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生儿脐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新生儿,胎膜,粒细胞,乙型肝炎,血气,细胞,孕妇。
新生儿脐血论文文献综述
刘国辉,冯永瑜,段金武[1](2019)在《端卅区新生儿脐血G6p D定量检测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端卅区新生儿脐血G6pD定量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7,036例在我院进行分娩的活产新生儿,其中男婴3,804例,女婴3,232例,根据年份分为叁组,2016年组,2017年组和2018年组。对所有新生儿的脐血G6pD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叁组男婴、女婴G6pD缺乏率。结果叁组间男婴、女婴G6pD缺乏率均存在差异(P<0.05),男婴高于女婴(P<0.05)。结论端卅区新生儿G6pD缺乏的发生率较高,且男婴G6pD缺乏高于女婴,应引起临床的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心电图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吴慧红,李玉茹,赵君,刘晓东,黄岩[2](2019)在《纳布啡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新生儿脐血血气及乳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和乳酸的影响。方法 120例拟接受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进行镇痛,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进行镇痛。胎儿娩出后,取脐动脉血3 mL行血气分析和乳酸值测定。比较两组产妇的VAS镇痛评分、运动阻滞评分、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及乳酸结果。结果两组VAS镇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阻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及瘙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及乳酸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分娩镇痛且对新生儿脐动脉血及乳酸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9年18期)
王晓莹,栾海燕[3](2019)在《胎膜早破新生儿脐血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TREM-1、CD64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新生儿脐血单核细胞(MONO)和中性粒细胞(PMN)表面TREM-1及CD64的表达特点以及对新生儿感染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7年收治的40例胎膜早破新生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0例足月正常分娩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新生儿脐血MONO和PMN表面TREM-1及CD64的表达水平。结参照第4版《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根据新生儿是否发生早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统计分析两组上述检测指标的表达差异,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特征(ROC)计算新生儿脐血MONO和PMN表面TREM-1及CD64的表达水平对早期感染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计数(WBC)均较对照组高,早期新生儿感染率25. 00%(10/40)高于对照组6. 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新生儿脐血MONO、PMN表面TREM-1、CD64表达分别较对照组高,早期新生儿感染组脐血MONO和PMN表面TREM-1、CD64表达分别较未感染组显着偏高(P<0. 05); ROC曲线分析显示,新生儿脐血MONO表面TREM-1、CD64和PMN表面TREM-1、CD6表达预测早期新生儿感染AUC分别为0. 768、0. 812、0. 736、0. 717 (AUC均>0. 7),Cut-off依次为8. 61、5. 32、7. 49、1. 63。结论胎膜早破时新生儿脐血MONO和PMN表面TREM-1、CD64表达异常偏高,新生儿娩出后加强其临床检测,对早期新生儿感染具有显着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18期)
周建波,周凌君,汪洪友[4](2019)在《新生儿脐血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对胎膜早破感染预测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单核细胞(MONO)和中性粒细胞(PMN)对胎膜早破(PROM)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滨海县人民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40例PROM新生儿,设为PROM组;选取同期30例足月正常分娩新生儿,设为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新生儿脐血MONO、PMN表面TREM-1及CD64的表达水平。根据新生儿是否发生早期感染分为感染组(n=12)和未感染组(n=58),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表达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新生儿脐血MONO和PMN表面TREM-1及CD64的表达水平对早期感染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正常组新生儿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均显着高于PROM组(P<0.05)。正常组感染率25.0%(10/40),高于PROM组的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新生儿脐血MONO和PMN表面TREM-1、CD64表达均高于PROM组(P<0.05)。感染组新生儿脐血MONO和PMN表面TREM-1、CD64表达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脐血MONO表面TREM-1平均荧光强度(MFZ)比值、CD64 MFI比值、PMN表面TREM-1 MFI比值和CD64 MFI比值均可预测早期新生儿感染。结论 PROM新生儿脐血MONO和PMN表面TREM-1、CD64表达异常偏高,新生儿娩出后加强其临床检测,对早期新生儿感染具有显着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李大众,秦新蕾,王宇为,陈迎秀[5](2019)在《足月分娩产妇妊娠期Hb A1c水平与新生儿脐血IGF-1水平和出生体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足月分娩产妇妊娠期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与新生儿脐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水平和出生体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108例足月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产妇妊娠期的不同糖代谢状态,分为糖耐量正常的NGT组64例、糖耐量减低的IGT组28例和妊娠期糖尿病的GDM组16例,比较3组产妇Hb A1c水平、新生儿脐血IGF-1水平和出生体质量等临床资料间的差异,应用直线回归分析Hb A1c水平与新生儿脐血IGF-1水平和出生体质量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应用Hb A1c水平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结果与NGT组相比,IGT组、GDM组产妇的血糖水平和Hb A1c水平显着升高(P<0. 05); IGT组和或GDM组的新生儿体质量、脐血IGF-1水平、新生巨大儿发生率、宫内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显着升高(P<0. 05);直线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Hb A1c水平与母体的空腹血糖和75 g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后2 h血糖,以及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和脐血IGF-1水平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与新生儿的血糖呈负相关(P<0. 05); ROC曲线显示,应用妊娠期Hb A1c水平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较高,AUC为0. 911 (0. 843~0. 980,P=0. 000),以ROC曲线的最佳截点Hb A1c≥6. 21%作为预测指标。结论足月分娩产妇妊娠期Hb A1c水平与新生儿脐血IGF-1水平和出生体质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Hb A1c≥6. 21%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15期)
任常军,王萌萌,赵瑞,刘志国,朱舒[6](2019)在《新生儿脐血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与HB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M、IgG、IgA的表达水平与新生儿免疫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新生儿脐血中HBV-DNA(Hepatitis B Virus-DNA)及乙肝五项的结果,将研究对象中感染HBV(Hepatitis B Virus)的17例作为宫内感染组,未感染的58例作为宫内未感染组,并选择同期正常孕妇分娩的新生儿43例作为对照组,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新生儿脐血中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IgM、IgG、IgA的表达水平。分析3组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IgM、IgG、IgA的百分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BV宫内感染组新生儿脐血中的CD3+、CD4+阳性率低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P <0.05);CD8+阳性率显着高于HBV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P <0.05);HBV宫内感染组新生儿脐血中的IgM阳性率高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P <0.05);IgA、IgG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感染HBV的新生儿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使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不能很好的清除病原;新生儿宫内感染HBV后,IgM较前升高,提示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会产生抗体来进行自我保护;IgA、IgG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则提示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本文来源于《中国误诊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张淑仪,黄素然[7](2019)在《孕妇与新生儿脐血及对应儿童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孕妇、新生儿和对应儿童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对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某院妇产科收治的孕妇、新生儿和对应儿童60例,利用自动酶免仪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试剂盒(HBV)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对比分析。结果:HBV标志物的常见9种组合中,HBsAg阳性模式对应的垂直传播率为46.15%;孕妇的HBsAg阳性率为43.33%,新生儿脐带血为38.3%,对应儿童为20%,叁者呈现HBsAg阳性率递减趋势(P<0.05);孕妇HBeAg阳性率为51.7%,新生儿脐带血为38.3%,对应儿童为25%,叁者呈现HBeAg阳性率递减趋势,并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孕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干预、新生儿和对应儿童的抗病毒治疗,以及乙型肝炎防治宣传,可以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李军红,冯科,梁小娟,周静[8](2019)在《新生儿脐血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新生儿脐血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方法纳入1 460例新生儿,其孕母产前未行筛查或为未行产前诊断的高危孕妇。收集新生儿脐带血,均进行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标本并分析核型。结果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28例,检出率为1. 92%,其中常染色体异常19例,检出率为1. 30%,检出性染色体异常9例,检出率为0. 62%。常染色体异常包括数目异常8例(检出率为0. 55%)、结构异常11例(检出率为0. 70%)。检出染色体多态性54例,检出率为3. 70%。结论妊娠期未行产前诊断的高危孕妇,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较高,这类病例应行新生儿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早期干预和治疗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提高人口素质。(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吴慧捷[9](2019)在《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在胎儿窘迫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在胎儿窘迫预后中的诊断特异性及临床应用,为新生儿抢救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减少新生儿死亡率及脑瘫儿的发生。方法:采取大样本回顾性分析,纳入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产科2012年05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期间分娩的5862例孕妇中,随机选取100例产前诊断为急性胎儿窘迫患者,设为观察组一;随机选取100例为产前诊断为慢性胎儿窘迫患者设为观察组二;随机选取100例单胎、无胎儿窘迫孕妇设为对照组;这叁组研究对象在孕妇的年龄、孕产次、分娩时的孕周及胎儿的性别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叁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均在未建立自主呼吸前抽取脐动脉血、及时测血气分析并同时进行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5分钟、10分钟Apgar评分,记录叁组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值及Apgar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对照组与胎儿窘迫组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比例分别为2.00%和20.50%。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儿窘迫是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OR=12.29,P=0.001),胎儿窘迫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正常范围波动在7.16~7.39,BE正常范围波动在8.25~1.67mmol/L,HCO_3~-正常范围波动在15.60~30.70 mEq/L。3.脐动脉血气分析诊断新生儿窒息的特异度为251/257*100%=97.7%,灵敏度为35/43*100%=81.40%;Apgar评分诊断新生儿窒息的特异度为250/257*100%=97.3%,灵敏度为30/43*100%=69.77%。4.慢性胎儿窘迫组与急性胎儿窘迫组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比例分别为28.00%和13.00%,组间差异分析得出P=0.009,二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5.慢性胎儿窘迫组发生新生儿轻度窒息1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18例,急性胎儿窘迫组新生儿轻度窒息1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2例,χ~2值为8.497,P=0.004,在窒息分度中,观察组一及观察组二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6.观察组一、观察组二及对照组新生儿血气分析指标组间比较发现,叁组间的pH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5);两两组间比较发现,慢性胎儿窘迫组(P<0.0001)的p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其他两两比较没有显着差异。叁组间的BE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1);两两组间比较发现,慢性胎儿窘迫组(P=0.002)的BE水平低于对照组与急性胎儿窘迫组(P<0.0001),而对照组与急性胎儿窘迫组间的BE水平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1.000)。此外,PCO_2和PO_2在叁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1.胎儿窘迫是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胎儿窘迫组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风险是对照组的12.29倍;2.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新生儿正常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与国内指南报道一致,故在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指标上不存在少数民族的地区差异性。3.脐动脉血气分析相对于单用Apgar评分而言,诊断新生儿窒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故建议使用脐动脉血气分析来对新生儿窒息进行常规诊断。4.慢性胎儿窘迫组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比例高于急性胎儿窘迫组,建议临床上对慢性胎儿窘迫做好更充分的新生儿救治准备。5.慢性胎儿窘迫导致重度新生儿窒息比例明显高于急性胎儿窘迫组,对其预后影响性更大,因此对于具有慢性胎儿窘迫史的新生儿一定要注意脐血血气指标,必要时需在新生儿科进行观察。6.慢性胎儿窘迫组的pH及B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急性胎儿窘迫组与对照组的pH及BE比较均无显着差异;提示慢性胎儿窘迫更易出现酸中毒,而急性胎儿窘迫若尽早纠正病因、尽快终止妊娠,与正常无胎儿窘迫组预后无明显差异。PCO_2和PO_2在叁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大学》期刊2019-06-30)
吴尔,陈少玉,鲁丽容,黄华容[10](2019)在《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水痘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水痘抗体水平关联,为育龄期女性及新生儿防御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5月产科接收的待产孕妇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孕妇外周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各5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VZV特异性IgG水平,以GMC≥100mIU/mL为阳性。结果 20~30岁与> 30岁孕妇GMC阳性率及GM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20~30岁与> 30岁孕妇分娩新生儿肚脐血GMC阳性率及GM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不同水痘疫苗接种史孕妇及新生儿的GMC阳性率及GMC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水痘疫苗接种2次> 1次> 0次,P <0.05;伴水痘史孕妇GMC浓度显着高于不伴水痘史孕妇,P <0.05;伴水痘史孕妇分娩新生儿GMC浓度及阳性率显着高于不伴水痘史孕妇分娩新生儿,P <0.05;孕妇血清GMC浓度与新生儿脐血GMC浓度呈显着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577,P=0.001。结论孕妇血清GMC抗体及新生儿脐血GMC抗体水平与分娩年龄无关,与水痘疫苗接种史、孕妇水痘史有关,且新生儿脐血GMC水平与孕妇血清GMC水平呈正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新生儿脐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和乳酸的影响。方法 120例拟接受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进行镇痛,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进行镇痛。胎儿娩出后,取脐动脉血3 mL行血气分析和乳酸值测定。比较两组产妇的VAS镇痛评分、运动阻滞评分、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及乳酸结果。结果两组VAS镇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阻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及瘙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及乳酸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分娩镇痛且对新生儿脐动脉血及乳酸无明显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生儿脐血论文参考文献
[1].刘国辉,冯永瑜,段金武.端卅区新生儿脐血G6pD定量检测结果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
[2].吴慧红,李玉茹,赵君,刘晓东,黄岩.纳布啡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新生儿脐血血气及乳酸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9
[3].王晓莹,栾海燕.胎膜早破新生儿脐血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TREM-1、CD64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9
[4].周建波,周凌君,汪洪友.新生儿脐血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对胎膜早破感染预测价值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9
[5].李大众,秦新蕾,王宇为,陈迎秀.足月分娩产妇妊娠期HbA1c水平与新生儿脐血IGF-1水平和出生体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9
[6].任常军,王萌萌,赵瑞,刘志国,朱舒.新生儿脐血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与HB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9
[7].张淑仪,黄素然.孕妇与新生儿脐血及对应儿童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对比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8].李军红,冯科,梁小娟,周静.新生儿脐血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分析[J].广西医学.2019
[9].吴慧捷.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在胎儿窘迫预后中的临床应用[D].湖北民族大学.2019
[10].吴尔,陈少玉,鲁丽容,黄华容.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水痘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