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细胞荧光探针论文_常永新,李白,高云帆,徐括喜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型细胞荧光探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探针,荧光,次氯酸,细胞,离子,活性氧,吡咯。

新型细胞荧光探针论文文献综述

常永新,李白,高云帆,徐括喜[1](2019)在《新型席夫碱Cr~(3+)荧光探针及其细胞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r~(3+)离子在脂肪、核酸、糖和蛋白质的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Cr~(3+)离子被认为是一种致癌物质,对人类有极大的危害.因此,通过将8-羟基喹啉醛和硫代碳酰肼反应制备出化合物L.探针L的CH_3CN/H_2O(V∶V=1∶2,Tris buffer 50 mmol/L,p H=7.3)溶液中加入Cr~(3+)离子,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其颜色从无色到黄色的变化和明显的荧光增强效应,这些现象表现出探针L对Cr~(3+)离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根据Job曲线、荧光滴定、质谱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确定了探针L与Cr~(3+)离子形成1∶1的络合物.络合常数为1.00×10~5 L/mol,检测限为2.85×10~(-7 )mol/L.此外,生物成像实验表明,探针L可以通过荧光增强信号检测活细胞中的Cr~(3+)离子.(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4期)

毕晶晶,李琳琳,麻娜娜,夏丁丁,仉华[2](2019)在《新型蒽醌类银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细胞成像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并合成了两个对称的1,2,3-叁氮唑类蒽醌衍生物K1、K2,采用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其结构,并考察了光谱性质。利用Gauss View 9.0量化程序及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对K1及K1-Ag~+的结构性质及理论光谱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计算与测得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一致,在370 nm左右出现蒽醌的吸收峰;荧光光谱表征实验表明,探针K1与Ag~+结合后,出现两个吸收峰(466和522 nm),466 nm处荧光强度与单独K1相比增强9倍;探针K1在H_2O-DMSO (7∶1,V/V,HEPES,p H=7.4)中对Ag~+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识别性能,常见共存离子及p H值对其测定无明显影响,通过Job's plot曲线确定二者之间的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为1368 L/mol,检出限为21.2μmol/L(S/N=3)。利用DFT方法对探针K1结构和K1-Ag~+可能的络合结构进行了分子构型优化,并计算络合物中Ag~+与K1的结合能,结果表明,Ag~+与两个叁氮唑环和蒽醌单元络合结构结合能最大,与核磁滴定实验的结果吻合。K1和K1-Ag~+的优化结构显示,K1与Ag~+结合后,分子的叁氮唑环发生转位,蒽醌平面发生轻度弯曲。荧光共聚焦成像结果表明,探针K1对Ag~+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可实现人肝癌细胞(HepG2)中微量Ag~+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02期)

毕晶晶,梁榕,时蕾,张贵生,陈长坡[3](2018)在《新型萘-乙烯基醚类Hg~(2+)荧光探针的合成及细胞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羟基-1-萘甲醛、2-(苯并[d]噻唑-2-基)乙腈等为原料,合成了乙烯基醚类汞离子探针PN1。结构通过核磁和高分辨进行表征。汞离子对烯烃中的双键中的π电子具备很高的亲和性。基于此,利用烯烃类水解反应-环化反应设计合成乙烯基醚类的汞离子探针PN1。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乙烯基醚类探针PN1对Hg2+的的选择性识别性能。结果表明,探针PN1在PBS缓冲溶液表现出对Hg2+的高的离子选择性、灵敏性和Off-On荧光增强效应,且受常见金属离子干扰性小。在0. 1~5μmol/L范围内,探针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 37×10-7mol/L。最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成像实现了探针在活体细胞中的成像,表明探针PN1不仅可以用于环境中Hg2+的识别检测,也可用于细胞内Hg2+的识别检测。(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8年12期)

李天睿,胡伟,刘志洪,李贞[4](2018)在《新型双光子荧光探针用于高灵敏检测硝基还原酶及细胞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乙酰基-6-甲氨基萘为荧光团,对硝基氯甲酸苄酯为识别域,设计合成一种新型双光子荧光探针NNTR。基于单光子和双光子模式考察了NNTR探针的光学特性及其对硝基还原酶(NTR)的荧光响应,发现在NADH催化下,NNTR可与NTR(NTR)反应,5 min后,在单光子激发模式下,510 nm处的发射光强度增加了约350倍,而在双光子激发模式下,810 nm处的发射光强度增加了约500倍,活性截面积可达66 GM(1 GM=1×10~(-50)cm~4·s/photon)。将NNTR探针用于NTR检测,检出限低至22 ng/mL,且具有反应速度快、选择性高、光学稳定性好等特点。考察了探针对HeLa的细胞毒性,并以盖玻片诱导缺氧法使HeLa细胞缺氧,促使NTR过表达,实现了NNTR探针对HeLa活细胞中NTR的成像分析。(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8年10期)

汪文杰,朱龙,江玉亮,韦国[5](2018)在《一种基于荧光素的新型荧光探针用于快速检测次氯酸及在活细胞成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生物系统中一种主要的活性氧(ROS),次氯酸/次氯酸盐(HClO/ClO~-)在免疫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过量的次氯酸会引发很多疾病。因此,次氯酸的高灵敏检测对疾病早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基于荧光素的新型荧光探针并用于检测次氯酸。结果表明,该探针能够快速、高灵敏地检测次氯酸,其检测限低至0.50μmol/L。同时,通过对活细胞成像的研究表明,该探针具有潜在的生物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8年09期)

周建平,吴保庚,周志宽,田蒋为,袁爱华[6](2019)在《基于新型萘环稠合硼氟二吡咯化合物(BODIPY)的氟离子荧光探针及其细胞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新型萘环稠合硼氟二吡咯化合物(BODIPY)5的氟离子比率计量型和荧光猝灭型分子探针.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实验发现,该探针在氟离子存在时光谱红移100nm,进入近红外区域,可用于肉眼比色检测.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氟离子可促使荧光猝灭.细胞成像研究表明探针分子5可在活体细胞中专一性地识别氟离子.(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2期)

冯佳[7](2018)在《新型希夫碱荧光探针对离子的识别检测及细胞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章:介绍了分子荧光的发光原理和影响因素,荧光传感器的组成,分类及响应机理,并且对希夫碱荧光探针的分类及发展前景做了简单概述。第二章:以3’-甲酰基-4-氰基-4’-羟基联苯和4-氨基安替比林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希夫碱探针L。L可在乙醇水溶液中不受Cd~(2+)干扰,实现对锌离子的高选择性检测,加入Zn~(2+)后,L在507 nm处的荧光强度增强了54倍。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淡黄色,实现裸眼识别溶液中的Zn~(2+)。探针L具有良好可逆性能循环使用。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对L-Zn~(2+)的结合模式做出了研究,结果表明,L与Zn~(2+)以1:1结合,检测限为2.1×10~(-7) mol/L。此外,L已成功用于体外细胞Zn~(2+)的识别检测。第叁章:以3-苯并噻唑基-2-羟基-5-溴苯甲醛和2-吡啶甲酰肼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苯并噻唑类衍生物希夫碱探针L。L可高选择性检测识别缓冲水体系中的Al~(3+),检测限为31.2 nM。L可以用来检测肝癌细胞株系BEL-7402中的Al~(3+)。第四章:以3-苯并噻唑基-2-羟基-5-溴苯甲醛和叁(羟甲基)氨基甲烷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希夫碱荧光探针L,对其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DMSO-H_2O(1:1,v/v,tris-HCl,pH=7.2)体系中,当L与Cu~(2+)1:1结合,528 nm处荧光猝灭,同时溶液从黄色变为绿色。另外,形成的L-Cu~(2+)络合物可以通过金属置换法,进一步用于S~(2-)检测。向L-Cu~(2+)中加入S~(2-),L荧光恢复,且络合物对S~(2-)有较高的选择性。探针对Cu~(2+)和S~(2-)的检测限分别为2.32×10~(-8) M和6.57×10~(-8) M。该传感器已制成试纸条实现了对Cu~(2+)的比色检测。此外,L可用来检测细胞中内源性Cu~(2+)和S~(2-)。(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8-06-01)

符婷[8](2017)在《特异性识别金属离子和肿瘤细胞的新型功能核酸荧光探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疾病诊断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迫切需要发展灵敏度更高、选择性更好、操作简单且成本低廉的生物传感器,以便更好地满足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需求。功能核酸是具有特殊分子识别功能的核酸分子,主要通过体外筛选获得,具有结合力强、选择性好、靶标范围广、生物相容性好、易合成及易功能化修饰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诊疗、成像、药物的筛选及开发、分离、材料科学、纳米技术、生物传感等领域。功能核酸主要包括叁大类,一类是与靶分子结合后表现出与蛋白酶相似的催化活性的核酸分子,称为脱氧核酶(DNAzyme);另一类核酸分子像抗体一样能够特异性识别靶标,包括金属离子、小分子、药物、蛋白甚至是整个细胞,称为核酸适体(Aptamer);第叁类是一段具有发夹结构的茎-环双标记的核酸序列分子,称为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分子信标的两端分别修饰有淬灭基团和荧光基团,能特异性识别目标DNA。功能核酸的出现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识别工具。然而天然的功能核酸一般是D型核酸,在实际样品中易酶解、易与非靶标蛋白和非靶标核酸结合造成脱靶效应,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功能核酸的应用。因此,如何改善功能核酸对靶分子的特异性和亲和性是发展功能核酸分子识别工具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基于对映异构体概念,科学家们设计合成了与天然D型核酸互为镜像异构的L型核酸。L型核酸与D型核酸具有相似的热稳定性,但拥有更好的生物稳定性,是构建用于复杂体系检测的生物传感器的理想材料。现有的核酸荧光探针存在生物稳定性差、标记费用高、生物相容性差等问题,难以用于复杂生物体系的研究,本论文利用功能核酸及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优势,将核酸分子工程技术与纳米技术相结合,开发了一系列可用于复杂生物体系的新型功能核酸荧光探针。具体内容如下:(1)在第2章中,报道了一种基于DNAzyme和G-四链体的非标记荧光探针用于Pb~(2+)的放大检测。利用辅因子铅离子诱导催化酶切循环反应,释放出富G序列,进一步形成荧光增强的原锌卟啉(Zn PPIX)/G-四链体超分子结构,用于复杂样品中Pb~(2+)的检测,线性范围为5 n M-100 n M,检测限低至3 n M。该生物传感器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成功地检测了河水样品中的Pb~(2+),为环境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各种目标物检测提供了一个通用平台。(2)在第3章中,根据手性底物互惠特异性原则,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Cu~(2+)依赖型的L型DNA酶,结果显示在金属离子辅因子存在的情况下,L型DNA酶拥有与D型DNA酶相似的催化活性,但在生物基质中显现出更好的生物稳定性。以具有良好抵抗生物基质干扰能力的L型DNA酶为识别单元,我们开发了能在生物样品中检测金属Cu~(2+)的L型DNA酶传感器,该传感器的检测下限为5n M,有望用于活体细胞中金属离子的检测。(3)针对核酸适体在生物体系中易被酶解、易脱靶等缺点,在第4章中,我们基于有序分子识别的策略对核酸适体进行了改造,提高了适体的稳定性。通过对核酸适体或抗体修饰PEG5000-偶氮苯,利用空间效应阻碍核酸适体或抗体与其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核酸适体或抗体到达靶向组织前降低其结合能力和脱靶效应。到达靶向组织后,PEG5000-偶氮苯被偶氮还原酶还原性切割,释放出完整的核酸适体或抗体以识别癌细胞。(4)近年来基于锆离子的纳米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r-NMOFs)受到广泛关注,该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保护核酸免受核酸酶降解和生物降解。在第5章中,我们构建了核酸适体功能化的Zr-NMOFs,并将其用于靶向生物成像和靶向光动力学治疗。核酸适体可特异性识别靶细胞,G4结构可装载光敏剂,同时通过3'端荧光修饰即可实现靶向生物成像与光动力学治疗。该纳米材料制备过程简便,可作为高效负载光敏剂的载体。小鼠实验结果也表明,该纳米递送体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较低的副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10-01)

田明刚[9](2017)在《区分成像细胞质膜内脂筏与非脂筏微畴以及专一检测细胞内微环境的新型荧光探针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内的各种微结构与微环境在复杂的生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脂筏和非脂筏微区是细胞膜上的两种重要的微结构,脂筏微区在信号转导、病毒侵入、胞吞胞吐、蛋白簇的形成等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非脂筏微区上载有与免疫功能相关的蛋白,与免疫过程、胆固醇稳态调控等重要过程有密切联系。此外,非脂筏微区的失调与动脉粥化等心脑疾病相关,老年痴呆症会引发脂筏微区和非脂筏微区共同发生变化。pH值是细胞内微环境的重要参量,它与蛋白构象转变、酶催化效率有直接关联,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细胞质和线粒体、溶酶体这些细胞器内的pH值一直保持在很窄的变化范围内。pH值的异常会导致细胞病变甚至凋亡,也是许多疾病包括癌症的重要特征之一。黏度是决定生物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和物质传递速率的重要因素,也能直接影响和调控某些生物化学反应的速率。特别是在酶促反应以及涉及到蛋白之间相互作用或跨膜运输的反应中,黏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内黏度的异常与动脉粥化、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甚至肿瘤等疾病有密切联系。因此对细胞内微结构和微环境的原位、实时观测有着重要的生理学、病理学和诊断价值。荧光成像方法在成像、监测细胞内微结构、微环境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和重要应用。相比于探测微电极、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荧光成像法可以近乎无损地对活细胞内微结构与微环境进行原位、实时、动态观测,这也是生物研究中最需要的。因此对细胞内微结构、微环境的荧光成像,以及相应的荧光探针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发展。例如,人们使用极性敏感的荧光染料改造为能够双色成像脂筏、非脂筏微区的荧光探针;用黏度敏感染料改造为成像脂筏微区的荧光探针;利用分子内电荷转移(Intromo1ecu1ar Charge Transfer,ICT)、光诱导的能量转移(Photo-induced Energy Transfer,PET)等原理设计了 pH值探针;利用黏度敏感的转子型荧光染料对细胞内黏度进行了探测,等等。尽管人们已经做出了大量工作来开发、完善这些这些探针,但是它们在生物成像的应用中依旧均面临着各种限制。例如,目前用于双色成像细胞膜上脂筏、非脂筏微区的探针对两种微区的区分力不够,导致了它们在活细胞膜上很难清晰成像两种微区的精确分布;比例型pH值探针对酸碱环境的区分力不足,导致了在比例成像过程中双通道收集荧光面临一些困难;等等。因此,为了突破这些瓶颈问题,对目前的荧光探针进行改进,特别开发基于新原理的荧光探针至关重要。为了克服极性探针在双色区分成像脂筏、非脂筏微区时所面临的区分度不够的问题,我们利用在聚集态和单体态具有不同荧光颜色的荧光染料,针对脂筏、非脂筏微区在磷脂排布方式上的不同,开发了聚集/单体型的荧光探针。脂筏微区的磷脂排布紧密且有序,非脂筏微区的磷脂排布松散且无序,因此许多荧光分子能够嵌入非脂筏微区,却不能进入脂筏微区。我们在荧光染料上引入两个长烷基链,构造并合成了两个荧光探针2,7-9E-BHVC12和3,6-9E-BHVC12。体外囊泡测试结果表明,它们能够嵌入松散排布的非脂筏微区,呈单体状态,发射出黄色荧光;同时它们不能够进入脂筏微区,长烷基链能够将他们锚定在其表面并在脂筏磷脂的诱导下形成聚集体,发射出红色荧光;从而以黄、红两种荧光双色标记了脂筏、非脂筏微区。特别是,2,7-9E-BHVC12在两种微区上的荧光波长差别高达110nm,远高于目前已报导的基于极性原理的探针(不超过50nm)。因此,探针2,7-9E-BHVC12能够以较高的区分度区分成像两种微区,在活细胞的细胞膜上对这两种微区进行了清晰双色区分成像,并揭示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膜上脂筏、非脂筏微区分布的差异。这些结果表明探针2,7-9E-BHVC12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而这种聚集/单体型探针的设计思路是合理、可行的,可以为接下来的相关探针开发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尽管目前已经有繁多的pH值探针报导,大多数比例型的pH值探针对酸碱的区分度不够(不超过1OOnm),而且双光子比例型的pH值探针报导较少。目前设计pH值探针的原理较为单一,是导致这一现状的最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一瓶颈性问题,我们以一种特殊的pH值调控的环化—开环反应为基础,以咔唑、叁苯胺、芘为母体,设计并合成了6个环化—开环型的荧光探针。这些探针在酸性条件下处于开环状态,发射出长波长的荧光;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环化闭环反应,该反应会切断、缩减荧光团共轭体系,从而可以引发荧光团吸收和发射性质的大幅度转变。这6个荧光探针都能以两种荧光波长实现对酸碱环境的区分,然而考虑到探针与共聚焦显微镜和双光子显微镜匹配性,我们筛选出2个双光子比例探针和1个单光子比例型的探针对细胞内的pH值进行检测成像。此外,根据分子结构的不同,这些探针可以靶向线粒体或溶酶体,且具有不同的pKa值。因此,我们成功的使用这些探针对溶酶体内的pH值进行了单、双光子比例成像,对线粒体内的pH值进行了单光子比例成像。特别是,6个荧光探针在酸碱条件下的荧光波长差异都在150nm以上,甚至能达到210nm;探针的染色位置和pKa值也可以通过分子结构的调整而改变;因此,这种环化—开环反应可以作为平台来设计高衬度比例成像细胞内pH值的单双光子荧光探针。转子型的荧光染料具有对黏度响应的性质,它们在低黏度的环境中具有微弱的荧光,在高黏度的环境中具有明亮的荧光。因此,这类荧光分子在高信噪比的成像细胞内黏性结构、成像细胞内黏度变化等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以具有强推电子能力的胺基为给电子基团,以具有强吸电子能力阳离子盐结构为吸电子基团,构建并合成了叁个具有D-π-A结构的转子型荧光探针,R-1、R-2和V-1。叁个荧光染料都对黏度有明显响应,它们在低黏度的甲醇中荧光微弱,随着甘油组分的增加,荧光明显增强。其中R-1和R-2对RNA有一定的结合力,可以在单双光子显微镜下实现对核仁的高信噪比成像。此外,我们也在双光子显微镜下,用R-2成功地对深层肌肉组织内的核仁进行了成像。考虑到R-1和R-2可以检测黏度的变化,它们有潜力对细胞或组织内核仁的黏度变化进行监测。探针V-1靶向细胞内的线粒体,且对黏度检测灵敏度较高(甘油中的荧光强度是甲醇中的60倍)。因此我们使用V-1在共聚焦显微镜下成功成像了制霉菌素处理所引起的SiHa细胞线粒体内黏度的增加情况。探针V-1可以应用于原位观测线粒体内的黏度变化。对pH值、黏度、极性惰性的单双光子荧光染料可以作为平台来进行荧光探针设计。因此,我们根据在环境敏感染料的设计与合成中得到的经验,设计了对环境惰性的小分子结构的双光子绿光染料。我们将弱给电子效应的官能团和强吸电子效应的结构连接到简单的共轭体系上,得到了具有小分子结构,在低黏度、高极性溶剂中也具有一定量子产率的双光子绿光染料。该染料具有一定的双光子吸收截面(350GM),且分子结构小、膜通透性好,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了验证染料分子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在该染料分子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溶酶体和线粒体探针,并成功对细胞内的溶酶体和线粒体进行了单、双光子成像。两个探针能够在20分钟内透过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并成功着色线粒体和溶酶体,证实了它们优秀的膜通透性。另外,染料的毒性较低、单双光子光稳定性较好,是一个优秀的探针设计平台。而这种通过引入弱给电子效应、强吸电子基团来实现双光子长波长发射同时抑制TICT过程的设计思路可以为单双光子染料的构建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总之,我们设计并合成了聚集/单体型探针,实现了双色高衬度成像细胞膜上脂筏、非脂筏微区;利用pH值依赖的环化—开环反应,设计了对酸碱区分度高的pH值探针,实现了对溶酶体、线粒体内pH值的单、双光子比例型成像;设计并合成了分子转子,实现了对细胞、组织内核仁结构的高信噪比成像,以及对线粒体黏度变化的成像;最后发展了一种小分子结构的双光子荧光染料,可作为探针设计平台。这些探针可作为工具对细胞内的微结构和微环境进行深入研究,而探针设计策略和实验结果可为相关探针的设计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24)

赵志敏[10](2017)在《新型HOCl荧光探针发光检测及其对A549细胞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一种有氧代谢的副产物,主要包括超氧负离子,过氧化氢和羟基自由基,它们在生物体内都具有不同的靶向物。ROS不仅能够通过损伤脂类,蛋白质和DNA诱导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能够作为信号分子调节生理和病理过程。次氯酸(Hypochlorousacid,HOCl)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活性氧之一,在体内主要由髓过氧化物酶和血管过氧化物酶1(Vascularperoxidase-1,VPO1)催化产生,能够与多种物质如蛋白质,脂类,核酸等发生化学修饰反应。HOCl在人类免疫功能系统中发挥重要功能,在炎症部位HOCl浓度会明显增加,有助于对入侵细菌和病原体进行破坏。但是,次氯酸或次氯酸盐浓度过高会导致组织损伤和一系列疾病,如动脉硬化、关节炎甚至诱发癌症等。因此设计合成具有专一性强、灵敏性高的新型HOCl荧光探针,建立应用于细胞内HOCl的荧光显微成像方法,以实现对细胞内次氯酸浓度变化的实时监测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到目前为止,能够用于检测HOCl的比率型荧光探针仍然少之又少。所报道的大部分HOCl荧光探针都是单一发射光谱,输出的荧光信号很容易受到探针浓度,仪器敏感性等环境条件的干扰。因此设计合成一些新型有效的HOCl荧光探针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中国人口的主要死因和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15年,约400万新发癌症病例和300万癌症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其中肺癌是最为常见的癌症发生和最主要的癌症死亡原因。全球最新癌症统计数据也显示,在2012年,全球有约1.41千万新发癌症病例,820万患者死于癌症。其中57%的癌症病例以及65%的癌症死亡病例来自发展中国家。不论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肺癌是男性的首位癌症死因。肺炎是许多下呼吸道疾病以及肺癌早期所出现的一个关键特征,主要是由于肺吸入大量过敏原,环境污染物,微生物固定繁殖和吸烟所致。同时肺炎会引起吞噬细胞聚集,产生大量杀菌物质。其中产生的ROS和活性氮(RNS)发挥着关键作用。此外肺炎症部位也有MPO的存在。异常浓度的HOCl能够诱导细胞凋亡或直接引起细胞坏死。研究发现,HOCl或MPO/H2O2/Cl-系统可使体外肺细胞或体内肺组织中3-氯酪氨酸和脂过氧化产物等的水平升高。HOCl能够使A549细胞发生诱变。因此,要抑制或治疗称之为癌症之首的肺癌,亟需开发新型抗肺癌细胞增殖的药物,本课题组针对次氯酸新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荧光次氯酸探针,并从化学遗传学的角度出发,找到能够明显抑制A549细胞生长的小分子,初步研究其抑制A549细胞生长的机制,可以为抗癌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为药物靶点寻找提供新线索。研究方法1)点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HOCl探针细胞内的发光效果和光稳定性;2)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3)SRB法检测细胞存活率;4)LDH法检测细胞坏死;5)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6)吖啶橙(AO)染色法检测细胞核断裂;7)免疫印迹实验分析PARP切割水平;8)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9)体视显微镜分析 CAN(7-Diethylamino-3-(2,3-dihydro-1H-perimidin-2-yl)-chromen-2-one,7-二乙氨基-3-(2,3-二氢-1H-perimidin-2-基)-苯并吡喃-2-酮)对鸡胚尿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中肿瘤细胞成瘤性和血管生成的影响;10)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Nrf2酶活性;11)MPO(Myeloperoxidase)试剂盒检测细胞内HOC1水平变化。实验结果1)CAN等新型HOCl荧光探针在细胞内具有良好的发光特性和光稳定性;2)CAN能够检测RAW264.7细胞中HOCl水平;3)CAN不与线粒体或溶酶体共定位;4)CAN不影响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5)CAN体外诱导A549细胞凋亡;6)CAN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7)CAN促进Nrf2酶活性增加;8)CAN降低A549细胞内HOCl水平。实验结论利用RAW264.7细胞,我们验证了 CAN等一系列新型HOCl荧光探针在细胞中具有良好的发光效果和光稳定性,除CAN可以诱导RAW264.7细胞死亡不适宜在细胞中检测HOCl,其他探针都可以用于检测RAW264.7细胞中内源性的HOCl水平。此外,CAN能够显着抑制A549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但是对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没有影响,进一步我们以鸡胚尿囊膜为模型,利用TUNEL染色证明,在体内CAN可以通过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但是对正常的CAM血管生成没有作用。CAN能够降低细胞内HOCl水平,这说明CAN可以通过直接螯合HOCl降低A549细胞内HOCl水平,或者影响MPO酶活性以降低细胞内HOCl生成水平,诱导A549细胞凋亡;此外CAN也可能通过降低HOCl,影响Nrf2酶活性,进一步打破ROS平衡或影响HOCl理化修饰功能,最终诱导A549细胞凋亡。(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20)

新型细胞荧光探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并合成了两个对称的1,2,3-叁氮唑类蒽醌衍生物K1、K2,采用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其结构,并考察了光谱性质。利用Gauss View 9.0量化程序及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对K1及K1-Ag~+的结构性质及理论光谱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计算与测得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一致,在370 nm左右出现蒽醌的吸收峰;荧光光谱表征实验表明,探针K1与Ag~+结合后,出现两个吸收峰(466和522 nm),466 nm处荧光强度与单独K1相比增强9倍;探针K1在H_2O-DMSO (7∶1,V/V,HEPES,p H=7.4)中对Ag~+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识别性能,常见共存离子及p H值对其测定无明显影响,通过Job's plot曲线确定二者之间的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为1368 L/mol,检出限为21.2μmol/L(S/N=3)。利用DFT方法对探针K1结构和K1-Ag~+可能的络合结构进行了分子构型优化,并计算络合物中Ag~+与K1的结合能,结果表明,Ag~+与两个叁氮唑环和蒽醌单元络合结构结合能最大,与核磁滴定实验的结果吻合。K1和K1-Ag~+的优化结构显示,K1与Ag~+结合后,分子的叁氮唑环发生转位,蒽醌平面发生轻度弯曲。荧光共聚焦成像结果表明,探针K1对Ag~+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可实现人肝癌细胞(HepG2)中微量Ag~+的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型细胞荧光探针论文参考文献

[1].常永新,李白,高云帆,徐括喜.新型席夫碱Cr~(3+)荧光探针及其细胞成像研究[J].有机化学.2019

[2].毕晶晶,李琳琳,麻娜娜,夏丁丁,仉华.新型蒽醌类银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细胞成像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分析化学.2019

[3].毕晶晶,梁榕,时蕾,张贵生,陈长坡.新型萘-乙烯基醚类Hg~(2+)荧光探针的合成及细胞成像研究[J].分析试验室.2018

[4].李天睿,胡伟,刘志洪,李贞.新型双光子荧光探针用于高灵敏检测硝基还原酶及细胞成像[J].分析化学.2018

[5].汪文杰,朱龙,江玉亮,韦国.一种基于荧光素的新型荧光探针用于快速检测次氯酸及在活细胞成像中的应用[J].化学试剂.2018

[6].周建平,吴保庚,周志宽,田蒋为,袁爱华.基于新型萘环稠合硼氟二吡咯化合物(BODIPY)的氟离子荧光探针及其细胞成像研究[J].有机化学.2019

[7].冯佳.新型希夫碱荧光探针对离子的识别检测及细胞成像研究[D].山西大学.2018

[8].符婷.特异性识别金属离子和肿瘤细胞的新型功能核酸荧光探针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7

[9].田明刚.区分成像细胞质膜内脂筏与非脂筏微畴以及专一检测细胞内微环境的新型荧光探针的研制[D].山东大学.2017

[10].赵志敏.新型HOCl荧光探针发光检测及其对A549细胞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A)经紫杉醇诱导的早期凋亡MCF-7细...新型细胞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F与Ca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核酸适配子标记的...探针CS3与线粒体Tracker、溶酶体Tra...一7:活体软骨细胞中Na十/K+ATP酶的叁维...基于电动门式进样的单细胞进样(A-B)、...

标签:;  ;  ;  ;  ;  ;  ;  

新型细胞荧光探针论文_常永新,李白,高云帆,徐括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