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探讨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探讨

王伟[1]2003年在《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探讨》文中认为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市场经济逐渐趋于成熟的经济环境下,工程机械企业应该如何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企业营销战略和策略,谋取市场竞争优势,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壮大的重大问题。 本文以徐工集团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多种经济和管理理论,采用实证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套该企业的可行的发展战略及策略调整方案。 具体说本文做了以下工作: 一、分析了国际机械工程行业的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得出国内机械行业发展也要经历发生、发展、完善、调整以及再发展、再完善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国际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对于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有借鉴意义;国内行业应该学习国际经验抓住机遇实现飞跃。 二、分析研究对象所处的行业环境并进行了理性的市场需求预测,得出了市场上机会与威胁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应该利用机会规避风险,扬长避短与国际列强一比高低。 叁、分析了研究对象的内部资源、能力和竞争态势,结合宏观、中观以及SWOT分析,运用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等理论构建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顺利调整,对产品结构和新产品发展战略进行了方向性研究,并对营销策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发展战略思路。 本文研究的结果对该企业的战略管理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也对该企业战略管理以及同行业的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孙红靖[2]2006年在《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要想谋求生存和发展,必需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中国企业界迫切需要确立核心竞争力,要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我国大型企业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机械行业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属于周期性行业,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如何研究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受到的全球化影响,以便制定相应的对策,这不仅是战略问题,也是一个迫不容缓的实际问题。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机械行业的排头兵,徐工集团确定了建设国际化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发展目标,如何使徐工集团做大做强,成为中国工程机械的领头羊,赶超国际水平,成为徐工集团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徐工集团的规模和经营管理现状及经营业绩在工程机械行业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对徐工集团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990年帕拉哈德与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题为“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的文章,首次提出并阐明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一经提出,企业培育和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这一观点已经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研究者和工商管理实践者的共识。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对企业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成果,对徐工集团的所处的外部环境(宏观环境、行业、竞争结构等因素进行分析),对徐工集团的内部环境(生产经营现状进行价值链、资源与能力分析),对内外部环境采用(EFE、IFE矩阵评价)及综合SWOT分析,通过核心能力的内外识别分析出技术创新和企业家队伍是徐工集团的目前核心竞争力,采用机械行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评价,针对徐工集团核心竞争力发展中存在的困惑,提出全面提升徐工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模型、关键要素、方案和途径,并提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本人通过对徐工集团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希望能为企业在今后改革和运营过程中采取最有利措施,实现徐工集团战略目标:建成强大的、国际化、现代化的企业集团,提供科学、有效、实用的参考方案和建议,同时以机械行业的排头兵身份,实现中国机械企业界迫切需要确立的核心竞争力,要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提供一点有益的建议。

张启君, 宋玉萍, 马瑞永, 常仁齐, 张宏[3]2003年在《国内外叉车行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明以国内外叉车的现状和叉车行业的市场竞争为背景,分析了叉车行业的发展战略并对叉车企业提出了发展建议,为国内企业开发叉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陆志昌[4]1990年在《在产业与产品结构调整中发展企业集团》文中指出论述了徐州市25年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不断进行产业与产品结构调整,大力推行专业化协作,积极发展工程机械生产的经验;提出了发展企业集团必须有优势产品,必须发展规模经营,形成规模效益,介绍了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公司发展的战略方针。

张衡武[5]1993年在《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公司徐州混凝土机械厂制造的 HZW30(EZA30)型砼搅拌站,于1993年10月15日通过江苏省级鉴定》文中研究表明该站是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80年代末的技术,现已80%国产化。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站已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技术水平。现已批量生产,深受用户欢迎。

潘凤湖[6]1994年在《企业技术中心巡礼──访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文中认为1994年3月1日,徐州工程集团公司礼堂喜气洋洋,为期五天的机械工业部科研院所、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公司技术合作洽谈会在这里拉开帷幕。笔者就公司建立技术中心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公司主管技术工作的唐总。唐总首先说:近年来,公司通过深化体制改革,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开

韩学松[7]2001年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文中研究说明最近,工程机械行业的“十五”发展规划已由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正式发布,根据这个规划工程机械行业管理的范围确定为18大类,即挖掘机械、铲土运输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含高空作业机械)、电梯与自动扶梯、叉车及工业搬运车辆、凿岩机械、气动工具、压实机械、桩工机械、路面机械、混凝土机械(含混凝土制品机械)、钢筋及预应力机械、建筑装修机械、市政环卫机械(含园林机械)、铁路线路机械、军用工程机械、专用基础零部件以及其它工程机械.初步统计有288个系列,1300多个品种,4 300多个规格型号的产品.现就这个范围的一些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吴江龙, 王民, 费广胜, 刘兴峰, 郭华显[8]2015年在《推进徐工集团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研究》文中提出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徐工集团)是于1989年3月在徐州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由当时的叁大主机厂和一个研究所(徐州重型机械厂、徐州工程机械制造厂、徐州装载机厂和徐州工程机械研究所)为核心组建的集团公司。成立25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5位,中国500强企业第119位,中国制造业百强第44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第2位,是中国工程机械

文培国, 马新敏, 乔彬, 赵光[9]2004年在《高温气体防护装置自动控制机构》文中认为某特种作业车辆,主发动机是利用尾部喷出大量高速气流,实现清除机场跑道和高速公路上的积雪、砂粒(尘)等异物或具灭火功能,其喷口气流速度10 0~5 0 0m/s ,气流排量2 0~4 0kg/s ,气流温度30 0℃~4 0 0℃,单位时间耗油量4 0 0

刘小芳[10]2012年在《徐工集团整体上市的财务绩效研究》文中认为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很多企业都是采取分拆上市的,分拆上市在发展的初期,很好的推动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缓解了上市公司的融资问题。但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分拆上市的各种弊端也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如上市公司与企业集团间由于产业链的不可分割性形成了大量的关联交易,上市公司与企业集团间的同业竞争等。而整体上市作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一项重大制度变革,成为解决分拆上市各种弊端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徐工集团)工程机械主业整体上市为例,对徐工集团整体上市的财务绩效做了分析。文章首先对企业集团和整体上市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整体上市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总结,然后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接着对徐工集团整体上市的背景、动因、模式做了简单的分析,并具体从徐工集团整体上市前后市场的反应以及上市公司股价的变化趋势、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杜邦分析等方面综合评价了徐工机械整体上市前后财务绩效的变化,发现不管是股票市场的反应还是公司整体上市前后财务绩效的变化,均显示整体上市对徐工机械有着正面的影响。文章接下来结合规模效应理论、企业边界理论、公司控制权理论、协同效应理论具体分析了影响徐工机械整体上市前后财务绩效变化的因素。总结出整体上市之所以给徐工机械带来正的财务绩效的影响主要是因为这次整体上市徐工集团把其拥有的和徐工科技主业资产相关的工程类优质资产均注入到上市公司,扩大了上市公司的规模、丰富了产品的结构,优化了上市公司的产业链,形成了规模效应,并减少了关联交易的发生,避免了潜在的同业竞争,提高了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发挥了管理、经营、财务方面的协同效应。接着文章也指出了此次整体上市给上市公司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标的资产的估值风险、一股独大的风险、资产整合的风险,并在文章结尾处对需要整体上市的企业、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投资者均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探讨[D]. 王伟. 西南交通大学. 2003

[2].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D]. 孙红靖. 河北工业大学. 2006

[3]. 国内外叉车行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一)[J]. 张启君, 宋玉萍, 马瑞永, 常仁齐, 张宏. 建筑机械化. 2003

[4]. 在产业与产品结构调整中发展企业集团[J]. 陆志昌. 工程机械. 1990

[5].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公司徐州混凝土机械厂制造的 HZW30(EZA30)型砼搅拌站,于1993年10月15日通过江苏省级鉴定[J]. 张衡武. 建筑机械化. 1993

[6]. 企业技术中心巡礼──访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公司技术中心[J]. 潘凤湖. 机械工业发展战略与科技管理. 1994

[7].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C]. 韩学松.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四届信息发布会专辑. 2001

[8]. 推进徐工集团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研究[J]. 吴江龙, 王民, 费广胜, 刘兴峰, 郭华显. 淮海文汇. 2015

[9]. 高温气体防护装置自动控制机构[J]. 文培国, 马新敏, 乔彬, 赵光. 专用汽车. 2004

[10]. 徐工集团整体上市的财务绩效研究[D]. 刘小芳. 中国海洋大学. 2012

标签:;  ;  ;  ;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