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本体论文-樊龙飞

应用本体论文-樊龙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应用本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建筑物模型,应用本体,部件化,多层次

应用本体论文文献综述

樊龙飞[1](2019)在《基于应用本体的建筑物模型部件化数据组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构建了兼容GIS和BIM数据的建筑物模型部件化数据组织方法。随着新型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倾斜摄影、激光扫描等测绘手段建立的建筑物模型多为表面模型,更多的是面向室外应用,缺少对建筑物内部实体空间关系和语义信息的描述,难以满足微空间、细粒度场景需求;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建筑信息模型)对建筑物内部实体进行数字化生成和精细化建模,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工程基础类)作为BIM领域的通用标准,具有语义信息丰富、描述多种建筑物内部空间关系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特性,是针对建筑物的细节层次进行表达。然而,将BIM数据类型应用于GIS领域的建筑物模型中,体系庞大,结构复杂,语义信息过于全面,并且与CityGML(City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城市地理标记语言)多细节层次数据组织模型不兼容。针对建筑物模型在GIS和BIM领域空间尺度和语义信息表达上的差异,本文分析对比了现有的GIS领域建筑物模型数据组织方法,基于建筑物模型应用,设计了针对GIS应用且兼容BIM的通用建筑物模型数据组织方法。该方法基于IFC标准,定义建筑部件,分析确定IFC标准中能够映射到CityGML的15类建筑物部件应用本体,结合GIS空间实体常用空间关系,构建建筑部件在GIS和BIM领域空间尺度体系,组织建筑部件的空间层次,实现了建筑物模型基于应用本体的多层次部件化组织,为GIS与BIM的集成应用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为实现上述方法,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内容的研究:(1)探讨国内外GIS领域展开的建筑物模型数据组织方式,深入剖析GIS和BIM之间的尺度差异、不兼容性、数据格式的不一致等问题,并分析国内外GIS与BIM集成的研究现状,制定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为GIS与BIM的集成应用提供一种解决方式。(2)研究建筑物模型。基于现有的相关标准、主流软件以及建筑物模型应用,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建筑物模型主体对象—建筑构件和建筑空间,并对研究对象的定义、分类体系和关系进一步的阐释。分析应用本体的定义、特征,归纳出GIS和BIM中建筑物模型应用本体,在此基础上研究CityGML和IFC中建筑物模型的数据组织方式,为构建建筑物模型部件化数据组织方式提供理论基础。(3)扩展了GIS数据结构使其具有管理BIM数据能力,设计了针对GIS应用且兼容BIM的通用建筑物模型数据组织方法。首先,从概念体系对建筑部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IFC标准中能够映射到CityGML的15类建筑物部件应用本体。然后,构建建筑部件在GIS和BIM领域空间尺度体系,探究建筑部件空间层次等级关系,结合GIS空间实体常用空间关系,组织建筑部件的空间层次和语义信息,最终实现了建筑物模型基于应用本体的多层次部件化组织。(4)设计并实现了建筑物模型部件化的数据组织方法。基于BIM数据建立的规则建筑物模型,利用IFC标准面向实体的思想,采用分类分组的部件化方式,设计并实现了建筑物模型在叁维GIS系统中的应用,验证本文设计的部件化数据组织方式的可行性,并且该数据组织方式的实现为GIS与BIM的集成应用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9-04-01)

樊龙飞[2](2019)在《基于应用本体的建筑部件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BIM和GIS在空间尺度和语义信息表达上的差异,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IFC标准且满足GIS应用的通用建筑物模型,分析确定IFC标准中能够映射到CityGML的15类建筑物部件应用本体,结合GIS空间实体常用空间关系,归纳映射构建建筑部件空间关系,为BIM与GIS的集成应用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04期)

宋丹辉[3](2016)在《面向需求的应用本体不一致诊断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计算复杂应用本体中非合法蕴含式集合的根本性冲突原因,首先对现有不一致诊断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然后结合应用本体及其需求特点,分析存在问题与不足,探讨将原本相互孤立的、分别应用在不同诊断工具中的反模式探测法、根辨解法、简洁辨解法之核心算法进行组合、优化的思路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综合性的启发式简洁根辨解诊断法,阐述其基本思路与具体步骤,并以相关论文中经常使用的实验本体为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现代情报》期刊2016年03期)

宋丹辉[4](2016)在《面向需求的应用本体不一致诊断筛选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本体诊断工具返回最小诊断数量多、用户无法科学取舍的问题,首先分析现有筛选诊断方法存在问题,然后结合应用本体及其需求特点,探讨将原本相互孤立的、分别应用在不同诊断工具中的公理可信度筛选诊断法、信息熵筛选诊断法之核心技术进行组合、优化的思路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综合性的启发式筛选诊断法,阐述其基本思路与操作步骤,并以典型实验本体为例进一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农业图书情报学刊》期刊2016年02期)

刘轶[5](2014)在《应用本体技术建立BIM内容库知识模型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IT技术与Web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建筑行业领域,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提出,成为了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主流趋势。然而,作为BIM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BIM内容库的发展却并不健全,其常见的问题包括:信息组织结构混乱、标准制定不统一、检索效率低下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进行了科学的方法论研究,选择将本体技术应用于知识管理,对建立BIM内容库组织结构方法及其检验机制、储存方案和推理应用进行探索性研究。论文使用本体构建工具Protégé,选择OWL和RDF/RDFS语言,在描述逻辑标准下,组织构建了关于建筑业所包含的建筑类、结构类、暖通类、给排水类和电气类全部五大领域,共800多类构件信息(类、属性、实例)的本体模型。使得内容库构件信息标准统一化,方便共享和复用,且由于描述逻辑的可判定性,与传统知识管理模型中语义检索相比,提高了检索效率。之后,论文进行了一致性检测的相关研究,并使用Pellet推理机对所建模型进行了一致性检测。接下来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关系数据库的领域本体储存方案,并结合BIM内容库本体示例进行验证。最后,论文使用Jena接口,进行了基于规则推理的应用实践,为未来BIM内容库建立后,所进行的智能化服务方向,提供了探索性研究尝试。(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4-12-01)

李枫林,毛展展[6](2014)在《应用本体构建方法研究及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本体构建方法多用于领域本体的构建,对应用本体的构建缺乏有效指导。文章通过对本体分层结构的讨论,确立了叁层结构的本体组织方法。接着介绍以自然语言本体WordNet为中介的基于概念名称相似度的本体两级映射机制,实现分层本体间的映射。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应用本体的构建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展现其构建流程和步骤,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图书馆学研究》期刊2014年19期)

吴店年,李云清[7](2014)在《应用本体和AllegroGraph实现几何定理证明》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传统的定理机器证明方法是基于规则的,使得定理证明出现几何信息增长迅猛,推理和计算效率低以及过程可读性差等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基于本体和AllegroGraph的几何定理证明方法。该方法通过本体构建几何定理命题模型,然后采用Prolog规则描述语言对几何定理性质进行描述,同时通过分析本体模型和规则描述的对应关系,提出定理规则半自动生成方法。最后以AllegroGraph(AG)图形数据库的推理机制为基础,完成几何定理证明。实验结果表明,将本体和AllegroGraph推理机应用于几何定理证明领域可以摆脱以往几何定理证明代数化问题,几何证明过程容易理解,同时合理地控制了信息的增长,支持定理可持续证明。(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14年08期)

胡华[8](2014)在《基于中文UGC信息源的半自动应用本体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化媒体成为最受欢迎的信息传播和网络互动方式的今天,UGC信息也如洪水般泛滥。UGC的信息爆炸与价值利用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了社会化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UGC信息源中知识的管理和利用,既是情报学发展的机遇,亦是对情报学的挑战,因此对UGC信息源中知识的高效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体作为知识组织的方法和技术,不但可以有效的实现对UGC信息源中知识的组织,更能为社会化媒体的语义检索提供基础支持。传统的领域本体是针对学科领域知识进行构建的,因而无法良好的支持基于用户知识的社会化媒体;与此同时,由于UGC信息的独特性质,传统的本体构建方法也无法直接的应用到对UGC信息源中知识的组织,因此需要利用UGC信息源进行主题知识的应用本体构建,以满足社会化媒体语义检索的需要。本文在对现有本体构建方法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UGC信息源的分类和特征,对部分本体构建方法进行了改进和扩展,提出了一套结合UGC信息源中半结构化的维基百科信息和UGC信息源中非结构化的文本资源信息为基础的本体构建方法体系并实现其原型系统,不仅为构建支持社会化媒体语义检索的应用本体一般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对后来的本体研究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论文的基本思路是围绕UGC信息源的特点,找到适合进行应用本体构建的UGC信息源,通过对多种本体构建方法在UGC信息源中的应用进行比较,找到适合于UGC信息源的应用本体构建方法,并对部分方法进行改进,来实现基于UGC信息源的应用本体构建。关键内容包括UGC信息源的特征分析与选择、基于UGC信息源的本体概念获取方法、基于UGC信息源的本体关系获取方法、基于UGC信息源的本体维护方法等。文中附有图56副,表33个。全文约16万字,共分为7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1部分探讨本体及本体构建的相关理论基础。首先对信息科学领域中的本体论进行了讨论,描述和界定了本体的概念,阐述了本体在知识描述、知识共享方面具备的特征,介绍本体的类型以及本体的基本元素;详细论述了XML、RDF和OWL叁种本体描述语言的规范;讨论了本体构建的原则、方法和工具。然后针对本体的构建方法,阐述了在本体构建中概念抽取、关系抽取和本体维护方法中所涉及的语言学、逻辑学和耗散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第2部分主要讨论了UGC信息源的概念和界定,分析了UGC信息源的内容形式和发布形式,然后从传播学和心理学对其进行了分类,通过找到不同UGC信息源中概念的信息分布特征,选择适宜进行应用本体构建的UGC信息源。第3部分共分为两个小节,首先探讨了基于维基百科的本体概念获取方法,包括对维基百科中实体概念模型的分析和本体概念的抽取。接着探讨了基于UGC信息源文本的本体概念获取方法。在基于UGC信息源文本的本体概念获取方法中,首先从宏观上阐述了本文基于中文UGC信息源的本体概念获取模型,分别讨论了UGC语料库的获取与预处理和本文选用的中文分词方法;运用维基百科抽取的本体概念与UGC文本的词性规则组合建立词性组合规则库,并对UGC信息源文本中的本体概念进行抽取;利用基于互信息和左右信息熵的概念过滤方法对本体概念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进行过滤,并针对过滤方法的不足,实施基于中心词的概念补充方法对获取的本体概念进行补充,最后运用领域相关度和一致度的筛选方法得到本体概念中的核心概念。第4部分共分为两个小节,首先分析了维基百科中的分类关系,并采用中心词匹配、共标引和目录表的方法对维基百科中的分类关系进行抽取;接着通过对UGC信息源文本中分类关系获取方法的分析,采用基于包含原理、基于模板匹配和基于层次聚类的方法对UGC信息源文本中存在的分类关系进行抽取。然后针对UGC信息源中存在的非分类关系,抽取维基百科抽取中出现的可能存在关系的概念对,利用关联规则的方法提取UGC信息源文本中出现的可能存在关系的概念对,并抽取概念对之间的动词,利用CVF*IVF方法对这些动词进行过滤,找到合适的动词作为概念对的谓词,最后利用对数似然比的方法找到合适的本体叁元组模型。第5部分在基于前文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将本体概念和本体关系形式化后,依照本体维护的一般过程,提出了基于中文UGC信息源的本体变化捕捉框架,通过对本体维护操作方法和本体维护的一致性约束的分析,提出了基于UGC信息源的本体维护成本算法,并对UGC信息源中的维护需求进行了应用举例和分析。第6部分构建了基于中文UGC信息源的应用本体构建原型系统,提出了系统在分词、概念获取、关系获取方面的具体需求,并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以及功能和界面的展示,本文把原型系统分为叁大块以及十小块功能模块并对每一功能模块的系统界面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接下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引出作者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和方向。(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4-05-01)

郎骁谋[9](2014)在《宽带无线通信在军事上的应用本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颁发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时代,这标志着我国的移动通信已经正式进入了4G时代,本文主要在介绍宽带无线通信的基础之上,对宽带无线通信在军事上的应用开展了研究。(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期刊2014年02期)

关健,聂喜增,李锋,宋永周,刘金辉[10](2013)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应用本体感觉训练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应用本体感觉训练的效果。方法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75例随机分为本体训练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康复训练方法,本体训练组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手术后6个月进行患者位置觉测定、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稳定性检查。结果在被动角度重现测定中,本体训练组患侧膝的总偏差为(4.15±1.31)度,健侧膝总偏差为(3.80±1.28)度,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侧膝总偏差为(4.78±1.64)度,健侧膝总偏差为(3.52±1.48)度,患侧膝大于健侧膝(P<0.05)。本体训练组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应用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对促进下肢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3年20期)

应用本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BIM和GIS在空间尺度和语义信息表达上的差异,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IFC标准且满足GIS应用的通用建筑物模型,分析确定IFC标准中能够映射到CityGML的15类建筑物部件应用本体,结合GIS空间实体常用空间关系,归纳映射构建建筑部件空间关系,为BIM与GIS的集成应用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用本体论文参考文献

[1].樊龙飞.基于应用本体的建筑物模型部件化数据组织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2].樊龙飞.基于应用本体的建筑部件模型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

[3].宋丹辉.面向需求的应用本体不一致诊断方法研究[J].现代情报.2016

[4].宋丹辉.面向需求的应用本体不一致诊断筛选方法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

[5].刘轶.应用本体技术建立BIM内容库知识模型的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4

[6].李枫林,毛展展.应用本体构建方法研究及案例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4

[7].吴店年,李云清.应用本体和AllegroGraph实现几何定理证明[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4

[8].胡华.基于中文UGC信息源的半自动应用本体构建研究[D].武汉大学.2014

[9].郎骁谋.宽带无线通信在军事上的应用本体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10].关健,聂喜增,李锋,宋永周,刘金辉.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应用本体感觉训练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3

标签:;  ;  ;  ;  

应用本体论文-樊龙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