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仁油论文_牛之瑞,王振宇,冯雷,珠娜,祝红昆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松仁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松仁,层析,不饱和,微胶囊,硝酸银,超临界,脂肪酸。

红松仁油论文文献综述

牛之瑞,王振宇,冯雷,珠娜,祝红昆[1](2010)在《红松仁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纯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松仁是我国东北一种野生的坚果资源,红松仁油中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本文采用硝酸银硅胶柱层析法对红松仁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行纯化。直接用混合脂肪酸(FFA)经硝酸银硅胶柱层析,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从67.16%提高到91.34%,收率为34.5%,其中亚油酸含量73.83%,α-亚麻酸含量17.51%。尿素包合后的混合脂肪酸上硝酸银硅胶柱层析,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从90.78%提高到99.53%,收率为50.83%,其中,亚油酸含量58.71%,α-亚麻酸含量40.82%。红松仁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产品之中。(本文来源于《粮油加工》期刊2010年10期)

于海伟,王立平,李小波[2](2007)在《红松仁营养成分分析及松仁油制取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松仁的营养成分,并详细阐述了各种营养成分的功能机理,对红松仁系列产品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运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对红松松仁油提取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找出了最佳提取温度、压力指标。(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07年03期)

张莹,王振宇,陈小强[3](2005)在《超声波辅助提取红松仁油(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超声波辅助提取已成为天然产物分离中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研究了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从红松仁中提取红松仁油的工艺条件,系统分析了超声频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等参数对红松仁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条件为:超声频率为32000Hz,超声温度为80℃,超声时间为50min,料液比为1:30。图4表3参6。(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期刊2005年02期)

王萍,吕姗姗,高丽丽[4](2004)在《红松仁油微胶囊化粉末油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红松仁油乳化工艺及其微胶囊化粉末油脂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以阿拉伯树胶、麦芽糊精为壁材 ,不添加乳化剂制备的红松仁油粉末油脂的微胶囊化效率、产率及其他相关性质优于添加乳化剂的 ;同时 ,均质的又好于未均质的(本文来源于《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期刊2004年11期)

王冰,李次力,李宏涛[5](2004)在《红松仁油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红松仁油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结果表明以CMC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单甘酯和蔗糖酯为乳化剂制备的微胶囊化红松仁油粉末油脂,在壁材含量为5%、壁材比(CMC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3、乳化剂含量为0.3%、红松仁油与壁材的质量比0.25~0.5时,喷雾干燥的微胶囊化率在80%以上。(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04年04期)

王萍,杨金龙,李大婧[6](2003)在《超临界CO_2萃取红松仁油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进行了红松仁油萃取的研究,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物料破碎情况对油得率的影响,适宜的萃取条件为:压力为30MPa,温度为45℃,时间为180min,物料破碎情况为压片破碎。(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03年02期)

王萍[7](2003)在《红松仁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抗衰老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松仁富含营养物质,其中红松仁油占68%左右。本文采用先进的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萃取红松仁油,对萃取过程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 1.研究了利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萃取红松仁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影响油得率的因素,确定了萃取时间为180min、物料破碎方式为压片破碎,找出了体系的转变压力约在30MPa左右,确定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二氧化碳流量为影响油得率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研究确定了萃取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萃取压力30~35MPa、萃取温度40~45℃、二氧化碳流量20~30kg/h;研究了分离压力、分离温度对油得率的影响,并得到了较优的条件:分离釜Ⅰ压力12MPa、温度50℃,分离釜Ⅱ温度为室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器法分析了红松仁油超临界CO_2萃取剩余物中蛋白质的变性程度,并对萃取条件提出建议。 2.对红松仁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萃取过程中溶质浓度的变化情况;研究了不同萃取条件下红松仁油在超临界CO_2中的溶解度;通过分析萃取过程中的传质阻力分析了油得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用扫描电镜照片对萃余物进行的分析,对萃取过程的分析提供了支持,并对物料破碎方式提出了建议。 3.对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说明。 4.对超临界CO_2萃取、有机溶剂提取、冷榨所得的红松仁油的油脂特性值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用超临界CO_2萃取的红松仁油的各项指标都好于另两种方式。 5.用气相色谱(GC)及气相色谱(GC)-质谱(MS)连用技术分析了红松仁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90%,其中人体必需脂肪酸占62%左右。 6.以大鼠为试验对象,对红松仁油抗衰老作用进行了研究。测定指标为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及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MDA)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仁油能显着地增强大鼠血清中SOD的活力,降低血清中MDA的含量。 7.以阿拉伯胶、麦芽糊精为壁材,单甘酯和蔗糖酯为乳化剂制备了微胶囊化红松仁油粉末油脂。在壁材含量为10%、壁材比为1:1、乳化剂含量为3%、油/壁材在0.25~3时,喷雾干燥的微胶囊化效率在60%以上。(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03-04-01)

红松仁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松仁的营养成分,并详细阐述了各种营养成分的功能机理,对红松仁系列产品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运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对红松松仁油提取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找出了最佳提取温度、压力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松仁油论文参考文献

[1].牛之瑞,王振宇,冯雷,珠娜,祝红昆.红松仁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纯化工艺研究[J].粮油加工.2010

[2].于海伟,王立平,李小波.红松仁营养成分分析及松仁油制取方法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7

[3].张莹,王振宇,陈小强.超声波辅助提取红松仁油(英文)[J].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2005

[4].王萍,吕姗姗,高丽丽.红松仁油微胶囊化粉末油脂的研究[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4

[5].王冰,李次力,李宏涛.红松仁油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04

[6].王萍,杨金龙,李大婧.超临界CO_2萃取红松仁油的实验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3

[7].王萍.红松仁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抗衰老功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萃取压力和温度对红松种仁油得率的影...萃取压力对油得率的影响压力与COZ流量对油得率影响的关系图红松仁萃余物电镜扫描图片红松仁原料电镜扫描的四幅照片上可以...温度与流量对油得率影响的关系图

标签:;  ;  ;  ;  ;  ;  ;  

红松仁油论文_牛之瑞,王振宇,冯雷,珠娜,祝红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