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霉素防治杏仁叶细菌性穿孔的田间试验

中生霉素防治杏仁叶细菌性穿孔的田间试验

一、中生菌素防治杏叶细菌性穿孔病田间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任善军[1](2021)在《李细菌性穿孔病识别与安全防治》文中指出山东省平原县前曹镇崔新华2021年春天种了美味、味帝、恐龙蛋等杏李品种(李基因占75%、杏基因占25%。此文称李)28亩,行间间种辣椒,李行内也间种了辣椒(图1)。进入8月份后,伴随着台风烟花到来,李当年生嫩枝出现了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病斑,似烫伤状,后开裂形成溃疡斑,白色霉层。主干基部病斑梭形开裂,皮层、木质部呈褐色,潮湿时有白色霉层。

罗梅[2](2021)在《桃细菌性穿孔病病原鉴定、分子检测及其防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桃细菌性穿孔病已经上升为我国桃树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桃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关于该病的病原种群结构、流行学及防控措施等均研究较少,增加了该病害的防控难度。本研究从我国主要桃产区进行了病样采集、病原菌分离及鉴定,明确了引起我国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病原。通过rep-PCR和ISSR-PCR分子标记解析病原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开发出相应的病害早期检测技术,同时开展了田间防治试验,为桃细菌性穿孔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我国主要桃产区12省17市共分离到675株细菌,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主要鉴定到14.5%Xanthomonas species和84%Pantoea species两类细菌;对两类细菌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表明Xanthomonas species细菌能引起典型的穿孔症状,为桃细菌性穿孔病的致病菌;对Xanthomonas species细菌进行形态学观察、Biolog微生物系统表型鉴定、ftsx基因PCR专化性鉴定以及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98株Xanthomonas species细菌全部被鉴定为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pruni(Xap)。因此,明确了引起我国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病原菌为Xap。(2)通过rep-PCR和ISSR-PCR标记分析Xap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多态性百分比PPL为80.99%,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626,基因流Nm为0.3888,预示Xap种群内部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基于NJ聚类图、Pco A主成分分析、STRUTURE遗传结构分析等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我国Xap群体内部相似性较高(65%),但不同地理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HBZY和HBJM种群)。基于DAPC判别分析、AMOVA分子变异分析等类群分析表明不同寄主来源(核桃、桃和李)X.arboricola之间存在明显的寄主专化性,但不同地理来源的Xap内部专化性较弱,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56%)。(3)建立基于RPA/Cas12a系统的Xap检测方法。选择Xap专化性基因ftsx为本检测技术的候选靶标,设计3对RPA引物测试反应专化性,结果表明RPA1F/RPA1R引物能够稳定且专一地检测出Xap,可用于后续RPA反应。基于RPA1F/RPA1R引物的靶向区域设计了3个crRNA进行Cas12a裂解反应,结果显示crRNA2能够稳定地引导Cas12a降解靶向ds DNA和非专化性ss DNA,可用于后续裂解反应。设计两种不同形式的报告探针实现可视化检测,即FQ-reporter介导的荧光信号和FB-reporter介导的横向流动检测试纸条。其中,基于FQ-reporter荧光报告探针的核酸检测通过微型紫外手电筒实现可视化,其检测灵敏度低至10-18M(8.855fg/μL)Xap基因组DNA;基于FB-reporter的生物素探针检测通过试纸条实现可视化,灵敏度可达10-17M(88.55fg/μL)Xap基因组DNA。专化性评价显示2种检测方法均能够从常见桃树病原菌DNA及与Xap相似度较高的其他杂菌中专化性地检测出Xap。最后,将该技术与基于Na OH溶液的DNA粗提取(3 min)相结合,进一步简化出从叶片病斑到诊断结果的一体化检测程序。对人工接种发病叶片及自然发病的穿孔叶片检测结果表明,简化的检测方法仍能准确、高效地检出阳性结果,且整个过程只需要37℃孵育1 h左右,不依赖任何复杂仪器。综上,本研究开发出了一种灵活、有效、简便的Xap检测方法,有望广泛应用于田间桃细菌性穿孔病的早期诊断及监测。(4)结合室内抑菌活性测定和2年2试验地的平行重复田间试验,明确了可杀得对桃细菌性穿孔病具有最优的防治效果。倍数稀释为1:800时,防效可达90%以上,倍数稀释为1:2000时防效也可达70%以上,并且使用倍数稀释为1:2000时基本可消除Cu2+积累带来的植物毒性,在田间可以使用。抗生素类杀菌剂在室内显示很高的杀菌活性(EC50=0.04-2.06μg/m L),但田间使用效果不稳定(2019-2020年荆门),仅能够起到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总体上,保护性杀菌剂可杀得、代森锰锌等比治疗性杀菌剂中生菌素等防治效果好。

瞿佳,门欣,孙晓宇,赵玲侠,宁硕瀛,陈锐[3](2021)在《陕西核桃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核桃黑斑病是危害核桃生产的重要细菌性病害,近年来在陕西严重发生。为探究陕西省核桃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制定核桃黑斑病的田间防治策略。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陕西省内核桃黑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纯培养物,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获得2种病原株系HTX和HTP,分别鉴定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和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通过对21种药剂进行室内抑菌试验,筛选出7种药剂对2种病原菌株系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噻霉酮、琥胶肥酸铜和噻唑锌对核桃黑斑病危害的叶片、果实的防治效果均在67.67%、61.53%以上,防治效果好,可用于核桃黑斑病的田间防治。

刘洋,赵文静,沈斐,戴慧俊,朱峰,董京萍,金唯新,纪兆林[4](2020)在《不同农药对桃细菌性穿孔病菌的毒力和田间防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抑菌圈法测定11种化学农药和7种生物农药对桃细菌性穿孔病菌(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pruni)的毒力,选出抑菌较好的药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氯溴异氰尿酸、梧宁霉素和农用硫酸链霉素对桃细菌性穿孔病菌的毒力强,EC50值分别为0.055 9、0.065 1、0.069 8mg/L;噻唑锌的EC50值为0.116 6 mg/L,抑菌能力次之;而中生菌素、溴菌腈、噻霉酮和喹啉铜对病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1.242 2、1.528 7、2.171 6和3.031 5 mg/L。田间试验表明,除了噻霉酮,其他试验药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都有较好的病叶和病指防效,药后5 d的病叶防效为45.88%~93.20%,药后13 d的病叶防效为44.13%~91.38%。综合之,氯溴异氰尿酸、噻唑锌、喹啉铜等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梧宁霉素、中生菌素对桃细菌性穿孔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选择使用。

张权[5](2020)在《桃细菌性穿孔病发生动态和防治及其病原菌xop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文中指出由树生黄单胞菌李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pruni,ap)引起的桃细菌性穿孔病(peach bacterial shot hole)是桃树上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菌性病害,严重影响了桃的生产。植物病原细菌产生的harpin蛋白具有激发子功能,能够在烟草等非寄主植物上诱导过敏性坏死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也具有致病因子的作用,迄今尚未见桃细菌性穿孔病菌harpin蛋白及其编码基因的报道,因此本文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田间发生动态及影响因子和防治进行了研究,同时对Xap的harpin编码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研究,从而为有效控制该病害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防治依据。2018年和201 9年在江苏无锡阳山的桃园基地对桃细菌性穿孔病进行连续动态调查,分析发现桃细菌性穿孔病在4月底、5月初开始发生,6月至8月病害快速扩展。将病害调查数据和当时的天气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发现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与降雨量和温度均相关,较大的降雨量(或较长的连续降雨天数)和较高的日平均气温都是该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特别是降雨量与病情快速上升密切相关,降雨量越大时间越长越有利于病情快速上升。另外,2018年和2019年在江苏无锡阳山和扬州仪征进行的田间药剂防治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无锡阳山桃园中,梧宁霉素和代森锌防治效果最好,农用硫酸链霉素、噻唑锌、溴菌腈和春雷·王铜效果次之,噻霉酮和中生·乙酸铜出现了药害;2018年扬州仪征桃园中,梧宁霉素、代森锰锌和噻唑锌防效表现最好,农用硫酸链霉素、代森锌和溴菌腈效果次之,而春雷·王铜和中生·乙酸铜出现了药害;在2019年的扬州,辛菌胺醋酸盐和组合药剂防效表现最好,氯溴异氰尿酸、梧宁霉素、中生菌素和代森锰锌效果次之,波尔多液出现了药害,所以综合来看梧宁霉素在两地桃园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效果较好。本文通过NCBI数据库查找到了一条来自Xanthomonas arboricola(Xa)的xopA基因序列,由于Xap是Xa的致病变种之一,故在xopAXa基础上设计引物,以本实验室保存的Xap 9-4菌株的全基因组为模板进行扩增,获得xopAXap序列。随后对该序列编码的XopAXap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蛋白分子量为13314.53 Da,含有129个氨基酸残基,是一种酸性、亲水性蛋白,pI为3.47,富含甘氨酸(15.5%),含有1个半胱氨酸(0.8%),同时含有2个α-螺旋区域,这些基本符合其他Xanthomonas harpin蛋白的特征。将该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并检测其生物特性,使用浓度为10 μg/mL的XopAXap注射烟草,发现接种36 h后诱导烟草产生HR,且在100℃条件下水浴10 min后仍然具有激发HR的能力。但使用蛋白酶K水解30 min后则丧失了 HR诱导活性,表明XopAXap是一种具有热稳定性、但对蛋白酶K敏感的蛋白。同时,亚细胞定位实验表明该XopAXap可能定位在细胞间隙,这些性质和其他Xanthomonas harpin蛋白相同。

克永霞[6](2020)在《四川省人工种植华重楼主要病害与质量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华重楼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是历版《中国药典》的基原植物,收载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1]。十几年前重楼资源绝大多数为野生,由于生长年限较长,一般为6-8年,而市场需求量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户过度采挖,导致野生资源日益稀少、供不应求,同时,近几年随着重楼市场价格暴涨,药材价格高达950-1250元/公斤,导致重楼成为了珍稀濒危贵重药材。近十年,为了缓解重楼野生资源的不足,人工规模化繁育和种植重楼的生产模式不断涌现,重楼由多种植物种共生状态变为纯植物种群状态,各类病菌在原生态中几乎很少发病或者是轻病,规模化种植后,许多重楼种植基地几乎年年都会遇到不可逆转的重病害,导致大面积重楼的根茎、花和果实腐烂,造成重楼果实和种子无收成、根茎当年无产量,造成巨大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严重影响了重楼人工种植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安全有效的病害防治技术对保证重楼药材质量、促进重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重楼病虫害的防治研究报道大部分集中在国内,且数量非常有限,国外少有报道。本课题对西南民族大学汶川县水磨镇白石村一组重楼人工繁育基地,近些年频繁出现的华重楼病害进行了实地调查、样品采集,发现主要病害为叶斑病和软腐病,这两种病害极大地危害了基地重楼的生长、产量及质量。因此,本课题拟以华重楼的这2种病害为核心,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室内药剂筛选、田间药剂筛选;同时,比较华重楼植物病株和健康植株在显微、薄层,水分、灰分、浸出物、总皂苷含量、重楼皂苷Ⅰ、Ⅱ、Ⅴ、Ⅵ、Ⅶ、H、纤细薯蓣皂苷含量水平上的差异,并对重楼病株和健康植株根茎的急性毒性、止血时间、凝血时间等方面开展了比较研究,以期寻找华重楼植物叶斑病、软腐病的生物防治方案,探讨其病害与质量的相关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实地调查,采集华重楼叶斑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鉴定出了导致华重楼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sp.),菌丝黄褐色至棕褐色。观察其孢子形态,发现孢子一端有芽管,孢子和菌丝上均有隔,且孢子数量较多。采用柯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接种8 d后发现华重楼健康叶片发病,叶片边缘出现水渍状斑点,棕褐色,后斑点逐渐扩大,斑点间连接成片状,同时叶片背部也出现斑点,与田间华重楼叶斑病发病现象相似。采集华重楼软腐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鉴定出导致华重楼软腐病的病原菌为葡萄孢属灰葡萄菌Botrytis cinerea Pers.。该菌气生菌丝为绒毛状,米黄色至浅褐色,其分生孢子外观呈葡萄穗状,单孢、椭圆形、无色或淡色。依照柯赫氏法则测定致病性,7 d后病菌扩展,病部出现腐烂症状,与田间发病症状一致。(2)针对华重楼叶斑病选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80%乙蒜素乳油、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等6种常见的生物农药作为供试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药剂对华重楼叶斑病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8%宁南霉素水剂、80%乙蒜素乳油3种药剂抑菌效果较好,其EC50值分别达到了0.283 mg/L、1.938 mg/L和2.804 mg/L。故选用这3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对华重楼叶斑病的防效最高,防效为76.98%。结合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剂防效综合得出: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可作为防治华重楼叶斑病的最佳药剂推广使用。针对华重楼软腐病选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8%宁南霉素水剂、0.5%几丁聚糖水剂等10种供试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药剂对华重楼叶斑病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8%宁南霉素水剂、0.5%几丁聚糖水剂、2%春雷霉素水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1.738 mg/L、3.419 mg/L、25.126 mg/L、25.405 mg/L、29.436mg/L。故选用这几个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效最高,防效为66.46%。综合得出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可作为防治华重楼软腐病的最佳药剂。测定了田间试验期间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湿度、最低湿度、天气、雨量等气象应子。从测得数据得出,病害盛行期间整体雨量多、湿度大、气候潮湿。(3)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重楼药材质量标准中鉴别项和检查项下的规定,测定比较了病害与健康重楼显微、薄层和水分、灰分等差异。试验结果表明:1)病害与健康重楼粉末没有明显区别,二者均含有草酸钙针晶、草酸钙簇晶、梯纹导管、网纹导管、淀粉粒,这与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的重楼粉末鉴定结果一致。2)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表明病害与健康重楼根、茎、叶与对照品重楼皂苷Ⅶ均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说明病害与健康重楼均含有重楼皂苷Ⅶ。3)所测定的18个样品中,病害重楼水分含量在6.2%~9.05%之间,总灰分含量在3.35%~6.45%,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在0.28%~1.25%之间,生理灰分含量为2.21%~5.66%,浸出物含量为17.36%~34.88%;健康重楼中水分含量为6.83%~8.51%,总灰分含量为3.39%~6.59%,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22%~1.21%,生理灰分含量为2.48%~6.25%,浸出物含量为14.57%~26.9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病害与健康重楼根、茎、叶在水分、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水平上无统计学差异,说明病害对重楼水分、生理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影响非常小或者无影响;而病害与健康重楼叶的总灰分、酸不溶性成分间存在极显着的差异(n=9,P<0.01)。健康重楼叶总灰分含量小于病害重楼,而酸不溶性成分则相反。4)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华重楼健康植株与病害植株根、茎、叶总皂苷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病害重楼中总皂苷含量在0.14%~1.68%之间,健康重楼中总皂苷含量在0.35%~4.89%。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健康与病害重楼根,健康与病害重楼茎、健康与病害重楼叶之间在总皂苷含量上均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重楼在受到病害影响后,总皂苷含量显着下降。5)采用红外指纹图谱比较了华重楼健康植与病害植株根、茎、叶特征吸收峰的不同。试验结果表明:重楼的主要活性成分甾体皂苷类在健康植株根S10有明显特征吸收峰,但病害植株根S1在相应位置则没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说明病害植株中甾体皂苷含量有很大影响;病害重楼根S1在2942.64 cm-1附近、病害重楼叶S7在2939.99 cm-1附近有多糖、脂类等亚甲基C-H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而健康植株在相应位置则没有该吸收;说明病害引起了重楼植株中其他化学成分的改变;健康或者病害的华重楼各自的不同植物部位(根、茎和叶)的光谱特征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提示由于同一产地、同一植株的不同植物部位(根、茎和叶)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的不同。6)建立了UPLC-ELSD法测定华重楼健康与病害植株根、茎和叶中重楼皂苷Ⅰ、Ⅱ、Ⅴ、Ⅵ、Ⅶ、H、纤细薯蓣皂苷的含量,定量评价了华重楼病害植株和健康植株不同植物部位(根、茎和叶)中7种皂苷含量的差异。色谱条件为: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2.1 mm×50mm,1.7μm),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55℃,氮气压力40 psi,增益500,冷却模式,柱温30℃,流速0.2 m L·min-1,进样量:3μL,流动相为乙腈(C)-水(D),梯度洗脱程序为:0-3 min,10%→51%C;3-20 min,51%→80%C。病害重楼中重楼皂苷Ⅰ的含量在0.023%~0.283%,健康重楼含量在0.045%~0.248%之间。健康重楼和病害中重楼皂苷Ⅱ含量极低,大部分样品中均未检测到;重楼皂苷Ⅴ在健康与病害重楼中含量接近,在0.021%~0.186%之间;健康与病害重楼中重楼皂苷Ⅵ含量在0.011%~0.687%之间,两者含量相近;重楼皂苷Ⅶ和重楼皂苷H含量范围分别在0.118%~0.687%和0.009%~0.373%之间;纤细薯蓣皂苷含量范围在0.052%~0.195%,7种皂苷总含量在0.272%~1.542%之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健康与病害重楼根、健康与病害重楼茎中,薯蓣皂苷H含量差异显着(P<0.05),两者含量大小趋势相反,其余6种皂苷及总皂苷含量在健康和病害重楼相同部位中差异不显着,说明病害发生对这些组分含量的变化影响不大。以不同重楼样品中水分含量(X1)、总灰分(X2)、酸不溶性灰分(X3)、生理灰分(X4)、浸出物(X5)、总皂苷(X6)、重楼皂苷Ⅰ(X7)、重楼皂苷Ⅱ(X8)、重楼皂苷Ⅴ(X9)、重楼皂苷Ⅵ(X10)、重楼皂苷Ⅶ(X11)、重楼皂苷H(X12)、纤细薯蓣皂苷(X13)、7种皂苷含量总和(X14)作为14个评价指标,采用SPSS19.0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通过计算综合得分排名来综合评价病害与健康重楼之间的差异。以综合得分结果表明:健康重楼叶(S16、S17)、健康重楼茎(S13)、健康重楼根(S10、S11),病害重楼茎(S4、S5、S6)、病害重楼叶(S7)排名在前9位,其余样品排名较靠后,可见病害与健康重楼间并无规律性的差异;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以重楼皂苷I、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Ⅵ和重楼皂苷Ⅶ的总量评价了各样品的品质;两种评价方法的结果表明S16、S10和S11均排序在前,其余样品排序没有发现统一规律;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综合评分结果一致,排名接近的样品聚为了一类。(4)通过测定健康与病害重楼的凝血、止血作用,评价了病害的发生对重楼止血、凝血作用的影响。采用纯净水稀释病害重楼根茎粉末,设置重楼高、中、低剂量组、云南白药组、生理盐水组,灌胃,测定病害重楼根茎粉末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止血时间、APTT、PT值。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小鼠未见明显异常,提示病害重楼药粉未对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胃造成损伤;试验用病害重楼药粉溶液高、中、低3种剂量组均能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并且显着缩小小鼠PT、APTT(预试验)。采用病害与健康重楼提取物,设置重楼高、中、低剂量组、云南白药组、生理盐水组,灌胃,测定重楼提取物对大鼠止血时间及凝血四项,试验结果表明:病害重楼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同样都能缩短大鼠出血时间(P<0.05),其中病害重楼高剂量组止血效果最好;健康重楼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缩短大鼠出血时间(P<0.01),其中健康重楼高剂量组止血效果最好;健康重楼高剂量组的止血效果优于病害重楼高剂量组。总体来说,健康重楼提取物止血效果比病害重楼好;云南白药对照组和病害重楼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及健康重楼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缩短试验大鼠PT、APTT和TT,提高试验大鼠的FIB;健康与病害重楼均具有较强的凝血、止血作用,健康重楼强于病害重楼。(5)华重楼主要病害为叶斑病和软腐病,一方面,病害的发生改变了华重楼的正常生长状态,长期的病害胁迫大大降低了重楼的产量,严重情况下甚至出现绝收的境地,给农户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另外一方面,凝血、止血是重楼主要功效之一的,病害显着降低了有效成分甾体皂苷的种类和含量,从而直接影响了药材的品质,其凝血、止血作用显着降低;势必影响临床疗效;同时,病害药材往往也混入市场,同等入药,不能完全发挥其药效,对于药材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浪费。因此,及时有效地采用生物多样性和少量低度农药防治华重楼病害,不仅可以将损失减小到最小,也是从源头保证华重楼药材品质的关键措施,缓解华重楼药材资源短缺的现状。

刘忠玄[7](2020)在《花椒细菌性黑腐病病原鉴定、检测及其耐药机理研究》文中提出花椒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经济树种,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我国西南地区金沙江流域的山区由于土壤贫瘠,山体陡峭,水土流失严重,许多经济植物不适于栽植,但却很适合花椒生长。种植花椒既可发挥其保持水土的生态作用,又可拉动经济增长。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推动下,云南许多贫困山区花椒种植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广,并且成为低海拔山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自2018以来,云南省花椒种植面积最大的昭通市永善县等多地发生了危害严重的花椒果实黑腐病和叶斑病,使花椒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造成当地花椒产业的巨大损失,病害发生突然,目前仍没有较好的防控措施。为了科学地防控该病害,本研究对病害进行调查、病原鉴定以及筛选防治药剂,建立病原快速检测体系,并对农药胁迫下的病原菌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重要病原的耐药相关基因。通过对该病害较完整的研究,以期为该病害科学防控提供前期基础资料,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调查研究明确了竹叶花椒细菌性黑腐病为国内外新病害,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该病害主要危害花椒的果实和叶,且几乎只侵染竹叶花椒(Zanthoxylum armatum DC.)的永清一号品种。在6月初的高温气候条件下,病害进入危害的始盛期,果实和叶片出现褐色至黑色的近圆形斑点,病斑直径约0.5-3 mm,并逐渐扩大至整个果实和叶片,3-10 d内病害能完成大面积扩散,约3周后受害果实变黑干腐并随风脱落,调查发现该病害几乎只危害竹叶花椒(Z.armatum)永清一号,发病的鲁甸、巧家和永善三县中,永善县病害最严重,2019年已达到毁灭性灾害,最高发病率达96.7%,且病情指数达51.8。(2)通过病原学研究确定花椒果实黑腐病病原为栖稻假单胞菌(Pseudomonas oryzihabitans)和黄褐假单胞菌(P.fulva),而叶斑病病原仅为P.fulva,且病原致病性测试显示只有竹叶花椒为易感病品种。对400余份病害标本进行微生物分离共获得497株细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后获得致病菌385株,根据经形态学、生理生化测定和分子序列分析,确定栖稻假单胞菌(P.oryzihabitans)和黄褐假单胞菌(P.fulva)均为花椒细菌性黑腐病病原。P.oryzihabitans能引起油污状湿润型的黑果病,扩展迅速,而P.fulva则同时导致果实黑腐病和叶斑病,病斑干燥、无油污状,扩展较慢;P.oryzihabitans对果实的致病率、严重程度、发病速度均强于P.fulva。致病性测试结果显示,竹叶青花椒(Z.armatum)为易感病品种,发病率可达95%,九叶青花椒(Z.armatum var.novemfolius)具有一定的抗性,发病率低于14%,而大红袍(Z.bungeanum)和青花椒(Z.schinifolium)抗病性极高,发病率为0,该结果与田间调查结果一致。通过病害调查、病原菌鉴定和致病性测试,明确了目前病害发生区、病原种类以及感病寄主,为今后该病害的管控、花椒栽培选种和良种选育奠定基础。(3)通过对两种病原设计特异引 p4033-F/gp4033-R(P.oryzihabitans)和 gp8055-F/gp8055-R(P.fulva)构建了病原的快速检测体系。以两种病原菌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1)基因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gp4033-F/gp4033-R(P.oryzihabitans)和gp8055-F/gp8055-R(P.fulva),通过 PCR、快捷型PCR和荧光定量PCR三种方法验证引物特异性和灵敏度。PCR检测中gp4033-F/gp4033-R对P.oryzihabitans灵敏度为100 pg/μL(DNA浓度),快捷型PCR检测灵敏度为104 CFU/mL(细菌浓度),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灵敏度为10-1 pg/μL(DNA浓度);PCR检测中gp8055-F/gp8055-R对P.fulva的灵敏度101 pg/μL,快捷型PCR检测灵敏度为104 CFU/mL,荧光定量PCR灵敏度为100 pg/μL,并且能完成田间样品检测。相比之下,PCR检测不仅快速而且灵敏度较高,该方法更适合投入生产实践。通过三种方法对比研究,建立了病原的快速检测体系,为该病害的快速检疫和流行学监测奠定基础。(4)通过抑菌圈法和比浊度法对37种杀菌剂进行筛选,获得抑菌效果最好的药剂为四霉素。采用抑菌圈法和比浊度法对37种杀菌剂抑菌效果进行测试,在LB平板打孔注入50 μL有效成分2 mg/mL的0.3%四霉素时,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达58.3±1.2 mm(P.oryzihabitans)和 47.3±1.9 mm(P.fulva),其次是 3%的中生菌素和 72%的农用链霉素;LB培养基中比浊度法测试结果显示,0.3%四霉素抑菌效果依然最好,EC50=267 ng/L,EC90=23165 ng/L(P.oryzihabitans)和 EC50=10296 ng/L,EC90=1.4952×107 ng/L(P.fulva),其次是3%的中生菌素和25%的氨基·乙蒜素,抗生素类药剂对两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均较好,铜制剂药剂抑菌效果较差甚至无效,P.fulva的耐药性明显强于P.oryzihabitans。通过杀菌剂筛选,大致了解两种病原菌对各类型杀菌剂的敏感性,为后续田间防治药剂选用和特异性杀菌剂研发奠定基础。(5)通过对四霉素胁迫下的主要病原(P.oryzihabitans)转录组研究,初步了解病原菌对四霉素的耐药机制。为了探究病原菌P.oryzihabintas对四霉素的耐药机制,通过P.oryzihabitans与四霉素共培养、提取RNA、建库测序和序列分析,共获得显着差异表达基因1446个,上调表达622个,下调表达824个。选取分析后的19条差异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供试基因差异表达程度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说明转录组测序合格可用。GO富集分析显示Biological Process,BP类型差异基因最多,共注释了 605条。KEGG富集分析显示Global and overview maps代谢通路最多,KEGG通路富集散点图最显着的是Ribosome,其次是Quorum sensing和Peptidoglycan bio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 proteins通路。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明确了病原菌在药剂胁迫下的代谢差异,基本了解耐药的分子机制,为后续耐药基因筛选、药剂开发和花椒抗病良种选育奠定基础。(6)通过基因筛选、克隆、表达验证和功能测试,初步推测基因rpsJ和K07可能参与P.oryzihabitans耐四霉素的响应机制。为了进一步探索P.oryzihabitans响应四霉素胁迫的作用机制,选取转录组分析中特定表达的15个基因进行克隆验证,其中,rpsJ和K07基因能被稳定克隆并完成载体构建和转化,获得原装DH5α、空载DH5a、K07-DH5α和rpsJ-DH5α菌株,并测试阳菌株的耐药性,在LB固体培养基中原装DH5α的抑菌圈直径为32.6±1.0 mm,空载DH5α抑菌圈为32.7±1.4 mm,K07-DH5α的抑菌圈为31.3±1.6 mm,rpsJ-DH5α的抑菌圈为27.8±2.5 mm;LB液体培养基中EC50分别为491882 ng/L、493909 ng/L、524465 ng/L 和 611456 ng/L,K07 基因转化菌株表现极低的耐药相关性,而rpsJ基因转化菌株耐药性显着提升;为了进一步探索两个基因与P.oryzihabitans菌株的耐药相关性,参照转录组分析共培养方法,在改良的Richard培养基中以 8.57 ng/L、10.00 ng/L、12.00 ng/L、15.00 ng/L、20.07 ng/L(EC50)、30.00 ng/L和60.00 ng/L浓度四霉素进行胁迫培养,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两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供试浓度范围内,二者于30.00 ng/L和60.00 ng/L达到相对表达量峰值,说明两个基因与P.oryzihabitans菌株响应四霉素胁迫的耐药机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病原的耐药基因不仅能进一步了解病原菌的耐药机制,而且能为后续抗病选育、药剂改良及防控方案制定奠定基础。

姚亚丽,潘忠成,郑鹏飞,高嫚妮,杨宏勃,李蒲民[8](2019)在《中生菌素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农药因其选择性强、对人畜无害、无污染、安全环保、病虫不易产生抗体等优点使其在农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中生菌素及其复配药剂因其能对农作物的细菌性病害及部分真菌性病害具有较高的活性而占有较大比例。文章从中生菌素及其复配药剂的生物防效或者大田防治等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以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季卿,赵杰[9](2019)在《15种杀菌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病菌的抑菌试验》文中研究表明为探究15种杀菌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病菌的抑菌效果,采用抑菌圈法进行了15种杀菌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病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38%中生·叶枯唑水分散颗粒剂1 000倍液、60%中生·新植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噻唑锌·中生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和33.8%辛·氯溴·春雷水剂1 000倍液9种杀菌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病菌有显着的抑菌效果,其中以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的抑菌效果最好。

徐春华,时涛,王国芬,李超萍,蔡吉苗,黄贵修[10](2019)在《4种新型药剂对木薯细菌性萎蔫病防效评价》文中指出由地毯草黄单胞木薯萎蔫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性萎蔫病是国内木薯种植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本研究评价了4种新型药剂对细菌性萎蔫病的防治作用。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炭特灵(25%溴菌腈EC)、乙蒜素(80%乙蒜素EC)和氨基乙蒜素(5%氨基寡糖素·20%乙蒜素ME)对不同来源的菌株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碧生(20%噻唑锌SC)效果较差,而海岛素(5%氨基寡糖素AS)效果最差。4个主栽品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碧生(20%噻唑锌SC)和乙蒜素(80%乙蒜素EC)防效最好,其次为炭特灵(25%溴菌腈EC)和氨基乙蒜素(5%氨基寡糖素·20%乙蒜素),而海岛素(5%氨基寡糖素AS)相对较差。

二、中生菌素防治杏叶细菌性穿孔病田间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生菌素防治杏叶细菌性穿孔病田间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李细菌性穿孔病识别与安全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叶片症状
2 果实症状
3 枝条症状
4 防治措施
    4.1 强树
    4.2 调整
    4.3 清除
    4.4 喷防
    4.5 涂干

(2)桃细菌性穿孔病病原鉴定、分子检测及其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第一章 前言
    1 桃细菌性穿孔病研究概况
        1.1 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及危害
        1.2 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病原
        1.3 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病规律
        1.4 桃细菌性穿孔病的侵染循环
        1.5 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病害防控
        1.5.1 农业防治
        1.5.2 化学防治
        1.5.3 生物防治
    2 植物病原细菌遗传多样性
        2.1 遗传多样性概述
        2.2 细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2.3 桃细菌性穿孔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3 植物病原细菌快速诊断及鉴定技术研究
        3.1 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
        3.2 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
        3.3 CRISPR核酸检测技术
        3.3.1 基于Cas13a的核酸检测技术
        3.3.2 基于Cas12a的核酸检测技术
        3.3.3 基于Cas14 的核酸检测技术
    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鉴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试剂和培养基
        1.3 仪器设备
        1.4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1.5 柯赫氏法则验证
        1.6 病原菌鉴定
        1.6.1 形态学观察
        1.6.2 生理生化鉴定
        1.6.3 分子生物学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2.2 柯赫氏法则验证
        2.3 形态学鉴定
        2.4 生理生化鉴定
        2.5 分子生物学鉴定
        2.5.1 PCR专化性鉴定
        2.5.2 16S rDNA序列分析
        2.5.3 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桃细菌性穿孔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原菌
        1.2 试剂和培养基
        1.3 仪器设备
        1.4 DNA提取及质量检测
        1.5 反应体系建立
        1.6 数据处理
        1.6.1 参数统计
        1.6.2 群体遗传关系
        1.6.3 遗传分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rep-PCR和 ISSR引物扩增结果
        2.2 桃细菌性穿孔病菌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2.3 桃细菌性穿孔病菌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关系
        2.3.1 进化关系
        2.3.2 PcoA主成分分析
        2.3.3 DAPC判别分析
        2.4 桃细菌性穿孔病菌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
        2.4.1 遗传分化系数
        2.4.2 分子方差分析(AMOVA)
        2.5 遗传结构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基于RPA/Cas12a系统的桃细菌性穿孔病菌检测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培养条件及DNA提取
        1.2 专化性基因的挖掘
        1.3 RPA反应
        1.4 crRNA设计与合成
        1.4.1 crRNA设计
        1.4.2 体外转录制备crRNA
        1.4.3 crRNA纯化
        1.5 dsDNA底物体外裂解验证
        1.6 RPA/Cas12a荧光检测反应
        1.7 RPA/Cas12a-LFA反应
        1.8 RPA/Cas12a荧光检测反应和RPA/Cas12a-LFA反应的灵敏度和专化性评价
        1.9 人工接种发病叶片检测
        1.10 田间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RPA反应条件的优化
        2.2 不同crRNA引导的Cas12a对 ds DNA和 ss DNA裂解活性
        2.3 Cas12a反应参数优化及荧光可视化
        2.4 RPA/Cas12a荧光检测反应的灵敏度和专化性
        2.5 RPA/Cas12a荧光检测反应田间检测
        2.6 RPA/Cas12a-LFA反应
    3 讨论
第五章 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化学防控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1.2.1 比浊法
        1.2.2 EC_(50)计算
        1.3 田间药效试验
        1.3.1 试验选址
        1.3.2 试验药剂
        1.3.3 试验方法
        1.3.4 调查方法及统计分析
        1.3.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药剂筛选
        2.2 2019-2020 湖北枣阳地区田间药效试验
        2.2.1 2019-2020 年枣阳地区病情指数
        2.2.2 2019-2020 年枣阳地区田间防效
        2.3 2019-2020 湖北荆门地区田间药效试验
        2.3.1 2019-2020 湖北荆门地区病情指数
        2.3.2 2019-2020 湖北荆门地区田间防效
        2.3.3 产量统计
    3 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1.1 明确了引起我国桃细菌性穿孔病的致病菌
        1.2 我国桃细菌性穿孔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
        1.3 基于RPA/Cas12a系统的桃细菌性穿孔病菌检测技术
        1.4 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Rep-PCR和 ISSR引物对48 个菌株标记结果
    附录2 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的二进制矩阵
    附录3 本研究所鉴定菌株Genebank编号
致谢

(3)陕西核桃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1.1 供试材料
        1.1.2 试剂与主要仪器
    1.2 方 法
        1.2.1 病原菌分离、保存及致病性测定
        1.2.2 病原菌的鉴定
        1.2.3 药剂初筛及室内毒力测定
        1.2.4 田间防效试验
        1.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分离、纯化及其致病性检测
    2.2 株系HTX及HTP的生理生化特征
    2.3 病原菌的分子系统发育学分析
    2.4 供试药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
    2.5 药剂田间防效
3 讨论与结论

(4)不同农药对桃细菌性穿孔病菌的毒力和田间防效(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药剂
    1.3 室内毒力测定
    1.4 田间小区防治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菌的毒力
    2.2 不同药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田间防效
3 结论与讨论

(5)桃细菌性穿孔病发生动态和防治及其病原菌xop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综述
    1 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研究概况
        1.1 Xap的发现和命名
        1.2 Xap特征和引起的桃树病害症状
        1.3 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病规律
        1.4 Xap的致病因子
        1.5 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
    2 植物病原细菌harpin蛋白
        2.1 hrp基因簇
        2.2 harpin蛋白概述
        2.3 黄单胞菌属harpin蛋白概述
        2.4 harpin蛋白的生物学作用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供试材料
        1.1 供试菌株和质粒
        1.2 植物材料
    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 主要试剂
        2.2 主要仪器
        2.3 培养基
        2.4 常用溶液及缓冲液
        2.5 引物
    3 核酸操作
        3.1 Xap 9-4菌株DNA的提取
        3.2 质粒提取
        3.3 凝胶回收
        3.4 质粒的酶切与纯化
        3.5 连接
        3.6 质粒的热激转化
    4 亚细胞定位
        4.1 亚细胞定位载体的构建
        4.2 农杆菌的转导
        4.3 农杆菌侵染
    5 XopA原核表达
        5.1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5.2 SDS-PAGE胶制备
        5.3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5.4 包涵体蛋白的变复性
        5.5 蛋白纯化
        5.6 蛋白浓缩
        5.7 Western blot检测
    6 生物信息学分析
        6.1 XopA蛋白编码基因和氨基酸序列分析
        6.2 XopA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7 病菌致病性和烟草上的HR测定
        7.1 接种菌悬液配制
        7.2 致病性和HR测定
    8 病害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8.1 田间病情动态调查
        8.2 气象资料收集
    9 病害田间防治试验
        9.1 田间防治试验用药剂
        9.2 试验设计
        9.3 病情调查
结果与分析
    1 桃细菌性穿孔病发生动态和田间防治
        1.1 病害发生动态及天气影响
        1.2 桃细菌性穿孔病田间防治
    2 XopA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
        2.1 寻找xopA_(Xa)基因
        2.2 克隆xopA_(Xap)基因序列
    3 XopA_(Xap)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1 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和等电点分析
        3.2 疏水性、信号肽预测和跨膜区分析
        3.3 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分析
        3.4 结构域、互作蛋白和结合位点预测
    4 大肠杆菌系统重组蛋白表达
        4.1 目的基因双酶切、连接及转化
        4.2 原核表达pCold Ⅱ::XopA_(Xap)蛋白
        4.3 XopA_(Xap)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
        4.4 XopA_(Xap)蛋白的特性鉴定
        4.5 XopA_(Xap)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讨论
    1 桃细菌性穿孔病的harpin蛋白
    2 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
    3 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
参考文献
附录 Xa xopA的CDS序列和Xa XopA全长氨基酸序列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四川省人工种植华重楼主要病害与质量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重楼人工种植和病虫害相关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1 华重楼人工种植
        1.1.1 华重楼人工繁殖方式
        1.1.2 华重楼田间管理
    1.2 重楼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1.2.1 华重楼主要病害
        1.2.2 华重楼虫害
第二章 四川地区华重楼主要病害调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
    2.1 试剂与材料
        2.1.1 供试材料
        2.1.2 培养基
    2.2 方法与结果
        2.2.1 病原菌分离
        2.2.2 病原菌鉴定
        2.2.3 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2.2.4 孢子萌发观测
        2.2.5 华重楼叶斑病结果
        2.2.6 华重楼软腐病结果
    2.3 小结
第三章 防治华重楼叶斑病、软腐病的药剂筛选及田间应用
    3.1 仪器与材料
        3.1.1 供试菌株
        3.1.2 供试药剂
        3.1.3 实验仪器
    3.2 方法与结果
        3.2.1 室内毒力测定
        3.2.2 田间药效试验
    3.3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病害对华重楼品质的影响
    4.1 仪器、试剂与材料
        4.1.1 实验仪器
        4.1.2 试剂与材料
    4.2 试验方法与含量测定
        4.2.1 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
        4.2.2 显微及薄层鉴别
        4.2.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含量
        4.2.4 健康与病害重楼红外光谱鉴别
        4.2.5 UPLC法测定健康与病害重楼7种皂苷含量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健康与病害重楼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差异分析
        4.3.2 健康与病害重楼显微及薄层鉴别分析
        4.3.3 健康与病害重楼总皂苷结果分析
        4.3.4 健康与病害重楼红外光谱分析
        4.3.5 健康与病害重楼中7种重楼皂苷含量结果分析
        4.3.6 病害与健康重楼品质综合评价
    4.4 结论
第五章 华重楼提取物对大鼠止血时间、凝血四项的测定
    5.1 材料、仪器与试剂
        5.1.1 材料
        5.1.2 仪器
        5.1.3 试剂
    5.2 提取物及试剂制备
        5.2.1 阳性对照品的配制
        5.2.2 重楼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5.2.3 枸橼酸钠抗凝剂的配制
        5.2.4 血浆的制备
    5.3 实验方法
        5.3.1 重楼药粉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
        5.3.2 出血时间测定
        5.3.3 APTT、PT、TT、FIB的测定
        5.3.4 数据收集及整理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急性毒性试验
        5.4.2 止血试验结果及分析
        5.4.3 凝血试验
    5.5 小结
结论与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公开发表的专着、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7)花椒细菌性黑腐病病原鉴定、检测及其耐药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花椒病害的研究进展
        1.2.1 花椒真菌性病害
        1.2.2 花椒植原体和病毒病害
        1.2.3 花椒细菌性病害的研究
    1.3 植物细菌病害防治研究进展
        1.3.1 病原细菌的化学防治
        1.3.2 病原细菌的生物防治
    1.4 芸香科细菌病害防治研究
        1.4.1 柑橘黄龙病的防治
        1.4.2 柑橘溃疡病的防治
    1.5 细菌病害快速检测研究进展
    1.6 病原细菌转录组研究进展
    1.7 假单胞病原细菌的研究
        1.7.1 栖稻假单胞菌的研究
        1.7.2 黄褐假单胞菌的研究
    1.8 植物病原的耐药机理研究进展
        1.8.1 常见病原的耐药机制
        1.8.2 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研究
    1.9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竹叶花椒细菌性果实黑腐病及叶斑病病原鉴定
    2.1 试验材料
        2.1.1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
    2.2 标准菌株
        2.2.1 仪器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病害田间调查、病害症状观察
        2.3.2 病原细菌分离、纯化与保存
        2.3.3 分离物的接种验证
        2.3.4 病原物的生理生化鉴定
        2.3.5 Biolog鉴定
        2.3.6 分子生物学鉴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病害调查结果
        2.4.2 病害症状
        2.4.3 病原物分离纯化
        2.4.4 柯赫氏法则验证结果
        2.4.5 致病分离物生理生化鉴定
        2.4.6 分子生物学鉴定
        2.4.7 P.oryzihabitans和P.fulva致病性测试
    2.5 本章小结与讨论
3 竹叶花椒细菌性黑腐病的分子检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供试材料与菌株
        3.1.3 菌株的活化培养
    3.2 PCR检测
        3.2.1 基因组DNA提取
        3.2.2 DNA质量检测
        3.2.3 引物设计与优化
        3.2.4 引物的特异性检验
        3.2.5 引物灵敏性测定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3.2.6 果实中病原菌的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提取的基因组DNA质量检测
        3.3.2 引物设计和特异性检测
        3.3.3 引物灵敏性检测与标准曲线建立
        3.3.4 果实中病原菌的特异性检测
    3.4 本章小结和讨论
4 花椒细菌性黑腐病病原菌杀菌剂筛选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仪器
        4.1.2 供试菌株
        4.1.3 供试杀菌剂
        4.1.4 培养基选择
    4.2 试验方法
        4.2.1 病原细菌生长曲线测定
        4.2.2 平板对峙法杀菌剂筛选
        4.2.3 比浊法杀菌剂筛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生长曲线测定
        4.3.2 平板对峙筛选结果
        4.3.3 比浊度法测定抑菌作用结果
    4.4 本章小结与讨论
5 P.oryzihabitans响应四霉素胁迫的转录组测序分析
    5.1 试验材料
        5.1.1 材料
        5.1.2 试剂
        5.1.3 仪器设备
        5.1.4 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网络资源数据库
    5.2 试验方法
        5.2.1 菌株培养
        5.2.2 RNA提取及质量检测
        5.2.3 链特异性文库构建及质检
        5.2.4 上机测序
        5.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5.2.6 测序原始数据的质量评估
        5.2.7 测序结果分析
        5.2.8 基因表达的聚类分析
        5.2.9 差异基因的qRT-PCR验证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样品RNA质量检测结果
        5.3.2 测序原始数据质量评估结果
        5.3.3 转录组测序的原始数据分析
        5.3.4 基因表达水平的分析
        5.3.5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5.3.6 差异基因表达功能注释和GO富集分析
        5.3.7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5.3.8 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
    5.4 本章小结和讨论
6 P.oryzihabitans响应四霉素胁迫相关基因研究
    6.1 试验材料
        6.1.1 试验菌株及材料
        6.1.2 工具酶及试剂
        6.1.3 主要的仪器设备
    6.2 试验方法
        6.2.1 P.oryzihabitans菌株培养及提取基因组DNA
        6.2.2 引物设计及合成
        6.2.3 目标基因的扩增
        6.2.4 T-载体连接及转化验证
        6.2.5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6.2.6 转化后的Escherichia coli菌株耐药性检测
        6.2.7 不同浓度四霉素胁迫下rpsJ和K07基因表达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rpsJ和K07基因全长序列的扩增
        6.3.2 TA链接转化及菌液PCR测序验证
        6.3.3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结果
        6.3.4 转化菌株对四霉素耐药性检测结果
        6.3.5 不同浓度四霉素胁迫下K07和rpsJ基因表达结果
    6.4 本章小结和讨论
全文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中生菌素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生菌素在植物细菌上的研究
2 中生菌素复配药剂在植物细菌上的研究
3 中生菌素在植物真菌上的研究
4 中生菌素复配药剂在植物真菌上的研究
5 结论与展望

(9)15种杀菌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病菌的抑菌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病菌及药剂
    1.2 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

(10)4种新型药剂对木薯细菌性萎蔫病防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培养基、菌株和木薯
        1.1.2 供试药剂
    1.2 方法
        1.2.1 供试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
        1.2.2 药剂的田间防治作用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药剂的毒力测定
    2.2 供试药剂的田间防治作用评价
3 讨论

四、中生菌素防治杏叶细菌性穿孔病田间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李细菌性穿孔病识别与安全防治[J]. 任善军. 果农之友, 2021(12)
  • [2]桃细菌性穿孔病病原鉴定、分子检测及其防治研究[D]. 罗梅.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3]陕西核桃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J]. 瞿佳,门欣,孙晓宇,赵玲侠,宁硕瀛,陈锐. 西北农业学报, 2021(03)
  • [4]不同农药对桃细菌性穿孔病菌的毒力和田间防效[J]. 刘洋,赵文静,沈斐,戴慧俊,朱峰,董京萍,金唯新,纪兆林. 现代农药, 2020(05)
  • [5]桃细菌性穿孔病发生动态和防治及其病原菌xop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 张权. 扬州大学, 2020(04)
  • [6]四川省人工种植华重楼主要病害与质量相关性研究[D]. 克永霞.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4)
  • [7]花椒细菌性黑腐病病原鉴定、检测及其耐药机理研究[D]. 刘忠玄.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1)
  • [8]中生菌素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姚亚丽,潘忠成,郑鹏飞,高嫚妮,杨宏勃,李蒲民.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 [9]15种杀菌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病菌的抑菌试验[J]. 季卿,赵杰. 上海农业科技, 2019(04)
  • [10]4种新型药剂对木薯细菌性萎蔫病防效评价[J]. 徐春华,时涛,王国芬,李超萍,蔡吉苗,黄贵修. 热带农业科学, 2019(05)
中生霉素防治杏仁叶细菌性穿孔的田间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