组序列的获取与SSR搜索
        2.1.4 SSR引物设计与合成
        2.1.5 SSR-PCR体系与退火温度测试
        2.1.6 扩增产物的检测
        2.1.7 SSR标记通用性检测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蕙兰转录组序列中SSR信息
        2.2.2 设计引物的扩增情况
        2.2.3 所开发SSR标记的多态性
        2.2.4 所开发SSR标记的通用性
    2.3 讨论
        2.3.1 蕙兰转录组中SSR信息
        2.3.2 蕙兰转录组SSR标记的开发
第三章 基于MADS-box基因的分子标记开发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DNA提取
        3.1.3 MADS-box基因序列的获取
        3.1.4 序列分析
        3.1.5 引物设计
        3.1.6 PCR扩增及产物检测
        3.1.7 条带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序列分类与比对结果
        3.2.2 不同MADS-bos标记的多态性
        3.2.3 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聚类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蕙兰、春兰和大花蕙兰种质资源的SSR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DNA提取
        4.1.3 PCR扩增
        4.1.4 扩增产物检测与条带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蕙兰种质资源的SSR分析
        4.2.2 大花蕙兰种质资源的SSR分析
        4.2.3 春兰种质资源的SSR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杂种F1 组培苗的SSR鉴定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DNA提取
        5.1.3 标记筛选
        5.1.4 杂种PCR检测
        5.1.5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SSR引物筛选
        5.2.2 杂种F1 的SSR鉴定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3)葛根分子生药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子鉴定研究
    1.1 分子标记技术
        1.1.1 RAPD分子标记
        1.1.2 SSR分子标记
        1.1.3 ISSR分子标记
        1.1.4 SRAP分子标记技术
        1.1.5 SCoT分子标记技术
    1.2 DNA条形码
2 葛根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3 葛根功能基因的克隆及合成途径研究
    3.1 葛根活性成分相关基因克隆
    3.2 葛根生长发育相关基因克隆
    3.3 葛根抗逆相关基因研究
4 展望

(4)四倍体马铃薯高密度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淀粉含量等重要性状的QTL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马铃薯概述
        1.1.1 马铃薯加工
        1.1.2 马铃薯块茎营养
    1.2 马铃薯遗传育种
        1.2.1 马铃薯育种方法
        1.2.2 马铃薯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1.3 分子遗传图谱构建
        1.3.1 作图群体亲本
        1.3.2 作图群体类型
        1.3.3 作图群体大小
        1.3.4 遗传标记类型
        1.3.5 马铃薯遗传连锁图谱的研究进展
    1.4 QTL定位
        1.4.1 QTL定位分析方法
        1.4.2 马铃薯重要QTL定位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四倍体马铃薯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地概况
        2.1.3 四倍体马铃薯群体构建过程及栽培方式
    2.2 试验方法
        2.2.1 DNA提取与质量检测
        2.2.2 SRAP分子标记筛选及分析
        2.2.3 SNP标记开发
        2.2.4 四倍体马铃薯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2.3 结果分析
        2.3.1 四倍体马铃薯基因组DNA质量检测
        2.3.2 SRAP分子标记引物筛选及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
        2.3.3 四倍体马铃薯F1代分离群体SNP标记开发和分析
        2.3.4 分子标记分型
        2.3.5 分子标记的偏分离分析
    2.4 四倍体马铃薯双亲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其重要特征
        2.4.1 马铃薯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
        2.4.2 母本“YSP-4”的遗传图谱特征
        2.4.3 父本“MIN-021”的遗传图谱特征
    2.5 讨论
        2.5.1 遗传标记的偏分离现象
        2.5.2 SLAF测序与SNP标记开发
        2.5.3 马铃薯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应用
    2.6 小结
3 四倍体马铃薯重要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分析
        3.2.1 四倍体马铃薯F_1群体重要性状相关性分析
        3.2.2 四倍体马铃薯F_1群体重要性状正态分布检测
        3.2.3 四倍体马铃薯重要QTL定位分析
    3.3 讨论
        3.3.1 环境和作图群体对QTL定位的影响
        3.3.2 作图群体大小和分子标记对QTL定位的影响
        3.3.3 QTL富集现象
    3.4 小结
4 结论与主要创新点
    4.1 结论
    4.2 主要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

(5)花椒多层次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椒种质资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2.1 花椒种质资源研究
        1.2.2 花椒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选育研究
        1.2.3 花椒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1.3 花椒品质方面研究进展
        1.3.1 花椒蛋白质研究
        1.3.2 花椒脂肪研究
        1.3.3 花椒活性成分研究
        1.3.4 花椒氨基酸含量研究
    1.4 花椒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5 目的意义、研究内容
        1.5.1 目的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花椒群体间遗传差异分析试验材料
        2.1.2 花椒群体内遗传差异研究试验材料
        2.1.3 家系内遗传差异研究试验材料
    2.2 试剂与设备
        2.2.1 主要试剂与设备
        2.2.2 果皮营养成分测试主要试剂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分子生物学方法
        2.3.2 果皮品质相关性状分析方法
        2.3.3 表型差异试验方法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2.4.1 遗传差异试验结果分析方法
        2.4.2 表型数据分析方法
        2.4.3 果皮营养品质数据分析方法
第三章 花椒群体间果皮品质和遗传差异分析
    3.1 花椒群体间果皮品质差异分析
        3.1.1 花椒群体间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差异分析
        3.1.2 花椒群体间矿物质元素的差异分析
        3.1.3 花椒群体间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分析
    3.2 基于SRAP分子标记花椒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分析
        3.2.1 基于SRAP分子标记花椒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3.2.2 基于SRAP分子标记花椒群体间遗传分化分析
    3.3 基于SSR分子标记花椒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分析
        3.3.1 基于SSR分子标记花椒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3.3.2 基于SSR分子标记花椒群体间遗传分化分析
        3.3.3 基于SSR分子标记花椒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3.4 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不同花椒群体分析
        3.4.1 花椒不同群体叶绿体基因组组装
        3.4.2 花椒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共性分析
        3.4.3 花椒不同栽培群体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
        3.4.4 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和重复序列分析
        3.4.5 系统发育进化分析
    3.5 小结
        3.5.1 营养成分测试分析
        3.5.2 不同花椒群体间遗传差异分析
第四章 花椒群体内表型性状和遗传差异分析
    4.1 花椒群体内表型性状分析
        4.1.1 顶坛花椒群体内结实性状表型变异分析
        4.1.2 顶坛花椒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4.1.3 顶坛花椒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4.2 基于SRAP分子标记花椒群体内遗传多样性
        4.2.1 基于SRAP分子标记花椒群体内遗传多样性
        4.2.2 基于SRAP分子标记花椒群体内的遗传分化分析
    4.3 基于SSR分子标记花椒群体内遗传多样性
        4.3.1 基于SSR分子标记花椒群体内遗传多样性
        4.3.2 基于SSR分子标记花椒群体内遗传分化分析
    4.4 小结
        4.4.1 花椒栽培群体表型性状差异分析
        4.4.2 花椒群体内遗传差异研究
第五章 花椒家系内遗传差异分析
    5.1 基于SRAP分子标记花椒家系内多态性及遗传分化分析
        5.1.1 基于SRAP分子标记不同花椒家系内多态性分析
        5.1.2 基于SRAP分子标记花椒家系遗传分化
    5.2 基于SSR分子标记花椒家系内多态性及遗传分化分析
        5.2.1 基于SSR分子标记花椒家系内多态性分析
        5.2.2 基于SSR分子标记花椒家系内遗传分化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讨论
    6.1 花椒表型和果实品质分析
        6.1.1 花椒表型差异分析
        6.1.2 花椒果实品质差异分析
    6.2 基于SRAP分子标记花椒群体遗传差异分析
    6.3 基于SSR分子标记花椒群体遗传差异分析
    6.4 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不同花椒群体遗传差异分析
        6.4.1 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分析
        6.4.2 花椒群体叶绿体基因组中的微卫星分析
        6.4.3 花椒群体叶绿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关系
    6.5 花椒育种目标及策略
        6.5.1 花椒育种目标
        6.5.2 育种手段
        6.5.3 花椒育种策略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文蛤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在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微卫星标记的概述
        1.1.1 微卫星标记的特点
        1.1.2 微卫星多态性产生的机理
        1.1.3 微卫星标记的应用
    1.2 微卫星标记开发方法
        1.2.1 构建基因组文库法
        1.2.2 近缘物种通用法
        1.2.3 数据库查找法
    1.3 遗传多样性及研究方法
        1.3.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1.3.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3.2.1 形态学标记
        1.3.2.2 细胞学标记
        1.3.2.3 生化标记
        1.3.2.4 分子标记
        1.3.3 DNA分子标记种类
        1.3.3.1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1.3.3.2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1.3.3.3 微卫星标记
        1.3.3.4 线粒体DNA
        1.3.3.5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1.3.3.6 特定序列扩增
    1.4 DNA分子标记在海洋贝类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1.5 文蛤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
        1.5.1 文蛤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征
        1.5.2 文蛤遗传多样性研究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文蛤新型EST-SSR的表征和在其他三个物种中的跨物种扩增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样品处理
        2.3.2 DNA提取
        2.3.3 序列获得及引物设计
        2.3.4 引物筛选
        2.3.5 群体多态性检测
        2.3.6 跨物种PCR扩增
        2.3.7 数据记录及分析
    2.4 结果
        2.4.1 微卫星引物筛选
        2.4.2 群体遗传多样性
        2.4.3 跨物种扩增
    2.5 讨论
第三章 文蛤9个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微卫星分析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方法
        3.3.1 DNA提取
        3.3.2 SSR标记分析
        3.3.3 遗传多样性数据分析
        3.3.4 样本群体的聚类分析
    3.4 结果
        3.4.1 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
        3.4.2 种群间的遗传分化
    3.5 讨论
        3.5.1 标记信息量
        3.5.2 文蛤的遗传多样性
        3.5.3 种群的遗传分化特征
第四章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文蛤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和种群结构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3 实验方法
        4.3.1 DNA提取
        4.3.2 线粒体COI扩增和测序
        4.3.3 数据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遗传多样性
        4.4.2 群体遗传结构
        4.4.3 历史种群扩张
        4.4.4 系统发育分析
    4.5 讨论
        4.5.1 群体遗传多样性
        4.5.2 群体遗传分化
第五章 SRAP标记分析文蛤9 个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
    5.3 实验方法
        5.3.1 基因组DNA提取及检测
        5.3.2 引物序列的确定
        5.3.3 SRAP-PCR扩增体系的优化及产物的检测
        5.3.4 SRAP谱带统计分析及遗传学指标的计算
    5.4 实验结果
        5.4.1 SRAP扩增带型
        5.4.2 群体遗传多样性
        5.4.3 群体遗传分化
    5.5 讨论
第六章 不同壳色文蛤的SRAP-cDNA差异分析及SCAR标记
    6.1 前言
    6.2 实验材料
    6.3 实验方法
        6.3.1 组织RNA的提取
        6.3.2 cDNA的合成
        6.3.3 SRAP-cDNA示差分析
        6.3.4 特异扩增片段的回收、克隆、测序及比对
        6.3.5 SCAR引物的设计与验证
    6.4 实验结果
        6.4.1 SRAP-cDNA示差分析
        6.4.2 差异序列比对分析及SCAR标记转化
        6.4.3 标记的验证
    6.5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7)我国番石榴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番石榴种质资源综述
        1.1.1 番石榴种质资源的分布和生产情况
        1.1.2 番石榴种质资源保存、评价、利用状况
        1.1.3 番石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45份番石榴品种(系)表型性状多样性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田间性状调查
    2.2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番石榴表型性状的描述统计
        2.3.2 番石榴种质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2.3.3 45份番石榴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2.3.4 45份番石榴品种(系)聚类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2.4.1 小结
        2.4.2 讨论
第三章 番石榴种质资源SSR标记多样性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试验试剂
        3.1.3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番石榴叶片DNA提取及检测
        3.2.2 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产物检测
        3.2.3 SSR引物筛选
        3.2.4 SSR-PCR反应体系稳定性验证
        3.2.5 番石榴SSR分子标记分析
    3.3 数据处理
        3.3.1 电泳谱带数据统计
        3.3.2 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分析
        3.3.3 SSR多样性指标统计
    3.4 结果与分析
        3.4.1 DNA的提取与检测
        3.4.2 番石榴SSR反应体系的优化和稳定性检测
        3.4.3 适合番石榴种质SSR分析的引物
        3.4.4 45份番石榴品种(系)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3.4.5 131份番石榴种质资源SSR多态性分析
        3.4.6 131份番石榴种质资源SSR遗传多样性与群体分化分析
        3.4.7 131份番石榴种质资源SSR标记群体结构分析
    3.5 小结与讨论
        3.5.1 小结
        3.5.2 讨论
第四章 番石榴种质资源SRAP标记多样性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番石榴叶片DNA提取及检测
        4.2.2 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产物检测
        4.2.3 SRAP引物筛选
        4.2.4 番石榴SRAP分子标记分析
    4.3 数据处理
        4.3.1 电泳谱带数据统计
        4.3.2 SRAP-PCR反应体系优化分析
        4.3.3 SRAP多样性指标统计
    4.4 结果与分析
        4.4.1 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分析
        4.4.2 SRAP引物筛选及多样性分析
        4.4.3 131份番石榴SRAP群体结构分析
        4.4.4 131份番石榴种质SRAP聚类分析
    4.5 小结与讨论
        4.5.1 小结
        4.5.2 讨论
第五章 番石榴种质资源SCoT标记多样性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番石榴叶片DNA提取及检测
        5.2.2 SCoT-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产物检测
        5.2.3 SCoT引物筛选
        5.2.4 番石榴SCoT分子标记分析
    5.3 数据处理
        5.3.1 电泳谱带数据统计
        5.3.2 SCoT-PCR反应体系优化分析
        5.3.3 SCoT多样性指标统计
    5.4 结果与分析
        5.4.1 SCoT-PCR反应体系优化
        5.4.2 SCoT引物筛选及多样性分析
        5.4.3 131份番石榴SCoT群体结构分析
        5.4.4 131份番石榴种质SCoT聚类分析
    5.5 131份番石榴种质资源SSR、SRAP和 SCoT标记比较分析
        5.5.1 三种标记遗传信息量检测效率分析
        5.5.2 三种标记Mantel相关性比较
        5.5.3 三种标记聚类结果比较
    5.6 小结与讨论
        5.6.1 小结
        5.6.2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后期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基于表型性状及SRAP标记的马铃薯遗传多样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马铃薯概述
    1.2 马铃薯种质资源现状
        1.2.1 马铃薯种质资源概况
        1.2.2 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现状
        1.2.2.1 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
        1.2.2.2 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利用
        1.2.3 山西省马铃薯种质资源现状
    1.3 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1.3.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1.3.2 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1.3.2.1 形态学标记
        1.3.2.2 细胞学标记
        1.3.2.3 生化标记
        1.3.2.4 分子标记
        1.3.2.5 SRAP分子标记的原理及应用
    1.4 本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山西省马铃薯品种表型性状分析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材料的播种及性状调查
        2.2.1 山西省主栽马铃薯品种
        2.2.2 引进马铃薯品种
    2.3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山西省马铃薯主栽品种表型多样性分析
        2.4.1.1 山西省马铃薯主栽品种表型性状分析
        2.4.1.2 山西省马铃薯主栽品种表型聚类分析
        2.4.2 山西省马铃薯品种表型多样性分析
        2.4.2.1 山西省马铃薯品种表型性状分析
        2.4.2.2 山西省马铃薯品种表型聚类分析
    2.5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山西省马铃薯品种SRAP标记分析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3.1.3 试剂配制
    3.2 试验方法
        3.2.1 基因组DNA的提取检测
        3.2.2 马铃薯SRAP-PCR扩增
        3.2.2.1 马铃薯SRAP-PCR扩增程序
        3.2.2.2 马铃薯SRAP-PCR扩增引物
        3.2.2.3 马铃薯SRAP-PCR扩增条件的优化与验证
        3.2.3 马铃薯SRAP-PCR扩增引物的筛选
        3.2.4 马铃薯SRAP-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3.2.5 数据统计及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马铃薯基因组DNA质量
        3.3.2 马铃薯SRAP-PCR扩增条件的优化
        3.3.2.1 SPAP-PCR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3.3.2.2 SRAP-PCR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3.2.3 马铃薯SRAP-PCR扩增优化体系的验证
        3.3.3 马铃薯SRAP-PCR扩增引物的筛选及多态性分析
        3.3.4 山西省马铃薯品种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
        3.3.5 山西省马铃薯品种SRAP聚类分析
        3.3.6 表型性状聚类与SRAP标记聚类分析比较
    3.4 结论与讨论
        3.4.1 马铃薯SRAP-PCR扩增条件的优化
        3.4.2 马铃薯SRAP-PCR扩增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3.4.3 马铃薯品种SRAP聚类分析
        3.4.4 表型性状聚类与SRAP标记聚类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基于形态学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2 基于SRA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3 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湖南省西瓜枯萎病菌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西瓜枯萎病研究进展
        1.1.1 西瓜枯萎病菌
    1.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1.2.1 遗传多样性的含义
        1.2.2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意义
        1.2.3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的进展
    1.3 分子标记技术在西瓜研究中的进展
    1.4 西瓜枯萎病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西瓜枯萎病菌株
        2.1.2 供试培养基
        2.1.3 供试西瓜品种
        2.1.4 主要仪器及设备
        2.1.5 供试试剂
        2.1.6 供试引物
    2.2 试验方法
        2.2.1 供试菌株的收集与分离
        2.2.2 基因组DNA提取与检测
        2.2.3 供试西瓜枯萎病菌分子鉴定
        2.2.4 人工接种盆栽实验
        2.2.5 SRAP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湖南省西瓜枯萎病菌形态学观察
    3.2 基因组DNA的质量检测
    3.3 湖南省西瓜枯萎病菌分子鉴定
    3.4 湖南省西瓜枯萎病菌致病性检测
    3.5 湖南省西瓜枯萎病菌SRAP分析
        3.5.1 引物的筛选与多态性
        3.5.2 西瓜枯萎病菌SRAP引物扩增的多态性
        3.5.3 遗传多样性分析
        3.5.4 遗传相似系数与SRAP聚类分析
        3.5.5 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湖南省西瓜枯萎病菌形态学观察
    4.2 湖南省西瓜枯萎病菌分子鉴定
    4.3 湖南省西瓜枯萎病菌致病性检测
    4.4 湖南省西瓜枯萎病菌SRAP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基于SRAP和TRAP标记的新疆10种野生葱蒜的遗传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1.2 DNA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1.3 存在的问题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实葶葱不同器官基因组DNA的提取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SRAP标记的新疆野生葱蒜遗传多样性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TRAP标记的新疆野生葱蒜遗传多样性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SRAP与 TRAP在新疆野生葱蒜遗传多样性上的对比分析
    5.1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酢浆草遗传多样性分析和7种酢浆草的核型分析[D]. 左欠欠.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01)
  • [2]国兰的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D]. 沈竑哲. 浙江大学, 2021(01)
  • [3]葛根分子生药学研究进展[J]. 杨碧穗,黄秋连,谢璐欣,吴波,邓可众,吴志瑰,朱卫丰,何绍浪,黄琦,朱玉野,葛菲. 中国中药杂志, 2021(09)
  • [4]四倍体马铃薯高密度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淀粉含量等重要性状的QTL定位[D]. 张明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
  • [5]花椒多层次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分析[D]. 侯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 [6]文蛤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在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D]. 郑军红. 大连海洋大学, 2019(03)
  • [7]我国番石榴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D]. 马泽华. 广州大学, 2019(01)
  • [8]基于表型性状及SRAP标记的马铃薯遗传多样性评价[D]. 张旭.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9]湖南省西瓜枯萎病菌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的研究[D]. 刘丽芳. 湖南大学, 2019(06)
  • [10]基于SRAP和TRAP标记的新疆10种野生葱蒜的遗传多样性[D]. 王丹丹. 新疆农业大学, 2018

标签:;  ;  ;  ;  ;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SRAP) 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