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体形态论文_王珂

导读:本文包含了质体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质体,形态,算法,氮素,细胞器,菌核,矿体。

质体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王珂[1](2019)在《羊肚菌菌核发育形态、IMV检测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羊肚菌在生物分类上属于子囊菌门,为世界着名的食药兼用用菌,风味独特,并具有抗氧化、消炎、抗菌、免疫刺激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2012年以来,羊肚菌大田栽培首次在我国四川成功实施,并快速向全国辐射。然而,与羊肚菌人工栽培快速发展形势不相称的是,羊肚菌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落后,限制了羊肚菌产业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譬如,羊肚菌菌核发育机制、菌种质量评价、育种新技术应用等研究,将促进羊肚菌生产的健康发展。本研究采用电子显微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术研究了羊肚菌菌核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变化,发现羊肚菌菌核发育涉及了自噬、凋亡和坏死等事件,羊肚菌菌核的能量储存物质为脂肪;建立了羊肚菌栽培菌株身份(identity)、交配型(mating type)和活力(vitality)的IMV检测技术,可用于羊肚菌人工栽培菌株在大生产中的适应性检验;优化了羊肚菌原生质体释放和再生技术,建立了梯棱羊肚菌和六妹羊肚菌种间双灭活融合技术,获得了一批融合菌株,对推动羊肚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梯棱羊肚菌1号菌株,菌丝重复分枝和末端菌丝或亚末端菌丝分枝的扩大形成菌核原基,其菌核发育兼具末端型和侧生型特性,为复合型;透射电子显微术研究发现羊肚菌菌核发育涉及了自噬、凋亡和坏死事件;活细胞共聚焦激光成像研究揭示了菌核中的能量储存物质为脂质性质。脂肪的定性测定表明,菌核中积累的脂肪多于营养菌丝细胞。(2)分别采用ITS-1/ITS-4、RPB1B-F/RPB1B-R、RPB2B-F/RPB2B-R引物对实验室保存的6种羊肚菌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测定了其ITS、RPB1B、RPB2B基因序列,并进行了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菌株4号和XuChang为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菌株201、13号、SZL-3号为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菌株CuBing与Morchella kaibabensis同源相似性为98.9%,可信度为100%。设计和筛选了羊肚菌交配型基因测定的特异性引物,发现引物对Mat1-1/Mat1-1-1可特异性鉴定六妹羊肚菌的交配型,引物对Mat1-1-1/Mat1-2-1能够鉴定梯棱羊肚菌的交配型。采用筛选的引物对分别对测定的六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发现每对引物均能扩增出1条清晰的条带,并且混合引物均能扩增出两个条带。这些结果表明,筛选的引物对可用于六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菌株的交配型分析,测试的六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菌株均未发生交配型缺失,六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均属于典型的异宗结合真菌。测定了六个羊肚菌菌株的脂质过氧化水平,评价菌株的衰老情况。结果发现,菌株SZL-3和CuBing老化程度最高,菌株201、13号活力最强,菌株4号、XuChang老化程度介于二者之间。(3)对梯棱羊肚菌和六妹羊肚菌原生质体释放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梯棱羊肚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优条件为:稳渗剂为0.6 M甘露醇,酶液体系为2%溶壁酶+1%蜗牛酶+1%纤维素酶,菌龄为3 d。在该优化条件下,梯棱羊肚菌原生质体产量为1×10~6个/mL,原生质体再生率可达1.8%。六妹羊肚菌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为:稳渗剂为0.6 M甘露醇,酶液体系为2%溶壁酶+1%蜗牛酶+1%纤维素酶,菌龄为3 d。在该优化条件下,六妹羊肚菌原生质体产量为6.5×10~5个/mL,原生质体再生率可达1.5%。(4)优化了梯棱羊肚菌和六妹羊肚菌种间双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条件。结果表明,2种羊肚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的最优条件为:原生质体融合温度25℃,溶液pH 8.0,CaCl_2终浓度50 mmol/L,融合剂PEG浓度25%。在优化条件下,原生质体融合率可达0.8%。(5)筛选了鉴定2种羊肚菌的特异性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测定了2亲本及融合子的RAPD标记,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双亲本与融合子可分为3大类群:第一类群包括亲本梯棱羊肚菌(P1),第二类群包括所有融合子,第叁类群包括亲本六妹羊肚菌(P2)。16个融合子可以分为3组,其中1、5、6、8、9、10、11、12、13、14、15、16为一组,4、7为一组,2、3为一组。这些结果表明,采用梯棱羊肚菌和六妹羊肚菌种间双灭活融合技术获得的羊肚菌原生质体融合子为真正的融合子。(6)分别选取融合子1号(R1)、融合子2号(R2)、融合子4号(R4)、和双亲本进行培养,比较每种融合子和双亲本菌株的菌落形态差异,发现梯棱羊肚菌(P1)、六妹羊肚菌(P2)、R1、R2、R4均产菌核且产量多,菌核形态均为点状;按照菌丝生长速度,各菌株的排列顺序为:R4>P1>P2>R2>R1,但5菌株生长速度相差不大;不同菌株的菌块恢复时间不同,其中P2恢复时间最长,P1恢复时间最短,1号、2号和4号融合子介于二者之间;P1、R1、R2、R4的菌丝紧密、P2稀疏;所有菌株菌落边缘均整齐。这些结果表明,2种羊肚菌的融合子为真正的融合菌株。(7)人工栽培发现,融合子R1和R4子囊果形态上接近2号亲本(P2,为六妹羊肚菌),R5和R8形态接近于1号亲本(P1,为梯棱羊肚菌),而R2和R3介于两亲本之间。(8)人工栽培表明,2亲本与6个融合子8个菌株产量之间均差异显着,没有任何融合子菌株产量超过P1亲本菌株,而R2融合子产量低于P2亲本,暗示在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中,亲本的选择很重要(P2亲本已经退化和老化);也同时说明,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高产菌株的局限性很大;但该技术在综合亲本其他优良性状的融合菌株选育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本文来源于《郑州轻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丛倩倩,崔晓,王庆武[2](2019)在《灵芝原生质体单核菌株的制备及形态特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3个灵芝菌株分别进行了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从中筛选不同交配型单核菌株,并进一步比较了不同交配型单核菌株间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泰山赤灵芝1号(TL-1),获得了两种交配型单核菌株,两种交配型分离比例为16∶5,灵芝4895(4895)和野生灵芝2(YSL-2)均只获得了一种交配型单核菌株,叁个灵芝菌株两种单核体的分离比例均不符合1∶1的理论值。此外,叁个灵芝共得到四种交配型单核体的菌丝形态特征差异明显。(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9年02期)

王冲,刘洪涛,蔡志东,陈策,付检刚[3](2018)在《利用VSP振幅属性刻画特殊地质体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VSP资料与地面地震资料相比,优势在于地震波传播过程中至多穿过一次低降速带,数据的振幅信息保护较好,同时检波器放置在井筒中,靠近储层,易于获得更真实的地层反射信息。本文充分利用相对保幅的VSP资料提取储层的振幅属性信息,在特殊地质体的刻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油田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叁)——专题47: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8-10-21)

刘爱忠,洪德成,董合林,宋美珍,张涛[4](2018)在《不同供钾水平和氮素形态对棉花功能叶质体色素、碳氮代谢及钾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3个不同钾效率基因型棉花品种,在不同供钾水平条件下追施不同形态氮素,研究不同供钾水平和氮素形态对棉花功能叶质体色素、碳氮代谢及钾含量的影响,为合理追施氮肥、提高钾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提高供钾水平可增加棉花功能叶质体色素、淀粉、蛋白质及钾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硝态氮肥处理有利于维持吐絮期功能叶叶绿素含量,预防早衰。相比铵态氮肥,硝态氮肥有利于功能叶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在不供应钾肥或不充分供应钾肥条件下,追施硝态氮肥有利于增加功能叶淀粉含量;在充分供应钾肥条件下,各品种功能叶淀粉含量受氮素形态影响较小,差异不显着。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不同钾效率基因型棉花品种功能叶质体色素、可溶性糖、淀粉、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差异,在棉花生育后期钾高效基因型棉花品种在供钾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功能叶能保持相对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综上,提高供钾水平、追施硝态氮肥有利于增加棉花功能叶质体色素含量,促进碳氮代谢。(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付婧[5](2017)在《柑橘体细胞杂种创制及原生质体再生过程中细胞器形态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柑橘无核育种目标,将带CMS特性的愈伤原生质体与有籽品种的叶肉原生质体融合,实现CMS性状的转移,创制同时具有叶肉亲本的优良性状和愈伤组织亲本无籽特性的体细胞杂种/胞质杂种。本研究有针对性地选择温州蜜柑作为悬浮系原生质体亲本与以多籽或有籽柑橘品种的叶肉原生质融合,试图通过对称融合方式获得转移温州蜜柑不育胞质的体细胞杂种;同时,充分利用本实验室已有的细胞学技术观察原生质体融合过程中细胞器的形态、数量和位置变化,特别是线粒体在原生质体融合及细胞再生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国庆1号’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cv.Guoqing No.1,G1)为愈伤悬浮系亲本,分别与‘Nova’橘柚[C.reticulata Blanco×(C.reticulata Blanco×C.paradisi Macf.)]和红暗柳橙(C.sinensis Osbeck cv.Red Anliu)叶肉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了G1+‘Nova’橘柚和G1+红暗柳橙两个组合的再生植株。G1+‘Nova’橘柚组合得到6棵再生植株,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再生植株均为四倍体,分子标记检测再生植株具有双亲的核基因组。其中1、3和6号植株叶绿体基因组来自愈伤亲本G1,2、4和5号植株的叶绿体基因组来自其叶肉亲本。G1+红暗柳橙组合获得8棵再生植株,选取其中4棵进行倍性分析和分子鉴定,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显示1-3号为四倍体植株,4号为二倍体植株;分子标记分析表明所有四倍体植株均包含双亲的核SSR特征带,细胞质基因组均来自愈伤组织亲本,为异源体细胞杂种;二倍体植株的细胞核基因组与愈伤组织亲本一致,为愈伤亲本的再生植株。2.明场下对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融合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发现在细胞融合过程结束后,两者不能立即完成融合,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各种细胞器无法分辨。利用荧光标记和荧光染料技术对融合子持续观察,初步了解了融合过程中细胞器的形态变化过程。融合细胞中的叶绿体在培养7d后明显减少,10d后几乎完全消失,无法直接遗传给子细胞,这个现象可能与叶肉原生质体无法再生有关。内质网在7d左右恢复网状结构。在培养16d的再生细胞团中,内质网聚集于细胞壁。不同来源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形态和位置都有很大差异:叶肉原生质体线粒体数量少,体积较大,基本位于叶绿体周围;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线粒体数量多,体积较小,位于细胞膜和淀粉粒周围。线粒体融合与分裂在细胞融合后即开始发生,16h后几乎90%以上线粒体完成遗传物质的交换。(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吴文杰,钱莲文[6](2015)在《铝毒对杨树根质体超微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常绿杨树(Populus×euramericana cv.A-61/186)根尖为材料,用铝浓度分别为0.074、0.222、0.370、0.518、0.666 mmol L~(-1)的营养液培养杨树扦插苗30 d、60 d、90 d,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观察杨树根尖伸长区细胞内质体铝中毒敏感性的超微形态特征.结果显示,铝浓度0.518 mmol L~(-1)胁迫时间30-60 d,质体肿胀且着色深,外形圆形或椭圆形,大而明显,其内部的淀粉粒趋向消失,质体形状呈大型"黑碟盘"(Bla ck disc plate)状;质体敏感中毒铝浓度比细胞壁高.本研究发现并命名的"黑碟盘"质体敏感铝毒超微形态名词,作为耐铝毒细胞器鉴定指标的参考,有待在不同的耐铝杨树品种上进一步验证,可为今后的耐铝杨树品种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邹艳红,何建春[7](2012)在《移动立方体算法的地质体叁维空间形态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质勘察中地质体采样数据离散且不完备,难于构建地质体叁维模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移动立方体算法的地质体叁维空间形态隐式模拟方法。首先运用空间插值方法,推断和预测地质体的分布趋势,构建了地质体叁维空间规则数据场;在此基础上,采用移动立方体算法实现了由网格离散点到叁维等值面的模拟,提取出叁维地质体的光滑等值曲面;最后结合OpenGL叁维可视化技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微小叁角面逼近实现了地质体叁维空间形态的可视化。通过实例,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基于钻孔勘探数据的矿体叁维空间形态模拟,快速构建了矿体叁维模型,模拟结果接近于传统的手工圈定边界和进行矿体推断而建立的叁维模型,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毛先成,唐艳华,邓浩[8](2012)在《地质体的叁维形态分析方法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中复杂形态地质体的空间分析问题,利用数学形态学和欧氏距离变换理论,提出基于叁维栅格模型的地质体叁维形态定量分析的方法。利用开闭滤波或闭开滤波的数学形态学变换,构建地质体表面形态趋势的提取算法;将形态滤波、欧氏距离变换、全局集合运算结合起来,建立地质体形态起伏定量分析及分级提取模型;采用基于欧氏距离场的计算模型,提出地质体表面与趋势面夹角的提取方法。在建立地质体叁维栅格模型的基础上,将地质体叁维形态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的新屋里岩体分析,实现地质控矿因素指标的定量提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地质体进行形态分析,可计算出地质体的各种形态参数,并提取出地质控矿因素量化指标,能有效地应用于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毛先成[9](2011)在《地质体叁维形态分析方法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中复杂形态地质体的空间分析问题,利用数学形态学和欧式距离变换理论,提出了基于叁维栅格模型的地质体叁维形态定量分析的新方法。利用开闭滤波或闭开滤波的数学形态学变换,构建了地质体表面形态趋势的提取算法;将形态滤波、欧式距离变换、全局集合运算结合起来,建立了地质体形态起伏定量分析及分级提取模型;采用基于欧式距离场的计算模型,提出了地质体表面与趋势面夹角的提取方法。在建立地质体叁维栅格模型的基础上,将地质体叁维形态定量分析方法应用到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的新屋里岩体分析中,实现了地质控矿因素指标的定量提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地质体进行形态分析,可计算出地质体的各种形态参数,并提取出地质控矿因素量化指标,可有效地应用于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11-25)

何建春[10](2011)在《地质体叁维空间形态隐式模拟的若干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地学领域的技术前沿和研究热点,其核心技术是地质体模型的真叁维构建及其可视化表达。地质勘探人员利用叁维地质建模技术能够直观地进行地质体的特征分析与矿体储量估算,但如何基于稀疏采样的离散地质数据快速、自动建立接近真实的地质体叁维空间可视化模型,一直是叁维地质建模中的难点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地学中地质体的叁维空间形态隐式模拟这一学术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基于地质勘查中得到的稀疏采样的离散地质数据,在地质数据的预处理和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采用了一套适合于地质体几何形态及空间分布的叁维空间形态隐式模拟流程与技术方法,该流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离散数据的插值与拟合基于稀疏采样的离散地质勘测数据,运用空间插值算法对地质数据进行加密,推断和预测未知区域的地质体信息的分布趋势,构建地质体叁维空间规则数据场。2、地质体叁维曲面重建通过曲面提取算法,实现地质体叁维曲面重建。以矿体为例,从叁维规则数据场中提取出由无数小叁角片面组成的矿体等值面,快速构建矿体叁维几何模型,模拟结果接近于传统的手工圈定边界进行矿体推断和建立的叁维模型。3、地质体叁维可视化运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在虚拟场景中构造叁维地质体几何图元,然后根据观察点的位置和观察方式进行变换和投影,最后光栅化几何图元并实时绘制场景。对叁维地质体的曲面进行着色、光照处理,并添加放大、缩小和旋转等交互性功能,使叁维地质体更加逼真地显示,从而实现地质体的叁维空间形态隐式模拟。最后,本文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铜陵地区危机铜矿山大比例尺定位预测技术开发”科研项目数据为背景,结合Marching Cubes算法和OpenGL技术编程进行了矿体叁维空间形态隐式模拟的实例研究,并将其结果与通过Datamine建模软件显式建模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对该方法的可行性与适应性进行了验证与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1-05-01)

质体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3个灵芝菌株分别进行了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从中筛选不同交配型单核菌株,并进一步比较了不同交配型单核菌株间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泰山赤灵芝1号(TL-1),获得了两种交配型单核菌株,两种交配型分离比例为16∶5,灵芝4895(4895)和野生灵芝2(YSL-2)均只获得了一种交配型单核菌株,叁个灵芝菌株两种单核体的分离比例均不符合1∶1的理论值。此外,叁个灵芝共得到四种交配型单核体的菌丝形态特征差异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质体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王珂.羊肚菌菌核发育形态、IMV检测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研究[D].郑州轻工业大学.2019

[2].丛倩倩,崔晓,王庆武.灵芝原生质体单核菌株的制备及形态特性比较[J].食用菌.2019

[3].王冲,刘洪涛,蔡志东,陈策,付检刚.利用VSP振幅属性刻画特殊地质体形态[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叁)——专题47: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2018

[4].刘爱忠,洪德成,董合林,宋美珍,张涛.不同供钾水平和氮素形态对棉花功能叶质体色素、碳氮代谢及钾含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8

[5].付婧.柑橘体细胞杂种创制及原生质体再生过程中细胞器形态观察[D].华中农业大学.2017

[6].吴文杰,钱莲文.铝毒对杨树根质体超微形态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5

[7].邹艳红,何建春.移动立方体算法的地质体叁维空间形态模拟[J].测绘学报.2012

[8].毛先成,唐艳华,邓浩.地质体的叁维形态分析方法与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9].毛先成.地质体叁维形态分析方法与应用[C].第十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10].何建春.地质体叁维空间形态隐式模拟的若干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亲本菌株Y的原生质体显微图片(10×4...火烧山H1油藏小层叁维构造模型图2不同酶解时间的原生质体形态注:...盐地碱蓬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形态特征芥菜型油菜黄白花表型及质体显微结构...米曲霉PLll原生质体的形态(、400)

标签:;  ;  ;  ;  ;  ;  ;  

质体形态论文_王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