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起搏论文_唐琳梅,李明星,叶强,冯健,王文渊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步起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脏,心力衰竭,心室,室间隔,功能,起搏器,心尖。

同步起搏论文文献综述

唐琳梅,李明星,叶强,冯健,王文渊[1](2019)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房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评价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和流出道起搏(RVOP)对左心房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已植入房室顺序型DDDR型心脏起搏器患者,保证检查时间为起搏器植入术后2年,排除扩张型或缺血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持续性心房颤动;起搏器程控显示心室起搏率<50%。将其分为RVOT起搏组(RVOP组)和RVA起搏组(RVAP组)。RVOP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41~84岁,平均(62.1±13.1)岁。RVAP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42~87岁,平均(63.5±13.1)岁。正常对照组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44~82岁,平均(64.4±11.8)岁。叁组患者年龄比较、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嘱患者取左侧卧位,连接心电图,于标准心尖四腔切面获取清晰的二维图像,记录3个心动周期,使用VVI模式自动分析,获取左房纵向应变和应变率曲线,测量左房峰值应变(Ss)、舒张晚期峰值应变(Sa)、左房收缩期应变率(s-SR)、舒张晚期应变率(a-SR)。所有形变参数均取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以绝对值表示。记录左心房各个节段收缩期及舒张晚期应变达峰时间,计算收缩期(SDs)与舒张晚期(SDa)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用RR间期标化,表示左心房两个时相的同步性。根据左心房容积-时间曲线获取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rep)、左房最小容积(LAVmin),LAVmax除以BSA得到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计算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T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以LATEF、LAAEF分别反映左心房的储器功能、泵功能。结果心尖组LATEF和LAAEF均小于对照组、流出道组(P<0.005),与对照组比较,流出道组的LATEF、LAA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起搏器组的Ss、s-SR、a-SR减低,SDs、SDa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出道组术后2年的Ss、s-SR、a-SR大于心尖组,SDs、SDa小于心尖组(P<0.05)。结论持续RVOP和RVAP均可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左房储器功能及泵功能减低,收缩运动失同步化,但RVOP的不良影响较小,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可以敏感地发现起搏器患者的左房功能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陈东,苏浩,徐健,陈康玉,郭飞[2](2019)在《左室心内膜起搏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经房间隔穿刺或室间隔穿刺途径植入左室心内膜电极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8年10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诊治的6例冠状静脉畸形或CRT无反应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房间隔穿刺或室间隔穿刺途径植入左室心内膜电极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其中4例经房间隔穿刺,2例行室间隔穿刺。测量术前术后QRS波宽度,及术后随访3、6、12、24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房前后径(LAD)大小及心功能分级等变化,以及左室心内膜电极的参数(阈值、阻抗)变化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经房间隔穿刺或室间隔穿刺植入左室心内膜电极,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测QRS宽度较术前明显缩窄;随访24个月内,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较术前明显缩小;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房前后经(LAD)大小无明显变化,左室电极的参数(阈值、阻抗)较稳定;术中及术后随访过程中无膈肌刺激、无血栓栓塞、出血及室性心律失常等明显不良事件发生,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无一例死亡。结论经房间隔穿刺或室间隔穿刺植入左室心内膜电极获得成功,并获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苏蓝,黄伟剑[3](2019)在《永久性希浦系起搏——同步化治疗的新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希浦系统起搏作为目前公认的真正生理性的起搏方式,造福了许多患者,但其手术难度和长期安全性仍让许多医生感到担忧。随着技术的革新,文章提出了原创的"4D技术",使既生理又安全的传导束起搏得以实现。文章通过对2例经典病例的解读,解答了希浦系统起搏手术过程中经常遇到的3个问题:如何精确选择起搏部位,起搏部位应该多远更好,以及起搏点过病变部位如何判断,为临床医师提供了系统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安亚平,俞杉,郑志伟,陈亚宁,吴强[4](2019)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室功能及同步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室心功能及同步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分为右室心尖部(RVA)起搏30例,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26例。运用2D-STI测量患者术前、术后3、12个月的整体及各节段左室心肌纵向应变(LS)、左心室前间壁和后壁的最大收缩期达峰值径向应变的时间差(TAS-POST),评价右室不同起搏位点对左室功能及同步性的影响。结果 (1)收缩功能:两组术后3、12个月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小于术前,其中术后12个月GLS分别较同组内术前、术后3个月明显下降(P <0.05),且RVA组术后12个月GLS较RVOT组明显下降(P <0.05)。两组内术后12个月与术后3个月分别相比较,各个节段LS均降低,其中RVA组有7个节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RVOT组有5个节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同步性:两组术后TAS-POST均较术前延长,呈逐渐增加趋势,且术后同时期RVA组较RVOT组明显延长(P <0.05)。结论右室两种不同起搏位点对左室内收缩同步性及心功能均有不良影响;RVOT起搏对心室电-机械活动及同步性的影响较RVA起搏小,可能有益于延缓长期起搏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恶化。(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郭兰燕,刘兵[5](2019)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脉冲发生器电池耗竭降级治疗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性,72岁,于6年前因心力衰竭,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安置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CRT-D)。发现脉冲发生器电池耗竭1天入院,当地医院锁骨下静脉造影提示左侧锁骨下静脉完全闭塞侧枝循环形成。CRT-D治疗为超反应,期间无放电,经与家属沟通后行CRT-D降级为CRT-P治疗,更换了脉冲发生器,原除颤电极废用。术后随访半年,无特殊事件发生,心功能还有所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唐琳梅,夏纪筑,李明星,叶强,查克岚[6](2019)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房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远期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和右心室流出道起搏(RVOP)对左心房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远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植入起搏器术后2年的患者及35例正常人的RT-3DE图像,得到左心房收缩末容积(LAVmin)、左心房舒张末容积(LAVmax)、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p)、左心房不同步指数(LASDI),计算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T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并分析LAAEF与LASDI的相关性。结果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组的LATEF和LAAEF均大于右室心尖部起搏组(P <0.001);RVOP组术后2年LASDI小于RVAP组(P <0.001);LAAEF与LASDI呈负相关(r=-0.459,P=0.000),增加的LASDI是LAAEF降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持续RVOP和RVAP均可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左心房收缩运动失同步化,但RVOP的不良影响较小,是较好的右室起搏部位。(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邓世燕,俞杉,安亚平,陈亚宁,吴强[7](2019)在《单左室起搏配合自身房室传导实现双心室同步化激动即刻效果12例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领域里重要的器械治疗方法,可显着改善合并心脏电-机械失同步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已被国内外指南列为适应证患者的器械治疗推荐~([1-4])。由于CRT价格昂贵,多数患者因迫于经济压力被迫放弃该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多数CRT适应证患者为窦性心律,窦房结及房室结功能正常,远期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的可能性小。一些样(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郑光卓,倪熠,陶蓉,顾刚,许燕[8](2019)在《SyncAV起搏功能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SyncAV起搏功能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的作用。方法:12例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患者,植入有SyncAV起搏功能的CRT起搏器,通过程控分别测定患者基础状态、常规左右心室同步起搏、Sync AV起搏伴左心室单点起搏、Sync AV起搏伴左心室两点起搏状态下的常规体表心电图QRS波宽度。结果:Sync AV起搏伴左心室单点起搏状态下的常规体表心电图QRS波宽度为(137±18) ms,Sync AV起搏伴左心室两点起搏状态下为(138±12) ms,均显着窄于基础状态下的(170±23) ms及常规左右心室同步起搏状态下的(163±18) ms(均P<0.05)。结论:Sync AV起搏功能在CRT中可以进一步缩短患者体表心电图的QRS波宽度,临床疗效可能更好。(本文来源于《内科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2期)

陈涵[9](2019)在《希氏束起搏挑战双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治疗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心力衰竭治疗史上里程碑式的进步,通过改善房室收缩顺序和双心室收缩顺序,改善心脏搏出量。大量临床试验发现,QRS波群显着增宽(>130ms)的患者更容易从CRT治疗中获益,而术后QRS宽度下降的幅度更是与预后相关。传统(本文来源于《心电与循环》期刊2019年01期)

贺剑[10](2018)在《左心室起搏技术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左心室起搏技术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攀枝花市攀钢集团总医院收治的3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9例患者。为两组患者联用硝酸甘油和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左心室起搏技术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均更低,其左心室射血分数更高(P <0.05)。结论:左心室起搏技术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指标,提高其生存的质量。(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8年24期)

同步起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经房间隔穿刺或室间隔穿刺途径植入左室心内膜电极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8年10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诊治的6例冠状静脉畸形或CRT无反应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房间隔穿刺或室间隔穿刺途径植入左室心内膜电极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其中4例经房间隔穿刺,2例行室间隔穿刺。测量术前术后QRS波宽度,及术后随访3、6、12、24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房前后径(LAD)大小及心功能分级等变化,以及左室心内膜电极的参数(阈值、阻抗)变化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经房间隔穿刺或室间隔穿刺植入左室心内膜电极,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测QRS宽度较术前明显缩窄;随访24个月内,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较术前明显缩小;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房前后经(LAD)大小无明显变化,左室电极的参数(阈值、阻抗)较稳定;术中及术后随访过程中无膈肌刺激、无血栓栓塞、出血及室性心律失常等明显不良事件发生,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无一例死亡。结论经房间隔穿刺或室间隔穿刺植入左室心内膜电极获得成功,并获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步起搏论文参考文献

[1].唐琳梅,李明星,叶强,冯健,王文渊.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房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影响[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2].陈东,苏浩,徐健,陈康玉,郭飞.左室心内膜起搏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9

[3].苏蓝,黄伟剑.永久性希浦系起搏——同步化治疗的新方向[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安亚平,俞杉,郑志伟,陈亚宁,吴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室功能及同步性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9

[5].郭兰燕,刘兵.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脉冲发生器电池耗竭降级治疗一例[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

[6].唐琳梅,夏纪筑,李明星,叶强,查克岚.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房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远期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9

[7].邓世燕,俞杉,安亚平,陈亚宁,吴强.单左室起搏配合自身房室传导实现双心室同步化激动即刻效果12例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

[8].郑光卓,倪熠,陶蓉,顾刚,许燕.SyncAV起搏功能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9

[9].陈涵.希氏束起搏挑战双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治疗地位[J].心电与循环.2019

[10].贺剑.左心室起搏技术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8

论文知识图

算法的执行过程示意图双心室同步起搏心电图讨论非药物治疗-图31-15 射频术完全消融房室结...非药物治疗-图31-15 射频术完全消融房室结...不同VV间期即刻VTIAV比较 A.左心室优...左心室壁径向叁维应变图

标签:;  ;  ;  ;  ;  ;  ;  

同步起搏论文_唐琳梅,李明星,叶强,冯健,王文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