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极性移相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变换器,极性,逆变器,脉冲,环节,矩阵,电压。
单极性移相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汉鹏武,张代省,王思明[1](2013)在《双极性移相控制矩阵式高频链逆变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双向高频逆变器固有的电压冲击和开关损耗问题,采用一种双极性移相控制策略:前级H桥逆变器将直流电压调制成高频矩形波,然后由矩阵变换器解调成双极性SPWM波,经输出滤波后得到正弦波电压。在稳态下,用分析Buck变换器外特性的方法来分析单相矩阵式高频链逆变器的外部特性。通过软件仿真验证了此控制策略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低压电器》期刊2013年13期)
赵永涛,郑连清[2](2010)在《单极性移相控制矩阵式高频链逆变器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针对矩阵变换器的新型控制策略。通过将常规的SPWM波进行软化处理后,引入脉冲密度调制方式将软化的SPWM波与逆变桥生成的高频正负脉冲进行同步,对同步后的双极性高频脉冲信号分别进行正负极性调制,对调制后生成的软化同步高频脉冲信号进行逻辑处理后作为矩阵变换器功率开关管的驱动信号。此驱动信号可使矩阵变换器的开关管在移相全桥电路生成的电压凹槽处换相,实现了零电压换相。利用Saber软件对电路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0年03期)
肖站,国海峰[3](2010)在《双向电压源高频逆变器的单极性移相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双向电压源高频逆变器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单极性移相控制策略,即采用单极性单调制波的控制,高频变压器直流偏磁受到抑制,磁芯利用率高。阐述了全桥全波式高频逆变器主电路拓扑的工作原理,应用该策略可以实现变压器漏感能量和输出滤波电感电流的自然换流,周波变换器功率开关的ZVS工作。详细分析了逆变器在一个高频开关周期内的10个工作模态电路,讨论了关键电路参数的设计原则。进行了MTLAB仿真分析,其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实现了功率双向流动,变换效率高,周波变换器实现了ZVS换流,输出正弦电压波的正负对称性好,且易于工程实现。(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0年01期)
唐德炜,胡天友[4](2010)在《高频逆变器的单极性移相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分析了全桥桥式电压源型单极性双向移相高频链逆变环节的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降低周波变换器开关频率,减少开关损耗的控制方法。阐述了单极性移相控制策略进行,详细介绍了新的控制方法,分析了高频变压器原理及相关波形,最后设计了一台功率为3kVA的样机。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降低了开关频率且输出波形频谱特性好,周波变换器实现了低频零电压转换(ZVS),降低了器件开关损耗。(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0年01期)
胡欢,段善旭,包健刚,刘邦银,殷进军[5](2008)在《带漏感的单极性移相控制高频链逆变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详细分析了基于单极性移相控制的高频链逆变器在考虑变压器漏感时的高频变压器绕组端电压波形和半个开关周期内的开关过程。并分析了由变压器漏感带来的电压尖峰问题,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8-11-01)
陈道炼,张友军[6](2007)在《单极性移相控制高频脉冲交流环节逆变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深入分析研究了高频脉冲交流环节逆变器稳态原理特性与单极性移相控制策略。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逆变器平均模型,获得了输出电压、滤波电感电流、共同导通时间、单极性SPWM波占空比等关键电路参数的设计准则和逆变器的外特性曲线。原理试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这类逆变器具有电路拓扑简洁、两级功率变换(DC/HFAC/KFAC)、双向功率流、周波变换器实现了ZVS换流、单极性SPWM波等优点,包括全桥全波式、全桥桥式两种电路,前者适用于低压输出逆变场合,后者适用于高压输出逆变场合。(本文来源于《电源世界》期刊2007年02期)
宋海峰,陈道炼[7](2006)在《单极性移相控制双向电压源高频环节逆变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研究了双向电压源高频环节逆变器电路拓扑、单极性移相控制策略、高频变压器绕组端电压波形,以及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开关过程等关键问题;获得了共同导通时间、单极性SPWM波占空比、周波变换器换流重迭时间、高频变压器匝比、滤波电感电流、输出滤波电感和输出滤波电容等关键电路参数的设计准则。原理试验结果表明,这类逆变器具有电路拓扑简洁,两级功率变换(DC/HFAC/LFAC),双向功率流,周波变换器实现了ZVS换流,以及单极性SPWM波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06年04期)
宋海峰[8](2006)在《单极性移相控制双向电压源高频环节逆变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论述了DC/AC逆变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发展现状。基于正激Forward变换器的双向电压源型高频环节逆变器电路结构,由输入周波变换器、高频变压器、输出周波变换器、以及输入、输出滤波器构成;双向电压源高频环节逆变器电路拓扑族,包括推挽全波式、推挽桥式、半桥全波式、半桥桥式、全桥全波式、全桥桥式六种电路。以全桥桥式拓扑为例,论述了双向电压源型高频环节逆变器单极性移相控制的原理、逆变器在一个高频开关周期内的十二个工作模式及其等效电路;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逆变器平均模型,获得了这类逆变器的关键电路参数的设计准则和外特性曲线;分析了系统稳定性,并对逆变器高频环节原理进行了数学分析。设计的1kVA 270V±10%DC/115V400HzAC单极性移相控制双向电压源高频环节逆变器原理试验表明,这类逆变器具有高频电气隔离、电路拓扑简洁、两级功率变换(LFAC/HFAC/LFAC)、功率密度高、双向功率流、音频噪音低、变换效率高、网侧功率因数高等优点,为新一代高功率密度、高变换效率、低成本航空静止变流器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6-02-01)
李磊,陈道炼,张友军[9](2005)在《双极性移相控制高频脉冲交流环节逆变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入研究了高频脉冲交流环节逆变器电路拓扑族及其双极性移相控制策略。借助周波变换器换流重迭和输出滤波电感电流极性选择,该双极性移相控制策略实现了变压器漏感能量和滤波电感电流的自然换流;解决了这类逆变器固有的电压过冲和换流重迭期间周波变换器的环流现象;实现了逆变桥功率器件的ZVS开关和周波变换器功率器件的ZCS开关。仿真与原理试验结果均证实了这种双极性移相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05年05期)
陈道炼,张友军[10](2005)在《单极性移相控制高频脉冲交流环节逆变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入分析研究了高频脉冲交流环节逆变器稳态原理特性与单极性移相控制策略。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逆变器平均模型,获得了输出电压、滤波电感电流、共同导通时间、单极性SPWM 波占空比等关键电路参数的设计准则和逆变器的外特性曲线。原理试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这类逆变器具有电路拓扑简洁、两级功率变换(DC/HFAC/LFAC)、双向功率流、周波变换器实现了ZVS换流、单极性SPWM波等优点,包括全桥全波式、全桥桥式两种电路,前者适用于低压输出逆变场合,后者适用于高压输出逆变场合。(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应用》期刊2005年05期)
单极性移相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针对矩阵变换器的新型控制策略。通过将常规的SPWM波进行软化处理后,引入脉冲密度调制方式将软化的SPWM波与逆变桥生成的高频正负脉冲进行同步,对同步后的双极性高频脉冲信号分别进行正负极性调制,对调制后生成的软化同步高频脉冲信号进行逻辑处理后作为矩阵变换器功率开关管的驱动信号。此驱动信号可使矩阵变换器的开关管在移相全桥电路生成的电压凹槽处换相,实现了零电压换相。利用Saber软件对电路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极性移相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汉鹏武,张代省,王思明.双极性移相控制矩阵式高频链逆变器的研究[J].低压电器.2013
[2].赵永涛,郑连清.单极性移相控制矩阵式高频链逆变器控制方法[J].电源技术.2010
[3].肖站,国海峰.双向电压源高频逆变器的单极性移相控制策略[J].电源技术.2010
[4].唐德炜,胡天友.高频逆变器的单极性移相控制方法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0
[5].胡欢,段善旭,包健刚,刘邦银,殷进军.带漏感的单极性移相控制高频链逆变器的研究[C].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8
[6].陈道炼,张友军.单极性移相控制高频脉冲交流环节逆变器研究[J].电源世界.2007
[7].宋海峰,陈道炼.单极性移相控制双向电压源高频环节逆变器[J].电力电子技术.2006
[8].宋海峰.单极性移相控制双向电压源高频环节逆变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9].李磊,陈道炼,张友军.双极性移相控制高频脉冲交流环节逆变器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5
[10].陈道炼,张友军.单极性移相控制高频脉冲交流环节逆变器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