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酚酸论文_赵晓亚,王艺茸,周红,蔡杰,张菁

导读:本文包含了霉酚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霉酚酸,浓度,药物,戊烯,肾移植,肾小球,白蛋白。

霉酚酸论文文献综述

赵晓亚,王艺茸,周红,蔡杰,张菁[1](2019)在《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霉酚酸浓度及其在心脏移植患者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液相色谱-质谱串联(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霉酚酸(MPA)浓度,用于心脏移植患者药动学研究及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方法取血浆样品200μL,加入MPA-d_3内标(2μg·mL~(-1))20μL,乙腈沉淀,取上清液进样。Agilent ZORBAX SB-C_(18)(2.1 mm×50 mm, 3.5μm)色谱柱进行分离;5 mmol乙酸铵(0.25%甲酸)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用多反应监测进行定量,ESI负离子方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 319.1→191.0 (MPA)与m/z 322.1→191.1 (内标MPA-d_3)。6例心脏移植患者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的叁联免疫抑制方案,测定首次服用MMF后0~12 h的MPA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30例患者服用MMF 0.5 g,q12h,至少7 d,检测达稳态后的谷浓度。结果 MPA在0.1~4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MPA日内及日间变异均小于10%,提取回收率为96.3%~97.9%,基质效应为99.7%~106.5%。6例心脏移植患者单次给予MMF1 g后,MPA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峰浓度(C_(max))为(7.58±5.09)μg·mL~(-1),峰时间(t_(max))为(1.83±1.13) h,AUC_(0-12)为(26.58±7.23)μg·mL~(-1)·h,AUC_(0-∞)为(37.41±14.42)μg·mL~(-1)·h,t_(1/2)为(7.53±8.01) h。CL/F为(29.36±7.78)L·h~(-1),V_d为(258.80±177.96)L。30例患者血浆MPA稳态谷浓度为0.37~3.832μg·mL~(-1),个体间变异高达59.2%。结论该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适用于心脏移植患者MPA药动学研究及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本文来源于《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10期)

金碧辉[2](2019)在《霉酚酸脂治疗乙肝相关肾小球疾病疗效及对患者24 h 尿蛋白、血清白蛋白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霉酚酸脂治疗乙肝相关肾小球疾病疗效及对24 h尿蛋白(UPO)、血清白蛋白(Alb)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与治疗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添加霉酚酸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UPO、Alb测量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HBV-DNA阴性率、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12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霉酚酸脂治疗乙肝相关肾小球疾病具有显着效果,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白杨娟,石运莹,邹远高,唐江涛,李亚梅[3](2018)在《霉酚酸浓度监测对肾移植受者移植后感染的预测价值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浓度监测对肾移植受者移植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诊断为感染的住院肾移植受者48例(感染组)、一般情况稳定且排除感染的肾移植受者68例(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者入院前、入院时及出院时服药前、服药后0.5h、2h、4hMPA药物浓度(MPA-C_0、MPA-C_(0.5)、MPA-C_2、MPA-C_4)和简化药时曲线下面积(MPA Area Under Curve_(0-4),MPA-AUC_(0-4))、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谷浓度(TAC-C_0)、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等资料。结果感染组肾移植受者TAC-C_0在入院前后基本稳定,均接近稳定组水平(P>0.05)。入院前,感染组肾移植受者MPA-AUC_(0-4)及MPA-C_4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MPA-C_0和MPA-C_2稍高于与对照组(P>0.05);入院时,除MPA-C_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PA-C_2、 MPA-C_4及MPA-AUC_(0-4)在感染组稍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感染组MPA各时点浓度和MPA-AUC_(0-4)均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 MPA-AUC_(0-4)、MPA-C_4对肾移植受者感染发生有早期预示作用,霉酚酸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有助于肾移植受者感染的预防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曾维胜,李珍,宋秘,张长升,祝敏[4](2018)在《性别对肾移植受体霉酚酸血药浓度影响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性别对肾移植术后受体霉酚酸(MPA)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以115例接受活体肾移植的受体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将受体分为两组,男性为S1组(61例),女性为S2组(54例)。术后采用他克莫司(每次2 mg,每日2次)+吗替麦考酚酯(MMF,每次0.75 g,每日2次)+泼尼松叁联免疫抑制方案至少1周,检测两组受体服药后1、2、3周和1、2、3个月的MPA血药谷浓度。分析两组受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服药后1、2、3周和1、2、3个月,S1组受体的MPA血药谷浓度均低于S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服药后不同时间点S1组与S2组受体MPA血药谷浓度均数的比值较稳定,波动在0.71~0.84。S1组MPA血药谷浓度<1.0μg/mL者的例数较多,尤其是服药后1、2周,达到44%、20%,而S2组MPA血药谷浓度>3.5μg/mL者的例数较多,波动在30%~78%。S1组中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3例因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物失功;S2组中7例发生胃肠道紊乱,3例发生肺部感染。结论性别对于肾移植受体术后服用MPA类药物的血药浓度有一定影响,女性受体术后MPA血药谷浓度明显高于男性受体。(本文来源于《器官移植》期刊2018年05期)

邵琨,陆佳倩,安会敏,翟晓慧,师天明[5](2018)在《有限采样法估算中国肾移植受者霉酚酸体内暴露》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中国肾移植受者霉酚酸(MPA)有限采样法模型,预测采用不同免疫抑制方案的肾移植受者MPA的体内暴露。方法:首次肾移植术后早期受者108例,根据术后免疫抑制维持方案分为:环孢素(Cs A)+霉酚酸钠肠溶片(EC-MPS)组(n=49),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MMF)组(n=32)以及TAC+EC-MPS组(n=27)。术后14 d在服药前(0 h)及服药后0.5,1,1.5,2,4,6,8,10,12 h采血,应用液相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MPA血浆浓度。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MPA 0~12 h浓度曲线下面积(AUC_(0-12 h))的估算模型。选择相关系数高、临床应用方便的模型应用Bootstrap法及Bland-Altman法对其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3种免疫抑制方案MPA的AUC_(0-12)存在差异。应用Cs A+EC-MPS的患者MPA AUC_(0-12)为(54.66±26.86)ng·ml~(-1)·h,显着低于TAC+EC-MPS及TAC+MMF组(P<0.01)。经验证,Cs A+EC-MPS组较为理想的回归模型为1.32×C_1+0.54×C_(1.5)+1.25×C_2+3.21×C_4+12.53,r~2=0.75;TAC+MMF组为1.54×C_(0.5)+2.26×C_2+6.60×C_4-2.57,r~2=0.96;TAC+EC-MPS组为1.21×C_1+0.43×C_(1.5)+1.16×C_2+4.8×C_4+19.32,r~2=0.89。结论:MMF或EC-MPS在与Cs A或TAC联用会存在不同的药动学特征,应当应用不同的有限采样法MPA AUC_(0-12)估算公式,更为合理的评估MPA药物暴露。(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8年09期)

王广飞,李琴,朱逸清,陈也伟,朱琳[6](2018)在《319例次儿童霉酚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霉酚酸(MP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采用酶放大免疫技术测定血清中游离MPA浓度,利用Mwphar~+软件模拟MPA的药动学曲线,计算AUC_(0~12h)值。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性别分布、疾病分类、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药品不良反应(ADR)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患儿237例,平均年龄为(10.70±3.61)岁,319例次MP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涉及到的疾病有14种,主要为系统性红斑狼疮(33.54%),肾病综合征(16.61%)和异体器官移植(15.05%)。MPA-AUC0~12h值在30~60 mg·h·L~(-1)的患儿约占48.28%。ADR主要涉及胃肠道(13.79%),所有发生ADR的患儿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结合Mwphar+软件拟合AUC代谢曲线,可更好地掌握患儿体内MPA的暴露量,提高临床疗效,保障儿童安全用药。(本文来源于《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陈锡玮[7](2018)在《真菌免疫抑制剂霉酚酸侧链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丝状真菌是具有广泛生物活性药物主要来源之一,如抗生素青霉素(penicillin)、降胆固醇药洛伐他丁(lovastatin)和抗真菌药灰黄霉素(griseofulvin)等。真菌天然产物具有复杂的结构多样性,根据其生物来源和骨架类型主要分为聚酮类(polyketides)、萜类(terpenoids)、聚酮-萜杂合类(polyketide-terpenoids)、多肽类(peptides)、生物碱类(alkaloids)和莽草酸衍生物类(shikimate)。其中,聚酮-萜杂合类天然产物由聚酮和异戊烯基单元构成,其代表性化合物为免疫抑制剂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抗血管生成药物烟曲霉素(fumagillin)以及抗增殖药aspernidine A。MPA对鸟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IMPDH)有高效的抑制活性,从而阻断脱氧核糖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的合成。因此,鉴于MPA独特的作用机理,其具有诸如抗病毒、抗真菌、抗细菌、抗肿瘤、抗牛皮癣和免疫抑制活性等重要的生物活性。但是,MPA在免疫治疗时所引起的各种副反应,如腹泻、白细胞减少症、败血症、呕吐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MPA应用。目前,基于MPA异戊烯基侧链的修饰及改造,从而获得活性更高副反应更低的MPA衍生物是其化学结构改造的重点。目前,MPA生物合成基因簇(mpa gene cluster)相继在Penicillium brevicompactum IBT23078、P.brevicompactum NRRL 864、P.roqueforti FM164和P.roqueforti CECT中被克隆和鉴定。基因簇mpa含有7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s)MpaA-H,包括异戊烯基转移酶(MpaA)、非还原聚酮合酶(MpaC)、P450氧化酶-水解酶融合蛋白(MpaDE)、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MpaF)、O-甲基转移酶(MpaG)、α/β-水解酶(MpaH)和未知功能蛋白(MpaB)。1)通过在不产MPA的Aspergillus nidulans菌中异源表达MpaF,显着增加A.nidulans的MPA抗性,证明了MpaF为MPA产生菌的自身抗性基因;2)经过体内遗传及体外酶学生化研究表明,MpaC催化1分子乙酰辅酶A、3分子丙二酰辅酶A和1分子S-腺苷甲硫氨酸(S-asenosylmethionine,SAM)合成5-甲基苷色酸(5-methylorsellinic acid,5-MOA)。融合蛋白酶(MpaDE)催化2步连续反应,将5-MOA转化为5,7-二羟基-4-甲基苯酞(5,7-dihydroxy-4-methylphthalide,DHMP)。MpaG催化脱甲基霉酚酸(demethylmycophenolic,DMMPA)中聚酮骨架结构DHMP的C-3位羟甲基化形成MPA;3)除此而外,剩下的MpaA、MpaH及其未知功能蛋白MpaB可能参与MPA异戊烯基侧链的上载和断裂过程,但从未见相关功能研究的报道。因此,本课题以MpaA/B/H为核心研究对象,试图通过体内基因敲除实验、相关中间体分离鉴定及化学回补、体外酶学表征等综合研究策略和方法,阐明MPA异戊烯基侧链生物合成的独特机制,从而完全揭示完整的MPA生物合成途径,为后续基于生物酶工程和代谢工程手段的MPA合成生物学的改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目的:1.在灰黄青霉菌(P.griseofulvum)中鉴定合成MPA的生物合成基因簇。2.通过构建MpaA/B/C/H基因敲除突变株,检测其对应的积累产物。3.通过对MpaA/B/H的体外生化研究,阐明其在MPA异戊烯基侧链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酶学反应机理。4.根据上述体外生化研究结果,进一步探索MpaA/B对于MPA异戊烯基侧链生物学改造的意义。方法:1.对P.griseofulvum全基因组测序,通过本地Blast搜索MPA的生物合成基因簇mpa,应用2ndFind、Pfam和NCBI等软件对该基因簇mpa进行解析,得到簇中所有功能基因的编码序列。2.应用Snapgene软件设计引物,DNAMAN软件进行蛋白同源对比分析,Phery2在线进行蛋白同源建模,Clustalx 2.1和MEGA 6.0进行系统进化树构建,应用TMHMM Server v.2.0进行蛋白跨膜区预测。3.通过构建分裂标签敲出载体,利用原生质体转化方法获得MpaA/B/C/H基因突变株,高效液相色谱仪(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对应中间产物保留时间和紫外吸收,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S)鉴定对应化合物分子量,通过半制备液相分离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鉴定化合物结构。4.通过酶切连接或酵母同源重组等分子手段构建MpaA/B/H/G蛋白的酵母表达载体。通过化合物喂养实验初步验证其功能,阐明MPA异戊烯基侧链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5.通过亲和层析(MpaB)或提取微粒体(MpaA)等方法获得对应蛋白,并对其进行酶体外生化表征研究其生化反应机理,详细阐明其在MPA异戊烯基侧链合成过程中的催化作用。结果:1.在P.griseofulvum中鉴定了MPA生物合成基因簇mpa,大小为25.5 kb,其中7个编码基因序列均与短密青霉菌P.brevicompactum中mpa基因簇中基因序列高度一致。2.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MpaA与Coq2、UbiA和LePGT1等同属于膜依赖的异戊烯基转移酶家族。MpaA敲除株中终产物MPA完全消失的同时积累化合物94,其结构鉴定为DHMP。MpaC敲除株体内喂养DHMP实验表明其为MPA生物合成途径中间体。3.在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FY∷MpaA工程菌中喂养DHMP后,产生化合物95,其结构鉴定为6-法尼基-5,7-二羟基-4-甲基苯酞(6-farnesyl-5,7-dihydroxy-4-methylphthalide,FDHMP),该实验结果说明,MpaA是DHMP的C2位法尼烯基焦磷酸(farnesyl diphosphate,FPP)转移酶。进一步体外生化结果显示,MpaA具有底物宽泛性,MpaA不但可以选择FPP,也能催化牻牛儿烯基焦磷酸(geranyl diphosphate,GPP)与DHMP结合形成化合物101。4.MpaH敲除株中MPA并未完全消失(说明MpaH可能并不参与MPA的生物合成),但积累了化合物102和103,其结构分别为C5侧链末端羧基和C6侧链末端羰基的MPA衍生物。MpaC敲除株化合物体内喂养结果表明,102和103均无法回补MPA的产生,说明该2个化合物是MPA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副产物。5.MpaB敲除株积累化合物FDHMP和FDHMP的苯环C-3位羟基甲基化产物104。MpaC敲除株体内喂养FDHMP和104证明其均为MPA生物合成途径中间体。6.在S.cerevisiae BJ5464∷MpaB工程菌中喂养FDHMP和104后,分别产生新化合物105、106和107、108。105和106结构中侧链末端分别为羧基和羟基。Time course实验表明,MpaB催化FDHMP同时产生化合物105和106,其中105为主要产物。同时,MpaC敲除株体内喂养105和106证明其均为MPA生物合成途径中间体。以上实验结果表明,MpaB负责催化MPA异戊烯基侧链的断裂。7.MpaB催化底物宽泛性的实验结果显示MpaB不能与MXH-12和MXH-14发生催化反应,但其能催化ZGJ-7/8/9分别断裂形成新化合物109’/110’/111’。结论:P.griseofulvum中MPA生物合成基因簇mpa的鉴定,以及MpaA/B/H叁个基因和蛋白体内和体外功能验证的研究,初步阐明了MPA异戊烯基侧链的生物合成机理。1)膜依赖异戊烯基转移酶MpaA催化DHMP(94)法尼烯基焦磷酸化(FPP)修饰生成FDHMP(95);2)未知功能蛋白MpaB负责催化FDHMP(95)和104的FPP侧链末端烯键的碳碳键断裂形成羧基和羟基化产物;3)之前预测的催化碳碳键断裂的基因MpaH,通过体内基因敲除实验证明其可能并不参与MPA的最终形成。MpaA体外生化功能的确证,不但丰富了真菌来源的膜依赖型异戊烯基转移酶家族的功能,而且为今后利用酶法合成新的霉酚酸类衍生物提供了改造工具。未知功能蛋白MpaB生化功能的发现,不但揭示了MPA生物合成中隐藏的异戊烯基侧链断裂过程,而且拓宽了自然界中催化碳碳键断裂的生物酶资源。更重要的是,MpaB能催化各种聚酮-倍半萜类杂合化合物C15长度的异戊烯基侧链的断裂,为其应用于其他天然产物的改造提供可能。但是,MpaB催化底物的断裂产物如何形成DMMPA或MPA还未知,后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以阐明MPA的完整生物合成途径。(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10)

张耀东,段丽芳,陈佳音[8](2018)在《肾病综合征患者霉酚酸合理处方剂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白蛋白血症对霉酚酸药代动力学过程的影响,为肾病综合征患者霉酚酸合理处方剂量提供依据。方法 2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口服霉酚酸酯,采用2007年文献报道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点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计算霉酚酸总浓度和游离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血浆白蛋白<30g/L对游离霉酚酸的暴露量无明显影响,游离霉酚酸占总霉酚酸的百分数为3.5%,肾病综合征患者霉酚酸处方剂量不需要进行调整。结论通过霉酚酸血药浓度监测,将有助于医师选择合理的处方剂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8年03期)

陆佳倩,刘晓雪,陈皓,陈冰[9](2018)在《有限取样法估算中国肝移植患者服用霉酚酸钠肠溶片后霉酚酸及其代谢物的体内暴露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预测肝移植受者口服霉酚酸钠肠溶片(EC-MPS)后霉酚酸(MPA),以及MPA代谢物(MPAG、Ac MPAG)的体内暴露量的有限取样法(LSS)模型。方法 34例接受EC-MPS+他克莫司+泼尼松叁联免疫抑制治疗的中国肝移植受者,共采集49例次术后21 d内患者口服EC-MPS前即刻及服药后0.5、1、1.5、2、2.5、3、4、8、12 h全血标本,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MPA及MPAG、Ac MPAG浓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获得包括1~4个浓度估算MPA AUC的LSS模型,计算预测误差,Bland-Altman分析法用于评价预测值和实测值的一致性,并采用bootstrap法对初选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同时,评估采用LSS法预测MPAG和Ac MPAG体内暴露的效果。结果最佳有限取样法有叁点法(2、3和8 h)和四点法(1.5、2.5、3和6 h),对应的MPA预测模型为:MPA AUC_(0→12h)=7.22+0.54×ρ2+2.32×ρ3+5.74×ρ8(R~2=0.79),AUC_(0→12h)=10.78+1.13×ρ1.5+0.50×ρ2.5+1.37×ρ3+3.32×ρ6(R~2=0.84);对应的MPAG和Ac MPAG模型R~2均>0.90。结论对于采用EC-MPS+他克莫司+泼尼松叁联免疫抑制方案治疗的肝移植受者,在服药后2、3和8 h或者1.5、2.5、3和6 h进行有限取样法监测血浆MPA及其代谢物浓度,能够估算EC-MPS给药后MPA、MPAG、Ac MPAG的AUC_(0→12h)值,可用于预测患者给药后MPA及其代谢物体内暴露。(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王琴,杨春兰,冯丽娟,许杜娟[10](2018)在《基因多态性与器官移植受者霉酚酸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霉酚酸(MPA)是新一代抗代谢免疫抑制剂,其广泛应用于肾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然而其药动药效及不良反应个体差异大。通过查阅近5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各研究结果及发展趋势综合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基因多态性与MPA药动学、药效学影响的研究,得出了与MPA及其代谢物药动学有关的是:UGT1A9 C-440T、UGT1A9 T-275A或C-2152T、UGT2B7 C802T、UGT2B7 G211T、SLCO1B3G334T、ABCC2C-24T;与药效学相关的是IMPDH1rs2278293、IMPDH1rs2278294和IMPDH2rs11706052;与不良反应相关的是:UGT1A8*2、UGT2B7-840G>A、ABCB1 C3435T、ABCG2 C421A、ABCC2C-24T、SLCO1B3 G334T。指出了MPA代谢酶、转运体及药效酶基因多态性对指导器官移植受者MPA个体化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分析表明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体内研究。(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霉酚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霉酚酸脂治疗乙肝相关肾小球疾病疗效及对24 h尿蛋白(UPO)、血清白蛋白(Alb)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与治疗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添加霉酚酸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UPO、Alb测量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HBV-DNA阴性率、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12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霉酚酸脂治疗乙肝相关肾小球疾病具有显着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霉酚酸论文参考文献

[1].赵晓亚,王艺茸,周红,蔡杰,张菁.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霉酚酸浓度及其在心脏移植患者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J].医药导报.2019

[2].金碧辉.霉酚酸脂治疗乙肝相关肾小球疾病疗效及对患者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

[3].白杨娟,石运莹,邹远高,唐江涛,李亚梅.霉酚酸浓度监测对肾移植受者移植后感染的预测价值初探[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18

[4].曾维胜,李珍,宋秘,张长升,祝敏.性别对肾移植受体霉酚酸血药浓度影响的临床分析[J].器官移植.2018

[5].邵琨,陆佳倩,安会敏,翟晓慧,师天明.有限采样法估算中国肾移植受者霉酚酸体内暴露[J].中国药师.2018

[6].王广飞,李琴,朱逸清,陈也伟,朱琳.319例次儿童霉酚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8

[7].陈锡玮.真菌免疫抑制剂霉酚酸侧链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8

[8].张耀东,段丽芳,陈佳音.肾病综合征患者霉酚酸合理处方剂量的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

[9].陆佳倩,刘晓雪,陈皓,陈冰.有限取样法估算中国肝移植患者服用霉酚酸钠肠溶片后霉酚酸及其代谢物的体内暴露量[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8

[10].王琴,杨春兰,冯丽娟,许杜娟.基因多态性与器官移植受者霉酚酸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霉酚酸标准样本(a)与实际样本(b)...· 血浆中霉酚酸和卡马西平的MR...· 苯巴比妥、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卡...空白血清、霉酚酸与内标、霉霉酚酸作用48h、7d后MSCs凋亡细...· 口服霉酚酸酯的肝移植受者~#...

标签:;  ;  ;  ;  ;  ;  ;  

霉酚酸论文_赵晓亚,王艺茸,周红,蔡杰,张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