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安全性定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力市场,概率不安全指标,安全性定价,安全性
安全性定价论文文献综述
刘怀东,崔晓君,朱宁,王海波,常安[1](2016)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安全性定价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各参与者为了谋求自己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分散决策,过于重视电力系统的经济性而忽视了安全性,而且越来越多的电力系统接近其安全极限运行,随机因素对安全性的影响不容忽视。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电力市场环境下基于概率不安全指标的安全性定价模型,考虑了负荷的不确定性和故障发生的随机性对安全性的影响,由独立系统调度员ISO发布安全定价信息,引导和激励市场参与者分散决策维持系统安全,实现了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通过IEEE4机11节点系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能够在实现各市场参与者的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曾虹[2](2013)在《浅析基于项目定价、可持续发展及安全性的煤炭建筑工程项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项目定价、可持续发展、安全性叁个方面分析了煤炭建筑工程。首先剖析了其特点,然后分阶段进行了项目定价相关分析,之后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了煤炭建筑的可持续性。最后分析了煤炭建筑施工的主要安全隐患,并给出相应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3年03期)
郝慧贞[3](2007)在《最优恢复策略及其在电力市场安全性定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各市场成员以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平等参与到市场运作中,因而安全问题异常突出。如何在电力市场条件下实现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协调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安全性定价思想是通过安全价格的导向作用,激励参与者积极维护系统安全。已有的安全性定价模型着重考虑系统失稳损失成本,对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后的系统恢复过程及恢复成本研究不够深入。针对故障后给定紧急控制措施(主要是切机和切负荷)条件下的系统发电恢复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了影响系统恢复过程的几个主要因素如备用机组投入、调速器响应、恢复过程中的网络约束、负荷频率效应、可中断负荷等对系统恢复过程的影响,详细分析了被切机组和负荷的恢复过程。以故障后恢复成本最小化作为目标函数,充分考虑了影响恢复过程的各项因素,建立了相应的最优恢复控制模型,该模型比较适合引入到安全性定价模型中。通过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给出了考虑紧急控制后最优恢复策略的电力系统安全性定价模型。该模型强调了故障后最优紧急控制和最优恢复控制过程及恢复成本的影响,解得的系统期望的最优运行点更符合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状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7-06-01)
刘辉[4](2005)在《基于安全域的电力系统综合控制与安全性定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区电网互联及市场化进程使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开发更加有效快速的稳定控制方法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在安全域成果的基础上,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紧急控制、综合控制及市场环境下的安全性定价问题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论文首先研究了计及紧急控制措施的实用动态安全域,发现了四条重要的安全域临界面迁移规律,并据此给出了切机、切负荷及二者配合操作的控制有效性的定量表示方法。继而通过把控制措施量化为一成本指标,建立了最优暂态稳定紧急控制的优化模型,并给出了基于有效性灵敏度的优化方法。该紧急控制方法用实用动态安全域临界面沿其外法线方向的迁移距离来表示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通过选择不同的措施控制安全域临界面的推移,使扩展后的实用动态安全域能涵盖当前系统运行点,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然后,本文又分析了预防控制与紧急控制的互补特点,利用动态安全域的定量分析能力,设计了一个安全性综合控制方案,并以综合控制总成本为目标函数,以超平面形式的不等式为暂态稳定约束,把安全性综合控制问题归结成了一个最优化问题。针对问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积极约束松弛法”的优化策略,它能把预想事故集分解为使控制总成本最小的两个子集,并分别由预防控制和紧急控制保证其中事故的安全性。较之单纯的预防控制或紧急控制方案,安全性综合控制更为经济。为了明确电力系统安全性对节点电价的影响,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安全性电价分解方法。这种方法首先以安全域为稳定约束,以树支角为优化变量,建立了同时考虑暂态稳定和静态电压稳定的最优潮流模型。进而,根据边际成本理论及矩阵论的知识,把节点电价分解成了与各种安全约束有关的分量。这些分量电价不仅能反映该节点对某一稳定问题的影响,而且也可以用来分析安全成本在各节点的分摊情况。本文工作充分发挥了安全域的方法在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领域的优势,为安全性控制方案的决策与安全性电价的计算奠定了理论与工程应用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5-06-01)
张秀敏,赵冬梅,文曙东[5](2004)在《列车动态定价补票系统数据传输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列车动态定价补票系统中 ,为保证用户终端与中央服务器的通信安全 ,弥补小数量传输系统在可靠性方面存在的不足 ,文章提出采用严格的通信协议 ,利用矩阵分析方法 ,解决了纠错编码技术应用于小系统时成本高、设计复杂的缺陷。试验测试表明该方案能够克服常规的丢帧现象 ,提高了整个系统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可应用于列车动态定价系统(本文来源于《交通与计算机》期刊2004年05期)
赵义术[6](2003)在《电力系统最优安全控制和安全性定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是关乎国计民生甚至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自20世纪8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由于电力系统稳定破坏而导致的大停电事故已有多次。从而对作为防止电力系统由于稳定破坏导致大停电事故的最重要防线的在线安全监视、评估和控制的研究显得愈发重要。但是,至今仍缺乏强有力的在线安全监视、评估和控制的系统性的方法。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涉及静态安全性和暂态稳定性,本文以暂态稳定性为例进行了研究。以往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分析是针对事故前的一种给定注入进行事故过程的动态仿真或用暂态能量函数的方法进行的。欲用此法寻求最优安全控制方案,计算量非常之大,难于在线应用。实际电力系统的实用动态安全域(practical dynamic security region,PDSR)的临界边界可表示为节点注入空间的一个或几个超平面,这为最优安全控制提供了有效的解析工具。本文基于PDSR 提出了一种有望在线实际应用的最优安全控制模型和算法。又鉴于我国正在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作为市场环境下进行最优安全控制有效手段的安全性定价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在电力市场环境下,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参与者的报价函数可能与它们真实的成本函数不同,这必然影响独立系统运行员(independent system operator, ISO)进行安全控制和安全性定价的最优决策。要实现系统最优安全控制和安全性定价,必须研究引导参与者披露其真实经济信息。博弈论中的机制设计理论在引导参与者披露真实经济信息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基于机制设计理论设计了一种新的能引导参与者呈报真实成本函数的电力系统安全性市场运行机制。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PDSR 的方法提出了一种计及暂态稳定性约束、事故发生概率及系统失稳损失的最优安全控制和安全性定价模型。该模型通过搜索最优的预想事故集以实现最大社会福利的目标,优化问题的结果是最优的参与者备用容量和再调度功率。2.基于优化技术中的对偶原理和共轭投影梯度法,提出了一种最优安全控制混合共轭投影梯度优化算法,该算法的计算速度有望满足电力系统最优安全控制和安全性定价的在线应用的要求。3.将博弈论中的机制设计基本原理和线性供应函数均衡( linear(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3-12-01)
安全性定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项目定价、可持续发展、安全性叁个方面分析了煤炭建筑工程。首先剖析了其特点,然后分阶段进行了项目定价相关分析,之后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了煤炭建筑的可持续性。最后分析了煤炭建筑施工的主要安全隐患,并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安全性定价论文参考文献
[1].刘怀东,崔晓君,朱宁,王海波,常安.电力市场环境下安全性定价模型[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6
[2].曾虹.浅析基于项目定价、可持续发展及安全性的煤炭建筑工程项目[J].煤炭技术.2013
[3].郝慧贞.最优恢复策略及其在电力市场安全性定价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7
[4].刘辉.基于安全域的电力系统综合控制与安全性定价[D].天津大学.2005
[5].张秀敏,赵冬梅,文曙东.列车动态定价补票系统数据传输安全性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4
[6].赵义术.电力系统最优安全控制和安全性定价[D].天津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