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瑜伽焰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性别,仪式音声表演,瑜伽焰口仪式,文化认同
瑜伽焰口论文文献综述
胡晓东[1](2019)在《从社会性别看仪式音声及其社会功能——以瑜伽焰口仪式音声表演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仪式音声属佛教"五明"中的"声明",流播广泛、影响深远,具有社会教化之功能,在维系乡土社会秩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和合人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瑜伽焰口仪式音声,可洞悉仪式音声表演中隐含的社会秩序、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认知佛教文化的内涵与特质。通过分析仪式音声表演中两性身份结构、社会地位与仪式音声之间的互动关系,可揭示其隐喻的文化认同、思想观念、心理特质、反结构与阈限期等问题,试图厘清社会性别、权力、仪式表演和文化观念四者在仪式音声中的结构关系,探究仪式音声中潜藏的社会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2019年04期)
姚岚[2](2019)在《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的桃源瑜伽焰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桃源瑜伽焰口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民间法事活动,以手势舞为主要内容,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区域特征。文章基于此,首先对桃源瑜伽焰口做了简单的介绍,探讨了内涵以及特征,然后分析了桃源瑜伽焰口发展中所受到的多元文化影响,包括上古时期的巫术文化、外来的佛教文化以及本土的道教文化,最后探讨了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桃源瑜伽焰口的传承路径,如在艺术融合发展中传承、在现代舞蹈创编中传承、在体育健身中传承等。(本文来源于《艺术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朱惠娟[3](2018)在《宁波天童寺瑜伽焰口仪式音乐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采录了宁波天童寺农历二0一四年七月十五日举办的瑜伽焰口仪式音乐,并对在天童寺焰口仪式中使用的音乐从音乐运用、音乐旋律分析、音乐地域风格和文化渊源探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03期)
胡晓东[4](2016)在《论客家音乐对川腔佛乐的涵化与濡化——以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唱腔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佛乐唱腔归属佛教"五明"之"声明",乃弘扬佛法之舟楫,在佛教仪式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功能。作为活态文化,巴渝地区的川腔佛乐在长期的传承演变中受到来自历史战争、宗教活动、移民运动、政治制度、个人创造、社会维护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巴渝地区位处大西南咽喉,是巴蜀交通要塞,音乐文化受到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客家音乐的深刻影响。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唱腔是川腔佛乐的重要代表,本文从客家方言语音的影响、核心音调的借入、旋律框架的摄受以及整体旋律形态的移植等几方面剖析客家音乐文化作为外来音乐文化对巴渝地区川腔佛乐的深刻影响,揭示其在整体音乐形态与风格上对川腔佛乐实施的涵化与濡化功能。(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期刊2016年04期)
胡晓东[5](2016)在《佛乐唱导润腔技术研究——以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唱腔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佛乐唱导乃佛徒弘法之舟楫,属"五明"中的"声明",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般的声乐演唱相比,佛乐唱导因其存在的时空场域和文化语境而显现出独有的文化特质。润腔技术是决定佛乐唱导总体风格的重要内因,也是佛徒自我修持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仪轨唱腔为例,对佛乐唱导的润腔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和客观的分析,将其分为音高性润腔、节奏性润腔、结构性润腔、力度性润腔、音色性润腔与综合性润腔等几类进行考察,试图探析佛乐演唱技术方面的本质与特色。(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刘金英[6](2015)在《中国汉传佛教“瑜伽焰口”法会的基本音乐素材解析——以上海西林禅寺“瑜伽焰口”法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必须通过一定长度的时间展示。由于音乐具有时间性的特征,因此只有音乐作品在展示的过程中有所变化,才能使听众在一定的时间段中接受和记忆音乐。"瑜伽焰口"法会是中国汉传佛教法会中的一个大型法会,法会中所使用的音乐素材主要有禅腔、梵腔、书腔、道腔、律腔以及民间曲牌。不同的唱腔形成不同的音乐风格,既有歌唱性的也有抒情性的,既有节奏明快的也有叙述、舒缓的,多样的音乐素材相互交织、贯穿于法会之中,从而(本文来源于《音乐天地》期刊2015年12期)
刘金英[7](2015)在《中国汉传佛教“瑜伽焰口”法会音乐研究现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瑜伽焰口"法会是中国汉传佛教仪式中的一种大型法会,由于"瑜伽焰口"法会含有赞、偈、咒、文和长行,其音乐形式广泛而丰富,因此一直是宗教界和音乐界所关注与研究的对象。但从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对"瑜伽焰口"这一大型法会的研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仍需我们进一步加强分析与研究。目前已出版的相关着作基本上是基于佛教音乐文化这个广义视角进行研究与写作的,是从整体上谈论佛教音乐艺术,对相关梵呗进行记谱,或以某个寺庙为出发点对其进行相关研究,而着作中基本上对"瑜伽焰口"法会仅作简单介绍。从已发表的论文中可以看出目前学者研究视角的多样化,但相关研究不够全面与深入,部分难点问题仍没解决。如对"瑜伽焰口"法会的音乐形态研究甚少,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与研究。(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5年09期)
朱惠娟[8](2015)在《佛教仪式音乐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及对心理影响的价值挖掘——以宁波天童寺瑜伽焰口仪式音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研究的角度对天童寺瑜伽焰口仪式音乐的运用进行了详实的采录,详细了解了唱诵和器乐演奏是如何在瑜伽焰口仪式中穿插使用的;并以宁波天童寺的瑜伽焰口仪式音乐为例,了解佛教音乐对信徒产生积极心理的支撑、安慰信徒的心灵、化解仇恨和培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播和谐人生观念这些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5年08期)
颜婷婷[9](2015)在《佛教仪式音乐30年间之演变及其传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是一条河流。在历史岁月推移过程中,中国传统音乐四大板块中的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在当代之传承已岌岌可危,或生态无存,或主体消亡,或流变易形,或靠人为改装。而佛教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的历史遗产,被越来越多的海内外音乐学者视为瑰宝,在当代仍以活态广泛存于世间。笔者便问,那到底是什么支撑着它的活态存在和严密传承?近叁十年是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和快速变迁的时代,面对外部变幻万千的世界,在当代文化条件下佛教音乐传承过程中是否在变化?其变化程度如何?它变与不变是什么原因影响的?对以上这些疑问,学界至今并无具体实证的个案研究,有关认知多停留在感觉的层面,不能具体地清晰地证明。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到对佛乐本质特征的深入认识,影响到当代学者对于保存发展佛乐所持的正确态度和操作手段,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势必会有所阻碍。本文对佛教仪式音乐及教育传承的专门研究,不但有助于深入认知我国宗教音乐传承现状,还为我国现代教育提供可借鉴的适用价值,这些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以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以大量的田野实地考察为依据,充分掌握第一手研究素材,运用文献法、音乐学分析、双重视角的田野考察法、比较法等,本文选择重庆罗汉寺两个全套瑜伽焰口仪式音乐作为纵向活态历时比较标本,研究素材均采用现场实录的原始第一手材料,具有鲜活的实践性。通过对比,详尽阐释在历史流变中保守与变异的佛教仪式音乐形态特点、传承特点、教育传承特性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等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历史传承中仪式音乐的整体(?)度稳态,变迁因素更多为细微的局部的。老版和新版的仪式音乐的仪式程序及音乐结构运用、曲体结构在宏观结构上保持较强的保守性。表明了在历史传承中仪式音乐旋律的整体“形”处于相对稳态的发展趋势,不会轻易发生变化。两版本的整体一致具有较强宗教功能的音乐内容,不仅在当代仪式音乐中起到某种稳定、持久的审美核心功能作用,而且其后有着较强的保守性、长期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因素作为支撑力量。由此具体地实证了佛乐确有音乐“活文物”的特性,反映了佛教在社会文化新潮流的变化和冲击中,仍然坚守传统而稳定传承下来的宗教性,构成了变迁世界中的不变世界。这也是它作为一种特殊艺术形态得以存在和发挥当代意义的根基所在。这是本文的一大创新要点。第二,细微变迁反映了佛教音乐在社会文化观念冲击影响下的自我调适反应状态。对于罗汉寺瑜伽焰口仪式音乐而言,老版和新版在整体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基本性质形成细微音序、节奏型等变化,这种微变体现出两版本不同的“神韵”之风格特征。老版的特征柔和委婉旋律流线、环绕级进的旋法、自由随意的节律、不急不缓的速度,更符合于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重要范畴——阴柔沉静之有余味含蓄美的审美属性,更加准确地阐释了佛教宏大深邃、与世无争的宗教观念和追求虚静、柔和、单纯、宁静、平和的审美风格之神韵美。新版的特征突兀生硬的、直上直下的跳进旋法、刻板规范的节律、躁动偏快的速度,很明显新版受世俗气息的影响,体现出世俗的大幅起落、对比冲突、烦浮躁动,以追求幅度愈臻,憾动人心旌就是越美的审美风格特征。然而老版和新版在音乐形态上细微的不同因素从根本上引起焰口音乐的风格,产生迥然不同的审美效果和传承体系。这种细微的不同在焰口音乐体现出传统与当代观念开放、价值多元、寻求创新的文化差异和审美属性,然而这种差异正是老版和新版细微变化之处的原因所在。仪式音乐是整个仪式系统中最活态呈现部分,最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同时在由于时代的变迁所带来的变化,然而重庆罗汉寺老版和新版接受于不同的传承体系,整个仪式系统在坚守其传统的信仰体系没有变,正是这样的坚守才足以体现其保守性。第叁,现代传承体系所形成的冲突是造成佛教仪式音乐不同韵味风格的真正原因所在。佛学院学习仍注重教内间师徒传承,仪式隐性的宗教性和保持仪式化传承功能是保守的宗教教育传承的原因。老版和新版传承人层次结构不同和传统传承受世俗观念的冲击是传承嬗变的社会教育原因。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仪式音乐保持“仪式化”传承功能、没有专业院校的直接参与和保持正统“血缘性”的传承实体,具有传统式与衍生式的传承方式,一是为了保持教内的宗教功能,二是体现出在社会文化观念冲击影响下的自我调适反应状态。这样的特点正是形成了30年间,其整体保守稳态发展,变化仅仅为微观的细节变化的重要原因。同时罗汉寺瑜伽焰口仪式音乐生存和发展是依存于寺庙这个固定的场所。寺庙这个固定场所对它起到的保护和传承作用,存在于这个固定场所就能保持较鲜活的发展态势和较纯正的传统风格样式。第四,佛教仪式音乐呈现出一套稳固完善的传承体系,具有特殊的教育传承特性,故能活态延续上千年。佛教音乐仪式的艺术性与教育性相结合、佛教音乐的外在规约性与内在发展性相统一、佛教音乐教育评价的过程性与结果性并重及佛教音乐仪式活动的多样性与传承性是在考察重庆罗汉寺佛教音乐传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育传承特性;如此种种的教育传承特性对现代学校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参考:现代学校的教育目的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现代学校教育评价应采取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及现代学校教师队伍应避免“近亲繁殖”。本文选择重庆罗汉寺两个全套焰口仪式音乐作为纵向活态比较标本,全方位、多角度研究其保守与变异状态程度等问题,旨在从实证角度,通过准确认知佛乐在特定历史时段教育传承的方式、样式、程度的详情,寻求佛教音乐传承上千年有其内在规律。通过两个版本的佛教音乐对比,全面展示老、新版本全套焰口仪轨程式音乐运用;详尽研究佛教音乐在历史流变中的保守与变异的音乐形态特点;揭示佛教仪式音乐的传承特点;探索其保守与变异的形成原因;总结30年间教育传承特性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本研究思路方法和得出结论可为当代佛教音乐保存传统之现状特点的专题研究提供一个具体可感的个案材料和若干具启发性的新观点,为同类研究提供更丰富的研究空间,同时可催生新领域、新认识、新观点甚至新理论。(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5-04-10)
胡晓东[10](2014)在《我国民族音乐调式型号体系研究举隅——以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音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民族音乐中功能不同的同类调式可分成多种调式型号,各乐种内部由此构建起繁复的调式型号体系。研究我国民族音乐的调式型号体系,是全面深刻认知其丰富内涵与深层本质的有效方式。本文对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仪轨音乐的调式型号体系进行了较系统的考察与研究,统计出其调式型号分布比例,并从巴渝地区的"地态"、"史态"、"语态"以及原住民的"心态"等几方面探析其成因。指出羽调式统辖之下的Ⅰ型收腔"商——宫——羽"和Ⅱ型收腔"徵——角——羽",以及诵唱腔中特有的贯穿于"la-do-re"叁声腔框架内的转腔方式等诸多调式因素共同构建了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音乐的调式内质。(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瑜伽焰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桃源瑜伽焰口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民间法事活动,以手势舞为主要内容,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区域特征。文章基于此,首先对桃源瑜伽焰口做了简单的介绍,探讨了内涵以及特征,然后分析了桃源瑜伽焰口发展中所受到的多元文化影响,包括上古时期的巫术文化、外来的佛教文化以及本土的道教文化,最后探讨了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桃源瑜伽焰口的传承路径,如在艺术融合发展中传承、在现代舞蹈创编中传承、在体育健身中传承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瑜伽焰口论文参考文献
[1].胡晓东.从社会性别看仪式音声及其社会功能——以瑜伽焰口仪式音声表演为例[J].中国音乐学.2019
[2].姚岚.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的桃源瑜伽焰口研究[J].艺术研究.2019
[3].朱惠娟.宁波天童寺瑜伽焰口仪式音乐特点研究[J].戏剧之家.2018
[4].胡晓东.论客家音乐对川腔佛乐的涵化与濡化——以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唱腔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6
[5].胡晓东.佛乐唱导润腔技术研究——以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唱腔为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6
[6].刘金英.中国汉传佛教“瑜伽焰口”法会的基本音乐素材解析——以上海西林禅寺“瑜伽焰口”法会为例[J].音乐天地.2015
[7].刘金英.中国汉传佛教“瑜伽焰口”法会音乐研究现状综述[J].美与时代(下).2015
[8].朱惠娟.佛教仪式音乐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及对心理影响的价值挖掘——以宁波天童寺瑜伽焰口仪式音乐为例[J].戏剧之家.2015
[9].颜婷婷.佛教仪式音乐30年间之演变及其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15
[10].胡晓东.我国民族音乐调式型号体系研究举隅——以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音乐为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