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编译论文_葛红美,徐超,何炎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代码编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代码,静态,数控,数控系统,迭代,词法,人机。

代码编译论文文献综述

葛红美,徐超,何炎祥[1](2018)在《编译前端分析自动构件化代码可靠性加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嵌入式系统可靠性成为关注的焦点。针对嵌入式系统源程序的可靠性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编译前端分析自动构件化代码加强方法。该方法结合构件化开发技术,设计了一种多层次迭代分析的编译器前端分析方法,对源代码与可靠构件的相似度进行计算,自动提取出相似度高的函数到可靠构件的映射关系。然后通过人机交互选择最佳的可靠构件进行映射,以最大程度加强代码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找出90%以上与漏洞代码相匹配的可靠构件代码,且平均正确率高达94.5%,对加强代码本身的可靠性具有明显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期刊2018年07期)

杜铁[2](2017)在《基于规则库的编译时代码安全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程序安全漏洞对用户隐私和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传统研究侧重于安全漏洞的检测,在运行时防御、动态检测和静态检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些检测工作虽然发现了一大批未分类的安全漏洞,但较少为开发人员解决漏洞问题提供充分的调试信息。与之前的工作不同,检测系统致力于安全漏洞的自动分类,并为开发人员解决漏洞问题提供清晰的调试信息。现有的安全漏洞可以被描述为一系列的规则,进一步简化为数学断言问题。基于规则库的编译时代码安全检测系统,可以自动的把安全漏洞分为叁类,包括确定性漏洞,内部不确定性漏洞以及外部不确定性漏洞。实现上述分类目标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根据不同类型的安全漏洞的特点建立规则库(缓冲区溢出,空指针引用,除零);结合控制流分析以及指针分析,通过抽象语法树来获取规则中出现的必要信息;验证规则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判定为一个确定性漏洞;否则,运用一种新的逆向污点分析去区分剩下的两种漏洞为内部不确定性漏洞或外部不确定性漏洞。在LLVM(3.5.0)的基础上实现了基于规则库的编译时代码安全检测系统,与标准的编译器处理流程完全并行,编译时的额外开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基于微基准程序和14个真实程序的实验结果,证明了基于规则库的编译时代码安全检测系统在漏洞检测率和误报率上的显着提升,同时也证明了安全漏洞分类机制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谭延丹[3](2017)在《基于并行化和代码片段提取的大型程序迭代编译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迭代编译作为一种自适应的程序优化技术,能够针对任何编译器实现和系统环境,获得良好的优化效果,实现代码性能的可移植。但迭代编译的迭代时间长被广为诟病,这使得迭代编译不能够直接应用于大型程序的优化。因此,学术界广泛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将迭代编译运用于大型程序的优化。课题为了解决如何运用迭代编译的方法优化大型程序的问题,首先验证了迭代编译对于程序的优化效果,分析了将迭代编译直接运用于大型程序的时间消耗,研究了一个迭代编译框架OpenTuner的实现方法。基于前期的分析工作,课题展开了下列研究:首先开展了迭代编译完全并行化的可行性研究。传统实现为了减少迭代编译中运行评估程序时的干扰,迭代过程没有实现完全并行化。课题中提出将迭代编译的运行评估阶段完全并行化,减少迭代编译流程的时间消耗。采用实验量化分析方法,分析将迭代编译完全并行化是否可行。基于开源的迭代编译框架OpenTuner,实现了迭代编译的完全并行化,验证了完全并行化的可行性。然后研究了基于程序热点代码片段提取的迭代编译方法。根据计算机程序的统计特征,程序的大部分运行时间集中在少数代码中。课题采用代码片段提取的方法优化大型程序中的热点代码。探索代码片段提取和封装过程中的难点,并且将封装的代码用于迭代编译,提高热点代码的性能,以达到优化大型程序的目的。针对SPEC CPU2006中的程序,提取和封装其中的热点代码片段,并且用OpenTuner对代码片段进行迭代编译优化,将优化的最终结果用于大型程序相应代码片段的优化。最后对优化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程序都获得了良好的加速比。(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4-01)

雷立群,王戬[4](2014)在《数控代码的编译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放式数控系统是数控系统发展的主流方向,基于PC的全软件数控系统是实现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最有效途径。全软件数控系统中,采用何种数控代码编译方法将会影响到数控加工控制过程的加工速度和加工精度。对传统数控代码的编译过程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更适合于全软件数控加工的数控代码编译方法。(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4年20期)

章善财[5](2014)在《数控系统通用代码编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数控系统通用代码编译系统在数控系统中有着重要作用,它的最终目的是报告NC代码中存在的错误,生成正确的刀具中心轨迹文件,提取NC代码中包含的刀具运动信息、控制信息和辅助信息等,并将其转换成数控机床控制系统能够识别的数据格式。本文研究的代码编译系统是针对标准G代码设计的通用代码编译系统,是合肥工业大学CIMS研究所研发的专用型齿轮机床数控系统和基于PMAC+工控机的高性能智能化数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主要内容有:⑴系统将计算机编译技术引入NC代码的处理过程中,并结合数控加工原理将系统的编译过程分为预处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刀具半径补偿和代码转换等过程。⑵本文通过对标准G代码的研究,并结合计算机编译原理,提出了数控系统通用代码编译系统的功能需求,确定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整体架构。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即将系统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主要有预处理模块、词法分析模块、语法分析模块、刀补模块、编译模块、程序管理模块、刀具管理模块和参数设置模块等,不同的功能模块实现不同的功能。⑶本文详细介绍了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并就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如代码信息的提取、缓冲区代码信息的读取、超前搜索识别、宏程序和子程序的实现、系统的出错处理、符号表的管理等。⑷本文重点阐述了系统刀具半径补偿功能的实现,并详细分析了刀具半径补偿原理、常用方法和执行过程,建立了刀具半径补偿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刀具半径补偿的具体算法,并就刀具半径补偿的过切判断进行了分析。此外,文章详细阐述了刀具半径补偿在数控系统通用代码编译系统中的具体实现。⑸系统采用规范的标准C语言进行设计,并运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采用Visual C++中的MFC模块作为开发工具。并在基于ARM+DSP+FPGA嵌入式硬件平台的齿轮加工数控系统和基于PMAC+工控机的高性能智能化数控系统进行各功能模块测试和系统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基本符合预期的设计要求,能够实现NC代码检错、刀具半径补偿、代码转换、程序管理、刀具管理和参数设置等功能。(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4-04-01)

第伍乐超[6](2013)在《编译指导下的静态分析与代码转换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CPU制作工艺的快速发展,CPU的核心数从原来的单核、双核发展到现在的四核、八核甚至更多。为了提高运算速度,尽可能的有效利用现有物理核心,多核运行时系统应运而生。多核运行时系统可将多核计算资源进行有效组织,通过在运行时对计算任务进行分配和调度,向用户提供高性能的计算服务。静态分析技术是编译器后台处理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在不执行程序的情况下对程序行为进行分析处理,生成与代码有关的分析结果。目前的运行时系统调度策略中,缺少对调度的目标代码进行有效的分析,造成调度策略失准和额外开销过大,从而降低了系统的性能。基于编译指导的静态分析和代码转换系统以从用户源代码中获得的分析结果和用户的编译指导信息为基础,以降低运行时系统任务调度开销为目标,在静态分析、代码转换、运行时任务创建和任务调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任务创建过程中考虑任务创建开销和核心的计算能力,保证大部分核心都能在规定时间内保持相对较低的空闲率。在程序静态分析阶段中,对执行方案进行执行效率和并行度方面进行差异化优化。通过代码安全性检测,保证代码转换过程的正确执行。在运行时阶段,任务执行方式的选择上综合考虑任务节点的计算开销以及计算节点的深度信息,选择合适的执行方式响应计算请求。动态管理运行时任务的相关运行状态,在保证计算正确性的同时,有效降低额外开销。通过目前流行的多核运行时系统GOMP进行模拟实验,将基于静态分析的运行时策略与GOMP内置的运行时策略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基于静态分析的运行时策略管理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降低了18%,CPU利用率提高了16%。实验进一步表明,所采用的静态分析和代码转换方案对运行时系统的调度性能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3-05-01)

曹胜彬,马西沛,贾会欣,陈玉洁[7](2013)在《微型数控铣床控制系统及NC代码编译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设计理念,开发了微型数控铣床的运动控制系统。首先,对系统的硬件结构及原理进行详细设计;然后,根据功能需求设计控制系统的上位机控制软件;最后,利用正则表达式类库函数作为匹配和分析工具,结合数据库技术,对NC代码的编译系统进行研究,并针对该数控铣床的控制系统设计了一套专用的NC代码的编译工具。该NC代码编译算法在微型数控铣床系统中进行了验证,并运行良好,为今后数控系统创新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3年03期)

陆平静,李宝,车永刚,庞征斌[8](2013)在《一种基于代码隔离的大程序迭代编译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轻权的大程序优化方法——基于代码隔离的迭代编译优化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程序的性能进行测试,结合代码隔离技术,从大程序中分离若干以循环结构为主、性能不相关或相关度较低的核心代码片断,逐个对其进行迭代编译优化搜索,进而更加有效地优化核心代码段.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提高整个程序的性能,可将一个高维的优化空间转换为多个低维优化空间而降低迭代编译的优化开销,是一种易于实现且适合通用代码迭代编译的大程序优化方法.(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李寅,范明钰,王光卫[9](2012)在《基于反编译的Android平台恶意代码静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Android平台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由于Android系统的开放性,使得针对Android平台的恶意代码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因此对这些恶意代码的分析和检测显得十分必要.在传统计算机恶意代码的检测方法中,反编译和静态分析技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根据Android平台和智能手机的特点,重点研究基于反编译的Android平台恶意代码静态分析方法,并进行相关实验获取了初步的检测结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2年11期)

陈达智,赵荣彩,姚远,韩林[10](2012)在《MPI自动并行化编译系统中消息传递代码生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MPI自动并行化编译系统从数据重分布的角度,生成面向分布式存储系统的消息传递程序,但是大量数据重分布通信的额外开销导致其加速比低。为了解决此问题,在基于Open64的MPI自动并行化编译系统后端,提出了一种消息传递代码生成算法。该算法以统一数据分布为中心,根据给定的并行化循环集和通信数组集,通过修改WHIRL表示的串行代码语法结构树,生成更精确的消息传递代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大程度地降低消息传递程序的通信开销,并且明显提升其加速比。(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2年06期)

代码编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程序安全漏洞对用户隐私和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传统研究侧重于安全漏洞的检测,在运行时防御、动态检测和静态检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些检测工作虽然发现了一大批未分类的安全漏洞,但较少为开发人员解决漏洞问题提供充分的调试信息。与之前的工作不同,检测系统致力于安全漏洞的自动分类,并为开发人员解决漏洞问题提供清晰的调试信息。现有的安全漏洞可以被描述为一系列的规则,进一步简化为数学断言问题。基于规则库的编译时代码安全检测系统,可以自动的把安全漏洞分为叁类,包括确定性漏洞,内部不确定性漏洞以及外部不确定性漏洞。实现上述分类目标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根据不同类型的安全漏洞的特点建立规则库(缓冲区溢出,空指针引用,除零);结合控制流分析以及指针分析,通过抽象语法树来获取规则中出现的必要信息;验证规则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判定为一个确定性漏洞;否则,运用一种新的逆向污点分析去区分剩下的两种漏洞为内部不确定性漏洞或外部不确定性漏洞。在LLVM(3.5.0)的基础上实现了基于规则库的编译时代码安全检测系统,与标准的编译器处理流程完全并行,编译时的额外开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基于微基准程序和14个真实程序的实验结果,证明了基于规则库的编译时代码安全检测系统在漏洞检测率和误报率上的显着提升,同时也证明了安全漏洞分类机制的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代码编译论文参考文献

[1].葛红美,徐超,何炎祥.编译前端分析自动构件化代码可靠性加强方法[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8

[2].杜铁.基于规则库的编译时代码安全检测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3].谭延丹.基于并行化和代码片段提取的大型程序迭代编译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7

[4].雷立群,王戬.数控代码的编译方法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4

[5].章善财.数控系统通用代码编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合肥工业大学.2014

[6].第伍乐超.编译指导下的静态分析与代码转换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7].曹胜彬,马西沛,贾会欣,陈玉洁.微型数控铣床控制系统及NC代码编译算法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

[8].陆平静,李宝,车永刚,庞征斌.一种基于代码隔离的大程序迭代编译优化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

[9].李寅,范明钰,王光卫.基于反编译的Android平台恶意代码静态分析[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2

[10].陈达智,赵荣彩,姚远,韩林.MPI自动并行化编译系统中消息传递代码生成算法[J].计算机科学.2012

论文知识图

数据文件存储形式软件操作界面基于GPU的可编程流水线混合动力试验台架布置图μC/OS-Ⅱ移植代码编译运行结果μC/OS-II移植代码编译运行结果

标签:;  ;  ;  ;  ;  ;  ;  

代码编译论文_葛红美,徐超,何炎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