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疲劳尺寸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疲劳,效应,尺寸,应力,厚度,样品,寿命。
疲劳尺寸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艾阳,朱顺鹏,钱桂安[1](2019)在《随机缺陷下结构疲劳寿命及其尺寸效应的概率建模与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球墨铸铁和铝合金制成的工程部件的疲劳寿命由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制造缺陷所决定。因此,本文基于制造缺陷的尺寸和位置,提出了考虑制造缺陷对疲劳寿命影响的概率模型。具体而言,就是将CT扫描获得的缺陷近似作为圆形裂纹进行裂纹扩展分析,并结合威布尔分布对试件的疲劳寿命建模。基于此,提出一个基于表面初始裂纹损伤机理的表面缺陷修正系数,并利用叁组铸铁和铝合金的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和比较。此外,还探讨了等幅载荷作用下统计尺寸效应对疲劳寿命分布的影响。最后,分别对叁种不同尺寸材料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预测的P-S-N图表明所提出模型进行预测的结果与概率分散带吻合一致,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马也飞[2](2018)在《小尺度CA6NM马氏体不锈钢疲劳性能评价与尺寸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A6NM钢是一种美国铸造马氏体不锈钢,中文牌号为0Cr13Ni4Mo,由于这种钢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气蚀性等性能,因而在核电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核电材料的使用过程中,疲劳断裂是一种常见的失效方式,因此对核电材料的疲劳断裂研究非常重要。大多数核电材料的疲劳性能均采用ASTM标准加工的块体样品进行研究,由于核电构件在实际服役过程中无法拆卸,如何采用小尺度样品对这些在役构件的疲劳可靠性进行快速、无损的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核主泵叶轮用小尺度超薄CA6NM马氏体不锈钢样品的对称弯曲疲劳和单轴拉-拉疲劳实验,获得了小尺度样品的疲劳性能,并将其与标准块体CA6NM马氏体不锈钢样品的疲劳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利用超薄样品评价CA6NM不锈钢疲劳可靠性的可行性。研究发现,40?m厚的超薄CA6NM钢样品拉伸强度比块体样品略高,但拉伸塑性明显降低;单轴加载下的40?m厚的超薄样品在低周区的疲劳强度低于标准块体样品获得的疲劳强度,随着应力幅的降低,在高周区两者的疲劳强度性能差异逐渐减小,疲劳极限较为接近。相同40?m厚的超薄样品的对称弯曲疲劳加载获得的疲劳强度远高于单轴拉-拉疲劳加载获得的疲劳强度,且高于块体样品的疲劳强度。小尺度超薄样品的疲劳性能与加载方式密切相关,对小尺度样品疲劳性能与块体材料疲劳性能差异的微观机理进行了探讨,并评价了采用小尺度超薄样品评价CA6NM钢疲劳可靠性的可行性。采用40?m、100?m、230?m、600?m、1 mm和2.5 mm 6组不同厚度的CA6NM钢样品进行拉伸试验和单轴拉-拉疲劳试验,研究其拉伸和疲劳的尺寸效应。研究发现,随着厚度的减小,CA6NM钢样品的拉伸强度先降低后升高,塑性持续降低。随厚度减小,样品的疲劳性能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尺寸效应:从2.5 mm厚样品到230?m厚样品,除了疲劳极限有所下降之外,没有明显的尺寸效应;100?m厚样品的疲劳性能明显提高,且优于块体样品的疲劳性能;40?m厚样品的疲劳性能明显降低。对不同厚度拉伸和疲劳样品尺寸效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评价了单轴拉-拉疲劳加载下不同厚度样品评价CA6NM钢疲劳可靠性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2)
姚亮[3](2017)在《WC-Co硬质合金在冲击和静载下的疲劳性能与尺寸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WC-Co硬质合金因其高硬度、高强度和良好的韧性被广泛用作切削刀具、矿井钻头、成形模具和结构零部件。这些工具和部件在服役过程中常常要承受反复的冲击载荷和长时间的静态载荷,疲劳是这类硬质合金失效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硬质合金相应的疲劳性能进而提高工具的服役寿命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对六种不同WC晶粒尺寸和钴含量的硬质合金进行了常规力学性能试验、冲击疲劳实验和静态疲劳试验,研究了微观组织参数对冲击疲劳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硬质合金静态疲劳寿命的尺寸效应。此外,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试样的疲劳断口,并分析了硬质合金的冲击和静态疲劳断裂机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随着黏结相平均自由程增大,硬质合金的断裂韧性增大,硬度降低,断裂韧性与硬度呈反比关系。相同Co含量的硬质合金,WC晶粒尺寸越小,抗弯强度越大;WC晶粒尺寸相同的硬质合金,当钴含量不超过20%时,钴含量越多,抗弯强度越高。(2)硬质合金的冲击韧性随着钴含量增多或者WC晶粒尺寸增大而升高。硬质合金承受冲击载荷时,fcc-Co相发生马氏体相变转变成hcp-Co相,裂纹从两种Co相的界面和粉末冶金缺陷处萌生;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萌生的裂纹逐渐长大,长大的裂纹撕裂钴相或者穿过WC晶粒扩展直至材料断裂。高钴硬质合金的疲劳敏感性较高,冲疲劳寿命较短;WC晶粒尺寸越大的合金冲击疲劳寿命越长。(3)当硬质合金试样承受的静态应力超过80%的抗弯强度时,试样表面和亚表面的缺陷(如粗大的WC、微孔和微裂纹)处产生强烈的应力集中,最大应力高达外加应力的4倍。于是,裂纹从这些粉末冶金缺陷处萌生,萌生的裂纹与孔洞相互连接形成主裂纹,主裂纹快速扩展导致材料疲劳失效。硬质合金试样经过一定时间的静态加载后,其抗弯强度下降,相应的Weibull模量减小。(4)承受静态加载的硬质合金试样厚度增加时,试样中储存的弹性应变能减少,裂纹扩展所需的表面能和塑性变形功增大,同时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减小,从而裂纹扩展速率降低,试样静态疲劳寿命延长。硬质合金中的裂纹偏折增韧机制和延性颗粒的桥接增韧机制使得粗晶硬质合金和高钴硬质合金的厚度效应更加显着。(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08)
刘香,王延荣,田爱梅,石亮[4](2017)在《考虑尺寸效应的缺口疲劳寿命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试样缺口根部归一化应力的分布规律,在考虑应力梯度的缺口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基础上,着重考虑尺寸效应对缺口疲劳寿命的影响,构建了综合考虑平均应力、应力梯度和尺寸效应的缺口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利用已有的TC4合金缺口疲劳试验数据对所发展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并与常用的几种局部应力应变法的寿命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对比的几种局部应力应变法的寿命预测结果过于保守,而所发展的缺口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几乎全在3倍分散带以内,且大多数预测结果在2倍分散带以内.(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杨帆,邓斌,王国志,吴文海[5](2017)在《隔离开关触指尺寸效应对接触系统疲劳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olidworks和Ansys Workbench,对目前隔离开关广泛使用的矩形和W型触指结构形式,采用Goodman曲线和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恒定振幅、比例载荷作用条件下的接触疲劳寿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均满足隔离开关可靠断开、闭合≥3 000次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刘明秋,刘亚兰,颜莹,韩冬,李小武[6](2016)在《<345>取向铜单晶体疲劳变形行为的尺寸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电机系统及微系统技术的发展,对材料疲劳性能尺寸效应的研究引起了材料研究者极大的关注。大多数研究者所研究的对象多为多晶材料,而关于单晶材料疲劳行为的尺寸效应的认识尚不系统,故本工作选取了[345]单滑移取向的面心立方铜单晶体作为研究对象,在考察其单向拉伸力学行为的尺寸效应基础上,进而研究了其在恒应力幅控制下的拉-拉疲劳行为的尺寸效应。选取了六种厚度(D=0.1、0.2、0.4、0.6、1.0、2.0 mm)的铜单晶进行常温下的单向拉伸试验发现,随着样品厚度减小,屈服强度急剧增加。在2.0 mm时屈服强度为39.1 MPa,厚度降低到0.1 mm时,屈服强度增加到111.4 MPa,呈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然后,对同样六种厚度的铜单晶进行室温条件下、应力幅为80 MPa(应力比R=0)的疲劳试验发现,在厚度为0.1 mm和0.2 mm尺度,其疲劳寿命较低,两者大致相当;当厚度增加到0.4 mm≤D≤1.0 mm范围,其疲劳寿命随厚度增大而显着升高;当厚度达到2.0 mm时,其疲劳寿命反而明显下降,但仍然高于厚度为0.1 mm和0.2 mm样品的。这主要是因为:2.0 mm的样品屈服强度约为39.1 MPa,远低于本实验所选的应力幅为80 MPa,因此其在疲劳初始阶段就发生严重塑性变形,疲劳裂纹萌生寿命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其疲劳总寿命未能继续升高反而下降。对疲劳后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TEM观察发现,较薄样品(D=0.1-0.2 mm)的位错结构主要表现为位错密度很低的松散位错胞结构;随着样品厚度增加(0.4 mm≤D≤1.0mm),位错变得更为致密,其尺寸减小;在最厚的样品(D=2.0 mm)中则观察到胞墙结构。实际上,疲劳裂纹一旦形成,对于较薄样品而言,疲劳裂纹快速扩展至表面,导致样品过早失效,位错胞结构来不及发展完全;而对于较厚样品,在疲劳过程中能够累积足够的塑性应变而发展出位错胞结构以及胞墙结构。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345]单滑移取向铜单晶在相同疲劳加载条件下,其变形与损伤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4-15)
金佳浩[7](2015)在《空气压缩机叶轮的尺寸效应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分设备的大型化是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系统能耗的重要手段。但空分设备大型化后会使系统稳定性变差,关键零部件疲劳寿命降低。由于我国在此方面理论研究基础较薄弱,使国内大型空分设备的研制落后于世界技术发达国家。本文选择空分系统中的空气压缩机的叶轮为研究对象,运用可靠性串联系统统计分析理论和应力梯度分析,研究了零部件尺寸变化对其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提出压缩机叶轮不同尺寸时其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具体完成了如下工作。(1)利用Weibull分布理论对单元块寿命进行建模,结合可靠性串联理论推导出大型构件的疲劳寿命理论计算公式。利用四组不同尺寸和不同缺陷试件的疲劳寿命测试实验数据,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通过该理论还验证:统计因素在尺寸不同的机械构件中是普遍存在的;构件在体积或者是薄弱环节趋近于无穷大时其统计因素的影响作用会逐渐稳定不变。(2)利用了 Workbench来对叶轮模型进行仿真,确定了叶轮工作时危险点处应力值,得到危险点处的应力集中系数计算结果。对不同尺寸的叶轮危险点进行仿真,得出了不同尺寸下各个危险点处的应力梯度数据;利用Origin对应力梯度数据拟合,得到了应力梯度曲线随尺寸变化规律的近似表达式,并求出了叶轮的尺寸系数,得到了叶轮尺寸和尺寸系数的关系规律图。(3)确定了叶轮的综合修正系数中的尺寸系数、表面加工系数、危险点处的应力集中系数,得出了叶轮零件修正后的S~N疲劳曲线。利用Workbench对叶轮做了直接瞬态分析和单向流固耦合分析,得到其危险点处的载荷谱;利用Crossland模型和Matake模型定义了等效疲劳名义应力。利用MATLAB语言开发了雨流计数法载荷谱提取程序;利用疲劳累积迭加理论对叶轮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得出了叶轮疲劳寿命随尺寸变化的关系规律图。(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5-06-01)
黄樱,王珊,李磊[8](2015)在《汽车用新型非调质钢抗疲劳性能的尺寸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Nb与V复合微合金低碳非调质钢抗疲劳性能的尺寸效应。结果表明,小尺寸试样的叁点弯曲疲劳极限大于大尺寸试样,小尺寸试样的抗疲劳寿命更长。(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秦红波[9](2014)在《无铅微互连焊点力学性能及疲劳与电迁移行为的尺寸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焊点是电子封装系统中最为薄弱的部分,焊点失效是电子产品和设备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电子封装日益趋向高密度、细间距和微尺度,导致焊点尺寸和间距的持续减小以及由此带来的日益严峻的质量控制、耐久性和可靠性问题。本文首先通过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线弹性力学、粘塑性力学、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的角度研究了球栅阵列(BGA)结构Cu/Sn-3.0Ag-0.5Cu/Cu微米尺度单焊点在剪切载荷下的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及其尺寸效应。此外,为了阐明剪切和拉伸两种载荷模式下微焊点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尺寸效应的差异以及Ni基底相比于Cu基底对微焊点力学行为的影响,对拉伸载荷下Ni(Cu)/Sn-3.0Ag-0.5Cu/Ni(Cu)叁明治结构线形微焊点的力学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然后还对BGA结构Cu/Sn-3.0Ag-0.5Cu/Cu单焊点的疲劳行为及其尺寸效应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损伤力学理论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并实现了对微焊点疲劳寿命的预测,证明了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和普适性;在此基础上,运用提出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实现了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 TSV)结构叁维堆迭芯片封装中微焊点疲劳寿命的评估及预测;最后,还通过元胞自动机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u/Sn-58Bi/Cu微焊点中共晶组织及结构不均匀性对电迁移的影响,并模拟了电流应力作用下共晶组织的演化规律。本文研究首先通过基于能量法的Surface Evolver程序对回流焊过程中BGA结构微焊点中钎料体的能量进行了计算,发现能量系统中重力势能要远小于表面势能。Sn-3.0Ag-0.5Cu焊球直径为760μm时熔融态钎料重力势能占总势能的比例只有0.513%,且随焊球直径减小该比例进一步降低。形貌分析结果显示,重力对微米级焊点钎料体形貌影响非常小,焊点钎料体外轮廓可近似认为是圆弧,上、下接触角可近似认为相等。对BGA结构微焊点进行剪切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研究的结果表明,焊点高度(或高度与焊盘直径之比)减小导致焊点钎料体内应力状态软性系数和力矩减小从而使焊点刚度升高,但对钎料体应力叁轴度的影响非常有限;焊点高度减小还可降低钎料体中的应力和应变能集中,使应力和应变能均匀分布从而使焊点力学强度明显升高。而焊点高度增大则加剧了钎料与焊盘界面的应力和应变能集中,使焊点断裂位置从钎料体中间转变为沿界面。研究还发现,在相同的剪切载荷作用下,焊点高度增大使得位于金属间化合物(IMC)层和钎料/IMC界面的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KI和KII)和应变能释放率明显增加,导致经历长时间热时效的高度较大的焊点更容易发生脆性断裂。对线形微焊点拉伸载荷下力学行为的研究发现,由于Ni基底可以有效地防止钎料体中Cu6Sn5颗粒的粗化,因此Ni/Sn-3.0Ag-0.5Cu/Ni微焊点的拉伸强度要明显高于相同尺寸的Cu/Sn-3.0Ag-0.5Cu/Cu微焊点。微焊点在拉伸载荷下的应力叁轴度要远高于剪切载荷下应力叁轴度,拉伸载荷下焊点高度减小使基底对钎料的力学拘束增强从而造成应力叁轴度提高,而剪切载荷下则无明显变化。损伤等效应力可以反映应力叁轴度对焊点韧性断裂的影响,拉伸载荷下焊点高度减小会降低钎料体的损伤等效应力使得焊点力学强度得到提高。随着焊点高度的减小,钎料体中损伤等效应力下降然而IMC层及其界面裂纹的扩展驱动力却增加,因此微焊点断裂模式逐渐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对BGA结构微焊点在剪切位移循环加载条件下低周疲劳行为的研究表明,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的循环数与一次循环过程中所积累的塑性应变能密度呈幂函数相关性。因此基于塑性应变能密度概念提出了微焊点疲劳寿命的预测模型,并阐明了模型中参数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的联系。还通过试验和有限元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预测模型中的裂纹扩展相关常数,并验证了所提出的预测模型能有效地防止由焊点尺寸和结构变化导致的塑性应变能集中现象对疲劳寿命评估的影响。对TSV结构叁维堆迭芯片封装中微凸点互连焊点在热循环载荷下疲劳行为的模拟研究发现,热疲劳寿命最短的微焊点(即危险微焊点)位于下层微焊点阵列对角线的最外端。微焊点尺寸的减小会增大焊点在热循环过程中所承受的塑性应变能密度并减小焊点的特征面积,从而降低微焊点的疲劳寿命。研究还发现,当焊点尺寸在数十微米甚至更低时,决定其疲劳寿命的是焊点中的最大塑性应变能密度。对BGA结构及叁角形结构Cu/Sn-58Bi/Cu焊点中电迁移行为的研究表明,焊点结构和组织不均匀性会影响电流密度的大小和分布。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当焊点尺寸为数十微米或更低时组织不均匀性对电流密度的影响可超过结构不均匀性的影响;同时,富Sn相中电流密度要远高于富Bi相中的电流密度,在高电流密度作用下富Sn相中的Bi原子更容易发生迁移并向阳极聚集。最后,还通过创新的元胞自动机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模拟研究了电流应力下Sn、Bi两相分离现象,模拟结果与试验观察结果吻合。(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10-20)
薛欢,李荣峰,邝兰翔,刘冬,余立[10](2014)在《汽车大梁钢疲劳性能的宏观尺寸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大梁钢的疲劳性能是影响其产品总体质量的重要指标.以一种新型汽车用大梁钢产品WL510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频疲劳试验研究了6mm厚度和8mm厚度两种不同规格试样的疲劳行为,详细说明了试验准备过程和试验方法,给出了各自不同存活率下的P-S-N曲线.结果表明,两组试验结果仍有较小的差距,在50%存活率下,平均疲劳强度相差9 MPa,随着失效概率的降低,该差距有不断收敛缩小的趋势.较厚试样疲劳强度较低,相关系数较小,而偏差较大.分析了试样宏观尺寸对疲劳极限的影响机理和导致该试验现象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固体力学学报》期刊2014年S1期)
疲劳尺寸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CA6NM钢是一种美国铸造马氏体不锈钢,中文牌号为0Cr13Ni4Mo,由于这种钢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气蚀性等性能,因而在核电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核电材料的使用过程中,疲劳断裂是一种常见的失效方式,因此对核电材料的疲劳断裂研究非常重要。大多数核电材料的疲劳性能均采用ASTM标准加工的块体样品进行研究,由于核电构件在实际服役过程中无法拆卸,如何采用小尺度样品对这些在役构件的疲劳可靠性进行快速、无损的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核主泵叶轮用小尺度超薄CA6NM马氏体不锈钢样品的对称弯曲疲劳和单轴拉-拉疲劳实验,获得了小尺度样品的疲劳性能,并将其与标准块体CA6NM马氏体不锈钢样品的疲劳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利用超薄样品评价CA6NM不锈钢疲劳可靠性的可行性。研究发现,40?m厚的超薄CA6NM钢样品拉伸强度比块体样品略高,但拉伸塑性明显降低;单轴加载下的40?m厚的超薄样品在低周区的疲劳强度低于标准块体样品获得的疲劳强度,随着应力幅的降低,在高周区两者的疲劳强度性能差异逐渐减小,疲劳极限较为接近。相同40?m厚的超薄样品的对称弯曲疲劳加载获得的疲劳强度远高于单轴拉-拉疲劳加载获得的疲劳强度,且高于块体样品的疲劳强度。小尺度超薄样品的疲劳性能与加载方式密切相关,对小尺度样品疲劳性能与块体材料疲劳性能差异的微观机理进行了探讨,并评价了采用小尺度超薄样品评价CA6NM钢疲劳可靠性的可行性。采用40?m、100?m、230?m、600?m、1 mm和2.5 mm 6组不同厚度的CA6NM钢样品进行拉伸试验和单轴拉-拉疲劳试验,研究其拉伸和疲劳的尺寸效应。研究发现,随着厚度的减小,CA6NM钢样品的拉伸强度先降低后升高,塑性持续降低。随厚度减小,样品的疲劳性能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尺寸效应:从2.5 mm厚样品到230?m厚样品,除了疲劳极限有所下降之外,没有明显的尺寸效应;100?m厚样品的疲劳性能明显提高,且优于块体样品的疲劳性能;40?m厚样品的疲劳性能明显降低。对不同厚度拉伸和疲劳样品尺寸效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评价了单轴拉-拉疲劳加载下不同厚度样品评价CA6NM钢疲劳可靠性的可能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疲劳尺寸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艾阳,朱顺鹏,钱桂安.随机缺陷下结构疲劳寿命及其尺寸效应的概率建模与评估[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2].马也飞.小尺度CA6NM马氏体不锈钢疲劳性能评价与尺寸效应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8
[3].姚亮.WC-Co硬质合金在冲击和静载下的疲劳性能与尺寸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7
[4].刘香,王延荣,田爱梅,石亮.考虑尺寸效应的缺口疲劳寿命预测方法[J].航空动力学报.2017
[5].杨帆,邓斌,王国志,吴文海.隔离开关触指尺寸效应对接触系统疲劳影响分析[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7
[6].刘明秋,刘亚兰,颜莹,韩冬,李小武.<345>取向铜单晶体疲劳变形行为的尺寸效应[C].第十八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6
[7].金佳浩.空气压缩机叶轮的尺寸效应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D].东北大学.2015
[8].黄樱,王珊,李磊.汽车用新型非调质钢抗疲劳性能的尺寸效应分析[J].铸造技术.2015
[9].秦红波.无铅微互连焊点力学性能及疲劳与电迁移行为的尺寸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10].薛欢,李荣峰,邝兰翔,刘冬,余立.汽车大梁钢疲劳性能的宏观尺寸效应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