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刺猴头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猴头,多糖,浸膏,肉鸡,脂肪,盲肠,肾上腺素。
小刺猴头菌论文文献综述
赵秀婷[1](2019)在《小刺猴头菌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猴头菌又名猴头菇,猴头菌营养价值很高,药食兼备,具有养肝护胃的功效,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治疗效果,猴头菌分为小刺猴头菌、珊瑚状猴头菌、假猴头菌、高山猴头菌几个亚种,其中小刺猴头菌由于其发酵提取物中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含量丰富,还有少量的生物碱、甾醇、脂类等成分,不仅可以食用更适合药用,研究发现小刺猴头中的主成分多糖具有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目前已有相关产品上市,以其为原料上市的产品中存在中药颗粒剂普遍存在的溶解性不好、溶解速度慢、辅料中含单糖,糖尿病人不能服用等问题。本研究制备小刺猴头菌无糖型、速溶型颗粒剂并对其进行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以改善存在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刺猴头菌提取物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学的建立根据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对多糖含量的测定相关要求,本研究选取选取硫酸苯酚法和二硝基水杨酸法对小刺猴头菌提取物中总糖和还原糖进行定量检测,其差值即为小刺猴头菌提取物多糖含量。结果显示小刺猴头菌提取物经硫酸苯酚显色后在490nm处有最大吸收峰,溶液的吸收度与葡糖糖含量在0.02-0.1mg/m 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3.9857C+0.0844(R2=0.9977)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1.4%,小刺猴头菇提取物中总糖的平均含量为61.07%。二硝基水杨酸法显色后在550nm处有最大吸收峰,溶液的吸收度与葡糖糖含量在0.01-1mg/m 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0.9201C+0.0128(R2=0.9991),平均回收率为99.78%,RSD=0.4%,小刺猴头菌提取物中还原糖的平均含量为45.43%,多糖的平均含量高达153.19mg/g。实验结果证明硫酸苯酚法和DNS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稳定性和重现性好,可作为小刺猴头菌提取物中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2.小刺猴头菌无糖型、速溶型颗粒剂的初步研发由于颗粒剂常用蔗糖进行颗粒剂矫味,糖尿病人不能使用并且有用量大,另外中药提取物颗粒剂由于成分复杂,存在溶解速率不是特别理想等缺点。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章对小刺猴头菇颗粒剂辅料种类及用量进行筛选,首先采用新型矫味剂甜菊素代替蔗糖,选取颗粒剂常用辅料淀粉、可溶性淀粉、糊精、甘露醇、CMC-Na、双歧糖、木糖醇、甜菊素等采用湿法制粒先进行单一辅料筛选,再进行复合辅料筛选。本实验共制出九种单一或复合辅料制出的颗粒,然后通过考察不同辅料对颗粒剂成型性、堆密度、休止角、吸湿性和溶化性的影响,并利用综合评分法筛选出制备颗粒剂的最优辅料及处方组成,最终,得到最佳的处方是小刺猴头菌提取物:甘露醇:甜菊素=1:3.5:0.06时制得的颗粒剂最符合要求。制备的小刺猴头菌颗粒剂加入热水搅拌在2min内能够完全溶解,味道好,糖尿病患者也能使用。3.小刺猴头菌无糖型、速溶型颗粒剂的质量标准研究及稳定性研究本章对制备的小刺猴头菌颗粒剂建立初步的质量标准并且考察其稳定性。经检验,小刺猴头菌颗粒均匀,呈棕褐色,能够在两分钟内快速溶于水,并且无肉眼可见杂质,味微甜。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相关要求,小刺猴头菌颗粒剂的水分含量、灰分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均符合要求。小刺猴头菌颗粒经过6个月的加速稳定性实验和12个月的长期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小刺猴头菌颗粒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确保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为小刺猴头菌颗粒进一步生产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任桂红,苗月,李肖宏,Mahfuz,Shad,甄东[2](2018)在《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小刺猴头菌[Hericium caput-medusae(Bull.:Fr.)Pers]发酵浸膏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以工厂化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为原料,采用透析法分级,DEAE 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纯化,分别获得粗多糖组分HFCP1和中性多糖HFCP1-1;通过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单糖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单糖组成均以葡萄糖和半乳糖为主。化学法检测多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HFCP1和HFCP1-1清除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和1,1-二苯基-2-叁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的IC50值分别为7.66和6.77mg/mL、6.16和5.30mg/mL、0.63和0.85mg/mL、0.39和2.62mg/mL。以RAW264.7细胞建立H2O2诱导损伤模型,细胞抗氧化结果表明:HFCP1和HFCP1-1处理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显着增强细胞活力(P<0.05),浓度为100和200mg/L时MD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显着下降(P<0.05);HFCP1浓度为100和200mg/L时与模型组相比显着增加SOD和GSH-Px的活性(P<0.05);HFCP1-1浓度为200mg/L时与模型组相比显着增加SOD活性(P<0.05);也能增加GSH-Px的活性,但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任桂红[3](2018)在《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和寡糖的分离纯化及对RAW264.7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刺猴头菌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真菌,其工厂化生产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以发酵液浓缩后的发酵浸膏入药,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肠疾病。研究表明,多糖和寡糖是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重要活性成分,关于其抗炎、抗肿瘤、调节肠道菌群等活性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但是对其抗氧化活性尤其是细胞水平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还比较少,而慢性炎症、溃疡、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细胞氧化还原平衡出现紊乱有关。因此,本试验对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和寡糖进行分离和纯化,分析其化学性质,并对化学抗氧化和细胞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以明确其抗氧化活性组分及其作用机制,为相关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乙醇沉淀、膜透析以及柱层析方法对不同分子量多糖和寡糖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测定还原糖、可溶性蛋白、糖醛酸、硫酸基和氨基糖含量对其化学组成进行分析,采用PMP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FI-TR分析单糖组成和结构。采用化学反应体系对主要多糖和寡糖组分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筛选出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含糖组分;再建立H_2O_2氧化损伤的RAW264.7巨噬细胞模型,检测细胞活力、抗氧化酶活性、细胞MDA和ROS水平,以及细胞凋亡率,进一步确定各组分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q-PCR法检测对抗氧化酶基因转录的影响,利用Western-Blot分析检测对信号蛋白MAPK和Nrf2的激活情况,初步明确其抗氧化损伤的分子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获得了4种粗糖组分:d-HFCO1(500 Da以下)、d-HFCO2(500-5,000 Da)、d-HFCP1(5000-50,000 Da)、d-HFCP2(50,000 Da以上),以及13种纯化后的组分,其中有2种高纯度的中性寡糖d-HFCO1-1和d-HFCO2-1(总糖含量88.90%和97.43%)和1种较高纯度的中性多糖d-HFCP1-1(总糖含量55.43%)。(2)HFCO还原糖含量较高,蛋白质主要存在于HFCP中,粗糖各组分均含有少量的糖醛酸、氨基糖和硫酸基。单糖组成均以Glc为主,随着分子量增大,单糖种类增多,Gal比例增大。d-HFCO1-1、d-HFCO2-1具有α和β两种糖苷键,d-HFCP1-1以β-糖苷键为主。(3)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d-HFCP1<d-HFCO2<d-HFCP1-1<d-HFCO2-1<d-HFCO1<d-HFCO1-1;清除羟自由基的IC_(50)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d-HFCO1<d-HFCO2-1<d-HFCO2<d-HFCP1-1<d-HFCP1,清除超氧阴离子的IC_(50)值,d-HFCP1-1<d-HFCP1,其余组分的IC_(50)值均超出试验浓度范围。(4)d-HFCO2和d-HFCP1均可显着提高细胞活力,降低MDA水平,提高T-SOD、GPx和CAT的活性(p<0.05);2种中性糖组分可显着提高细胞活力,降低MDA水平(p<0.05),d-HFCO2-1显着提高CAT的活性,d-HFCP1-1显着提高T-SOD和CAT活性(p<0.05)。d-HFCO2-1和d-HFCP1-1都能抑制ROS的产生,减少细胞的死亡和凋亡。(5)d-HFCO2-1和d-HFCP1-1均能显着提高Mn-SOD、GPx1和CAT的mRNA的相对含量(p<0.05),促进叁种抗氧化酶的基因转录。d-HFCP1-1的活性高于d-HFCO2-1,与其促进抗氧化酶活性的趋势一致。(6)d-HFCP1-1处理促进了Nrf2蛋白与Keap1的解离,以及Nrf2的核移位,在1.5h时即可达到显着性水平(p<0.05)。结论:(1)HFC含糖组分以中性糖为主,含少量酸性糖,寡糖含量较高。(2)HFCO和HFCP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MDA和ROS的产生、降低细胞的凋亡率,对H_2O_2氧化损伤的RAW264.7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多糖的效果优于寡糖,粗糖的效果优于中性糖。(3)HFCO和HFCP的抗氧化作用可能与其降低MA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促进Nrf2的核移位有关。综上所述,本研究明确了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和寡糖中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组分,初步揭示了其抗氧化机制,为小刺猴头菌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陈琳[4](2018)在《小刺猴头菌等四种高等真菌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由六章组成,前五章分别论述了高等真菌化学成分研究概况,四种高等真菌的化学成分及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这四种高等真菌分别为小刺猴头菌(Hericium caputmedusae)发酵液、猴头(Hericium erinaceus)发酵液、高山猴头(Hericium alpestre)、白心灵芝(Ganoderma lucidum)发酵液。第六章综述了2013年至2018年高等真菌中二萜类化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利用正相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中压制备色谱(MPLC)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手段,从上述四种高等真菌中共分离了52个化合物,其中31个新化合物,并借助现代波谱分析方法(NMR、MS、HR-MS、IR、UV等),通过比较比旋光值,量子化学计算,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类型涉及二萜、倍半萜、混源萜、聚酮类化合物、苯环衍生物、环肽以及其他小分子。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ete),猴头菌科(Hericiaceae)。从该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8个鸟巢烷型二萜,其中5个为新化合物。据报道该菌的二萜化合物能促进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因此对分离得到的二萜新化合物进行了NGF诱导PC12分化实验,发现5个新化合物并无这方面的活性,部分化合物表现出显着的细胞毒活性。Hericinoids B,D和E对HL-60细胞株有细胞毒活性,IC_(50)值分别为18.39,8.97和0.59μM;hericinoids D和E对MCF-7细胞株有中等细胞毒活性,IC_(50)值分别为13.49,15.80μM。小刺猴头菌(Hericium caputmedusae)属于猴头菌科(Hericiaceae),猴头菌属(Hericium),为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的近缘种。从该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27个化合物,新化合物22个,均为混源萜类化合物。Caputmedusins A–C表现出中等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为39.2,36.2和40.8μM。高山猴头(Hericium alpestre)也是猴头菌科,猴头菌属的高等真菌。将该菌进行大米发酵后对其进行提取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新化合物。化合物类型有混源萜、聚酮和苯环衍生物。白心灵芝(Ganoderma lucidum)是一种珍贵的灵芝品种。从白心灵芝的发酵液中提取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的呋喃衍生物,涉及类型有倍半萜、环肽和苯环衍生物。(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8-05-01)
尚红梅[5](2015)在《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的分析及降脂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刺猴头菌[Hericium caput-medusae(Bull.:Fr.)Pers.]是猴头菌属(Hericium)食药用真菌,其发酵浸膏对治疗胃肠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有良好功效,其发挥功效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多糖。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抑菌等功效。本试验对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进行分级,得到5个分子量的多糖组分,分子量范围分别为:小于5000道尔顿(D)、5000~10000D、10000~20000D、20000~50000D、大于50000D。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HFCP及其各分子量组分的总糖含量。结果表明,HFCP中总糖含量(占风干重)为77.5%;各分子量组分总糖含量差异较大,分子量小于5000D的组分总糖含量最高,占总糖总量的97.7%,总糖含量由高到低的分子量组分顺序为:小于5000D>5000~10000D>大于50000D>10000~20000D>20000D~50000D。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Elson-Morgan法、硫酸-间羟联苯法和氯化钡-明胶比浊法对HFCP及其各分子量组分的可溶性蛋白、氨基糖、糖醛酸和硫酸基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FCP的可溶性蛋白、氨基糖和糖醛酸含量较低,分别为0.31%、0.61%、0.64%,HFCP的硫酸基含量较高,为7.20%。对于各分子量组分,分子量大于50000D的组分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氨基糖、糖醛酸和硫酸基的最高含量均出现在分子量小于5000D的组分,与总糖含量最高的组分相一致。本试验测定了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中的部分活性成分,包括多糖、多酚和黄酮等的含量(风干基础),分别为18.0%、5.43 mg/g和2.05 mg/g,这些测定可为其应用研究打下基础。为了解决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本试验选择肉鸡作为实验动物,并且严格按照肉鸡试验操作规程进行相关研究。数十年来,高生产性能和高饲料转化率是商品肉鸡生产追求的重要目标,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肉品质的下降和体脂肪沉积过多。肉鸡体脂肪沉积过多,会增加消费者患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废弃的腹部脂肪和内脏脂肪会带来废物处理问题。目前,通过添加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减少肉鸡脂肪沉积、改善肉鸡胴体品质已成为家禽营养学研究的热点。本试验研究了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fermentation concentrate of Hericium caput-medusae(Bull.:Fr.)Pers.,HFCP)对AA肉鸡脂肪和胆固醇沉积的影响;另外,从节省饲料添加成本考虑,不提取多糖,按多糖添加剂量直接以浸膏的形式添加到肉鸡日粮中,研究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fermentation concentrate of Hericium caput-medusae(Bull.:Fr.)Pers.,HFC)对肉鸡脂类代谢的影响,同时测定肉鸡抗氧化和肉品质等指标,为低脂肉鸡的生产和开发菌类作物作为饲料添加剂提供依据。hfcp饲养试验动物分组情况如下:选用1日龄aa肉鸡48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4个处理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基础日粮)、3个水平的hfcp添加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3%和0.5%的hfcp),试验期42d。于试验的第21天和42天分别采样测定各项指标。通过研究hfcp对肉鸡血清脂类指标、腹脂沉积、盲肠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fattyacids,scfa)含量以及肝脏、肌肉、粪便中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0.3%和0.5%水平的hfcp可显着降低21和42日龄肉鸡血清甘油叁酯(tg)含量(p<0.05),0.5%水平的hfcp添加组可显着降低肉鸡肝脏脂肪含量(p<0.05);2)0.3%和0.5%水平的hfcp添加组肉鸡的腹脂率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3)日粮中添加hfcp对肉鸡腿肌脂肪含量、胸肌脂肪含量、粪便脂肪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4)添加hfcp可显着增加肉鸡盲肠丙酸含量(p<0.05),显着降低盲肠乙酸和丙酸的比例(p<0.05);5)回归分析发现,肉鸡血清tg水平、肝脏脂肪含量、腹脂率均随hfcp添加水平的增加二次降低(p<0.05);6)变量间相关性分析表明,21日龄时,肉鸡盲肠丙酸含量与腹脂率显着负相关(r=-0.988,p<0.05),乙酸和丙酸的比例分别与血清tg含量(r=0.973)、腹脂率(r=0.977)显着正相关(p<0.05);42日龄时,肉鸡盲肠丙酸含量与腹脂率显着负相关(r=-0.995,p<0.05),乙酸和丙酸的比例与腹脂率显着正相关(r=0.977,p<0.05)。以上结果提示,在肉鸡日粮中添加hfcp可以显着降低血液tg含量,降低腹脂沉积,可能是通过调节肉鸡盲肠scfa的含量和比例而促进机体脂类代谢。通过研究hfcp对肉鸡血清、肝脏、肌肉、粪便胆固醇含量以及粪便胆汁酸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日龄阶段(21、42日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0.3%和0.5%水平的hfcp可显着降低肉鸡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p<0.05),显着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5);2)0.3%和0.5%水平hfcp添加组肉鸡的胸肌、腿肌和肝脏中胆固醇含量均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hfcp能够显着增加肉鸡粪便中胆汁酸的排泄(p<0.05);4)回归分析发现,肉鸡血清tc水平、肝脏、胸肌和腿肌胆固醇含量均随hfcp添加水平的增加二次降低(p<0.01);5)胆固醇沉积指标和胆汁酸间相关性分析表明,21日龄时,肉鸡粪便胆汁酸含量与肝脏胆固醇(r=-0.993)、腿肌胆固醇(r=-0.994)含量均显着负相关(p<0.05);42日龄时,肉鸡粪便胆汁酸含量与血清tc(r=-0.992)、肝脏胆固醇(r=-0.980)、腿肌胆固醇(r=-0.981)、胸肌胆固醇(r=-0.993)含量均显着负相关(p<0.05);提示肉鸡日粮中添加hfcp可能通过增加肉鸡粪便中胆汁酸的排泄,从而降低肉鸡血液、肝脏和肌肉中的胆固醇含量;6)胆固醇沉积指标和scfa相关性分析表明,21日龄时,肉鸡盲肠丙酸含量分别与肝脏胆固醇(r=-0.971)、腿肌胆固醇(r=-0.991)含量显着负相关(p<0.05),乙酸和丙酸的比例分别与血清tc(r=0.968)、肝脏胆固醇(r=0.999)、腿肌胆固醇(r=0.966)含量显着正相关(p<0.05);42日龄时,肉鸡盲肠丙酸含量分别与血清tc(r=-0.951)、肝脏胆固醇(r=-0.966)、胸肌胆固醇(r=-0.995)含量显着负相关(p<0.05),乙酸和丙酸的比例分别与血清tc(r=0.990)、肝脏胆固醇(r=0.996)、腿肌胆固醇(r=0.965)、胸肌胆固醇(r=0.994)含量显着正相关(p<0.05);推测hfcp的降胆固醇作用可能与其在盲肠发酵后scfa生成量和比例有关系。为了进一步探讨hfcp的降脂机理,本试验研究了hfcp对肉鸡肝脏脂肪合成关键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表达量,以及胆固醇合成关键酶—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1日龄时,肉鸡日粮添加hfcp对肉鸡肝脏accmrna表达量无显着影响(p>0.05),42日龄时,各hfcp添加组肉鸡肝脏acc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且表达水平随hfcp添加水平的增加二次降低(p<0.001);2)在21和42日龄,0.3%和0.5%的hfcp添加组肉鸡肝脏fasmrna表达水平,以及0.3%的hfcp添加组肉鸡肝脏hmgr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表达水平均随hfcp添加水平的增加二次降低(p<0.01)。以上结果提示,在肉鸡基础日粮中添加一定水平的hfcp具有降低肉鸡肝脏脂肪和胆固醇合成关键酶acc、fas和hmgr基因表达的作用,进而可能降低了肉鸡肝脏脂肪和胆固醇合成,从而起到降低机体脂肪沉积,减少鸡肉胆固醇含量的作用。从节省饲料添加成本考虑,不提取多糖,按照多糖剂量直接以浸膏的形式添加到肉鸡日粮中,研究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对肉鸡脂类代谢、生长性能、抗氧化状态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动物分组情况如下:选用1日龄aa肉鸡6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5个处理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中添加5mg/kg黄霉素)、3个剂量的hfc添加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6%、1.67%和2.78%的hfc),试验期42d。于试验的第21天和42天时测定脂类代谢和生长性能指标,42天时测定其它指标。通过研究hfc对肉鸡脂类代谢、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肠道微生物和肠道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肉鸡日粮添加hfc能够显着降低肉鸡血脂以及鸡肉脂肪和胆固醇含量(p<0.05);2)在肉鸡日粮中添加hfc不影响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相比,hfc添加组显着提高了肉鸡的平均日增重,且平均日增重随hfc添加水平的增加二次升高(p<0.001);3)小肠和盲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量随hfc添加水平的增加二次降低(p<0.001),乳酸杆菌数量和双歧杆菌数量随hfc添加水平的增加二次升高(p<0.001);4)饲料粗蛋白消化率随hfc添加水平的增加二次升高(p<0.001);5)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随hfc添加水平的增加二次升高(p<0.001)。以上结果提示,不提取多糖,直接将hfc添加到饲料中,同样可以降低肉鸡脂肪和胆固醇沉积;同时,肉鸡日粮添加hfc能够提高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降低大肠杆菌数量,改善肠道绒毛结构,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进而提高了肉鸡的生长性能。通过研究HFC对肉鸡抗氧化状态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肉鸡血清、肝脏和胸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随HFC添加水平的增加二次升高(P<0.05),丙二醛(MDA)水平随HFC添加水平的增加二次降低(P<0.001);2)肉鸡屠宰24 h时鸡肉pH随HFC添加水平的增加二次升高(P<0.001),滴水损失和烹饪损失随HFC添加水平的增加二次降低(P<0.01);3)肉鸡日粮添加HFC对鸡肉剪切力无显着影响(P>0.05);4)肉色分析表明,鸡肉亮度(L*)随HFC添加水平的增加二次降低(P<0.01),而红度(a*)和黄度(b*)随HFC添加水平的增加二次升高(P<0.01)。以上结果说明,肉鸡日粮添加HFC能够提高肉鸡机体抗氧化水平和肉品质。综上所述,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各分子量组分总糖含量差异较大,分子量小于5000D的组分总糖含量最高。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在肉鸡盲肠发酵后,发酵产物SCFA的含量和比例发生变化,肉鸡肝脏脂肪和胆固醇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量下降,从而起到降低肉鸡脂肪沉积,减少鸡肉胆固醇含量的作用。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中含有多糖、多酚等活性物质,添加到肉鸡饲料中具有改善脂类代谢、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营养物质消化率、提高抗氧化状态、提高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Shang,H,M,Song,H,Wang,L,N,Wu,B,Ding,G,D[6](2014)在《小刺猴头菌深层发酵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胆固醇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旨在探讨小刺猴头菌(HFCP)深层发酵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胆固醇代谢的影响。选取1日龄雄性AA肉鸡48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分别饲喂含4种不同浓度的HFCP(分别为0、1、3、5 g·kg-1)饲粮。日粮饲喂分为两个阶段:初始阶段(0~1 d)和肥育阶段(21~42 d)。结果显示,随HFCP水平增加,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增加(P<0.01),但各阶段不同处理组间饲料转化率无显着差异;血清总胆固醇、甘油叁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线性P<0.001和二次P<0.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线性P<0.001)、二次P<0.001);盲肠大肠杆菌数和p H均降低(线性P<0.001;二次P<0.001),而盲肠乳酸杆菌数、双歧杆菌数和丙酸浓度均增加(线性P<0.01;二次P<0.01)。在第21和42天,随着HFCP添加量的增加,肝脏、大腿和胸肌的胆固醇含量均降低(线性P<0.01;二次P<0.01),而胆汁酸分泌增加(线性P<0.001;二次P<0.001);在肉鸡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HFCP对排泄物中胆固醇含量无影响。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饲粮中补充HFCP可能满足低胆固醇鸡肉生产的需求,其可能是由于HFCP可以增加大肠内细菌数、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并且可以增加胆固醇分解代谢成胆汁酸速率。(本文来源于《饲料博览》期刊2014年12期)
唐炜,王英军,孙英莲[7](2014)在《小刺猴头菌子实体多糖对不同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小刺猴头菌多糖对不同实验性高血糖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降血糖实验采用四氧嘧啶、肾上腺素及链脲佐菌素等糖尿病模型,灌胃给予小刺猴头菌多糖,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动物的血糖、胰岛素等指标。结果小刺猴头菌子实体多糖可降低四氧嘧啶模型小鼠的高血糖,能够对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结论小刺猴头菌子实体多糖具有降血糖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4年27期)
吴波[8](2014)在《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对肉鸡盲肠乳酸杆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submerged fermentation concentrate of Hericiumcaput-medusae (Bull.:Fr.)Pers.,HFC)为材料,研究其对肉鸡盲肠乳酸杆菌的影响。选取1日龄AA肉仔鸡30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空白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黄霉素,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添加量按其多糖含量在基础日粮中的比例为0.1%、0.3%、0.5%)的HFC,试验为期60天。结果如下:1.对HFC进行主要成分测定得出:多糖含量18%,水分33.08%,粗蛋白4.68%,粗脂肪11.29%,粗纤维0.39%,灰分1.99%,能量4.13MJ.Kg-1,Ca含量3.86%,P含量1.95%。2.肉鸡生产性能测定结果:21日龄,HFC组能够增加平均日增重,降低料肉比;42日龄,HFC组能够增加平均日增重,增加日采食量,降低料肉比;60日龄,0.1%HFC组能够增加平均日增重,降低料肉比。以上说明HFC能够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3.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构建定量分析乳酸杆菌的方法:建立标准曲线Y=-3.337*LOG(X)+35.31,R2=0.998,Eff.=99.4%。敏感性:模板最低的检出限为47.3copies/μL;特异性:溶解曲线为单峰,说明反应特异性良好;重复性:4.73×107和4.73×105两个梯度的批内变异系数为0.31%、0.3%,批间变异系数为1.21%、1.45%。4.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分析肉鸡盲肠乳酸杆菌:21日龄时,0.1%HFC组能够显着地增加肉鸡盲肠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42日龄时,0.1%、0.3%、0.5%HFC组能够极显着地增加肉鸡盲肠乳酸杆菌的数量(P<0.01);60日龄时,0.5%HFC组能够显着地增加肉鸡盲肠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以上说明,HFC能够促进肉鸡盲肠乳酸杆菌的增殖。结论:1.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构建了定量分析乳酸杆菌的方法。2.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能够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且其最适添加量(饲料中的多糖含量)为0.1%。3.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能够促进肉鸡盲肠乳酸杆菌的增殖,且其最适添加量(饲料中的多糖含量)为0.1%。(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尚红梅,宋慧,沈思捷,姚旭,吴波[9](2014)在《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对肉鸡脂肪沉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fermentation extract of Hericium caputmedusae,HFP)对肉鸡血清脂类指标、腹脂沉积、盲肠短链脂肪酸以及肝脏、肌肉、粪便中脂肪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鸡2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20只,分别饲喂含HFP为0、0.1%、0.3%和0.5%的日粮,试验期为42d。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HFP可显着降低14、28和42日龄肉鸡血液甘油叁酯(TG)含量(P<0.05),0.3%和0.5%水平的HFP添加组可显着降低肉鸡肝脏TG含量(P<0.05);2)0.3%和0.5%水平的HFP添加组肉鸡的腹脂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日粮中添加HFP对肉鸡体重、腿肌脂肪含量、胸肌脂肪含量、粪便脂肪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4)添加HFP可显着增加肉鸡盲肠丙酸含量(P<0.05),显着降低盲肠乙酸和丙酸的比例(P<0.05);5)变量间相关性分析表明,14日龄时,肉鸡盲肠丙酸含量与腹脂率显着负相关(r=-0.992),乙酸和丙酸的比例与腹脂率显着正相关(r=0.989);28日龄时,盲肠丙酸含量与血液TG含量显着负相关(r=-0.985),乙酸和丙酸的比例与血液TG含量显着正相关(r=0.996);42日龄时,乙酸和丙酸的比例分别与血液TG含量、腹脂率显着正相关(r=0.951,0.979)。以上结果提示,在肉鸡日粮中添加HFP可以显着降低血液TG含量,降低腹脂沉积,可能是通过调节肉鸡盲肠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而促进机体脂类代谢。(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杜金,隋玉龙,杨扬,胡静,吴宗翰[10](2014)在《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寡糖的制备及其对肠道菌群体外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寡糖,并检测其对肠道菌群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酶降解、酸降解两种方法制备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寡糖,通过葡聚糖凝胶层析法与荧光辅助糖电泳法(fluorophore assisted carbohydrate electrophoresis,FACE)进行分离分析,并观察不同降解条件产物对大肠埃希菌和鼠李糖乳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结果最佳酶降解反应条件为料液比1∶45,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 h,选取还原糖得率低(21.67%)、中(32.33%)、高(36.11%)3组寡糖产物,分别命名为HFP-M1、HFP-M2、HFP-M3;最佳酸降解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5℃,pH 3,反应时间1 h,选取还原糖得率低(39.72%)、中(44.93%)、高(48.25%)3组寡糖产物,分别命名为HFP-S1、HFP-S2、HFP-S3;层析结果显示,酸降解寡糖比酶降解寡糖相对分子质量小;FACE分析显示,在32%的凝胶浓度下,酶降解寡糖可分离出较明显的条带,而酸降解寡糖条带不太清晰;两种方法降解获得的6种寡糖均能显着抑制大肠埃希菌的繁殖,促进鼠李糖乳杆菌的生长,且效果优于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结论采用酶降解和酸降解两种方法制备的小刺猴头菌发酵发酵浸膏寡糖对大肠埃希菌的繁殖具有抑制作用,对鼠李糖乳杆菌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本实验为大分子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及其降解产物应用于医药保健或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小刺猴头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小刺猴头菌[Hericium caput-medusae(Bull.:Fr.)Pers]发酵浸膏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以工厂化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为原料,采用透析法分级,DEAE 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纯化,分别获得粗多糖组分HFCP1和中性多糖HFCP1-1;通过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单糖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单糖组成均以葡萄糖和半乳糖为主。化学法检测多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HFCP1和HFCP1-1清除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和1,1-二苯基-2-叁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的IC50值分别为7.66和6.77mg/mL、6.16和5.30mg/mL、0.63和0.85mg/mL、0.39和2.62mg/mL。以RAW264.7细胞建立H2O2诱导损伤模型,细胞抗氧化结果表明:HFCP1和HFCP1-1处理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显着增强细胞活力(P<0.05),浓度为100和200mg/L时MD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显着下降(P<0.05);HFCP1浓度为100和200mg/L时与模型组相比显着增加SOD和GSH-Px的活性(P<0.05);HFCP1-1浓度为200mg/L时与模型组相比显着增加SOD活性(P<0.05);也能增加GSH-Px的活性,但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刺猴头菌论文参考文献
[1].赵秀婷.小刺猴头菌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任桂红,苗月,李肖宏,Mahfuz,Shad,甄东.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
[3].任桂红.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和寡糖的分离纯化及对RAW264.7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D].吉林农业大学.2018
[4].陈琳.小刺猴头菌等四种高等真菌的化学成分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8
[5].尚红梅.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的分析及降脂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
[6].Shang,H,M,Song,H,Wang,L,N,Wu,B,Ding,G,D.小刺猴头菌深层发酵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胆固醇代谢的影响[J].饲料博览.2014
[7].唐炜,王英军,孙英莲.小刺猴头菌子实体多糖对不同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
[8].吴波.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对肉鸡盲肠乳酸杆菌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4
[9].尚红梅,宋慧,沈思捷,姚旭,吴波.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对肉鸡脂肪沉积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
[10].杜金,隋玉龙,杨扬,胡静,吴宗翰.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寡糖的制备及其对肠道菌群体外生长的影响[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