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天冬氨酸赖氨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天冬,赖氨酸,性能,共聚物,阻垢,氨酸,微波。
聚天冬氨酸赖氨酸论文文献综述
柳鑫华,周坤,韩婕,陈智慧,李慧娟[1](2018)在《L-赖氨酸改性聚天冬氨酸的阻垢缓蚀性能与生物降解性》一文中研究指出L-赖氨酸经过氨解反应合成一种改性聚天冬氨酸衍生物(Lys-PASP),用FTIR红外谱图证明了Lys-PASP分子中同时含有羧基和酰胺基等基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分析结果可知:Lys-PASP的加入使溶液中CaCO_3和CaSO_4的钙垢晶体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发生变化,使得钙垢疏松、细小,抑制了它们长成致密结构的钙垢,从而达到很好的阻垢效果;Lys-PASP的加入使钙垢晶型变化,减缓了试片表面点蚀的发生;另外通过化学和物理的吸附作用在试片表面形成一层吸附膜而达到较好的缓蚀效果。探讨了Lys-PASP接枝聚合物对CaCO_3和CaSO_4垢的阻垢能力与Lys-PASP的投加量、Ca~(2+)的浓度和测试体系的温度之间的密切联系。当Lys-PASP的投加量为10 mg·L~(-1)时,对CaCO_3的阻垢率为98.7%,对CaSO_4阻垢率接近于100%,而在温度达到80℃、Ca~(2+)分别达到500 mg·L~(-1)和7000 mg·L~(-1)的浓度时,Lys-PASP也表现出很好的阻垢效果。另外,用失重法研究了当Lys-PASP和PASP均为150 mg·L~(-1)时,Lys-PASP的缓蚀率比PASP高13%;用摇床实验法证明了Lys-PASP属于易生物降解的物质。(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昕[2](2013)在《天冬氨酸—赖氨酸共聚物的微波辐射合成及阻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天冬氨酸(Polyaspartic acid,简称PASP)是一种生物高分子,兼具良好的阻垢能力、水溶性和可生物降解性。但受聚合物内部结构、官能团位置与数量的限制,聚天冬氨酸的综合阻垢性能不够突出。为了增强聚天冬氨酸的阻垢能力,本文选择L-天冬氨酸和赖氨酸作为共聚单体,在微波辐射的条件下对聚天冬氨酸进行改性研究,并对改性聚天冬氨酸的阻垢性能、配伍性进项行简单评价。本研究对环境友好型阻垢剂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首先,以赖氨酸(Lys)作为天冬氨酸(Asp)的共聚单体,用微波辐射替代传统加热,成功合成了天冬氨酸-赖氨酸共聚物(PAL)。该工艺是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KH2PO4为催化剂的反应体系。以PAID产率和PAL阻垢效果为评价指标,对反应体系及聚合条件进行优化时,综合考虑聚合反应中间产物—聚琥珀酰亚胺衍生物(polysuccinimide derivative,PSID)的产率和PAL的阻垢性能,确定n(Asp):n(Asp+Lys)=0.5,催化剂为KH2PO4,n(KH2PO4):n(Asp+Lys)=0.08,溶剂用量为16ml,微波时间10min,微波功率为1200w时所得共聚物对硫酸钙的阻垢效果最好,中间产物的产率在90%以上。为了明确该共聚反应的历程和微波作用,利用IR光谱和1H NMR、13C NMR谱对中间产物(PSID)和天冬氨酸-赖氨酸共聚物(PAL)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改性产物表现出共聚物的特征。为考察PAL作为阻垢剂的可行性,选择常见垢型硫酸钙、磷酸钙、叁氧化二铁,分别研究PAL对上述垢型阻垢效果,并考察PAL分子量、药剂投加量及水质条件对PAL阻垢效果的影响。通过静态阻垢试验对PAL对硫酸钙、磷酸钙、叁氧化二铁阻垢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并与PASP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以上叁种垢型,PAL在阻垢效果上好于PASP,在水质条件的影响下PAL相比于PASP表现的更稳定,赖氨酸的引入提高了其综合阻垢性能;在阻CaSO4垢方面,PAL浓度为10mg/L,Ca2+浓度3000mg/L时,PAL阻垢率达到90%以上;在阻Ca3(PO4)2、Fe2O3垢方面,PAL表现出一定的阻垢作用,但整体阻垢效果不够突出,需要进一步改进。PAL具有优良的配伍性,针对CaSO4、Ca3(PO4)2、Fe2O3叁种垢型,PAL与HPMA、HEDP、ATMP的最佳复配比例分别为质量比3:1、2:1、1:2。复配产物的阻垢效果和稳定性明显优于单体,且具较高阻垢率。PAL的复配产物是一类可应用于高温、高钙(铁)浓度、水力停留时间长的用水系统的水处理剂。(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3-12-01)
李倩[3](2013)在《天冬氨酸—赖氨酸共聚物的抑垢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水体污染非常严重,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最关注的问题,研究合成新型水处理药剂成为解决水体污染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新型的绿色水处理药剂-聚天冬氨酸(PASP)的出现使得水处理药剂研究发展有了新的突破。聚天冬氨酸(PASP)具有优良的阻垢缓蚀性能和可生物降解性能。但在某些领域,它的阻垢性能与市场上应用广泛的一些有机磷阻垢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为拓宽它的应用领域,以提高其阻垢性能为目的的各种改性研究陆续进行,研究出了多种改性产品,但这些产品在改性过程中多数重视了提高新产品的阻垢性能,往往忽略了环境友好性,使得改性产品难以替代聚天冬氨酸投入使用。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天冬氨酸进行改性得到了天冬氨酸-赖氨酸共聚物(PAL),旨在提高共聚产物对CaCO3的阻垢效果。将新合成的共聚物(PAL)作为阻垢剂应用到循环冷却水系统中,考察了PAL的可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天冬氨酸-赖氨酸共聚物(PAL)是可生物降解的物质;并且PAL的可生物降解性随着赖氨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可以缩短被生物降解利用的潜伏期。同时,研究表明PAL的可生物降解性也随着水溶液中Cu2+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但是这种抑制作用不是呈线性关系的,可能存在一种称为“低剂量效应”的关系。通过与ATMP、HEDP、PBTCA和PAA等有机磷系阻垢剂进行可生物降解性的比较,得出PAL具有非常好的可生物降解性。为了能够提高天冬氨酸-赖氨酸共聚物(PAL)的应用环境,我们也探讨了在高盐分条件下CaCO3结晶动力学的变化,并得出阻垢剂浓度以及种类,pH值、温度、晶种含量等因素对动力学的影响趋势。研究表明,加入PAL,能够有效降低CaCO3的结晶速率常数。对于提高天冬氨酸-赖氨酸共聚物(PAL)类新型水处理药剂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3-12-01)
聚天冬氨酸赖氨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天冬氨酸(Polyaspartic acid,简称PASP)是一种生物高分子,兼具良好的阻垢能力、水溶性和可生物降解性。但受聚合物内部结构、官能团位置与数量的限制,聚天冬氨酸的综合阻垢性能不够突出。为了增强聚天冬氨酸的阻垢能力,本文选择L-天冬氨酸和赖氨酸作为共聚单体,在微波辐射的条件下对聚天冬氨酸进行改性研究,并对改性聚天冬氨酸的阻垢性能、配伍性进项行简单评价。本研究对环境友好型阻垢剂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首先,以赖氨酸(Lys)作为天冬氨酸(Asp)的共聚单体,用微波辐射替代传统加热,成功合成了天冬氨酸-赖氨酸共聚物(PAL)。该工艺是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KH2PO4为催化剂的反应体系。以PAID产率和PAL阻垢效果为评价指标,对反应体系及聚合条件进行优化时,综合考虑聚合反应中间产物—聚琥珀酰亚胺衍生物(polysuccinimide derivative,PSID)的产率和PAL的阻垢性能,确定n(Asp):n(Asp+Lys)=0.5,催化剂为KH2PO4,n(KH2PO4):n(Asp+Lys)=0.08,溶剂用量为16ml,微波时间10min,微波功率为1200w时所得共聚物对硫酸钙的阻垢效果最好,中间产物的产率在90%以上。为了明确该共聚反应的历程和微波作用,利用IR光谱和1H NMR、13C NMR谱对中间产物(PSID)和天冬氨酸-赖氨酸共聚物(PAL)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改性产物表现出共聚物的特征。为考察PAL作为阻垢剂的可行性,选择常见垢型硫酸钙、磷酸钙、叁氧化二铁,分别研究PAL对上述垢型阻垢效果,并考察PAL分子量、药剂投加量及水质条件对PAL阻垢效果的影响。通过静态阻垢试验对PAL对硫酸钙、磷酸钙、叁氧化二铁阻垢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并与PASP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以上叁种垢型,PAL在阻垢效果上好于PASP,在水质条件的影响下PAL相比于PASP表现的更稳定,赖氨酸的引入提高了其综合阻垢性能;在阻CaSO4垢方面,PAL浓度为10mg/L,Ca2+浓度3000mg/L时,PAL阻垢率达到90%以上;在阻Ca3(PO4)2、Fe2O3垢方面,PAL表现出一定的阻垢作用,但整体阻垢效果不够突出,需要进一步改进。PAL具有优良的配伍性,针对CaSO4、Ca3(PO4)2、Fe2O3叁种垢型,PAL与HPMA、HEDP、ATMP的最佳复配比例分别为质量比3:1、2:1、1:2。复配产物的阻垢效果和稳定性明显优于单体,且具较高阻垢率。PAL的复配产物是一类可应用于高温、高钙(铁)浓度、水力停留时间长的用水系统的水处理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天冬氨酸赖氨酸论文参考文献
[1].柳鑫华,周坤,韩婕,陈智慧,李慧娟.L-赖氨酸改性聚天冬氨酸的阻垢缓蚀性能与生物降解性[J].化工学报.2018
[2].王昕.天冬氨酸—赖氨酸共聚物的微波辐射合成及阻垢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3].李倩.天冬氨酸—赖氨酸共聚物的抑垢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