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品位黄铜矿论文_徐祥彬,郑艳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品位黄铜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铜矿,品位,细菌,磁场,生物,亚铁,种群。

低品位黄铜矿论文文献综述

徐祥彬,郑艳平[1](2012)在《我国细菌浸出低品位黄铜矿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浸矿细菌的选育、浸矿细菌吸附矿物研究、细菌浸矿过程研究及细菌浸铜工艺学研究4个方面,简要概括当前细菌浸铜的研究现状。(本文来源于《有色矿冶》期刊2012年03期)

刘代云,魏振东,华美,刘慧勇[2](2010)在《低品位黄铜矿在嗜热布氏酸菌下的循环伏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解液中含与不含布氏酸菌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黄铜矿-碳糊电极与电解液之间的电化学行为,并探讨了温度、阴极电位、Fe2+和Cu2+对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品位黄铜矿在0.45V出现生成多硫化合物的氧化峰,在?0.25和?0.43V出现生成Cu5FeS4和Cu2S的还原峰.温度升高促进黄铜矿氧化分解,65℃时的峰电流为35℃时的2倍.添加适量Fe2+和Cu2+能促进黄铜矿的氧化分解.(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田野[3](2010)在《不同温度下几株主要浸矿菌浸出低品位黄铜矿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大部分铜矿是低品位黄铜矿,生物冶金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来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方法,特别适于处理贫矿与废矿,并具有成本低、投入小、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等突出优点。有研究表明在影响细菌浸出黄铜矿的各种因素中,温度是影响浸出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分析混合细菌在浸出黄铜矿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并分析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混合细菌浸出黄铜矿过程中细菌浓度、Fe2+氧化率和金属浸出率的相互关系。论文首先对A.ferrooxidans F1, L.ferriphilum YSK, At. thiooxodans A01, At.caldus S1, Acidiphillum spp DX1-1, F.thermophilum L1, A.brierleyi, Sulfol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 S.t八株重要浸矿菌设计特异性探针,并对其特异性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用基于16sRNA、gyrb以及功能基因的基因拷贝数的Real-time PCR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分析混合菌浸出黄铜矿过程中群落的动态变化。其次,论文对几株主要浸矿菌在不同温度下浸出低品位黄铜矿的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浸出率亦越高,30℃(32.7%),40℃(40.1%)浸矿体系浸出率比较低,50℃(71.2%),60℃(96.7%)浸矿体系的浸出率显着提高。但是在40℃以下时,温度的上升对于黄铜矿的浸出率影响不大,在50℃以上时黄铜矿的浸出率为78.0%,比40℃时提高了37.9%,这可能与黄铜矿较高的晶格能有关,温度越高破坏晶格能的能量便越大,黄铜矿此时更易浸出。论文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浸矿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0℃与40℃的浸矿优势菌株是L.ferriphilum YSK、At. thiooxodans A01等自养菌,50℃与60℃的浸矿优势菌是F.thermophilum L1、A.brierley、 Sulfolbacillusthermosul fidooxida S.t等兼性菌。在浸矿过程中温度越低群落组成越复杂,前期的群落组成比后期要复杂,温度越高,浸矿时间越长群落组成越单一。论文最后研究了酵母粉对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浸矿体系加入酵母粉能够促进兼性菌的生长,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自养菌的生长,使得群落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对于黄铜矿浸出率有比较大的影响。从对照实验来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浸出率,其中以40℃与50℃的浸矿体系最为显着,40℃浸矿体系加入酵母粉浸出率提高了9.7%,50℃浸矿体系加入酵母粉浸出率提高了6.8%。(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0-05-01)

汪模辉,袁源,陈文,王建伟,祝丽丽[4](2010)在《低品位黄铜矿的磁场强化细菌浸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品位黄铜矿进行了磁场强化细菌浸出实验研究。重点研究了磁场对细菌生长和细菌浸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磁化处理后的培养基能促进细菌的生长繁殖,提高其氧化活性,用于浸矿试验,提高了低品位黄铜矿中铜和铁的浸出率。磁场强化细菌浸出的可能机理是通过改变水的结构,促进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提高矿石成分的溶解性,增强细菌细胞生物膜的穿透性。(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周媛,黄晓婷,黄桂海,白晓波,唐咸来[5](2008)在《微紫青霉菌菌株GXCR对低品位黄铜矿中的Cu和Fe的生物淋滤及其淋滤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Penicillium janthinellum菌株GXCR对低品位黄铜矿中的Cu和Fe的生物淋滤浸出。结果表明摇浸淋滤效率优于静置浸没淋滤效率,对Cu的淋滤浸出效果最佳;在添加最佳碳源(10%蔗糖,W/V)、氮源(1.5%NaNO3,W/V)、摇浸淋滤和最佳条件组合(淋滤培养基初始pH 6.0,矿石大小200目,矿石浓度5%(W/V)和初始接种菌量3.0×105分生孢子/mL)时,Cu的浸出率达到87.31%(W/W);摇浸淋滤时影响Cu的生物浸出的主要因素是淋滤培养基初始pH(F>F0.05);对Cu和Fe淋滤起主要作用的有机酸分别是柠檬酸和草酸;浸没淋滤效率低是与柠檬酸和草酸产量低有关;GXCR的生物淋滤机制有2种:柠檬酸和草酸的生化作用和菌体附着生长所产生机械压力对矿石的破碎作用。(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11期)

邹平,张文彬,林连兵,张兰兰,雷霆[6](2008)在《以黄铜矿为主的低品位硫化铜矿生物浸出体系中的细菌优势菌群》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以黄铜矿为主的低品位硫化铜矿中温硫杆菌生物浸矿体系的细菌优势菌群的研究,探讨了黄铜矿的细菌作用机理.采用9K培养基从细菌浸出矿浆中分离出了14株中温硫杆菌,其浸矿能力都弱于分离前的自然混菌菌种,在浸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混菌群落中各菌株之间存在着协同效应.从上述菌株中随机挑选出氧化浸出能力有较大差异的YK8,YK12和YK14进行了16SrDNA克隆测序分析,显示它们与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的同源性均达到99%,为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由此说明该浸矿体系的优势菌群为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细菌氧化作用机理以直接作用为主.各纯菌株对Fe2+的氧化率存在较大差异,对菌浸矿浆用不同能源诱导培养后的混菌浸矿能力有显着变化.(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袁源[7](2008)在《稳恒磁场强化细菌浸出低品位黄铜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低品位黄铜矿的细菌(主要是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及稳恒磁场强化浸出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浸矿细菌的生长条件、浸矿条件以及稳恒磁场对细菌生长和细菌浸矿的影响,并根据磁化处理水和溶液的研究报道和相关理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稳恒磁场强化细菌浸出黄铜矿的机理。为了得到研究工作所需的稳恒磁场,本文设计长直螺线管为稳恒磁场发生装置,直流稳压稳流电源为其提供工作电流。该装置的技术指标为:磁感应强度在0~20mT连续可变,均匀区785cm~3,均匀度10%。通过高斯表测定,装置的磁感应强度与电流强度的线性关系良好,保证了磁化过程中磁感应强度的准确性。研究了温度、pH、培养基中Cu~(2+)浓度对细菌氧化亚铁能力的影响。本试验中细菌的最佳生长条件是:温度30℃,培养基pH2.0,培养基中的Cu~(2+)低于1.00g·L~(-1)。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细菌进行矿样的适应性驯化培养,细菌逐渐适应以低品位黄铜矿矿样作为其生长的培养基,以利于后续浸矿的需要。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浸矿条件进行优化。由试验结果可知,在矿浆浓度5%、细菌接种量10%、pH=2.0时,可以得到最佳的铜浸出率。有菌浸出和无菌浸出的试验对比,经过30天的摇瓶浸出,有菌和无菌的铜最终浸出率分别为16.35%和5.73%,说明有菌浸出效果明显。通过浸出反应热力学计算分析可知,无菌条件下的化学浸出反应不能自发进行,而在细菌浸出体系中,浸出反应能够顺利地进行。对细菌浸出低品位黄铜矿进行稳恒磁场强化研究,结果表明磁化处理后的培养基能促进细菌的生长繁殖,提高其氧化活性,最佳的磁化处理条件是磁感应强度8mT,磁化处理时间30min。进一步进行浸矿试验,浸出30天,无磁化处理的细菌浸矿,铜和铁的最高浸出率分别为16.35%和21.79%;磁化处理后浸矿,铜和铁的最高浸出率分别提高到21.56%和26.19%。随着磁感应强度的增大,铜的浸出率逐渐升高,但是,当磁感应强度大于8mT时,铜的浸出率变化不再明显,浸出效果并不随磁化作用的增强而继续增大。磁场强化细菌浸出的可能机理是通过磁场改变水的结构,促进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提高矿石成分的溶解性,增强细菌细胞生物膜的穿透性。(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王建伟[8](2008)在《混合细菌及紫外诱变对低品位黄铜矿浸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物冶金技术的不断发展,浸矿中起主要作用的各浸矿菌成为了研究的重点。由于各菌株对亚铁离子、元素硫及其它金属离子的作用不同,混合菌株具有优势互补作用,因而混合细菌浸矿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氧化亚铁硫杆菌(T.f)是浸矿的主导菌种,在一定条件下,中等嗜热菌(T.a)能增强T.f菌的浸矿作用。本文从酸性温泉中选育出中等嗜热菌进行了初步的生理研究,确定培养基为9K+胰蛋白胨。将T.f菌和T.a菌混合得混合菌T.m,对其混合条件进行研究,用紫外线对细菌诱变、再辅以化学药剂的复合诱变,得出以下结论:T.f菌和T.a菌最佳混合比例为1:2;紫外诱变时间为120s、间距30cm,低温处理有利于诱变正突变的形成;复合诱变亚硝酸钠处理时间10min效果最好。在黄铜矿的细菌浸出实验中,通过正交实验优选了T.f菌和T.m菌的浸矿条件,比较了单一菌和混合菌浸出效果的差异,以及紫外诱变和复合诱变前后浸出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T.f菌浸矿条件为矿浆浓度5%,接种量10%,pH值2.0,温度30℃;T.m菌浸矿矿浆浓度10%,接种量5%,pH值2.0,温度30℃。T.f菌诱变前后铜浸出率为14.65和20.14%,后者提高了大约38%;T.m菌诱变前后铜浸出率分别为18.25%和25.72%,后者提高了约40%。复合诱变较单一紫外诱变T.f菌和T.m菌对铜浸出率变化不大,但能有效的降低正突变修复率。(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祝丽丽[9](2008)在《微波和磁场强化细菌浸出低品位黄铜矿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扼要评述了为提高黄铜矿的浸出率,可以施加的许多微生物强化浸出方法如:添加银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赤铁矿、外加电压、应用磁场、超声波预处理等。重点论述了微波技术在矿物处理和冶金过程中应用的现状及其在提升冶金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最后,论述了微生物湿法冶金的发展方向。考察了在pH值为2.0的条件下,不同的接种量、矿浆浓度和铁含量的培养基下黄铜矿中铜的生物浸出率。通过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表明对极差的影响:矿浆浓度影响最大,培养基、接种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基本接近。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矿浆浓度的影响是高度显着的。同时结合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浸矿的最佳条件:矿浆浓度5%、无铁的9K培养基、接种量为10%。采用微波或磁场强化后的水配制培养基,发现在强化后培养基中细菌的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微波的作用较明显,效果较磁场好。对于微波相对而言,微波炉中间档位长时间和较高档位短时间处理的水对细菌活性的提高效果较好。另外微波加热与体积有关,表现为对渗透深度的影响。所以处理水时所用容器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经磁化半小时处理后的水配制的培养基能够提高T.f菌的活性。磁化一小时的浸矿效率却不如半小时的好。在最佳的浸出条件下研究了黄铜矿的生物强化浸出,采用微波和磁场强化后的水配制培养基,发现在强化后培养基中细菌对黄铜矿的浸出率比普通培养基中的高,最后比较了微波和磁场联合的情况下二次强化后与普通条件下的细菌浸矿效果。大体上与细菌强化的强弱顺序一致。联合作用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由于本试验所用的强化方法只是针对培养基用水的处理,不影响其它化学强化的施用,且对其它矿物的细菌浸矿也具有参考价值。此种微生物强化浸出方法具有对环境危害小、投资少、能耗低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陈隆玉[10](2008)在《纯的和混合的生物浸出菌株在低品位黄铜矿矿石上的生长及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Minerals Engineering》2008年21卷第1期刊登J.J.Plumb等人的文章,介绍了对纯的和混合的生物浸出菌株在低品位黄铜矿矿石上的生长及活性的研究结果。用在单一化学合成培养基中生长的生物浸出菌株,对铁和硫的氧化动力学已进行了详细研(本文来源于《铀矿冶》期刊2008年01期)

低品位黄铜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解液中含与不含布氏酸菌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黄铜矿-碳糊电极与电解液之间的电化学行为,并探讨了温度、阴极电位、Fe2+和Cu2+对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品位黄铜矿在0.45V出现生成多硫化合物的氧化峰,在?0.25和?0.43V出现生成Cu5FeS4和Cu2S的还原峰.温度升高促进黄铜矿氧化分解,65℃时的峰电流为35℃时的2倍.添加适量Fe2+和Cu2+能促进黄铜矿的氧化分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品位黄铜矿论文参考文献

[1].徐祥彬,郑艳平.我国细菌浸出低品位黄铜矿研究现状[J].有色矿冶.2012

[2].刘代云,魏振东,华美,刘慧勇.低品位黄铜矿在嗜热布氏酸菌下的循环伏安分析[J].过程工程学报.2010

[3].田野.不同温度下几株主要浸矿菌浸出低品位黄铜矿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

[4].汪模辉,袁源,陈文,王建伟,祝丽丽.低品位黄铜矿的磁场强化细菌浸出[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5].周媛,黄晓婷,黄桂海,白晓波,唐咸来.微紫青霉菌菌株GXCR对低品位黄铜矿中的Cu和Fe的生物淋滤及其淋滤机制[J].生物工程学报.2008

[6].邹平,张文彬,林连兵,张兰兰,雷霆.以黄铜矿为主的低品位硫化铜矿生物浸出体系中的细菌优势菌群[J].过程工程学报.2008

[7].袁源.稳恒磁场强化细菌浸出低品位黄铜矿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

[8].王建伟.混合细菌及紫外诱变对低品位黄铜矿浸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

[9].祝丽丽.微波和磁场强化细菌浸出低品位黄铜矿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

[10].陈隆玉.纯的和混合的生物浸出菌株在低品位黄铜矿矿石上的生长及活性[J].铀矿冶.2008

论文知识图

弧环境斑岩型矿床火山-岩浆系统的典型...不同T.f菌对低品位黄铜矿的浸出...银离子浓度对细菌浸铁的效应

标签:;  ;  ;  ;  ;  ;  ;  

低品位黄铜矿论文_徐祥彬,郑艳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