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史体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艺术史各论》,纪事本末体,章节体
史体论论文文献综述
韩延兵[1](2018)在《浅析冯贯一《中国艺术史各论》史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冯贯一《中国艺术史各论》在编纂体裁上选用纪事本末体,又适时地融合西方章节体,打通了中西史学之间的壁垒,使其符合中国艺术门类发展过程的非统一性、跌拓起伏、错落有致的演变轨迹。(本文来源于《东方藏品》期刊2018年03期)
张立新[2](2017)在《志乃史体——论章学诚的方志学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章学诚作为一代着名历史学家,虽然在史学编纂上未能做出巨大成就,但他通过方志学编纂的实践经验,创立了完善的方志学理论,提出了"志乃史体""志属信史"的思想,构建了方志学叁书的编纂体例,并提出了编纂方志学必须遵循"史家法度",才能使方志学成为"国史之要删"的主张,为当时乃至现在的方志学编纂留下了一份值得借鉴的宝贵理论。(本文来源于《安顺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单磊[3](2015)在《史体、史例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史体包括史书的外部形式——体裁,也包括史书的内部结构,如纪、传、表、志等;史例是笔法运用、文辞修饰、行文风格等约定俗成的历史编纂规范,包括断限、编次、称谓、曲笔、避讳、注释等。史体是编纂形式必须遵循的宪纲体式,史例是表现史体性质和旨趣的法度条例。"体"决定史书的"方以智",是史书之经,是史书编纂必须遵守的准绳;"例"提供了"圆而神"依据,供后世因革损益。体例具有极强的规定性和否定性,随着经典史着的诞生而诞生,是史家主体在编纂实践中理性抉择的产物。(本文来源于《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李庶长[4](2014)在《读《二十世纪茅盾研究史》——体认真实的茅盾光辉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一篇《二十世纪茅盾研究史》的读后感。不过,对"史"中内容感受颇深的几个地方,又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愿公表出来与同行们交流,向同行们求教,不妥之处,请同行们赐教指正,以提高我的认识。(本文来源于《《茅盾研究》第14辑——新世纪茅盾研究论文集》期刊2014-07-13)
许恺容[5](2014)在《援诗入史,体史义诗:以《史记》引歌谣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司马迁援诗入史,不是直引《诗经》为主,而是通过叙事中的人物新作一首歌,来抒发个人心情或是透过民歌、童谣,对其中的人、事、物表达爱憎情感。这些意味着歌谣的创作和吟咏是出现在特定的叙事背景中,而歌谣和叙事又相互说明、印证,或辅助叙事,或抒情、议论。它们不仅传递时人的真切感受、生活面貌,而且也从侧面反映了司马迁深切的人生体验和历史思考。这种带有双重情意的歌谣,不仅赋予史料更深广的内涵,而且贯串古今时空,使读者进入历史场景,体味人物的心酸血泪,制造共鸣效果,传达更深沉的讽意,或促成叙事时空的推展,启发联想,形成言有尽意无穷的诗性美感。这是司马迁继承新变,体史义诗,而能成其一家之言的珠泽。(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操瑞文,张晓利[6](2013)在《史体视域下周密笔记的体例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周密作为宋末笔记大家,受家学、时代和宋代史学发达等因素的影响,善于吸收和借鉴各种史书体裁的编纂形式,使其笔记受到长编体、纪事本末体、编年体的影响,具有与史书相类似的胪列异同、参互求是,纪事本末、因事命篇,连类同书、时间错置的体例特征。但又能对各种形式灵活加以改造,呈现出体例不一、灵活自由的特点,进一步开拓了笔记的记载体例。(本文来源于《嘉兴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高婧怡[7](2012)在《“网络拟讲史体”文本类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步入21世纪,有这样一系列文本横空出世:它们书写“帝王将相”“兴废战争”“书史文传”,却与传统意义上“正史”所标榜的“公正”“客观”大相径庭,又与历史小说所必备的虚构性有所区别;它们的创造者不但多非科班出生,且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与文史相距甚远,却都异口同声称自己是“严肃的历史写作者”,自己所写为正史;它们的走红多受益于互联网,皆发表于某些大型网络虚拟社区,伴随着火爆的点击率一路飘红,并受到纸媒的亲睐,并引发巨大的销售奇迹;它们一方面受到普罗大众的热烈追捧,另一方面却饱受学界诸多专家学者的微词和非议。可不论如何,它们就这样掀起了中国当代网络写史与读史的热潮。它们就是“网络拟讲史体”。它所呈现出的迥异于以往各类体裁、文本的新特点,加之它所引起的阅读奇观和极大的社会反响,这些给文学、史学界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与影响。因此,笔者试图从类型学的角度,在媒介文化这一研究视域之中,对“网络拟讲史体”的发展演变、文本特点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按此逻辑思路,本文框架如下:引言部分,先简单介绍“网络拟讲史体”该类文本的发展现状以及所产生社会反响和引发的各种问题,指出选择这一论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第一章明确研究对象,说明“网络拟讲史体”一命的由来并进行界定,之后通过梳理“讲史”体裁的演变,发现这种题材之所以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形态,这是因为媒介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第二章分析网络拟讲史体在网络媒介作用下表现出的新特点,对“网络拟讲史体”作出尝试性的定位与简评。第叁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从网络对于文学生产主体、生产方式及对写作阅读活动的影响,说明“网络拟讲史体”作为对历史的文本化的民间讲述,这一体裁始终和它的媒介密切相关,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面貌。(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贾巴尔且[8](2012)在《他用一生坚守百草坡——记四川省百草坡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阿苦史体》一文中研究指出他,55岁的人看上去60开外,黝黑的脸上嵌着一个尖尖的翘鼻子,额头上的皱纹像小溪一样,他还有一双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一样的手。整整一天,我跟着他走了几个小时的巡山路,他的话很少,只有给他提示一下的时候,他才说一句,但句句都(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期刊2012年08期)
贾巴尔且[9](2012)在《阿苦史体:30年坚守百草坡》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等身材,黝黑的脸,额头上布满了细细密密的皱纹,双手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55岁的人看上去像60多岁。 他叫阿苦史体,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省级自然保护区百草坡的一名工作人员。自1979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在百草坡放牧。牧场撤销后,他1(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2-02-17)
[10](2011)在《“全身心地投入到布拖经济社会建设中”》一文中研究指出谈感想——责任和担子 :卢县长,您好!首先祝贺您当选为县人民政府县长。您现在有何感想? 卢县长:在布拖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能荣幸地当选为县人民政府县长,这是州委和各位代表、同志们对我信任和支持的结果。我深感责任重大,也深知这个(本文来源于《凉山日报(汉)》期刊2011-12-24)
史体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章学诚作为一代着名历史学家,虽然在史学编纂上未能做出巨大成就,但他通过方志学编纂的实践经验,创立了完善的方志学理论,提出了"志乃史体""志属信史"的思想,构建了方志学叁书的编纂体例,并提出了编纂方志学必须遵循"史家法度",才能使方志学成为"国史之要删"的主张,为当时乃至现在的方志学编纂留下了一份值得借鉴的宝贵理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史体论论文参考文献
[1].韩延兵.浅析冯贯一《中国艺术史各论》史体[J].东方藏品.2018
[2].张立新.志乃史体——论章学诚的方志学理论[J].安顺学院学报.2017
[3].单磊.史体、史例考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4].李庶长.读《二十世纪茅盾研究史》——体认真实的茅盾光辉形象[C].《茅盾研究》第14辑——新世纪茅盾研究论文集.2014
[5].许恺容.援诗入史,体史义诗:以《史记》引歌谣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6].操瑞文,张晓利.史体视域下周密笔记的体例特征[J].嘉兴学院学报.2013
[7].高婧怡.“网络拟讲史体”文本类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8].贾巴尔且.他用一生坚守百草坡——记四川省百草坡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阿苦史体[J].中国林业.2012
[9].贾巴尔且.阿苦史体:30年坚守百草坡[N].中国民族报.2012
[10]..“全身心地投入到布拖经济社会建设中”[N].凉山日报(汉).2011