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学习者参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学习者,在线,课堂,成人教育,本族语,绩效,互动。
学习者参与论文文献综述
万力勇[1](2019)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学习者参与:联结学习动机与学习绩效——访俄亥俄州立大学知名学者谢魁教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数字化学习领域,如何设计、开发和整合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并促进学生参与的创新技术以提高学习绩效,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者参与作为联结学习动机和学习绩效的桥梁与纽带,由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社会性参与四个维度构成。学习者参与能提高学习绩效,但是学习者的社会性参与也可能引起社会性冲突,需要通过社会性冲突演化模型来进行干预和化解。数字化学习动机研究涉及的关键变量包括兴趣、价值感、自治感、胜任感和关系感。研究证实,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对学习者参与均具有显着影响。开展数字化学习中学习者参与研究可以引入多种跨学科研究方法,其中经验取样法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者参与数据采集方法,该方法有助于即时、准确地捕捉参与者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未来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者参与研究可以从叁个方面深化:一是探查数字化学习参与的具体机制,二是设计提高学习者参与度的有效策略,叁是寻求研究方法的创新和突破。(本文来源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刘玮[2](2019)在《语伴互动的价值信念》一文中研究指出语伴互动(Sprachentandem)是以学习自主原则和互惠原则为特征的交际和外语学习情境。随着中德高校的国际交流日益增进,两国大学生与留学生互结语伴,见面并学习交流对方语言、文化的机会日渐增多。成年学习者的动机则对其参与并保持语伴互动的决策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将中德学习者参与语伴互动的动机作为研究主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学习者的语伴参与理解为与成就相关的任务选择。以此为切入点,将语伴互动的参与决策动因与埃克尔斯等人提出的现代期待—价值理论进行整合,致力于贴近中德学习者主观视角,研究其对语伴互动赋予的主观任务价值。具体的研究问题是:受访学习者对参与中德语伴互动赋予了哪些实用、个人和内在价值。本文选择质性研究方法,采取了片段访谈法(episodisches Interview)获取语伴互动参与者的主观经验和看法,并使用纪实方法(dokumentarische Methode)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对象为身处中德多所高校、合作时间长于叁个月的五对(共十位)中德语伴。本文对研究成果的呈现分别从实用、个人和内在价值这叁个任务价值维度展开,对每一个维度提炼出了两个参考类别,即“内容/任务”和“氛围/关系”。前者指与语伴互动内容相关的价值信念,后者包括了受访者对语伴互动氛围和语伴关系的感知与描述。研究表明:(1)受访中德学习者普遍对语伴互动参与赋予了实用、个人和内在叁个层面的任务价值;(2)受访者的语伴互动参与价值信念与语伴互动的内容/任务和氛围/关系这两方面有关;(3)其在语伴互动中的具体实践也受到了任务价值信念的指导。其中,实用价值是语伴互动参与价值信念中最重要的层面。语伴互动内容的实用价值信念主要涉及其对语言学习和跨文化学习的帮助。受访者对语言学习的期待体现个体差异,包括体验与母语者的交流对话,测试和检验自身外语会话能力,以及寻求课堂预复习和应试方面的辅导。可见,语伴学习和语言课程均为学习者外语学习的组成部分。在跨文化学习方面,受访者认为,在语伴互动中进行跨文化交际、处理和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体验和讨论文化异同并以此培养跨文化敏感度、优化文化适应具有实用价值。语伴互动的个人价值在于,语伴经验有助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为留学归国者延续与对象国语言和文化的联系,并促进对个人有重要价值的话题讨论。此外,与语伴的接触本身、对其提供的帮助以及双方了解的加深也对受访者的个人身份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受访者在描述语伴关系认知和期待时普遍使用的“外国朋友”概念,本文进行了额外的梳理。语伴互动的内在价值一方面扎根于参与者对语言学习和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强调了轻松、偷悦、有助于学习的语伴互动氛围体验。随着语伴双方关系的深入,轻松的氛围逐渐形成,并为语言学习提供了有利环境。受访者期望的语伴互动氛围具有轻松、愉悦、学习导向的特征。语伴互动氛围与参与者双方的好感有一定关系,参与者亦重视语伴友谊。此外,受访者认为,自主及相互消除会话压力和恐惧、开放态度和相互尊重是促进学习和互动的有利条件。简而言之,从受访者的角度来看,语伴互动的实用、个人和内在价值都很重要,能推动其与语伴的接触,并作出持续互动的决策。本论文对研究结果的讨论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语伴互动的价值信念和学习者特征:本实证研究得出的语伴互动参与的积极价值信念与学习者的语伴互动参与决策动机正相关,这与埃克尔斯等人的现代期望-价值理论假设一致。具体而言,参与者对语伴互动的期望和价值信念以其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差异体验和行动目标为导向。基于此,有效的语伴互动以参与者广义上的学习自主性为前提,即学习者应为其在各个生活领域的学习负责,敏锐感知自身的差异体验,有意识地进行反思,并寻求适合处理该学习问题的学习场景;(2)语伴互动的互惠原则:语伴互动的互惠原则可以从参与者互相得利扩展为互相实现所期望的任务价值。其中,互惠的标准并非双方收获的量化一致,而指提供有效、主动帮助的双向性;(3)语伴互动学习潜力的形成过程:语伴互动的语言学习潜力不仅存在于学习者与母语者的会话情境中,学习者也可以利用语伴互动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发现自身的知识漏洞和不足,并通过合作处理语言和文化因素导致的交际问题扩充自身的认知。在跨文化学习方面,受访学习者基于自身社会、文化和学业差异体验,强调了个人对进行视角转换的情感动机。其中,正在留学的语伴学习者积极优化自身文化适应,试图与本地语伴探讨留学生活中不理解的陌异行为。在一般的讨论中,本国学生亦可能提及外国人很难接触到的本土文化现象,此时外国学习者出于兴趣,可以进行追问。不论是前者这样具有针对性的讨论,还是后者所描述的即兴追问和解释,均能激活语伴之间对特定文化现象的视角转换;(4)语伴互动学习潜力的激活条件:一方面,语言学习者/留学生应当准确定义自身希望处理的学习问题,另一方面,母语者/本地学生应具有理解和解释该学习问题的能力,或致力于为之学习,并在日后的语伴互动中进行传授。此外,受访参与者所期望的轻松、学习导向的语伴互动氛围亦是激活学习潜力的重要条件。在语伴互动实践和相关咨询服务中,应重视语伴参与者对交际问题的敏感度、关注其人际关系能力和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此外,还应建议语伴互动参与者及有兴趣参加语伴互动的学习者开放地讨论个人期望的语伴互动任务和能完成的帮助内容,从而保证语伴互动的互惠互利。综上所述,本文所呈现的中德语伴互动积极任务价值信念研究使用质性研究方法,不仅对学习者语伴参与决策的动因进行了探究,亦通过讨论丰富了对语伴学习潜力形成和激活条件的认识,从而为语伴参与者如何提高收获、帮助对方提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4-04)
马月成[3](2019)在《成人教育中提升学习者课堂参与度的有效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年学生群体是一个多元化的群体,具有不同的需求、经验和目标,教师必须了解成人学习的特点和目的,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基于学习内容的交流互动。文章探讨了多种学习者课堂反思及互动策略,这些策略充分考虑到影响成人学习者认知和体验等诸多因素,可以有效地促进成人学习。(本文来源于《教书育人(高教论坛)》期刊2019年03期)
王学茹[4](2019)在《GPA成长参与式教学法第二阶段中图画的运用对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语言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不断加深,第二语言教学法层出不穷,许多新的教学法如视听法、听说法、认知法等教学法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教学方法,不断地给与教学者新的启发。在长期的实际教学当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没有完美的第二语言教学法,随着时间的推进,很多教学法的缺点会不可避免的暴露出来。因此,到了20世纪60年代,不同的教学法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向。许多教学法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同时,也积极地吸收其他教学法流派的优点,来填补自身的不足,GPA教学法即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GPA教学法把整个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使用到图片或画本来学习第二语言,这种方法有很多好处值得推荐也有一些弊端需要克服,教师要善于取长补短,合理利用相关图画完成教学。(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02期)
魏智慧[5](2019)在《汉语本族语者和学习者互动交际时的话语参与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汉语本族语者和学习者互动交际时的话语参与行为。话语参与行为发生在交际一方试图积极参与并邀请对方互动的情境当中,在面对面的会话当中十分普遍,是会话得以进行的一个重要行为。本文搜集了由汉语本族语者和学习者交流的视频,并对其进行文字转写、分词、标注,建成一个小规模的语料库,并以此为基础考察两个群体在话语参与手段使用频率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参与手段体现的语用功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对参与机制,诸如话语标记"我跟你说""你知道吗";强调"真的""太""非常""确实"等表达相对本族语频率较高,对于第一第二人称的使用频率较本族语较低。通过分析这些参与手段出现的语境行,发现汉语学习者在与汉语本族语聊天时不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出现交际冲突或失败的情况,这一现象在二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应引起重视。(本文来源于《海外华文教育》期刊2019年01期)
康洪晶,王甲生[6](2018)在《MOOC在线学习者参与度的模糊综合评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MOOC的出现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极大挑战,对MOOC学习者参与度的评估研究正在引起日益广泛的关注。从"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叁个维度构建了MOOC学习者参与度评估的层次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MOOC学习者参与度评估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首先,对调查问卷和MOOC平台给出的学习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次,引入模糊一致判断矩阵及其排序方法,确定评估体系中各层次准则与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依据各层指标的权重集和评判矩阵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得到最终的评估结果。梦课平台的课程参与度评估实例表明,该方法科学有效,能够为MOOC在线学习者的参与度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8年11期)
马月成[7](2018)在《略论成人学习者课堂参与的有效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多种学习者课堂反思及互动策略,并且这些策略充分考虑到了影响成人学习者认知和体验的诸多因素,从而可以有效地促进成人学习。(本文来源于《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段金菊,彭燕,朱德全,郑玲[8](2018)在《cMOOCs学习者的活动参与度、参与模式与学习绩效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绩效是cMOOCs领域的重要议题,然而其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活动类型和学习参与度等。本研究对36名cMOOCs学习者的活动参与度、参与模式与学习绩效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探索活动参与度和参与模式如何影响学习绩效,结果发现:(1)活动参与和学习绩效呈明显的正相关,且不同绩效学习者的活动参与度存在显着差异;(2)就具体的活动类型和参与模式而言,创造类活动以及参与程度对学习者的绩效提升具有更为显着的作用;(3)随着学习的进行,活动参与度和学习绩效均呈现递减趋势。因此,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是保持cMOOCs活动参与度的核心,指向深度学习的知识创造类活动是提升cMOOCs学习绩效的关键,而知识网络与人际网络的双联通是cMOOCs学习者获得较高绩效的主要交互模式。(本文来源于《电化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赵婕[9](2018)在《提升在线课堂学习者参与度的策略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人类逐渐迈向信息智能化,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逐渐普及。然而,在线教育这一网络化的教学方式被人们广为接受的同时,在实践操作中却暴露出很多实际的现实问题。鉴于此,笔者在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为切入点,将教学课程设计和在线教学两个独立教学方面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系统分析了目前在线课程学习者参与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点策略设计。预计对于提升在线课堂学习者参与度能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8年19期)
张璐妮,唐守廉,刘宇泓[10](2018)在《MOOC学习者参与行为实证研究——以“中国大学MOOC”外语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外语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课程影响力的影响因素及讨论区帖子关注度的影响因素,为外语类MOOC课程设计、授课、讨论交互、平台改进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以期更好地扩大外语类MOOC课程的影响力。研究数据采集自国内知名MOOC平台的外语课程和学习者数据,利用回归分析解构MOOC课程参与人数和讨论区帖子关注度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文本挖掘获取学习者的关注热点。研究发现:教师粉丝数、授课经验和讨论区活跃度显着影响课程参与,专门用途、跨文化交际课程帖子关注度更高,学习疑问和课程设计的帖子关注度更高,教学者和平台开发者应在课程设计、授课形式、交互方式和平台易用设计等方面进行改善。(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学习者参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伴互动(Sprachentandem)是以学习自主原则和互惠原则为特征的交际和外语学习情境。随着中德高校的国际交流日益增进,两国大学生与留学生互结语伴,见面并学习交流对方语言、文化的机会日渐增多。成年学习者的动机则对其参与并保持语伴互动的决策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将中德学习者参与语伴互动的动机作为研究主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学习者的语伴参与理解为与成就相关的任务选择。以此为切入点,将语伴互动的参与决策动因与埃克尔斯等人提出的现代期待—价值理论进行整合,致力于贴近中德学习者主观视角,研究其对语伴互动赋予的主观任务价值。具体的研究问题是:受访学习者对参与中德语伴互动赋予了哪些实用、个人和内在价值。本文选择质性研究方法,采取了片段访谈法(episodisches Interview)获取语伴互动参与者的主观经验和看法,并使用纪实方法(dokumentarische Methode)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对象为身处中德多所高校、合作时间长于叁个月的五对(共十位)中德语伴。本文对研究成果的呈现分别从实用、个人和内在价值这叁个任务价值维度展开,对每一个维度提炼出了两个参考类别,即“内容/任务”和“氛围/关系”。前者指与语伴互动内容相关的价值信念,后者包括了受访者对语伴互动氛围和语伴关系的感知与描述。研究表明:(1)受访中德学习者普遍对语伴互动参与赋予了实用、个人和内在叁个层面的任务价值;(2)受访者的语伴互动参与价值信念与语伴互动的内容/任务和氛围/关系这两方面有关;(3)其在语伴互动中的具体实践也受到了任务价值信念的指导。其中,实用价值是语伴互动参与价值信念中最重要的层面。语伴互动内容的实用价值信念主要涉及其对语言学习和跨文化学习的帮助。受访者对语言学习的期待体现个体差异,包括体验与母语者的交流对话,测试和检验自身外语会话能力,以及寻求课堂预复习和应试方面的辅导。可见,语伴学习和语言课程均为学习者外语学习的组成部分。在跨文化学习方面,受访者认为,在语伴互动中进行跨文化交际、处理和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体验和讨论文化异同并以此培养跨文化敏感度、优化文化适应具有实用价值。语伴互动的个人价值在于,语伴经验有助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为留学归国者延续与对象国语言和文化的联系,并促进对个人有重要价值的话题讨论。此外,与语伴的接触本身、对其提供的帮助以及双方了解的加深也对受访者的个人身份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受访者在描述语伴关系认知和期待时普遍使用的“外国朋友”概念,本文进行了额外的梳理。语伴互动的内在价值一方面扎根于参与者对语言学习和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强调了轻松、偷悦、有助于学习的语伴互动氛围体验。随着语伴双方关系的深入,轻松的氛围逐渐形成,并为语言学习提供了有利环境。受访者期望的语伴互动氛围具有轻松、愉悦、学习导向的特征。语伴互动氛围与参与者双方的好感有一定关系,参与者亦重视语伴友谊。此外,受访者认为,自主及相互消除会话压力和恐惧、开放态度和相互尊重是促进学习和互动的有利条件。简而言之,从受访者的角度来看,语伴互动的实用、个人和内在价值都很重要,能推动其与语伴的接触,并作出持续互动的决策。本论文对研究结果的讨论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语伴互动的价值信念和学习者特征:本实证研究得出的语伴互动参与的积极价值信念与学习者的语伴互动参与决策动机正相关,这与埃克尔斯等人的现代期望-价值理论假设一致。具体而言,参与者对语伴互动的期望和价值信念以其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差异体验和行动目标为导向。基于此,有效的语伴互动以参与者广义上的学习自主性为前提,即学习者应为其在各个生活领域的学习负责,敏锐感知自身的差异体验,有意识地进行反思,并寻求适合处理该学习问题的学习场景;(2)语伴互动的互惠原则:语伴互动的互惠原则可以从参与者互相得利扩展为互相实现所期望的任务价值。其中,互惠的标准并非双方收获的量化一致,而指提供有效、主动帮助的双向性;(3)语伴互动学习潜力的形成过程:语伴互动的语言学习潜力不仅存在于学习者与母语者的会话情境中,学习者也可以利用语伴互动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发现自身的知识漏洞和不足,并通过合作处理语言和文化因素导致的交际问题扩充自身的认知。在跨文化学习方面,受访学习者基于自身社会、文化和学业差异体验,强调了个人对进行视角转换的情感动机。其中,正在留学的语伴学习者积极优化自身文化适应,试图与本地语伴探讨留学生活中不理解的陌异行为。在一般的讨论中,本国学生亦可能提及外国人很难接触到的本土文化现象,此时外国学习者出于兴趣,可以进行追问。不论是前者这样具有针对性的讨论,还是后者所描述的即兴追问和解释,均能激活语伴之间对特定文化现象的视角转换;(4)语伴互动学习潜力的激活条件:一方面,语言学习者/留学生应当准确定义自身希望处理的学习问题,另一方面,母语者/本地学生应具有理解和解释该学习问题的能力,或致力于为之学习,并在日后的语伴互动中进行传授。此外,受访参与者所期望的轻松、学习导向的语伴互动氛围亦是激活学习潜力的重要条件。在语伴互动实践和相关咨询服务中,应重视语伴参与者对交际问题的敏感度、关注其人际关系能力和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此外,还应建议语伴互动参与者及有兴趣参加语伴互动的学习者开放地讨论个人期望的语伴互动任务和能完成的帮助内容,从而保证语伴互动的互惠互利。综上所述,本文所呈现的中德语伴互动积极任务价值信念研究使用质性研究方法,不仅对学习者语伴参与决策的动因进行了探究,亦通过讨论丰富了对语伴学习潜力形成和激活条件的认识,从而为语伴参与者如何提高收获、帮助对方提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习者参与论文参考文献
[1].万力勇.数字化学习中的学习者参与:联结学习动机与学习绩效——访俄亥俄州立大学知名学者谢魁教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
[2].刘玮.语伴互动的价值信念[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3].马月成.成人教育中提升学习者课堂参与度的有效策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
[4].王学茹.GPA成长参与式教学法第二阶段中图画的运用对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影响[J].长江丛刊.2019
[5].魏智慧.汉语本族语者和学习者互动交际时的话语参与行为研究[J].海外华文教育.2019
[6].康洪晶,王甲生.MOOC在线学习者参与度的模糊综合评判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8
[7].马月成.略论成人学习者课堂参与的有效策略[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8].段金菊,彭燕,朱德全,郑玲.cMOOCs学习者的活动参与度、参与模式与学习绩效的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
[9].赵婕.提升在线课堂学习者参与度的策略设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8
[10].张璐妮,唐守廉,刘宇泓.MOOC学习者参与行为实证研究——以“中国大学MOOC”外语课程为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