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作用论文_李政,顾贵洲,胡绍争,邹熊,武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氮化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氮化,荷载,氮化硅,作用,光催化,吸收光谱,屈曲。

氮化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政,顾贵洲,胡绍争,邹熊,武光[1](2019)在《硫掺杂石墨相氮化碳的光催化固氮性能中氮空穴对氮气分子活化的提升作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上的氮元素十分丰富并主要以氮气形式存在.然而,由于氮的化学及生物惰性,大多数生物体不能直接吸收氮.因此,人工固氮过程被称为继光合作用之后的第二大化学反应.目前工业上常用的固氮技术为Haber-Bosch法,该方法能耗高且使用的原料氢气十分危险.因此,寻找更加节能、绿色、安全的固氮技术迫在眉睫.石墨相氮化碳作为一种非金属半导体光催化剂近年来受到研究者青睐.氮化碳化学性质稳定,能带宽度适中,且耐酸碱腐蚀.然而,氮化碳的反应活性位较少,量子效率较低,而且由于光能的能量密度较低,反应物N_2分子难以活化,因此光催化固氮性能并不理想.有研究报道称晶格缺陷能作为反应活性位活化氮气分子,提高光催化固氮性能.本文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法制备了硫和氮空穴共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催化剂,考察了硫的引入对催化剂光催化固氮性能的影响.XRD, UV-Vis和氮气吸附结果表明,掺杂未改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但使得氮化碳催化剂晶格发生了细微扭曲,且改变了催化剂的电子结构,降低了能带宽度.通过XPS结果推测了硫元素与氮空穴的相对位置,并确定硫元素取代了氮元素,以S-C键的形式掺入到催化剂晶格中.采用N_2-TPD法分析了催化剂对氮气分子的吸附能力,发现氮空穴是氮气分子的化学吸附位.硫的引入能促进氮空穴对氮气分子的吸附与活化能力.PL光谱结果证实硫和氮空穴掺杂均对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有促进作用.不同气氛下的PL光谱结果表明,光电子能通过氮空穴从催化剂转移至吸附的氮气分子上.DFT计算结果显示,氮气分子吸附在氮空穴上,吸附后的N=N键长为1.331?,小于非吸附状态的N-N键长(1.157 ?).而引入硫以后,氮气分子同样吸附在氮空穴上,N=N键长进一步增大到1.415?,且氮气分子的吸附能也显着降低.这些结果都说明硫的引入提高了氮空穴对氮气分子的吸附和活化作用.此外,态密度图结果显示,光电子通过氮空穴从催化剂向吸附的氮气分子转移,且引入硫之后吸附的氮气分子上的电子密度明显提高,进一步证实硫的引入对氮气分子的活化作用.(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玉龙,王玺堂,王周福,刘浩,马妍[2](2019)在《不同种类氮化硅粉在Al_2O_3-SiC-C铁沟料中的作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出铁沟的高温使用性能,以棕刚玉颗粒、板状烧结刚玉细颗粒、白刚玉粉、碳化硅颗粒和细粉、活性氧化铝粉、硅微粉、铝酸钙水泥、抗氧化剂、单质硅粉、球沥青、氮化硅粉制备了Al_2O_3-SiC-C浇注料。比较了叁种不同种类的氮化硅粉(氮化硅-氧氮化硅复合粉、氮化硅铁粉、高纯氮化硅粉)在铁沟料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叁种氮化硅粉的引入,降低了浇注料的流动值,对线变化率影响不大,但增强了致密度,改善了抗氧化性,提高了高温抗折强度。2)氮化硅-氧氮化硅复合粉对铁沟料高温抗折强度和抗渣性均有显着提高,且与高纯氮化硅粉综合作用相当;氮化硅铁粉的引入提高了铁沟料的致密度,并改善其在1 100、1 450℃时的抗氧化性,但也降低了材料的强度及抗渣性能。3)将氮化硅-氧氮化硅复合粉与氮化硅铁粉共同加入铁沟料中时,相对于仅加氮化硅-氧氮化硅复合粉有更好的流动性,又抑制了氮化硅铁粉对强度和抗渣性能的劣化,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可望在铁沟料中得以应用与发展。(本文来源于《耐火材料》期刊2019年03期)

孙晓颖,刘美君,黄瑶瑶,李波,赵震[3](2019)在《单原子铂和氮化硼载体之间电子作用及其对丙烷脱氢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范围内大规模页岩气资源的发现和开采,如何进一步高效转化页岩气生成高附加值化学品是提升页岩气资源利用率和增加经济收益的关键.页岩气主要的组分是甲烷,同时还包含10%左右的乙烷和丙烷.另一方面,由于当前丙烯的市场价格远远超过丙烷,因此丙烷到丙烯的催化转化是高效利用我国页岩气资源的有效途径.丙烷直接脱氢制丙烯是工业上常见的催化转化丙烷的方法.丙烷直接脱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反应中积碳覆盖活性位导致催化剂失活.最近,单原子催化剂在烷烃碳氢键活化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尤其在抑制深度反应、减少积碳方面有突出效果.然而,单原子催化剂在苛刻反应条件下容易团聚失活,因此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是单原子催化剂设计的关键.本文利用氮化硼作为单原子铂催化剂载体,考察了其在丙烷直接脱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氮化硼载体上硼和氮空穴是单原子铂稳定的锚定点,同时单原子铂在硼和氮空穴上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电子结构.电荷分析表明,在硼和氮空穴位上的单原子铂分别失去0.71 e和得到1.06 e个电荷.PDOS分析表明,在硼空穴上单原子铂在费米能级之上有更多的空轨道,有利于得到电子.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构建了从丙烷到丙烯的完整反应路径.计算结果表明,负载在硼空穴上的单原子铂比在氮空穴上的具有更好的碳氢键活化能力.在硼空穴和氮空穴上第一个碳氢键断裂能垒分别是0.64和0.82电子伏特,第二个碳氢键断裂能垒分别是0.26和1.10电子伏特.计算还详细分析了产物脱附过程,结果表明氢气先于丙烯脱附的路径能垒更小.同时丙烯脱附能垒已经接近或者超过丙烷碳氢键活化能垒.因此,对于丙烷直接脱氢反应,催化剂要兼顾丙烷碳氢键活化和产物脱附两个方面.虽然负载在硼空穴上的单原子铂催化剂有着优异的丙烷碳氢键活化能力,但产物丙烯由于强相互作用而难以脱附.另一方面,负载在氮空穴上的单原子铂对于碳氢键活化和产物脱附具有比较均衡的反应活性.综上所述,氮化硼载体和单原子铂催化剂之间的电子结构作用对丙烷直接脱氢反应的催化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负载在硼和氮空穴的单原子铂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电子结构,电子结构差异导致不同的催化性能.基于计算结果,负载在氮空穴上的铂单原子具有优异的丙烷直接脱氢催化性能.本工作为进一步加深理解单原子催化中载体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方威[4](2019)在《石墨相氮化碳的改性及其对水体中六价铬的光催化还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铬超标现象存在于我国很多地下水体系中,六价铬可导致多种疾病,如肾、衰竭和肝癌,将六价铬转化为叁价铬是重要降铬毒性途径。传统中治理六价铬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但这些传统方法去除率低、成本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研究新型高效的还原六价铬方法迫在眉睫。而光催化技术由于其高效、经济、环保等特点应用于降低六价铬污染当中。利用光催化技术还原六价铬主要有叁个过程,最开始是光能被半导体材料激发出来光电子产生了电子-空穴对,然后光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最后导带上的光电子将六价铬还原为叁价铬。大多数光催化剂具有毒性并且对可见光利用率低,而石墨型氮化碳(g-C3N4)这种新型的光敏半导体具有有优秀的化学稳定性和卓越的热稳定性,还有它是廉价的,环境友好的,并且可以容易地由几种前驱体制备,例如氨腈,双氰胺,尿素和叁聚氰胺,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领域。然而,我们在深入研究g-C3N4对六价铬还原效率机理时,发现其光生电荷载体的高复合率也严重影响光催化效率。而氧化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一定的吸附性能,与g-C3N4复合后降低了光电子与空穴的复合效率,提高了材料与六价铬的结合率,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本文结合上述作了以下研究:(1)本文对g-C3N4在光催化领域的发展、光催化性能的改良方法以及其在光电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同时综述氧化石墨烯(GO)的发展性质及应用,并对Cr(Ⅵ)污染与去除进行了介绍,在此之中,着眼于g-C3N4与GO进行机理讨论。(2)基于材料化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环境领域,采用g-C3N4光催化Cr(Ⅵ)还原为Cr(Ⅲ)以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利用高温热聚合法,选择叁聚氰胺作为前驱体,制备形成淡黄色块状g-C3N4。采用SEM、TGA、BET、FI-IR、EDS、ESR、TEM、PL等表征材料的形貌、结构及化学组成。研究氮化碳浓度,光强,pH值,催化时间等对g-C3N4还原Cr(Ⅵ)效率的影响,并探索空穴清除剂与一些干扰离子对光催化进行还原过程效果的影响。对反应条件的研究表明,酸性pH条件下的还原速率最优,还原效率随光强度增加而增加,加入不同种类的盐之后,加入NaN03、KC1、Na2SO4和CaC12的使得Cr(Ⅵ)还原速率变高,加入Na3PO4和NaCl使得Cr(Ⅵ)还原速率变低。一项使用空穴和超氧化物自由基清除剂的研究表明,导带电子和O2·-都是Cr(Ⅵ)降低的原因。(3)利用氧化石墨烯改性g-C3N4(GO/g-C3N4),采用超声波水热法制备该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具有高效的光催化能力。透射电镜图像实验结果表明,GO是一种具有雪纺波纹的二维薄片,而g-C3N4具有这种波纹,一个分层结构。在GO/g-C3N4杂化体系中,GO覆盖在g-C3N4表面。用GO/g-C3N4复合物来还原Cr(Ⅵ)有较高的效率,其中g-C3N4与GO复合比为3:1有最好的效果,较低的pH值有利于复合材料还原Cr(Ⅵ),pH=2时,复合比为3:1材料去除率最高为98.19%(2h)。通过8次循环实验可以看出,该复合材料对Cr(Ⅵ)还原效率仍然有69.4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可重复利用性,是绿色环保型新型材料,在环境领域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些结果表明,非金属GO/g-C3N4复合光催化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光催化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诸葛桂英[5](2019)在《类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改性及其在可见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中的催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并不是危言耸听,寻找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来防患于未然势在必行。燃烧时只产生水的氢气作为一种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已经被看待成能够取代传统化石能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需求的新能源。利用半导体材料通过光催化技术分解水制氢来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是非常值得探寻的道路,该技术的核心是寻找具有高效光催化活性且环保的半导体催化剂。自从2009年王心晨课题组发现类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能在可见光下分解水产氢以来,这种新型非金属半导体瞬间吸引了无数科学家的眼球,也因此拉开了对g-C_3N_4研究的序幕。尽管g-C_3N_4具有较窄的禁带宽度、合适的价导带位置、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制备方法简单等优点,但单纯的g-C_3N_4比表面积较小、可见光响应较弱以及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等缺点严重制约了其在可见光下分解水制氢的活性。基于以上g-C_3N_4的不足,本文利用异烟酸和柠檬酸铵作为前驱体作用于尿素来对g-C_3N_4进行改性,成功制备了氮丰富的氮化碳、氮缺陷的氮化碳以及碳量子点修饰的氮化碳。并对这几种材料的结构和光催化制氢性能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利用相同的掺杂物异烟酸(IA),通过一锅法分别作用于尿素和氮化碳(CN)来调节CN中的氮含量,成功制备了氮丰富的氮化碳(CN-NR100)和氮缺陷的氮化碳(CN-ND500)。IA与尿素反应过程中,能将氮原子引入CN的叁均叁嗪结构中,元素掺杂能够有效地缩窄半导体的禁带宽度,从而拓宽对可见光的吸收。IA与CN作用,能把CN末端未完全缩聚的氨基带走而造成氮缺陷。通过引入氮原子和形成氮缺陷两种方式有效改善CN中的能带结构和电子结构,显着增强对可见光的吸收,比表面积也明显增大,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更是明显提高。这些改变是非常有利于催化剂的光催化析氢活性的,CN-NR100的产氢速率达到73μmol h~(-1),是纯CN的4倍,CN-ND500的产氢速率达到120μmol h~(-1),是纯CN的6.7倍。(2)利用掺杂物柠檬酸铵(ACT)作为制备碳量子点(CQDs)的前驱体,将ACT和尿素用不同规格的坩埚隔开再通过一锅法高温煅烧,成功将CQDs引入CN中,制备了CQDs修饰的氮化碳(CN-ACT-1)。在升温过程中,ACT分解释放出的氨气对CN有刻蚀作用,增大了CN的比表面积。CQDs作为电子受体,能够迅速捕获CN因光照产生的电子,从而起到分离光生电子和空穴的目的。大的比表面积增加了光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通过光催化析氢反应发现CN-ACT-1的产氢速率达到120μmol h~(-1),是纯CN的5倍。与报道的CQDs修饰CN的催化剂相比,此方法免去制备CQDs的复杂过程,利用简单、环保的前驱体,通过一步法制备CQDs修饰的氮化碳。(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5)

曾强,张晨利[6](2018)在《轴压和扭转复合载荷作用下氮化硼纳米管屈曲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氮化硼纳米管在轴压和扭转复合荷载作用下的屈曲和后屈曲行为.在各加载比例下,给出了初始线性变形阶段和后屈曲阶段原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确定了屈曲临界荷载关系.通过对屈曲模态的细致研究,从微观变形机理上分析了纳米管对不同外荷载力学响应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扶手型和锯齿型纳米管均呈现出非线性的屈曲临界荷载关系,复合加载下的屈曲行为具有强烈的尺寸依赖性.温度升高将导致屈曲临界荷载的下降,且温度的影响随加载比例的变化而变化.无论在简单加载或复合加载中,同尺寸的碳纳米管均比氮化硼纳米管具有更强地抵抗屈曲荷载的能力.(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24期)

温秀玲[7](2018)在《过渡金属金催化炔烃氮化作用及铱催化芳烃C-C键活化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催化碳氢化合物的C-C键活化与随后的功能化合成复杂产品结构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策略。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们对这一块的实验研究已经做了很多,但是有关这一块的理论研究却很少。因此探讨这类反应的反应机理,为后续的一系列反应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十分的有意义。本文主要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M06/B3LYP计算方法对过渡金属金催化的炔烃氮化作用及铱催化的芳烃C-C键选择性断裂的反应进行了详细的机理研究。第叁章主要进行了过渡金属金催化的炔烃与迭氮化合物(TMSN_3)的氮化作用的机理研究。主要探讨了甲磺酸(CH_3SO_3H)和叁氟甲磺酸(CF_3SO_3H)的酸性决定了两条反应途径中的哪一条遵循。对于内端炔烃,甲磺酸偏向于生成碳酰二胺(尿素)化合物,而叁氟甲磺酸则偏向于生成氨基四唑化合物,因此反应具有化学选择性。而对于末端炔烃来说,甲磺酸(CH_3SO_3H)和叁氟甲磺酸(CF_3SO_3H)这两种酸都优先形成碳酰二胺(尿素)化合物,此时的反应不具有化学选择性。第四章主要进行了过渡金属铱催化的芳烃化合物选择性的C-C键断裂的机理研究。在目前的研究中,我们的宗旨是使用密度泛函(DFT)计算方法来阐明反应的机理和区域选择性。计算和比较了几种可能的反应途径,即一、二、叁和四铱金属路径的自由能分布。这些计算的结果表明,过渡金属铱插入以逐步方式发生的四铱金属路径具有最低的能量。以间二甲苯为底物的分析结果表明,空间位阻作用在决定反应区域选择性方面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电子因素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苯给出最高的势垒,而均叁甲苯给出最低的势垒的实验现象。(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8-04-20)

陈艳,刘海波[8](2017)在《超薄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构建及其光催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简单调整g-C_3N_4的热聚合方式,一步构筑了超薄氮化碳纳米片,厚度在0.2~0.4 nm左右,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可以达到99 m~2·g~(-1)。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片比表面积的增大,材料除了表现出优异的光解水性能以外,还在微生物领域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性能,且活性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纳米片层的变薄而逐渐提高。(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翟顺成[9](2017)在《氮化碳量子点吸收光谱和掺杂改性及计算模拟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是一种具有较高物理化学稳定性的共轭聚合物,其独特的电子结构使它能够作为一种应用于太阳能转换和环境修复等领域的新型可见光催化材料。然而,由于量子产率低、载流子复合率高等自身缺点限制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量子点作为对g-C_3N_4材料的裁减改性,逐渐受到实验研究的关注,但目前还很少有关于g-C_3N_4量子点几何和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报道。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模拟计算,系统研究了(g-C_3N_4)n(n=1~15)量子点的几何结构稳定性、电子结构以及吸收光谱。为了进一步改善g-C_3N_4量子点的光吸收和催化性能,文中对氧(O)原子和硫(S)原子掺杂的叁孔型(g-C_3N_4)6(6d)叁角形片状量子点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以叁均叁嗪(tri-s-triazine)为基元,建构了叁种不同平面类型的g-C_3N_4量子点,系统地研究了它们的几何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除了基元量子点外,所有优化后的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扭曲,不再是平面结构,其中链形结构g-C_3N_4量子点的能量最低。HOMO-LUMO能隙随着基元数目的增加而减小,饱和氢原子个数多的结构,HOMO-LUMO能隙相对较大。通过形成能的计算,推断出g-C_3N_4量子点的增长模式。叁角形片状结构(g-C_3N_4)6的吸收光谱和实验结果较吻合,其中横向尺寸为3.41nm的叁角形片状(g-C_3N_4)15量子点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已经可以覆盖大部分可见光,这些小尺寸g-C_3N_4量子点可作光吸收复合材料,在能源转换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为了提高g-C_3N_4量子点的光吸收和改善其光催化性能,对叁孔型叁角形片状(g-C_3N_4)6(6d)量子点进行了掺杂O原子和S原子的改性研究。利用密度泛函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 O和S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6d量子点的几何、电子结构和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质。结果表明:掺杂后6d量子点在杂质原子周围C-N键长发生了一定的改变,HOMO-LUMO能隙显着减小。形成能的计算表明O原子取代掺杂的(g-C_3N_4)6量子点体系更稳定,且0原子易取代N3位点,而S原子易取代N8位点。紫外-可见电子吸收光谱研究表明,O和S原子的掺杂可以显着改善6d量子点的光吸收性质,不仅在整个可见光甚至红外光范围内(200nm-1600nm)都有明显的吸收峰,而且合适浓度的0或S原子掺杂可以使整个吸收范围内的光吸收增强。相同位点O和S取代掺杂对6d量子点光吸收的影响总体上相似,只是在长波长的红外区,O原子和S原子掺杂对光吸收的影响有一定的区别。3、通过计算模拟在科研实践和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深刻体会到计算模拟对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并对其进行了详细讨论。(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12-01)

颜平兰,李金[10](2017)在《平面应变对二维单层氮化镓电子性质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二维单原子层氮化镓结构和电子性质的平面对称应变效应.结果表明,在-10%~10%的应变范围内,二维氮化镓的结构未遭到破坏,仍然保持稳定.通过对应变下的能带结构分析,发现随着拉应变的增大,二维氮化镓的带隙逐渐减小,而且保持间接带隙性质.在一定压应变作用下,二维氮化镓的带隙增大,由间接带隙转变为直接带隙.这表明平面对称应变可以有效地调节二维氮化镓的电子性质,为二维氮化镓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氮化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进一步提高出铁沟的高温使用性能,以棕刚玉颗粒、板状烧结刚玉细颗粒、白刚玉粉、碳化硅颗粒和细粉、活性氧化铝粉、硅微粉、铝酸钙水泥、抗氧化剂、单质硅粉、球沥青、氮化硅粉制备了Al_2O_3-SiC-C浇注料。比较了叁种不同种类的氮化硅粉(氮化硅-氧氮化硅复合粉、氮化硅铁粉、高纯氮化硅粉)在铁沟料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叁种氮化硅粉的引入,降低了浇注料的流动值,对线变化率影响不大,但增强了致密度,改善了抗氧化性,提高了高温抗折强度。2)氮化硅-氧氮化硅复合粉对铁沟料高温抗折强度和抗渣性均有显着提高,且与高纯氮化硅粉综合作用相当;氮化硅铁粉的引入提高了铁沟料的致密度,并改善其在1 100、1 450℃时的抗氧化性,但也降低了材料的强度及抗渣性能。3)将氮化硅-氧氮化硅复合粉与氮化硅铁粉共同加入铁沟料中时,相对于仅加氮化硅-氧氮化硅复合粉有更好的流动性,又抑制了氮化硅铁粉对强度和抗渣性能的劣化,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可望在铁沟料中得以应用与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化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李政,顾贵洲,胡绍争,邹熊,武光.硫掺杂石墨相氮化碳的光催化固氮性能中氮空穴对氮气分子活化的提升作用(英文)[J].催化学报.2019

[2].王玉龙,王玺堂,王周福,刘浩,马妍.不同种类氮化硅粉在Al_2O_3-SiC-C铁沟料中的作用比较[J].耐火材料.2019

[3].孙晓颖,刘美君,黄瑶瑶,李波,赵震.单原子铂和氮化硼载体之间电子作用及其对丙烷脱氢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英文)[J].催化学报.2019

[4].方威.石墨相氮化碳的改性及其对水体中六价铬的光催化还原作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5].诸葛桂英.类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改性及其在可见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中的催化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9

[6].曾强,张晨利.轴压和扭转复合载荷作用下氮化硼纳米管屈曲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学报.2018

[7].温秀玲.过渡金属金催化炔烃氮化作用及铱催化芳烃C-C键活化的机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8

[8].陈艳,刘海波.超薄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构建及其光催化作用[J].无机化学学报.2017

[9].翟顺成.氮化碳量子点吸收光谱和掺杂改性及计算模拟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D].西北大学.2017

[10].颜平兰,李金.平面应变对二维单层氮化镓电子性质的调控作用[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六方氮化硼及纳米银/六方氮化硼复合...高场应力后栅极漏电特性的变化不同气体退火样品的C-V特性初始质且浓度对DMP催化氮化作用的...一3脂质过氮化作用链式反应的过程氮化铝单晶湿法抛光加工前后的表面叁...

标签:;  ;  ;  ;  ;  ;  ;  

氮化作用论文_李政,顾贵洲,胡绍争,邹熊,武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