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分层论文_陈晓飞,董新宇,高俊,修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分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箱,烟气,火灾,密云,强度,蓄热,短波。

热分层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飞,董新宇,高俊,修磊[1](2019)在《某核电厂堆芯补水箱补水管周向热分层实验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电厂运行时,热分层现象广泛出现在各工艺系统管道和设备中,可能导致核电厂管路系统出现结构性疲劳甚至失效,给核电厂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因此,监测和研究核电厂内部管道的热分层现象对核电厂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在某核电厂堆芯补水箱补水管周向加装传感器的方法,监测该管路稳态及补硼条件下是否有热分层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对热分层现象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9年22期)

王烨,宋荣飞,胡悦,鲁红钰[2](2019)在《内置隔板开孔方式对太阳能蓄热水箱热分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具有内置隔板的太阳能蓄热水箱隔板开孔尺寸及位置对其内部热分层效果的影响,对9种隔板开孔位置的太阳能蓄热水箱内温度场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流动参数及开孔面积条件下,隔板中心开1个圆孔的水箱热分层效果最好。对于多开孔的水箱,开孔位置对水箱内热分层影响不大,但对蓄热量影响显着。对于隔板中心开1个圆孔的水箱,在不同流动参数条件下,冷、热水出口温差随着冷水入口流速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冷水入口流速大于0.9 m/s时,减弱了热分层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储能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董智玮,许秦坤,陈健,张昊哲,赵一满[3](2019)在《狭长通道障碍物阻塞比对烟气热分层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障碍物阻塞比对烟气热分层稳定性的影响,建立1∶8缩尺寸通道模型,对阻塞比为0%至50%,纵向风速为1 m/s和1.5 m/s共12种工况进行模型实验,采取层化强度法对狭长通道内烟气分层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障碍物阻塞比对烟气热分层稳定性影响较大,阻塞比增大,层化强度相应增大,在阻塞比为50%时层化强度最高,有利于烟气分层;纵向风速越大,障碍物阻塞比对维持烟气层稳定效果越明显。(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唐鹏,刘志伟,乔红威,李朋洲,孙磊[4](2019)在《稳压器波动管热分层应力强度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稳压器波动管热分层现象可能影响核电厂的安全运行。为了充分研究稳压器波动管几何、材料和热分层现象的随机性,准确地对波动管进行可靠性评估,将ANSYS程序和蒙特卡罗程序相结合的方法引入波动管热分层模型的计算中。以概率论为基础,利用ANSYS程序中的可靠性模块对波动管模型进行随机抽样分析,求出在一定置信度下的可靠度曲线,幵对输出随机变量的灵敏度和抽样过程进行了分析,求得对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结果表明,计算模型可以有效地反映波动管热分层的实际情况,为波动管结构可靠性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S1期)

Bilal,Ahmad[5](2019)在《SMR反应堆水池热分层现象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温度梯度和浮力引起的流动,热分层是核电站被动散热系统(PHRS)中的一种常见情况,在这种系统中,流体最初是静止的,热量是通过自然对流来去除的。在主蒸汽管路断裂(MSLB)或冷却剂损失事故(LOCA)期间,小型模块式反应堆(SMR)的反应堆池(PHRS)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由于安全壳在发生事故时会向反应堆池释放热量,因此对这种自然流场的研究,对于任何潜在的热分层都是非常重要的。NuScale是这样一种小型模块式反应堆,作为一种设计良好的轻水反应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个反应堆的安全壳放在一池水里,以便在发生任何事故时自然冷却钢制安全壳。为了对反应器池内的自然循环进行研究,进行了实验和模拟研究。实验使用了一个规模约为NuScale实际单个模块大小的1/21的设施。反应堆池的衰变热是通过在安全壳内安装加热棒来提供的。在反应堆池内的不同位置以及沿小安全壳的高度使用了不同层的热电偶来测量关键区域的温度。为了测量池内的速度场,采用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在CFD中模拟了相同的参数。利用商用CFD软件ANSYS FLUENT,采用多种湍流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热电偶和PIV的实验结果表明,池水中存在着阻碍流体自然运动的温度梯度。高速区域位于安全壳上方和加热壁上。数值分析表明,k-ε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非常接近。温度和速度分布证实了冷却池中存在热分层现象。(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6-01)

董智玮[6](2019)在《车辆阻塞效应对隧道火灾烟气热分层稳定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给交通道路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我国修建了大量的公路和铁路来满足人们的便捷出行和快速交通需求,同时产生了大量公路及铁路隧道。隧道在为人民提供便捷的交通、舒适生活的同时,其火灾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加。本文采用缩尺寸实验与FDS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针对隧道内不同情形车辆阻塞效应对火灾烟气热分层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针对车辆阻塞比这一因素,搭建了一个1:8的缩尺寸模型实验台,对0%-50%共计6种不同的车辆阻塞比进行研究。实验发现:改变车辆阻塞比对烟气热分层稳定性影响明显。1m/s风速下,50%阻塞比的烟气热分层稳定程度始终大于0%阻塞比,其余四种工况,30%阻塞比的热分层稳定程度要大于40%、20%以及10%,但是幅度变动不大;在1.5m/s风速下,阻塞比变化与层化强度之间成正比关系,即阻塞比增大有利于烟气分层。在燃烧稳定阶段,纵向风速越大,障碍物阻塞比对增强烟气层稳定性效果越明显。在燃烧下降阶段,阻塞比变化与层化强度之间成反比关系,40%与50%阻塞比层化强度下降程度约为70%,其余工况层化强度下降程度在0%-50%范围内。针对车辆阻塞长度这一因素,运用FDS数值模拟建立了一个长150m的隧道,通过设置3种不同火源功率以及5种不同的车辆阻塞长度进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车辆阻塞长度变化对隧道内不同位置的烟气热分层稳定性影响较小,而主要影响因素为火源功率,火源功率的增大导致了隧道内近火源场以及远火源场范围的烟气分层稳定性出现了逆转。即5MW火源功率下近火源场的烟气热分层稳定性要大于远火源场,而20MW火源功率下近火源场烟气热分层稳定性则小于远火源场。(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陆顶盘,王敬富,陈敬安,张润宇,杨海全[7](2019)在《基于DRYESM模型的红枫水库水体热分层特征及关键控制因素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温结构是湖库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基础,热分层稳定性对深水湖库水体物理、化学和生物演化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水体热分层特征及关键控制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DYRESM水动力模型模拟了红枫水库2014年全年的水温变化特征,并对影响水体热分层结构的关键控制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 DYRESM水动力学模型可有效模拟红枫水库的水体热分层特征及时间演化规律,可准确预测水体热分层形成和消亡的时间及去分层强度。2)气温变化对水库水体热分层具有明显影响,增温可加速水体热分层的形成,造成温跃层下潜和去分层延迟;短波辐射的增强(<40%)不会对红枫湖水温结构造成明显影响,但可导致去分层发生时间后延;风速是水体热分层稳定性的敏感因素,当风速增加40%后,热分层演化发生较大变化,表现在6~9月份中层及底层水温大幅升高(从9℃上升到14℃),去分层时间提前30天,相应造成分层期缩短。(本文来源于《地球与环境》期刊2019年02期)

王禹冰,王晓燕,庞树江,杨晓明,刘洋[8](2019)在《水库水体热分层的水质及细菌群落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重要的城市饮用水源地,水库是人工筑坝形成的特殊类型的水体,其水质直接影响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为揭示北京市饮用水源地密云水库的秋季分层特征和细菌群落的垂直变化,于水体稳定分层期(秋季)在水库进行采样,应用16S rDNA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和定量PCR等方法研究了密云水库水体细菌群落的垂直分布特征,并利用聚类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揭示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密云水库水体温跃层位于水深20~30 m处,水温范围在15~19℃,聚类分析将7个采样水层划分为好氧区(上层)和缺氧区(下层)两类,温度、DO、pH在15 m以下逐渐降低,电导率、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及总氮在15 m后发生显着变化,水体水质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2)RDA分析结果显示,上下水层的溶解氧、pH、电导率、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存在较为明显的垂向变化,是影响密云水库细菌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3)总细菌的数量随水深变化的波动较为明显,其中好氧区细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T-RFs片段数明显高于缺氧区,说明秋季密云水库水体中细菌群落分布存在显着的分层现象.本研究探究了水体热分层对水库水质及细菌群落的影响,可为预测水质变化和水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杜为安[9](2019)在《内置换料水箱自然对流与热分层现象的全局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发生非破口事故时,内置换料水箱与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在导出堆芯余热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和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对内置换料水箱内部的自然对流和热分层现象开展实验研究,以期优化内置换料水箱和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设计,提高反应堆安全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本文依据H2TS比例分析方法,结合自然对流现象的理论分析,获得了原型装置与实验装置之间需要满足的等比缩小比值。使用PC板和不锈钢搭建了实验本底框架,内置五根C型电加热管,并搭建了光学诊断平台、热电偶测温系统等配套系统。然后使用PIV技术对水箱叁个轴向上共计12个平面处的流场进行了拍摄,获得叁组恒定加热功率及两组变加热功率条件下的各平面处流场演变规律。尝试使用LIF测温技术对X-3平面处热分层现象的演变进行了研究,并使用点对点标定方法开展后处理,获得的全场性温度场数据直观反映了水箱内热分层现象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在C型加热管束及其周围区域由于热驱动力较大而存在一个剧烈的上升流,且随着加热量的累积,上升流做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不断降低,并出现向两周壁面的扩散区。扩散区两侧冷热流体的交混产生大量的小漩涡,同时在靠近水箱壁面区域存在沿水箱轴向的大循环,循环和对流的存在使得同一高度位置处的流体温度差值小于1℃。LIF测温技术和热电偶测温数据均表明沿水箱的轴向高度上存在明显的热分层现象,且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热分层现象趋于稳定,此时沿水箱径向方向上温度趋于一致。依据水箱沿轴向方向上的热分层与自然对流现象,将水箱沿轴向高度划分为叁个区域,分别为高温度、对流区和低温区。自然对流现象是由流体之间的温度不均衡现象导致的,而热分层现象又是由于流体之间的弱对流产生的。加热伊始,流体温度均衡而使得对流剧烈,随着热量在水箱上部的积聚,流体密度差减小而使得对流减弱,对流的减弱将会使得流体沿轴向方向上的热分层现象加剧,从而又加剧了流体之间的对流换热程度。综上表明,基于PIV和LIF技术可以对内置换料水箱内部热工水力特性进行全场测量并可对内置换料水箱内部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定量分析,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可为数值计算结果提供验证,优化和改进内置换料水箱和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设计。(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9-01-08)

刘雪晴,黄廷林,李楠,杨尚业,李扬[10](2019)在《水库热分层期藻类水华与温跃层厌氧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安市李家河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体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的连续监测,对热分层期藻类垂向分布与温跃层厌氧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①6~9月,李家河水库水体稳定指数为2~10 m~(-1),处于稳定热分层状态,水体溶解氧呈明显的垂向以及季节差异,p H、电导率均与溶解氧呈现相同的分层结构;②李家河水体的富营养状态诱导夏季藻类水华暴发;藻细胞密度垂向差异大,集中悬停于水深0~5 m区域内,最高为2. 95×10~8cells·L~(-1),叶绿素a含量最大为46. 42mg·m~(-3);高密度藻类在温跃层内堆积分解,水深5~24 m内出现较大面积的厌氧区,pH下降、电导率和高锰酸盐指数升高;③高密度藻类分解耗氧是夏季分层期温跃层厌氧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热分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具有内置隔板的太阳能蓄热水箱隔板开孔尺寸及位置对其内部热分层效果的影响,对9种隔板开孔位置的太阳能蓄热水箱内温度场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流动参数及开孔面积条件下,隔板中心开1个圆孔的水箱热分层效果最好。对于多开孔的水箱,开孔位置对水箱内热分层影响不大,但对蓄热量影响显着。对于隔板中心开1个圆孔的水箱,在不同流动参数条件下,冷、热水出口温差随着冷水入口流速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冷水入口流速大于0.9 m/s时,减弱了热分层的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分层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晓飞,董新宇,高俊,修磊.某核电厂堆芯补水箱补水管周向热分层实验与分析[J].电工技术.2019

[2].王烨,宋荣飞,胡悦,鲁红钰.内置隔板开孔方式对太阳能蓄热水箱热分层的影响[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9

[3].董智玮,许秦坤,陈健,张昊哲,赵一满.狭长通道障碍物阻塞比对烟气热分层影响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9

[4].唐鹏,刘志伟,乔红威,李朋洲,孙磊.稳压器波动管热分层应力强度可靠性分析[J].核动力工程.2019

[5].Bilal,Ahmad.SMR反应堆水池热分层现象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6].董智玮.车辆阻塞效应对隧道火灾烟气热分层稳定性影响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7].陆顶盘,王敬富,陈敬安,张润宇,杨海全.基于DRYESM模型的红枫水库水体热分层特征及关键控制因素模拟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9

[8].王禹冰,王晓燕,庞树江,杨晓明,刘洋.水库水体热分层的水质及细菌群落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19

[9].杜为安.内置换料水箱自然对流与热分层现象的全局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

[10].刘雪晴,黄廷林,李楠,杨尚业,李扬.水库热分层期藻类水华与温跃层厌氧成因分析[J].环境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山谷风示意图(a)谷风;(b)山风空气气氛下GLARE热分层时,不...在不同温度暴露后纤维的拉伸强度.所...(a)热分层后,(b)超声清洗...3.2 的相图已经知氮气气氛时,不同等温温度下树脂分解...

标签:;  ;  ;  ;  ;  ;  ;  

热分层论文_陈晓飞,董新宇,高俊,修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