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人们不断调整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但我国近年来开始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土地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由于采用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破坏了土地的生态环境。陇川县为了发展经济,开始大力推进“工业富县”战略,建设用地激增,耕地质量逐年下降,土地的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为实现陇川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土地生态承载力的角度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陇川县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以及2007-2016年各地类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然后运用生态足迹法对陇川县这十年间的土地生态承载力进行测算。最后,运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和CLUE-S模型,对陇川县2025年的土地资源从生态承载力的角度进行结构和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优化。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陇川县土地利用现状以及过去十年间的动态情况如下:①陇川县当前的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占全县土地的91.52%,建设用地的占比仅为5.01%,土地利用率较高达到96.75%;②2007-2016十年间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逐年增加,林地和自然保留地递减趋势明显;这10年间,面积变化速率较快的地类是园地、城乡建设用地以及草地。(2)陇川县过去十年间的土地生态承载力的变化为:①人均生态足迹有所增长,土地生态承载力总体增长,但人均生态承载力却下降;②2016年以前,陇川县土地的生态承载力较高,一直是生态盈余状态,但人均生态盈余一直在减少,2016年,出现赤字,生态赤字为0.0111hm2/人。表明当前陇川县的土地生态承载力已经处于超载的边缘,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3)本文对陇川县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将土地生态承载力作为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的目标之一,得到了两种方案,最终选取经济与生态并重的方案为最佳方案。优化后,耕地占比为27.38%,园地占比为1%,林地占比为63.21%,草地占比为1.90%,建设用地占比为5.56%,水域占比为0.9%,未利用地占比为0.05%。将经济生态并重方案与2016年现状相比,土地的生态承载力、经济效益均大于现状。(4)将经济生态并重方案作为2025年的土地需求,结合CLUE-S模型对陇川县202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布局优化。结果显示.陇川县2016-2025年间,各地类转化的空间特分布特征为:新增耕地主要分布于陇川县南部地势较为平缓的区域,新增园地和新增林地主要分布于陇川县北部山区半山区,新增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陇川县南部坝子区域,各地类空间转移分布与陇川县地形地貌分布特征一致。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陈艳
导师: 付保红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优化
来源: 云南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资源科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农业经济
单位: 云南大学
分类号: X24;F301.2
总页数: 92
文件大小: 6660K
下载量: 139
相关论文文献
- [1].建设美丽廊坊,提升京津冀生态承载力[J]. 河北林业 2019(11)
- [2].海岸带城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以连云港市为例[J]. 生态学报 2020(08)
- [3].基于大数据的水生态承载力分析模型[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0(05)
- [4].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及预警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5].陕西省森林生态承载力与环境污染压力动态关系研究[J]. 南方农业 2020(21)
- [6].广西贫困地区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空间特征分析[J]. 广东土地科学 2018(05)
- [7].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9(02)
- [8].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04)
- [9].生态承载力与产业一致性评价综述[J]. 环境生态学 2019(04)
- [10].“一带一路”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与绿色发展(英文)[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9(06)
- [11].生态承载力环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修正对策[J]. 环境科学研究 2017(12)
- [12].河北省生态承载力与产业转移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06)
- [13].资源型城市生态承载力时空差异研究[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4].生态承载力的评估方法与研究趋势展望(英文)[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8(02)
- [15].生态承载力评估模型综述[J]. 绿色科技 2018(08)
- [16].台州市椒江区水生态承载力量化与恢复潜力评估[J]. 水电能源科学 2018(04)
- [17].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湖北省利川市可持续发展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S2)
- [18].基于遥感的煤炭型矿业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分析[J]. 生态学报 2014(20)
- [19].基于综合生态承载力的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5(10)
- [20].我国城市生态承载力的测算与提升研究[J]. 当代经济 2015(19)
- [21].区域水生态承载力多目标优化方法与例证[J]. 环境科学研究 2015(09)
- [22].基于水生态承载力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综述[J]. 生态经济 2015(11)
- [23].城市化与森林生态承载力协调关系研究[J]. 花卉 2020(06)
- [24].淮南市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平衡分析[J]. 科学家 2017(01)
- [25].基于主客观评价的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以湖北神农架林区为例[J]. 规划师 2019(10)
- [26].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变化[J].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6)
- [27].武汉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03)
- [28].城镇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J]. 建筑设计管理 2018(05)
- [29].福建省化石能源地生态承载力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28)
- [30].基于复合生态系统原理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内涵解析[J]. 生态经济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