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控释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体外,系统,纳米,阿霉素,药物,给药,黄连素。
控释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佩瑶,黄月英,李传灵,卞俊[1](2019)在《微凝胶的制备及其在药物缓控释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凝胶是一种具有分子内交联网状结构,粒径在0.1~100μm之间的功能性聚合物,具有粒径小、载药量高、环境响应性灵敏、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在药物缓控释系统中的应用具有独特优势。笔者在查阅近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微凝胶的基本特性、制备方法、制备材料及在药物缓控释系统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药学实践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林艳[2](2019)在《缓控释非胃肠道给药系统的体外加速释放方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长效缓控释非胃肠道给药系统由于具有减少给药频率、提高药效、降低药物副作用和增加患者的顺应性等传统给药系统不能比拟的优势,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引起广泛关注和应用。对于缓控释非胃肠道给药系统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来说,监测其体外的实时释放需要耗费数周乃至数月的时间,因此建立适当的体外加速释药方法是保证其质量、特性以及各批次间稳定性的关键步骤。文章对缓控释非胃肠道给药系统的体外加速释放的不同方法,如温度、pH值、添加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药物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王清会[3](2019)在《双向“归巢式”pH/酶响应的纳米控释系统的构建及其肿瘤化疗—免疫治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将化疗药物和免疫治疗剂分别精准递送至不同的靶细胞内发挥各自疗效,同时避免化疗药对巨噬细胞的杀伤,本文构建了双向“归巢”pH/酶响应的双载药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然后对其响应特性、体内外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表型重塑、抗肿瘤活性及抗转移能力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方法:(1)纳米系统的构建与表征首先利用重链去铁蛋白(HFn)酸响应自组装的特性,将化疗药阿霉素(DOX)装载于蛋白笼内,形成DOX@HFn纳米粒;然后通过薄膜分散法合成荷载白藜芦醇(Res)的半乳糖苷功能化的两性离子脂质体Res@PGZL;最后将DOX@HFn纳米粒通过酰胺键连接在Res@PGZL表面得到DOX@HFn-PGZL@Res纳米控释系统。通过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等对纳米系统进行结构表征;采用激光纳米粒度仪和透射电镜(TEM)等考察系统的粒径电位及形态特征。(2)体外双响应特性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和透射电镜考察该递药系统对MMP的酶响应性,确定其在MMP的存在下分离为DOX@HFn和Res@GZL两荷药载体的能力;不同pH条件下,考察DOX和Res的体外酸响应控释特性。(3)体外TAM表型重塑、抗肿瘤活性及抗转移研究采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摄取实验,分别考察DOX@HFn对4T1乳腺癌细胞,Res@GZL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的特异靶向性;采用ELISA试剂盒和Western blot分析Res@GZL对M2表型重塑的情况;此外,通过MTT法考察空白载体的生物相容性及该递送系统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效果;该系统的体外抗转移能力通过划痕和Transwell等实验方法进行研究。(4)体内靶向性及抗肿瘤活性研究以IR783荧光标记该系统,通过小鼠活体荧光成像仪研究游离IR783及IR783@HFn-PGZL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以荷4T1乳腺癌的BALB/c雌性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肿瘤体积变化、HE染色病理切片及Tunel染色等结果分析该递送系统的抗肿瘤效果及毒副作用。(5)体内抗转移研究同样地,以BALB/c雌性小鼠分别构建荷4T1乳腺癌的转移预防模型和已形成转移的模型,通过肺组织的转移结节及肺病理切片考察该纳米系统的体内抗转移效果。结果:通过激光纳米粒度仪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该DOX@HFn-PGZL@Res纳米系统呈球形,粒径约130nm,电位约-15mV。HPLC及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该双载药纳米系统可响应MMP2而分离为DOX@HFn和Res@GZL纳米粒。体外释药结果表明,与正常生理条件相比,DOX在肿瘤细胞内(Res在M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溶酶体内)酸性条件下的释药率明显增高。此外,体外细胞实验表明DOX@HFn和Res@GZL分别通过癌细胞表面的转铁蛋白受体1和M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面的半乳糖受体而对其各自的靶细胞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可避免化疗药对巨噬细胞的损伤;空白载体安全无毒,DOX@HFn-PGZL@Res组对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体内活体成像结果显示,该系统在肿瘤组织的积累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具有较强的肿瘤靶向性。体内药效学和抗转移结果表明DOX@HFn-PGZL@Res联合化疗和免疫治疗,显着抑制了肿瘤生长及转移而对正常组织几乎无毒性。另一方面,体内外M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重塑的实验结果也显示Res@GZL可成功复极化M2型为M1-型,改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发挥积极的免疫应答。结论:本课题制备的DOX@HFn-PGZL@Res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同时荷载化疗药和免疫治疗剂,并在肿瘤组织响应MMP2原位分离,双向识别癌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改善免疫抑制,联合化疗和免疫治疗高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刘荣,周杰,郭兆元,任静[4](2019)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药物缓控释系统影响药物释放因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载体易于调控的结构对于药物实现缓控释放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孔尺寸、孔的连通性、介孔材料表面性质及壳层厚度几个方面综述影响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药物释放速率的主要因素。最后,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结构调控释药方面对纳米药物药效提高的前景做了展望。本释药技术对抗生素新型制剂研发具有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高扬,李佳璞,杨来侠,徐超,董贵荣[5](2018)在《可降解药物控释系统的药物扩散系数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药物的长期稳定释放并提高药物利用率,提出了一种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为载药基体的新型植入式药物控释系统。该药物控释系统可埋植在病灶附近进行长期释药,在药物释放结束后药物载体自然降解。为研究该药物控释系统的释药性能,建立其药物释放模型、模拟释药过程是有效方法之一,但在建立药物释放模型过程中,不断降解的PLGA材料特性难以量化。文中提出了一种使用扩散系数来表征PLGA材料的降解溶蚀程度的方法,在37℃下使用生理盐水模拟体液,对50/50、65/35及75/25叁种单体比例的PLGA材料进行吸水实验和降解实验,并制备全封装药物控释系统进行了体外释药实验。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并基于物质守恒与传递定理,推导了封装药物在PLGA载药基体中释放时扩散系数的分段表达函数。基于该扩散系数表达函数,建立了药物通过该给药系统释放的有限元模型;使用有限元模型模拟药物的释放过程,并将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该药物控释系统体外释药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药物控释系统累积释药量呈线性变化,有限元模型模拟结果与体外释药实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药物在PLGA材料中扩散系数分段表达式及有限元释药模型的正确性。该研究为后期建立药物释放的解析模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文胜武,张斌,谭绍早[6](2018)在《石墨烯基控释给药系统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海藻酸钠(ALG)对氧化石墨烯(GO)功能化修饰得到海藻酸钠接枝氧化石墨烯载体(ALG‐GO),最后通过负载5‐FU构建了负载抗菌药5‐FU的海藻酸钠接枝氧化石墨烯载体控释给药系统5‐FU/ALG‐GO。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红外光谱法(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透射电镜法(TEM)、扫描电镜法(SEM)、紫外可见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表征了ALG‐GO和5‐FU/ALG‐GO的组成结构,并研究了5‐FU/ALG‐GO的释药性能。研究结果发现:海藻酸钠成功接枝在氧化石墨烯上;ALG‐GO对5‐FU的载药效果良好;5‐FU/ALG‐GO的体外和体内释放实验表现出良好的缓释性和pH敏感性,其在胃部和小肠中的释放量很少,通过灌胃给药可以有效地运送药物,实现了长效控释效果。(本文来源于《2018(第3届)抗菌科学与技术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24)
孟戎茜,李巧玲,晋日亚[7](2018)在《TiO_2纳米结构作为载体在药物缓控释传递系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TiO_2纳米结构以其生物相容性好、机械强度高、耐热耐腐蚀等优点,在药物缓控释传递系统载体应用方面引起广泛关注。结合近几年研究报道,本文将单一和功能化TiO_2纳米结构作为药物缓控释载体进行分类,简述了制备方法、结构表征、载药方法、释药机理等,分析了功能化TiO_2纳米结构修饰结合外界刺激响应在药物缓控释系统的应用。结果表明,相比单一结构,功能化修饰后的TiO_2纳米结构具有载药率高、缓控释效果明显、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功能化修饰结合外界刺激响应,进一步提升药物缓控释效果;而相比单一和双重刺激响应,多重刺激响应能够更好地实现局部靶向释药。最后预测该纳米结构作为药物缓控释传递系统载体的研究发展方向并指出目前实现临床应用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8年10期)
韩志群[8](2018)在《响应控释金纳米笼载体系统的构建及其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但传统癌症治疗手段仍存在毒副作用大、靶向性差和易产生多药耐药性等问题,因此,亟需要开发高效低毒的治疗手段。智能响应纳米载体具有靶向性强、治疗效率高和诊疗一体化等优点,为肿瘤的有效治疗带来了新契机。例如,金纳米笼由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特殊的光学性质,被用作药物载体和诊疗制剂;温敏脂质体可在特定温度下促使包载的药物释放;而二氧化锰在肿瘤微环境中具有氧化还原响应并释放氧气,因而成为肿瘤靶向增氧的热门材料。本论文基于上述材料设计和构建了两种具有不同响应控释性能与诊疗一体化的金纳米笼载体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载药温敏脂质体金纳米笼的构建及在药物控释和光热-化疗联合治疗中的应用:采用电流置换法、薄膜水化法和硫酸铵梯度法制备了尺寸形貌均一的包载化疗药物阿霉素的温敏脂质体金纳米笼。在近红外光激发下,温敏脂质体金纳米笼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性能,并触发温敏脂质体发生相转变而迅速释放阿霉素。摄取温敏脂质体金纳米笼的乳腺癌细胞经近红外光照后,胞内阿霉素的荧光强度显着增加,验证了光照可触发阿霉素从纳米颗粒中释放;同时通过检测细胞存活率进一步证实了光热-化疗联合治疗可显着增加肿瘤细胞死亡率。2.核壳结构的二氧化锰金纳米笼的构建及在响应增氧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利用氧化还原法在金纳米笼表面生长二氧化锰壳层,并包裹聚乙二醇来增加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检测了二氧化锰金纳米笼在酸性过氧化氢溶液中快速释氧能力;激光照射下,纳米颗粒在酸性过氧化氢溶液中释放大量活性氧,从而验证了纳米颗粒的增氧增强光动力效果。另外,验证了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定量光声成像和磁共振成像能力。体外治疗实验结果表明,吞噬了二氧化锰金纳米笼的肿瘤细胞在光照下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从而证明二氧化锰金纳米笼通过增氧光动力治疗能高效杀伤肿瘤细胞。以上工作提供了两种多功能响应控释金纳米笼的制备方法,并研究了这些纳米颗粒在肿瘤光学诊疗中的应用,为靶向高效控释载体的设计和多模成像引导肿瘤治疗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8-06-30)
毕玉水[9](2018)在《时间控制/pH依赖型盐酸黄连素结肠给药系统的控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全硅MCM-41介孔分子筛为主体,以盐酸黄连素(BH)药物分子为客体,利用天然高分子海藻酸钠(SA)和壳聚糖(CS)为包覆材料,通过振荡吸附-浸提法制备了时间控制/pH依赖型BH/MCM-41/CS-SA结肠给药系统。利用XRD、SEM、BET、FTIR等技术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其载药和体外释药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BH/MCM-41/CS-SA的载药率为23.5%,载药后未破坏MCM-41的介孔结构。体外释放结果表明,相较BH/MCM-41,BH/MCM-41/CS-SA具有显着的时滞/pH依赖敏感释药特征,具备较好的结肠靶向给药性能,还具有长效控缓释放效果。(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12期)
宋晓庆[10](2018)在《刺激响应性抗肿瘤纳米药物控释系统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药物输送系统是癌症化疗最具前瞻性的平台之一,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如通过增强渗透与保留效应提高药物在实体瘤中的积聚、减少毒副作用等。聚合物载体由于其生物可降解、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被广泛研究,但是传统的聚合物载体很难实现药物在血液循环中稳定输送、靶向肿瘤位置、药物可控释放等关键目标。为了达到这些要求,许多智能药物载体被构建用于抗癌药物的投递,它们对肿瘤组织微环境(pH、酶、氧化还原等)或外界环境(光等)刺激非常敏感,这些刺激能控制被封装药物的释放。基于此,本论文主要研究酶、氧化还原和近红外光叁种刺激因素,通过设计聚合物载体的分子结构,合成了叁种新型的刺激响应性药物控释系统,并研究了它们对阿霉素和喜树碱的控释行为。具体内容如下:(1)利用单体和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敏感的交联剂,通过原位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MMP-2响应性的阿霉素纳米胶囊。其直径约为200 nm,结构呈球形。在MMP-2的作用下,纳米胶囊的聚合物囊壁被逐渐降解,从而提高了阿霉素的释放速率和释放总量。另外,阿霉素纳米胶囊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后能顺利从溶酶体中逃逸,然后有效杀死癌细胞。(2)利用单体和对氧化还原条件敏感的交联剂,通过原位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氧化还原响应性的喜树碱纳米胶囊。其结构规整呈球形,粒径分布均匀。喜树碱的释放行为具有谷胱甘肽依赖性,且谷胱甘肽的浓度越高,喜树碱的溶出速率越快,累积溶出度越高。另外,喜树碱纳米胶囊也能被细胞内化,之后顺利从溶酶体中逃逸,并且能有效诱导细胞凋亡。(3)利用巯基化的聚合物对中空介孔普鲁士蓝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近红外光和氧化还原双重响应性的有机-无机复合纳米胶囊,作为药物载体负载阿霉素。普鲁士蓝的特殊结构使阿霉素的载药量达到了 42%。在谷胱甘肽和808 nm激光照射的双重作用下,阿霉素的体外释放速率和释放总量显着提高。细胞摄取和细胞毒性实验进一步肯定了普鲁士蓝的光热特性在加速药物释放、致死细胞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31)
控释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长效缓控释非胃肠道给药系统由于具有减少给药频率、提高药效、降低药物副作用和增加患者的顺应性等传统给药系统不能比拟的优势,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引起广泛关注和应用。对于缓控释非胃肠道给药系统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来说,监测其体外的实时释放需要耗费数周乃至数月的时间,因此建立适当的体外加速释药方法是保证其质量、特性以及各批次间稳定性的关键步骤。文章对缓控释非胃肠道给药系统的体外加速释放的不同方法,如温度、pH值、添加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了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控释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李佩瑶,黄月英,李传灵,卞俊.微凝胶的制备及其在药物缓控释系统中的应用[J].药学实践杂志.2019
[2].林艳.缓控释非胃肠道给药系统的体外加速释放方法综述[J].药物生物技术.2019
[3].王清会.双向“归巢式”pH/酶响应的纳米控释系统的构建及其肿瘤化疗—免疫治疗研究[D].郑州大学.2019
[4].刘荣,周杰,郭兆元,任静.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药物缓控释系统影响药物释放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9
[5].高扬,李佳璞,杨来侠,徐超,董贵荣.可降解药物控释系统的药物扩散系数表征[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8
[6].文胜武,张斌,谭绍早.石墨烯基控释给药系统的构建[C].2018(第3届)抗菌科学与技术论坛论文摘要集.2018
[7].孟戎茜,李巧玲,晋日亚.TiO_2纳米结构作为载体在药物缓控释传递系统的应用[J].化工进展.2018
[8].韩志群.响应控释金纳米笼载体系统的构建及其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D].深圳大学.2018
[9].毕玉水.时间控制/pH依赖型盐酸黄连素结肠给药系统的控释性能[J].材料导报.2018
[10].宋晓庆.刺激响应性抗肿瘤纳米药物控释系统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