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美沙星在鲤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研究

洛美沙星在鲤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研究

彭玉芬[1]2004年在《洛美沙星在鲤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建立了洛美沙星在鲤鱼(Cyprinus carpio)血浆和可食用组织中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检测法,并对鲤鱼单剂量口灌洛美沙星(20mg/kg b.w)后在其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在皮肤、肌肉、肝胰脏组织中的残留进行了研究。采用紫外检测器,波长287nm;ODS Hypersil-C_(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甲醇/0.01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0.5mol/L四丁基溴化铵(15/85/4,V/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制样方法:取均质样品,加pH7.4磷酸盐缓冲液,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用氮气吹干,残渣用流动相溶解,正己烷去脂3次,高速离心后进样20μl。样品的最低检测限为0.05μg/ml(g),血浆中洛美沙星浓度在0.1-20μg/ml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形关系,线性方程为y=58796x-1277.8(r=0.9999);皮肤中洛美沙星浓度在0.1-10μg/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形关系,线性方程为y=55279x+629.64(r=0.9997);肌肉中洛美沙星浓度在0.1-10μg/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形关系,线性方程为y=47897x+1128.8(r=0.9999);肝胰脏中洛美沙星浓度在0.1-20μg/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形关系,线性方程为y=55533x+3532.9(r=0.9996)。洛美沙星在血浆和组织中,日内变异系数小于6%,日间小于12%;平均回收率大于75%。洛美沙星以20mg/kg体重单剂量口灌鲤鱼后,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动力学模型符合开放性有吸收二室模型,其表观分布容积(Vd/F)、吸收半衰期(t_(1/(2ka)))、分布半衰期(t_(1/(2α)))以及消除半衰期(t_(1/(2β)))分别为5.21L/kg、0.31h、1.02h、20.03h,其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10.92μg·h/ml。同时,于给药后第1、3、5、7、9、12天测定了鲤鱼皮肤、肌肉和肝胰脏中洛美沙星的残留,休药12天后,洛美沙星在各组织中均能检测到且残留均低于0.08μg/g,结果表明洛美沙星在鲤鱼体内消除缓慢,残留期较长,休药期不低于12天。

方之平, 彭玉芬, 操继跃, 潘黔生, 方友平[2]2005年在《洛美沙星在鲤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残留》文中研究指明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测定方法研究洛美沙星在鲤鱼 (Cyprinuscarpio)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洛美沙星以 2 0mg/kg体重单剂量口灌鲤鱼后 ,测定其血浆药物浓度 ,最低检测限为 0 0 5 μg/mL ,动力学模型符合开放性有吸收二室模型 ,药物动力学参数 :表观分布容积 (Vd/F)、吸收半衰期 (tl/ 2kα)、分布半衰期 (t1/ 2α)以及消除半衰期 (t1/ 2 β)分别为 5 2 1L/kg、 0 31h、 1 0 2h、 2 0 0 3h ,其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 110 92 μg·h/mL。以相同剂量单次口灌鲤鱼后 ,在不同的天数测定了鲤鱼皮肤、肌肉和肝胰脏中洛美沙星的残留 ,在给药 12天后 ,洛美沙星在各组织中均能检测到且残留均低于 0 0 8μg/g ,结果表明洛美沙星在鲤鱼体内消除缓慢、残留期较长 ,休药期不低于 12天。

参考文献:

[1]. 洛美沙星在鲤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研究[D]. 彭玉芬. 华中农业大学. 2004

[2]. 洛美沙星在鲤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残留[J]. 方之平, 彭玉芬, 操继跃, 潘黔生, 方友平. 淡水渔业. 2005

标签:;  ;  ;  ;  ;  

洛美沙星在鲤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