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终止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主动,规则,路径,条件,数据库,公式,异常。
可终止性论文文献综述
蒋曹清,肖芳雄,应时,文静[1](2015)在《基于模型检测的面向服务软件异常处理可终止性的验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面向服务软件异常处理的可终止性难以验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检测的验证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已建立的异常处理模型和形式定义的异常处理可终止性,使用ASK-CTL(Computation Tree Logic)刻画异常处理的可终止性,然后基于本文提出的异常处理可终止性的模型检测算法,可获得异常处理可终止性验证结果.最后,结合实例从可行性和有效性角度对验证方法进行实证和评估,结果表明,本方法能有效验证异常处理的可终止性,且具有较好的性能,为进一步分析异常处理的正确性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15年11期)
熊中敏,赵梦露,黄冬梅[2](2014)在《基于增强条件公式的主动规则集可终止性判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动规则集的可终止性判定是一个研究热点问题,现有的基于触发图和活化图的方法没有考虑触发环所有所属规则能否在同一次执行中执行;现有的条件公式判定方法只能包含不可更新或有限次更新变量,当主动规则集只包含可有限次循环执行的触发环时,现有方法不能准确判定它是可终止的。为此,提出了触发环的执行序列的概念和建立包含可更新变量的增强条件公式的方法,新的判定方法将触发环和执行语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较现有方法可以发现更多的可终止性情形,同时给出了新算法的可终止性和正确性证明。(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蒋曹清[3](2013)在《BPEL流程异常处理的可终止性验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BPEL流程异常发生时采用了事件、中断机制,且异常处理过程中还可能重新抛出异常,这些特性往往导致异常处理不能正常终止,使得BPEL流程无法正常运行。因此验证异常处理的可终止性尤其关键,通过异常处理的可终止性验证能够为系统的正确性提供保障。同时,这些特性也使得异常处理的可终止性验证比传统意义上的程序可终止性验证要考虑更多的因素。由于针对异常处理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这一问题缺乏相关研究,针对这一研究现状,我们围绕BPEL流程的异常处理可终止性验证展开了系统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提出了一种BPEL流程异常处理的形式化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着色Petri网理论,重点研究了BPEL流程中与异常处理可终止性相关的异常抛出、捕获、处理、返回或传播等的建模。并利用该方法建立了适合可终止性验证的形式化模型。该模型能够描述BPEL流程的异常处理层次性,为异常处理的可终止性验证提供了基础。(2)提出了一种BPEL流程中输入消息变量的数据约减方法。该方法基于抽象解释理论,扩展了经典区间抽象域,并在统一的区间抽象域上借助异常控制流图分析了变量值范围,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到输入消息变量的约减值。从而为异常处理的可终止性验证提供了约减的初始配置,有效缓解了状态空间爆炸。(3)提出了一种验证异常处理可终止性的模型检测方法。该方法针对异常处理形式化模型所生成的状态空间,定义了基于时序逻辑ASK-CTL的异常处理可终止性判定规则,在这些规则基础上,研究了可终止性验证算法和验证过程,为可终止性验证提供了有效的实施途径。(4)设计了一个BPEL流程异常处理的可终止性验证的原型系统。该验证系统在异常处理的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的基础上,新增了异常处理可终止性验证功能,主要包括异常处理的建模工具、数据的约减工具以及可终止性的验证工具,为可终止性验证提供了工具支持。(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3-10-20)
蒋曹清,应时,文静,贾向阳,管华[4](2012)在《面向服务软件异常处理过程的可终止性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规模面向服务软件运行环境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使其异常处理逻辑复杂度高,导致异常处理过程的可终止性验证异常困难。而异常处理过程的可终止性是确保其正确性的重要基础,如果异常处理过程不能终止将导致面向服务软件无法正常运行。目前缺乏异常处理过程的可终止性验证方法,从而无法保证异常处理达到预期的目标。基于着色Petri网(colored Petri net,CPN)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软件异常处理过程的可终止性验证方法。该方法建立了包括正常流程和异常处理逻辑的异常层次CPN模型(hierarchy CPN model for exception handling,HCPN4EH)。基于此模型验证了异常处理过程的可终止性。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到的可终止性验证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异常处理过程的正确性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期刊2012年03期)
熊中敏,郝忠孝[5](2009)在《基于条件公式的主动规则集可终止性判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利用触发图和活化图的方法来判定主动规则集的可终止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影响了运行阶段规则系统的执行效率并限制了主动规则在众多领域中的灵活应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基于活化路径建立的条件公式进行判定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比现有方法发现更多的可终止性情形.对主动规则集的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熊中敏,郝忠孝[6](2006)在《基于活化路径同步关系的规则集可终止性判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支持主动规则机制已经成为现代数据库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主动规则集的可终止性判定是主动数据库中核心问题之一,利用触发图和活化图的方法来判定可终止性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根据规则与其活化路径的同步关系,介绍了一个新的判定主动规则集可终止性的方法.分析的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较现有方法可以发现更多的可终止性情形,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算法及其可终止性、正确性证明。(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吴卫华,董梅[7](2006)在《XML中的主动规则的模型及其可终止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XML数据模型主动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规则实例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规则终止性的静态判定算法。此算法基于触发环的概念,首先对触发环中每一个被修改的节点产生一个递归等式,然后通过展开递归等式并检验其可满足性,就可以分析规则集的可终止性,这样不仅可以得到更高的精确度及更小的复杂度,而且可以得到有效的判定主动规则可终止性的条件。(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06年15期)
熊中敏,郝忠孝[8](2006)在《基于活化路径和条件公式的主动规则集可终止性判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支持主动规则机制已经成为现代数据库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主动规则集的可终止性判定是主动数据库中一个核心问题之一,利用触发图和活化图的方法来判定可终止性都存在不同的保守性.为此,提出了为有效活化路径建立条件公式的思想,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新的判定主动规则集可终止性的方法.分析的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较现有方法可以发现更多的可终止性情形,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算法及其可终止性、正确性证明.(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06年05期)
熊中敏[9](2006)在《关于主动数据库中主动规则集可终止性理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数据库系统是被动的,数据库状态的改变是外界或用户程序影响的结果,也就是所有的查询和数据处理操作必须通过人工操作完成。为了实现数据完整性、一致性的自动维护以及满足实时信息处理的需要,主动数据库系统通过主动规则或触发器的形式加强了传统数据库的现有功能,它具有无须人工干预就自动对数据库状态改变作出反应的能力。主动数据库系统能够自动对数据库内、外部的状态进行监控分析,并作出实时响应。在工业控制系统、工作流管理、主动数据仓库、生物信息管理等众多领域都充分利用了主动规则机制。主动规则可以相互触发,使得主动规则集的可终止性问题成为了数据库界的一个着名的难题。具有可终止性是保证主动规则集具有良好行为特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因为规则集的无限循环执行会导致系统大量资源的浪费,从而导致系统性能恶化,而对一些要求严格的控制系统,则会对系统产生致命的损伤。主动规则集的可终止性判定是一个直接影响主动数据库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但现有的可终止性分析方法都只能提供一个充分条件用来保证主动规则集的可终止性。如何找到一个可以发现可终止性情形的有效方法是数据库界至今仍在努力的一个研究方向。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主动数据库中主动规则集的可终止性理论的研究,打破主动规则集行为难以预测的瓶颈,使主动规则的语义表达更丰富、更充分。这也必然促进主动规则在当前各个应用领域中得到更充分、更可靠的应用。一、提出了一系列精确刻画规则特性的概念。具体来说,本文提出了“触发可达”和“活化可达”的概念,修正了已有文献中用“可达”概念不精确地描述不可归约规则集中规则与触发环和活化环的关系;根据触发环之间可能产生的触发关系和活化关系,将触发环细分为独立型触发环和非独立型触发环;为了表示规则可能受到的无限次的活化作用,提出了规则的活化路径和活化路径集的概念。(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06-03-01)
袁宁,栾虹,郝光前,田昊[10](2006)在《主动规则在XML系统中的实现及可终止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XML数据模型主动机制的研究作为出发点,讨论了XML中主动规则的模型与实现及其相关行为属性的分析,并结合规则实例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规则终止性的静态判定算法。这一算法提高了规则可终止性判定的精确度,降低了时间复杂度,可以作为进一步主动规则分析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06年02期)
可终止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动规则集的可终止性判定是一个研究热点问题,现有的基于触发图和活化图的方法没有考虑触发环所有所属规则能否在同一次执行中执行;现有的条件公式判定方法只能包含不可更新或有限次更新变量,当主动规则集只包含可有限次循环执行的触发环时,现有方法不能准确判定它是可终止的。为此,提出了触发环的执行序列的概念和建立包含可更新变量的增强条件公式的方法,新的判定方法将触发环和执行语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较现有方法可以发现更多的可终止性情形,同时给出了新算法的可终止性和正确性证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终止性论文参考文献
[1].蒋曹清,肖芳雄,应时,文静.基于模型检测的面向服务软件异常处理可终止性的验证方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5
[2].熊中敏,赵梦露,黄冬梅.基于增强条件公式的主动规则集可终止性判定[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
[3].蒋曹清.BPEL流程异常处理的可终止性验证研究[D].武汉大学.2013
[4].蒋曹清,应时,文静,贾向阳,管华.面向服务软件异常处理过程的可终止性验证[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2
[5].熊中敏,郝忠孝.基于条件公式的主动规则集可终止性判定[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
[6].熊中敏,郝忠孝.基于活化路径同步关系的规则集可终止性判定[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6
[7].吴卫华,董梅.XML中的主动规则的模型及其可终止性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
[8].熊中敏,郝忠孝.基于活化路径和条件公式的主动规则集可终止性判定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6
[9].熊中敏.关于主动数据库中主动规则集可终止性理论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
[10].袁宁,栾虹,郝光前,田昊.主动规则在XML系统中的实现及可终止性分析[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