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倩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学语文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的读、写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途径:
导仿写,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导续写,训练学生的顺向式思维;导扩写,
训练学生的拓展式思维;导改写,训练学生的逆反式思维;导迁移,训练学生的借义式创作思维。
关键词:教材;读;写;思维训练
作者简介:魏雪倩,任教于广东省珠海市第八中学。
语文课如何开展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越来越被广大语文教师所重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诱发学生想象,训练其思维能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导仿写,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思维(想象和联想)多方位、多角度纵横驰骋、信马由缰不受限制地展开的思维形式。辐合思维是指学生思维围绕一个中心点而多方位、多角度展开的思维形式。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唯有思维发散,内容才丰富、广博,唯有思维辐合、集中,中心才突出,主次才分明,感染力才强。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写作前,首先要求学生认真深入地研读课文,深刻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体会课文作者观察、认识、分析的角度,分析课文布局谋篇、表达情感的特点,确定仿写的主次。如学习《济南的冬天》,应该让学生全盘把握作者的写作顺序。老舍先生选取了整个济南城冬天最有特色的“景”和“物”。这富有层次的景物依次出现,构成了一幅温馨隽永的美丽画卷,充分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发散性、多向性。而画卷的主题却相对高度集中,思维又具有辐合性。作者先写树,再写山,由点到面;写山的时候,采取从上到下的顺序;为了突出山的柔媚多姿,作者既写静态,又写动态;为了突出色彩的变幻,作者既写白昼,又写黄昏。思维发散,但又处处围绕中心。教师在带领学生研读课文后,就让学生以《板障山的冬天》为题,进行限时的段落仿写。
二、导续写,训练学生的顺向式思维
顺向式思维就是利用作品原有的倾向,顺着作品的意向进行想象的一种思维形式。它也是在作品原有基础上向前发展的一种创新思维。而续写,写续篇,则是根据原文材料,补写其未写完或未写明的部分。“续篇”是前文的补续,思维上必须是原作者思维的延伸,因而有利于学生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发展。因此,引导学生作续写,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顺向式思维。如学生学习《孔乙己》一课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结尾处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给人留下无限思考的空间。现在请同学们都来添一笔,为《孔乙己》续写一个合乎情理的尾声”。如果有学生感到完成这一任务有困难,可作进一步引导。例如引领学生展开想象:“当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时,他内心的思想活动是怎样的?他会怎样安排自己接下来的生活呢?”等等。学生要把作者没有写出来的内容写出来,就必须深入理解原文,把握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关系、人物的性格特点与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等。要续写好结尾,学生还必须在原著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思维上实现创新。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就能把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导扩写,训练学生的拓展式思维
拓展式思维就是将原文中抽象概括的情节、形象、画面等进行拓宽而展开的一种思维方式。课文中抽象的情节、人物形象、画面等是作者浓缩了的文字,具有深刻的蕴含,有很大的思维想象拓展空间。因此,可以指导学生抓“小芝麻”做“大文章”。拓展式思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情节的拓展
有些叙事诗情节凝练、概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拓展式想象将情节展开,使之更充实、生动。如《木兰诗》中的战斗生活情节只选取了几个典型的截面铺陈,就给思维想象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可顺势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式思维,将大量的细节通过想象补充出来,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古代女英雄身经百战、战功卓著、胜利而归的战斗画卷,使情节更具体、生动。
2.人物形象的拓展
如《石壕吏》一诗中对酷吏的描写仅有一句,即“吏呼一何怒”。而分析这个人物的形象,对揭示作品的主题有重要意义。对石壕吏形象的描写,一个“怒”字十分传神。教师抓住这个字,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人物当时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并予以拓展,并将思维的结果——其依仗权势欺压百姓、如狼似虎的“怒呼”形象描述出来,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3.隐性语言的拓展
隐性语言的拓展,是指把课文中的一些省略号潜在的内容揭示出来。课文中有许多省略处,是作者由于种种原因,以“无声胜有声”的隐性语言来表达的复杂内容。如《故乡》中的“我”与闰土二人对话中所用的十一个省略号就表达了文字难以表达的微妙心理。
这十一个省略号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态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充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和联想,然后要求学生把隐性语言所暗含的内容写出来。闰土本是迅哥的发小,和迅哥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可是二十年来农村的沧桑巨变已经把当年活泼聪颖的少年闰土打磨成了一个饱经风霜、木纳卑微的中年农民了。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不仅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而且在他的灵魂深处深深地打上了“等级”烙印。闰土的心底一定也存留着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可是这二十年的人生路像重重叠叠的山峦横亘在闰土和迅哥的面前,叫他只能以仰视的目光去观望眼前这位贵为“老爷”的发小。这十一个省略号把闰土当时想和“老爷”亲近但又顾及彼此身份,想诉说心中的痛苦又不善表达的状态表现得丝丝入扣。由此可见,这些省略号包孕了丰富的内涵。其作用有些类似国画未着墨的留白。那些留白之处,是语言的无声部分。经过品读回味寻绎,往往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因此,要求学生在充分研读原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将省略号所表示的隐性语言呈现出来,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拓展式思维。
四、导改写,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利用作品的趋向,逆着作品的意向进行想象的一种思维形式。逆向思维很能创“新意”,它能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等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如《范进中举》一课,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写范进中举之后胡屠户以及众乡邻的反应。讲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思考:假如范进此次乡试再次名落孙山,那么将会是怎样一个局面呢?请以《范进落榜》为题描写范进乡试失败后遭遇岳父胡屠户的窘境。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描述范进悲惨的结局,同样能生动形象地揭示文章的主旨。同时,此项写作练习还训练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批判性。
五、导迁移,训练学生的借义式创作思维
借义式创作思维,是指借助童话或寓言的意义,创造性地想象出另一种全新形象的思维形式。童话寓言多具有深刻的寓意,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类课文,归纳寓意。然后,指导学生依据寓意进行迁移式写作,创作出新形象。如学习《寓言四则》中《蚊子与狮子》一文时,首先,让学生明确本文的寓意:讽刺了那些善于对应强大的敌人,却最终被小人物打败的人。并且由此告诫世人:不能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得意忘形;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利于不败之地。接下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这个寓意创作《蚂蚁与大象》。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作文中采用拟人手法,运用对话进行创作,表达相同的寓意而塑造不同的形象。这种思维训练,可将学生带入创作的境地,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
通过读、写、思维三结合的训练,可以引领学生走出作文思维的定势。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将正面与反面、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辐合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有机地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扩展其思维空间,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彰显学生个性,发挥其个人才智,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覃兵.新课改与中学作文教学创建的建构[J].中学语文教学,2004(2).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第八中学
邮政编码:519000
TheWaystoCombineReading,WritingandThinkingTrainingontheBasisofTextbooks
WEIXueqian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waystocombinereading,writing,thinkingtrainingonthebasisoftextbooksinmiddleschoolChineseteaching:inducingimitatingwritingtotrainstudents’pergentthinkingandconvergentthinking;inducingcontinuingwritingtotrainstudents’straightforwardthinking;inducingexpandingwritingtotrainstudents’expandingthinkingandinducingadaptingwritingtotrainstudents’inversethinkingandinducingmigratingtotrainstudents’creativethinking.
Keywords:textbooks;reading;writing;thinking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