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井循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下水源热泵,单井循环,初始地温,抽水温度
单井循环论文文献综述
宋伟,刘远周,倪龙,姚杨[1](2019)在《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CFD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循环单井、抽灌同井和填砾抽灌同井的系统特性,本文利用已验证的数值模型,通过改变初始地温和热源井抽水流量分析各系统的影响情况,并研究了这3种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含水层压力场变化和抽水流量对填砾抽灌同井含水层温度等值线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初始地温能够显着提高热源井的抽水温度和累计取热量,填砾抽灌同井所受影响最大;增大抽水流量使得3种热源井的抽水温度降低,换热量显着增加;当抽水流量从0.34m~3/h增大到0.96m~3/h,3种热源井的累计取热量分别增加2 725.2、3 569.8和3 606.9kJ;当抽水流量为0.96m~3/h时,抽灌同井和填砾抽灌同井的累计取热量分别为循环单井的1.5倍和1.7倍.循环单井的压力场分布呈现"漏斗形",抽灌同井和填砾抽灌同井的压力场,均被含水层中心线处的压力等值线分为上下两个半"椭圆形".(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慧[2](2018)在《基于K折双循环神经网络的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气效果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单井注气开发时各井效果差异较大,进行注气效果预测时注气井数达不到常规BP神经网络方法的要求。提出了K折双循环神经网络方法,该方法能够充分发挥样本数据的训练潜能,解决小样本条件下的神经网络训练难题;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影响塔河油田单井注气效果的主控因素为底水能量、储量规模、注气量、储集体类型、采出程度等5项,以主控因素为输入参数,以注气增油量为输出参数构建了预测模型,对单井注气效果进行了定量预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预测注气后增油量值与实际值相比,误差最小为2.05%,最大为9.64%,符合工程上精度要求。本文方法为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气选井提供了1种有效的定量分析工具,具有矿场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8年02期)
尚润心[3](2017)在《循环单井一维简化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是地下水源热泵的一种形式,因其可有效地减小汇源井的深度、系统初投资和运行费用都较低、系统的性能效率较高,在节能环保方面有着良好的影响等优势而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又有循环单井、抽灌同井和填砾同井叁种形式。本研究主要关注循环单井这一形式的地源热泵系统的换热和流动过程。本研究从循环单井的发展历程着眼,探究研究循环单井数学模型的必要性,总结现有的数学模型,根据循环单井内的流体流动特点和传热特点,结合达西定律、能量方程等推导提出本文的循环单井一维简化数学模型。分别建立循环单井的流动模型和传热模型,包括建立井外径向一维传热模型,抽水管一维轴向换热模型以及井孔一维轴向传热模型;对含水层建立径向一维流动模型,对井管建立轴向一维流动模型,之后辅助以求解条件根据模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求解方法求解。对于含水层径向一维流动模型、井管轴向一维流动模型求得解析解后,对其中的流动规律进行分析。此外,使用以往学者的实验和测试验证本研究建立的一维简化模型,比较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差异,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判断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而确定模型的适用性。验证结果表明循环单井简化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循环单井实际抽水温度的变化情况。之后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从含水层参数、负荷以及汇源井参数叁个方面研究了含水层渗透系数、含水层导热系数、含水层容积比热容、含水层厚度、地温梯度、抽水量和抽水管导热系数汇源井参数、含水层参数和负荷六个参数变化对循环单井流动换热过程的影响。参数研究表明含水层导热系数、含水层容积比热容的增加会导致抽水温度的降低,而含水层厚度、地温梯度的增加会使抽水温度升高。抽水量的增加,总体抽水温度,平均抽水温度、最低抽水温度均会升高。当抽水管导热系数增加时,抽水温度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最后在本文提出改善换热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曹孟冰[4](2016)在《单井循环地源热泵地下换热特性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井循环系统在多数地区有着回灌困难的特点,其后果是导致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异井循环系统打井数量过多,势必造成占地面积大、管理不便、成本较高等问题。单井循环地源热泵恰恰可以克服异井循环的这些缺陷,若能解决好热贯通问题,将可以推动其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本文主要对单井循环地源热泵进行了研究。根据单井循环的系统特点,对其系统进行了分类,并且分析了影响单井循环系统的各项因素。并且从中选定地下热源井结构这一影响因素,利用Fluent软件对单井循环热源井的热贯通现象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单井循环热源井的类型、井径和隔断位置对热贯通的影响等。最终获得下述结论:(1)根据地下水是否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可以将单井循环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单井循环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单井循环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2)影响单井循环地源热泵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地下水质、水泵的功耗、地下水温、换热器的选取和热源井的结构等。(3)在实际物理运行时间为200秒的时间范围内,循环单井的抽水温度变化量为6.71K,抽灌同井的抽水温度变化量为5.57K,填砾同井的抽水温度变化量为6.09K。可见循环单井热贯通最严重,其次就是填砾同井,再次是抽灌同井。(4)在实际物理运行时间为200秒的时间范围内,前部分时间循环单井井径越小热贯通越显着,运行到一段时间之后,井径越大热贯通越显着。在实际物理运行时间为200秒的时间范围内,抽灌同井的井径越大热贯通越显着。在实际物理运行时间为200秒的时间范围内,前部分时间填砾同井井径越小热贯通越显着,运行到一段时间之后,井径越大热贯通越显着。(5)在实际物理运行时间为200秒的时间范围内,抽灌同井的隔板位置越浅热贯通越显着。在实际物理运行时间为200秒的时间范围内,填砾同井的隔板位置越浅热贯通越显着。(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6-06-30)
李浩,万溧,高理福[5](2016)在《单井循环地源热泵系统换热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分析单井循环地源热泵系统的换热性能情况,利用数据采集监测系统,对绵阳市某单井循环地源热泵系统进行换热性能测试研究。由数据采集监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最终计算出单井循环系统的实际换热量,测试结果表明该地源热泵系统换热量平均只有25 k W,没有达到初期的设计要求。分析该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及建议。(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6年02期)
武强,孙海洲,徐生恒,刘守强,曾一凡[6](2015)在《多流场耦合的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井物理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同井回灌水源热泵的一种形式,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井非达西效应时渗流场的研究对高效地利用浅层地热能亦具有重要意义。建立Stokes-Forchheimer-Darcy流多流场耦合的流场-温度场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算例的物理场,包括温度场及水动力场时空变化规律、出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井奠定理论基础,也为有效利用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系统提供科学依据。说明开发利用同井回灌水源热泵对于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提高同井回灌水源热泵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宋伟,倪龙,姚杨[7](2015)在《单井循环地下水源热泵换热特性CFD模拟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CFD模拟研究的不足,建立了该系统多区域耦合的CFD模型用于研究其地下水流动和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循环单井、抽灌同井和填砾抽灌同井CFD模型的抽水温度和含水层特征点温度模拟结果均与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较好,3种热源井25 min的累计取热量相对误差分别为12.1%、3.0%和8.2%。所建立的3种热源井CFD模型可以用于分析和预测实际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中热源井特性、含水层流场和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并能提供较为准确的模拟数据。(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24期)
孙海洲,武强,徐生恒,曾一凡,刘守强[8](2015)在《Stokes-Darcy流耦合的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井热物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井的Stokes-Darcy流耦合数学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分析实际工程的温度场分布及热物性对换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tokes-Darcy流耦合模型是准确分析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系统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为科学利用地热资源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武强,孙海洲,徐生恒,曾一凡,林小劲[9](2015)在《基于单井循环浅层地热能开发的数值模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井这种新的浅层地热能开发方式进行了相关的数值模拟及其结果分析。模拟内容主要有土壤温度场、流场、出水温度等。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是分析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井的一种有效方法。上述模拟结果也为今后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15年01期)
武强,孙海洲,徐生恒,刘守强,曾一凡[10](2014)在《单井循环浅层地热能开发的概念模型与数学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井是浅层地热能开发的一种新型方式,本文给出了它的概念模型、数学方程、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模型、几何模型、包括常量和变量在内的各参数赋值方法等。把水文地质过程、水动力过程、传热传质过程统一在同一数学模型之中,并对单井循环浅层地能开发中有关概念模型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为今后科学高效地开发这种绿色新型能源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14年12期)
单井循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单井注气开发时各井效果差异较大,进行注气效果预测时注气井数达不到常规BP神经网络方法的要求。提出了K折双循环神经网络方法,该方法能够充分发挥样本数据的训练潜能,解决小样本条件下的神经网络训练难题;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影响塔河油田单井注气效果的主控因素为底水能量、储量规模、注气量、储集体类型、采出程度等5项,以主控因素为输入参数,以注气增油量为输出参数构建了预测模型,对单井注气效果进行了定量预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预测注气后增油量值与实际值相比,误差最小为2.05%,最大为9.64%,符合工程上精度要求。本文方法为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气选井提供了1种有效的定量分析工具,具有矿场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井循环论文参考文献
[1].宋伟,刘远周,倪龙,姚杨.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CFD模拟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9
[2].张慧.基于K折双循环神经网络的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气效果预测方法[J].中国海上油气.2018
[3].尚润心.循环单井一维简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4].曹孟冰.单井循环地源热泵地下换热特性模拟研究[D].南昌大学.2016
[5].李浩,万溧,高理福.单井循环地源热泵系统换热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节能.2016
[6].武强,孙海洲,徐生恒,刘守强,曾一凡.多流场耦合的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井物理场分析[J].太阳能学报.2015
[7].宋伟,倪龙,姚杨.单井循环地下水源热泵换热特性CFD模拟与验证[J].农业工程学报.2015
[8].孙海洲,武强,徐生恒,曾一凡,刘守强.Stokes-Darcy流耦合的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井热物性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5
[9].武强,孙海洲,徐生恒,曾一凡,林小劲.基于单井循环浅层地热能开发的数值模拟与分析[J].工程勘察.2015
[10].武强,孙海洲,徐生恒,刘守强,曾一凡.单井循环浅层地热能开发的概念模型与数学建模[J].工程勘察.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